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枪队

“皇上,河中武器试验场的搬迁已经完成了。”天启二年二月初,长安的大学终于下完了,阳光明媚照耀着外面的皑皑白雪,本来李玄清打算趁着天气和暖带着巧兮去骊山玩玩的,却被刚刚新婚的徐天翔给堵住了。

徐天翔见到李玄清还准备了冰刀忍不住吐槽道:“我说皇上你不会真准备去滑雪吧?这要是带着一队侍卫去滑雪,估计很快就会传遍天下的。”

“传就传呗,怕什么。”李玄清无奈之下将冰刀摘了下来,问道:“靶场搬到中受降城附近没有扰民吧?”

徐天翔摇摇头笑道:“放心吧,那边是一片千里无人的大草原,周围都布上了铁丝网,拉了警戒线,而且还安排了国民警卫队一个都驻扎防卫。装备处将大部分河中的武器工厂也搬过去了,如今河中那边的场地已经让给了长安安家,准备在那里开设一家大型的农业加工厂,听说机器设备都订好了。上次安家找到巧兮将那个面包的技术买了下来,应该就是准备生产这个的吧。”

“看样子安其轩是真的打算在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上面花心思了。这样也好,农业本来发展的速度就跟不上工商业,有人愿意沉下心来也是好事。”李玄清笑道,拉着徐天翔就往内阁的方向走,道:“说起这个我还正想起一件事呢,打算和岑先生商议一下是不是到时候开展了。”

徐天翔有些好奇,被李玄清拉到岑天时的首相办公室还没来得及问就听见岑天时在忙的脚不沾地,一会让这个秘书去准备工商部的资料,一会让那个秘书准备农业部的材料。开春在即不仅仅工商部的事情需要督促,还有江南各省的事情,加上北方大地春耕的事情,忙得他是不可开交。

“皇上怎么来了?”岑天时见到李玄清带着徐天翔走了进来,还以为出了什大事呢,吓了一跳,挥手让办公室内的秘书出去之后才问道。

“先生这段时间辛苦了,不过有些事情可以让各部的部长去做就好了,而且思谏兄不是也在长安吗,让他分担一部分就可以了,少些操劳为好。”李玄清见到岑天时眼睛里都冒着血丝,一看就是就是睡眠严重不足的缘故。

“没办法啊,皇上的雄心太大,内阁这边只有竭尽全力才能够不拖皇上的后腿。不过皇上放心,今年的计划已经全部安排下去了,各省自己的计划内阁也在抓紧时间审理,一定不会耽误事的。”岑天时倒是精神头很好,给两人泡了一杯茶笑道:“皇上来内阁不会是有什么事吧?”

“本来打算和你商量一下减免农税的事情的,看你这么忙我打算过段时间再说。”李玄清笑道:“这件事还是天翔提醒我了,要不是安其轩将河中武器靶场的土地接下去准备开设大型的农产品加工工厂,我也想不到这一块。”

“农税减免?”岑天时一愣,随即想了想道:“皇上,农税减免此时是不是早了点?虽然农税减免会让农民受益,但是农产品价格势必也会随之下跌,贸然减免只怕会影响工商业发展啊。”

李玄清也是点头道:“我也知道农产品价格下跌势必会冲击工商业市场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物价水平的下跌。不过可以尝试一下逐步减免的办法,这样对于社会产生的影响也会被每年咱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所对冲。内阁抽空的时候可以研究一下,然后制定出一个合适的策略,比较咱们现在制定的农税还是比较重的,农民手中没有钱也不会有购买工商品的欲望,久而久之也会对经济发展不利。”李玄清这是说到了后世的经济理论了,工农业的剪刀差如果太大其实也是阻碍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这个外贸基本为零的时代,内部需求如果达不到的话肯定会挫伤工商业发展的积极性的。

岑天时思索了一下点点头道:“皇上放心,我忙完这一段时间会召集慕容和靖宇他们开会研究的,逐步减免农税,让百姓也能够受益。”

