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万战俘

发生在埃及西北边境的这场大战深刻的改变了整个泰西的局势,不仅仅宣告了大唐帝国的正式介入,也将原本大秦帝国最后的优势和兵力消耗殆尽。大战结束之后,近四万俘虏被移交给李绍周,随即被送到腓尼基运河的工地上。凭空多了这么多劳动力之后,在天启十三年五月底,林远图和徐安漠领导的运河开凿工程队终于将运河延伸到了拜拉赫,宽阔的水道将红海的海水一路从南到北输送到茫茫的沙漠之中。而因为埃及已经被宣布为帝国领土,所以徐安漠这边修筑运河更加心细,所有的材料和工程也在施工的时候也更加严谨。两岸的建筑物和附属的设施也在长安建筑公司的主持之下日夜开工,在前期被耽误之后也逐渐追了上来,连续三座大桥开始在苏伊士、大苦湖北岸以及拜拉赫被架了起来。

安西兵团的战果伴随着这些俘虏被押回来之后也送到高斯继手中,那辉煌的战果高斯继并没有多注意去看,只是让暂时给自己当参谋长的秦空存档一份之后就直接转送西征军指挥部。他现如今在考虑的是大秦陆军虽然在猝不及防之下被自己近乎于全歼,但是艾利多安领导的海军却还拥有着完整的战力,一旦外交交涉陷入停顿,那么下一步对方肯定会全军出动来攻击腓尼基。毕竟如今大秦主力兵团被自己打掉了之后对方唯一还有能力出动的就是海军舰队了。

“副帅,这是最新的情报,阿姆杜拉并没有选择退兵,反倒是打算继续往前攻击,彻底占领色雷斯地区,试图以巴尔干山脉为基划定分界线。”秦空将最新收到的情报递给高斯继道:“阿姆杜拉是不是在为战后进行考虑?但是他这么庞大的军队持续在前线作战,真以为他们已经接近崩溃的国内经济能够支撑得起他们长期作战?”

“应该是觉得他们能够撑到运河开通之后,新式战舰能够开进地中海吧。”高斯继摇了摇头,他能猜到只怕阿也比已经将用埃及从帝国换来的物资全部调拨给前线军队使用了,这样一来阿姆杜拉只要能够清除艾利多安对于达达尼尔海峡的持续封锁,那的确是有把握撑到年底。更何况现如今自己在埃及直接打掉了大秦的远征军团,如果大秦要报复的话只怕首当其冲的也是自己,所以他是有恃无恐。

“你把这份情报转给大帅和回鹘兵团哈穆德,让他多加注意。另外想办法弄清楚艾利多安有没有打算来攻击腓尼基。”高斯继想了想道:“然后通知一下陆战队,让他们派人提前来腓尼基驻防港口,反正以后腓尼基港也是他们海军在地中海的主基地,所以可以提前进驻和修缮。”李绍周目前的三个营的陆战队有一个要随行运河工程队监督押运俘虏,只有一个营随西征军前进指挥部在腓尼基城内,其余的在埃及其他地域巡防,还要在国民警卫队抵达之前维持好地方治安,所以李绍周根本没有多余的人手去进驻港口。不过还好的就是目前曲承美的波斯舰队目前和大食的新式舰队一样只能看着尚未完工的运河干瞪眼。

高斯继在腓尼基城开始静心思索艾利多安下一步的动向的时候,惨败的消息伴随着那些残兵败将讨回伊比利亚半岛之后也逐步送到了大秦帝国的新王都罗马。由于此前没有人有预料大唐帝国会这么突然的介入进来,所以大秦帝国高层根本没有这方面的预案。他们所想的都是拿下埃及之后如何和大唐处理关系的设想,甚至其中还有不少人建议为了缓和和大唐此前闹出来的矛盾,在占领埃及之后大秦帝国也要顺势承认大食此前和大唐签订的腓尼基运河条约,毕竟腓尼基运河开通之后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这场大战的消息传来之后所有的言论都偃旗息鼓。在最后的主力兵团被全歼之后,他们目前最担心的就是已经压制不住国内蠢蠢欲动的混乱局势了。大秦的实力在大食之上,所以在目前战略层面上比大食有优势,而且在稳住东面的败局之后还能够支撑远征军团远征突尼斯。但是这支兵团被近乎全歼之后,国内新占领的这片土地那些地方本土派只怕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会直接翻脸吧?此前还能够依靠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强行压制,但是此时又该怎么办呢?