说完这件事李玄清也不耽误岑天时的时间,和徐天翔走出内阁大楼,徐天翔因为要主持天策府的事情,所以部队缩编换装的事情全部交给了杨天成负责。被他这一打搅李玄清也没有了滑雪的欲望,回到千秋殿和巧兮商议了一下两人带着侍卫从长安出发直接去中受降城准备去看看新式的火枪到底长什么样。

这一路奔波他们一行人抵达中受降城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中了,不过因为大部分河中的军工企业搬迁到这里,中受降城反倒是迎来了暖春,各式工厂冒雪开工,巨大的烟囱高高耸立,冒着浓浓的黑烟,让李玄清皱了皱眉,不过随即也就不再理会。这个时代满打满算就自己这一点重工业,全球的原始森林消化这点污染没有任何问题。

李玄清到的时候秦耀正在组织装备处的技术工人安装各项设备。如今装备处已经形成了三大基地,关中总部、幽州天津附近的生产基地以及搬迁到这里的武器试验基地。三个基地都有着全套的生产设备,但是又各有侧重,这样的布局以及让李玄清很意外,看到了后世的一点影子了。

李玄清来的时候其实这里的大部分工厂已经全部重新组装完毕进行重新投产了,只有部分核心器材还需要秦耀亲自监督安装。而中受降城附近也聚集了许多军队,按照总参的命令前来换装。首批换装的除了江南的部队以外就要数李飞雪和陆翊的中央警备营了。在天策军大规模裁员的环境下,中央警备营除了他们两个其他的几乎都被动了,所以李飞雪这段时间可是卯足了劲得瑟。

李玄清和巧兮到新靶场的时候李飞雪正在和杨天成吹牛呢,两人大冬天坐在帅帐之中一边烤火一边听着李飞雪吐沫纷飞的在那吹嘘去年在上京地区和黠戛斯大战的时候亲卫营是多么英勇多么无敌。

“飞雪,白天吹牛可不好啊,小心被牛给砸死。”李玄清掀开帐门带着巧兮走了进去,白了一眼这位昔日的亲卫大将。

“皇上,皇后,你们俩怎么来了?”杨天成见到李玄清夫妇走了进来顿时惊喜莫名,急忙拉着李飞雪过来见礼。

“在长安的时候就听说李大哥在吹牛,没想到到了草原还能听得到。”巧兮接过杨天成地过来的椅子坐在李玄清身边,刚开口一句话就让李飞雪尴尬不已,偏偏杨天成还在一旁起哄架秧子,几个人在大帐之中笑得前仰后合,好不容易消停下来李玄清揉了揉眼角笑道:“你们目前有几支部队完成换装了?”

“目前北方只有亲卫营和直属营正在换装,南方第一营和第二营已经在金陵附近接受新式武器,就近开展训练,第三营和山地营的武器装备已经从天津起运装船,准备就地换装。因为西路军肩负着进军南诏的任务,打算和陈宇的南方集团军优先,边打仗边换装,实战检验成果。”杨天成看了看手中的进度表道。

“走吧,别在这待着了,咱们进靶场看看新式的火枪比起上次的试验品效果怎么样。你们俩试过没?”李玄清带着几人出了营帐边走边道。

几人进了靶场之后只见亲卫营那边不断有士兵过来实验射击,整个靶场分为十几个射击训练场地,火枪开火的声音此起彼伏,杨天成在一边介绍道:“新靶场场地比较大,所以分为枪械试验场和火炮试验场,还有一个海军的舰炮试验场地,三个靶场相互独立,咱们这里是位处西北方位的枪械试验场。”说完让身边的亲卫去拿过来几支新式的火枪,笑道:“皇上请看,这就是最新式的火枪。枪长一米三,枪管长一米,可以装载刺刀,总共一米六左右,全重八斤左右,采用燧石击发点火装置,口径为一厘米。”

杨天成简要的介绍了一下之后递给李玄清一支笑道:“皇上试一下,米尼弹装填还是比较快的,只是打一下装一发子弹不过瘾。”

李玄清接过火枪掂在手中试了试,八斤比起之前的十斤实验枪要轻了一点看样子秦耀这一年除了研究刻画膛线还在重量上下了功夫,而且瞄准具也采用了自己从后世带来的刀型瞄准具,比较方便易学。李玄清试着放了一枪,黄色炸药作为底药比起黑火药不仅仅是威力,射击时产生的烟雾也很小,没有那么呛人也不明显。只是李玄清在射击的过程中却发现子弹出膛的时候枪口微微震动了一下,导致出膛的弹丸和预想瞄准的时候有了一点偏差,一百米外的靶标上被击中的部位也没有在靶心位置,应该是膛线刻画的时候不够流畅,而且刻画膛线没有经过力学分析,导致出现了误差。

李玄清拿着火枪沉吟不语,旁边的巧兮也看出问题所在,只不过这个问题他们夫妇俩就算知道在哪一时半会也难以有解决的办法,这需要有专门的力学分析。不过按照目前的误差来计算到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李玄清制定的前膛枪的标准战法也就是三段式,这种战法不需要太高的精确度,需要的是火力的密集度和持续性。

李玄清放下火枪之后点点头笑道:“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至少已经可以装备部队了。”

李玄清的话让李飞雪一下子又得瑟起来了,“皇上,我们亲卫营作为天策军第一支装备火枪的部队,您是不是要赐个单独的旗号啊,到时候我在战场上一竖起来敌人就知道天策军的王牌军过来了,肯定会吓得不战而降。”

“嗯,是该赐个单独的旗号,就叫吹牛队。”李玄清白了这家伙一眼,笑骂道:“以后的战争你以为还想之前那样两军冲锋你来我往厮杀啊?要是这样的话我费那么大力气搞火枪岂不是白费力气?趁着这段时间给我去军事学院好好学习,要是让我知道你旷课看我怎么收拾你。”

李飞雪这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了,让一旁的杨天成哈哈大笑也不理会这家伙幽怨的延伸陪着李玄清和巧兮往回走,道:“皇上似乎对于这天启二式火枪有点不满意?这几天亲卫营参与实验射击的将士都觉得很好啊。”

“杨大哥,这个步枪的准头还是不够好,普通士兵用的话感觉不出来,但是如果执行狙击任务的话还是不行,除非是十分熟悉这个误差然后人为纠正。”巧兮在一边指出了缺陷跟着道:“大哥哥是打算去找秦大哥吗?只怕他也未必能够解决掉了这个难题。”

李玄清摇摇头道:“我不是让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我是打算去看看他组装的刻画膛线的机器,如果是大规模生产的话那么误差应该都是统一的,咱们调整机器自然可以将误差纠正。不过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关键的是还是需要理工学院早日能够培养出合格的物理人才,否则的话这个问题会一直持续的。”

这种自然科学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出人才的,理工学院开设这几年培养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实用性人才,对于这种需要专门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短期内是没有办法培养的,即使帝国科学院都已经建立起来了,但是物理学研究还是迟滞不前,基本上还是吃前人的老底子,自己和巧兮带来的诸多后世知识都还没有研究透。

想到这里李玄清也是暗自揪心,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大部分都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的,类似于西方后来的那种抽象的学科研究好像天生土壤不足。一旁的巧兮看出了李玄清心中的担忧温言安慰道:“大哥哥不要着急,从具象到抽象也未尝不可。咱们已经将标准定下了,不怕后来的才智之士领悟不到。说到底还是时间太短了,他们以前没有接触过也正常。”