“我建议,收复拜占庭。”艾利多安此时给出的建议让所有人都耸然一惊,在大家考虑的都是如何稳住内部局势的时候,只有这位海军名将提出了依旧是对外作战,打掉盘踞在拜占庭旧地的大食帝国的主力部队。但是随着艾利多安一点一点说出自己的理由之后所有人都不在说话了。在陆军主力被近乎全歼,多德尔等人都在忙着收拢残余军队的时候,艾利多安的威望更加高涨,已经盖过了王庭所有的将领。

天启十三年六月初,大秦新的使团开始从罗马出发,朝着埃及而来。很显然大秦使团是前来问罪的,毕竟在大唐选择介入战争的时候是突然而为,根本没有宣战。所有大秦有足够的理由来质问。不过这些都不是高斯继需要考虑的,因为此时李成玉率领埃及接收官员也已经抵达正在从苏伊士赶来。所以高斯继和秦空甚至都没有把大秦使团放在心上,反倒是秦空传来的另外一个消息让他皱眉不止。

“你的意思是大秦使团此来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打算和我么进行外事争端,而是看中了咱们手中的战俘?”高斯继皱着眉头在思考这件事,但是随着秦空投入全力去通过各种渠道去查探,这个消息是八九不离十。

“副帅,这件事我们最好事先有一个腹案,不然的话副首相那边肯定会询问的。毕竟战俘的事情不仅仅涉及到民政,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是军方占据主导意见。”秦空道:“我已经和李绍周统计过了,目前工程队工地上有大秦战俘八万余人。他们本就是成建制的军队被我军俘虏,所以只要放回去,要不了几天重新武装就能够变出八万大军,加上他们国内剩余的精锐,基辅俄罗斯还能凑出来部分人手,组建其十几二十万军队是一点也不吃力的。这么庞大的一股战力如果投入战场的话那么必然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局势。”

“你的意思是艾利多安最终还是选择重返拜占庭是吗?”高斯继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道:“这个艾利多安还真是个人才,能够在纷乱的局势当中把握住最后一丝局外的力量,这一点是丝毫不逊色我等了。”

“副帅的意思是答应他们?”秦空听到高斯继称赞艾利多安,道:“如果艾利多安真的这么多,有了陆军之后加上优势的海军,只怕阿姆杜拉根本就无法在拜占庭站住脚,一个搞不好那最后的十几万大军也会全部埋葬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这样一来的话大食帝国只怕会先一步崩溃的。”

“你以为大食帝国还能撑多久吗?就算我们不放战俘,艾利多安也有其他的办法来打掉阿姆杜拉,那一道海峡就足够艾利多安彻底断掉阿姆杜拉和后方的所有联络通道。所以说阿姆杜拉比起艾利多安是差了不止一筹啊。”高斯继摇摇头道:“就算是只是封锁,阿姆杜拉也无法在色雷斯地区以战养战,大秦目前虽然已经没有战力来进行进攻,但是毕竟巴尔干地区是大秦帝国数百里的领土,是他们的腹心之地,光是一招坚壁清野就足够了。”

“你去通知副首相,就说军方对于释放战俘没有特别的意见,让副首相从民政和运河开凿的角度出发去商议就可以了。如果民政允许的话可以释放战俘。”高斯继的这句话很明显就是直接告诉李成玉,战俘可以释放,但是大秦帝国必须付出足够的代价来换。

秦空是强忍着笑意转身去办这件事,而很快刚刚抵达工地尚未来得及休息的李成玉一行就接到了高斯继的通报。

“林部长,如果抽出这八万战俘,你们运河开凿会耽误多久?”李成玉此前一直在民政部作为杨秋的助手,在后者从内阁离开出任参议院议长之后执掌民政部并兼任了分管海外事务的副首相。所以他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基本上都是从民政的角度出发的。

“如果将八万战俘全部抽调出去的话,那么运河工程队就只剩下最后的两万大食民夫还有我们从埃及本地部族当中招募的一万多民夫,这点人根本不足以支撑在年底之家将运河修过坎塔拉。”林远图指着绘制一新的运河沿线地图道:“只有过了坎塔拉之后我们才真正进入埃及北方地区,才能够拥有就近的淡水补给地点。”目前腓尼基运河工程在经历最艰难的一段路程,大部分工程其实都是附属的,要从很远的地方来进行引水,拜拉赫本地区的淡水资源根本就经不起十余万人和无数工程的消耗,迫不得已之下只能从外地河源以及雪山地区千里迢迢进行引水,这也是运河修筑每前进一步都那么艰难的原因所在,倒不是仅仅因为路途的原因,如果是在国内的话,依照徐安漠的运河疏浚公司的实力,只怕三个月就能完成任务,但是在埃及,三年徐安漠都不敢保证。