“说的也是,咱们去看看秦耀的军工厂里面是什么样的。”李玄清将自己纠结的问题抛到脑后,笑道:“也是我急躁了,咱们从起家到如今的规模才短短五六年时间,能够现在的后勤规模秦耀已经尽心尽力了,我也不能求全责备。”

三人快马来到中受降城外一头钻进城外的军工厂,找到秦耀之后来到刻画膛线的专门车间。在李玄清指点过之后秦耀已经找到了金刚石的矿产,获得了稳定的钻头原材料,此刻这个车间十几台大型的膛线刻画器械在蒸汽机的带动下正在热火朝天的加工一根根枪管。

“皇上,这是枪管的膛线刻画车间,每天可以生产出一千五百根合格的枪管。”秦耀搓了搓手道:“我准备扩大产能,再建一个车间,这样就能够保证一天三千支的产量。”

“秦大哥,这个膛线刻画的时候主机器的刻度设定要做到精益求精,否则的话生产出来的枪管射击的时候会产生误差。”巧兮指着这些机器道:“这些属于精密仪器,需要挑选专业的工人从事操作,工业集团那边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准备了,你们到时候可以和工业集团对接,那边的大型实验室有专门的从事精密制造业的操作标准。”

巧兮的话让秦耀脸色变得凝重起来,点点头道:“皇后娘娘的意思是这种小而精的制造业需要重新规划,专业操作对吗?”

“就是这个道理。刚才大哥哥试枪的时候就发觉步枪的精度不够。虽然现在问题不大,但是我们的精密制造业还是需要发展进步的。”巧兮继续指点道。其实工业集团的在这方面的进步已经比装备处要高一点了,但是和后世动则加工到毫米级别的还是不够看。但是也基本摸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还有就是膛线刻画不能够想当然,需要专门研究力学,这方面暂时没办法帮你,毕竟基础科学的发展滞后了,需要你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式化然后带到理工学院,给他们提供素材,然后利用基础学科的进步反过来推动制造业的进步。”李玄清也没想到的是自己今日和巧兮的一番话让秦耀下定决心好好研究这方面的知识,从不断的实践当中去总结规律,短短的几年时间硬是依靠七拼八凑得来的知识完善了力学基础理论,成为这方面的开山人物。

第一百五十八章 沧州之战(七)第三十五章 将不过李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运河(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肃州风云(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运河(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业扩张(上)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业扩张(下)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六章 劫后重逢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战(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东迁第二十八章 长安之战(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两线战略第五百六十七章 权力交接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战(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乱世清流(下)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夺食(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遥望玉门关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兰城之战第一百五十二章 沧州之战(一)第四十七章第九十八章 趁乱打劫(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袭交河城(下)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击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黄沙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启后(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联盟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达岭大捷(下)第六百零八章 东西对进和中央突破第一百六十七章 铁路动脉(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东西商路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联盟(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战(中)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发(下)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帜(上)第八章 变局开始第四百六十五章 驾临安西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西呼应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复河西(六)第六章 劫后重逢第四百八十三章 两部合一(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肃州风云(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万战俘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战定高昌(下)第八十章 重骑营首秀第五百九十九章 极北航线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样的京汉线第五百七十章 天启十一年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样的京汉线第五百二十七章 场面压制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战(五)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击第七章 坩埚炼铁第七十八章 河套阴云第一百八十五章 扑朔迷离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复第四百八十二章 两部合一(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扑朔迷离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战(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战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军的最后(下)第十七章 灵州军营(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军舰队编制和布局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战第三百四十四章 凉州城外的火车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计划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运河(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战定高昌(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计划第二百四十章 行业准入资质第一百六十二章 并州事了第八十四章 转不过来的弯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变故第二百七十一章 围点打援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护密会战(上)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压东南(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长洛铁路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三百章 远航船队起航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劳第五十章 打出来的带路党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虏比胜仗更重要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战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难干(五)第一百三十章 收复河西(一)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运河(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军至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复河西(二)第四十三章 丰州新政(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苏州战役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军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