“那如果我们分批释放呢?比如说将之前的四万战俘释放,然后扣押手中的这一批延后三个月或者是半年再释放呢?”李成玉一句话倒是让旁边的秦空想到了一个办法,笑道:“副首相这个办法好,依我看就这么和大秦使团谈判吧,除了大秦需要付出足够的代价来赎回战俘之外,还有就是确保对方不将这些战俘武装起来对付我大唐,战俘先期释放一半,剩下的半年以后再释放。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足够我们想办法从别的渠道调剂部分人手过来了,那样的话运河工程倒也不至于彻底陷入停顿。”

“这样也好。”秦空的话让李成玉和林远图很快统一意见,在将后方和各地城池的主政官员安排妥当之后,李成玉和秦空一起开始飞速赶往腓尼基城,开始接手和大秦使团的谈判工作。

不过在李成玉接手谈判之后秦空这边也收到了确切的消息,艾利多安果然率领自己的海军舰队从罗马城出发,开始提前一步朝着拜占庭而去,准备协助色雷斯地区的陆军尽量稳住局势。而远在伏尔加地区的哈穆德在和乌介汇合之后也得到了基辅俄罗斯那边进行最后的动员,调动最后的守备兵力南下大秦帝国境内进行参战。这也就意味着艾利多安的计划在一点一点实施,而且很显然的是艾利多安并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埃及的八万战俘身上,而是在使团正在谈判的同时进行第二步计划的准备工作。

由于已经大唐这边已经有了定见,所以李成玉和对方的使团谈判的速度很快,在战俘赎回的价格上面,急于求成的大秦也没有讨价还价,以五十个金币一个人的价格一次性支付四百万金币的价格将八万战俘全部赎回,但是大唐这边给出的条件是因为考虑到埃及地区的安全,防止大秦帝国将这些战俘武装之后再次进攻埃及,所以只能事先交付四万人,剩余的人手需要在半年之后才能交付。

大秦使团这边很显然是得到了授权,只是将半年缩短到三个月就没有其他的意见,而且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在随后用战舰将四百万金币全部运送到腓尼基城,然后顺道也开始将战俘运送回国。

而为了增加大秦帝国反攻拜占庭的难度,秦空在艾利多安的舰队抵达达达尼尔海峡之后也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大食方面,并且告诫对方应该适时收手,避免被对方断掉和本土的联系。但是此时阿姆杜拉在拿下整个色雷斯地区之后根本就收手不住,更何况在他看来色雷斯地区物产丰富,足够支撑自己的军队在后方补给线被切断之后独立作战,所以拒绝了秦空的建议,由此大秦和大食的最后一场大战也逐步展开。

第十五章 点化山贼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压东南(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国会议第七十六章 连下三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编授衔(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压东南(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战(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鹘会盟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围曹仁贵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鹘会盟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战第五百九十七章 绝境求生(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鱼岛和卧龙港第九章 兄弟团队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袭(上)第五百八十五章 颠倒乾坤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贸易协定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战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达岭大捷(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转战安集延第六百一十章 保卫运河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国会议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罗之战(下)第四十一章 丰州新政(上)第十八章 灵州军营(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咸海攻略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绵州之战(二)第一百零九章 军政联席会议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袭(下)第一百四十章 以义之名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十九章 长安之战(中)第九章 兄弟团队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关外的炮声第五百零九章 狂飙突进(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战第二章 贺兰山遇险第三十二章 清缴叛逆第十章 自创武功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后的葬礼(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乱世清流(上)第五百零一章 欢迎你们回家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虏比胜仗更重要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黄沙第五百二十七章 场面压制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七十五章 关中开始第一百五十八章 沧州之战(七)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一百一十四章 乱世清流(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后的葬礼(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黄沙浪滔滔第二十七章 战前整编第六十六章 灵州改革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战(六)第三百四十七章 肃州风云(中)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战第四十九章 一战归心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极城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样的京汉线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军舰队编制和布局第五百零四章 碎叶大战第五百七十二章 种子和希望第一百五十章 趁乱打劫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难干(六)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临潮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并乱局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虏比胜仗更重要第八十九章 大战前夕第七十七章 关中联盟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二百八十章 兵临广州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军生变第三十九章 尘埃落定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发(上)第三十九章 尘埃落定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岛统一进程第九章 兄弟团队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鹘会盟第七十一章 孤鹰岭之战第二十二章 突击强化(四)第十六章 灵州军营(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业的春天(上)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战(下)第三百零三章 长金线开工第一百五十三章 沧州之战(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绵州之战(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机的落幕第三百四十七章 肃州风云(中)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战(四)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占王宫第八十五章 李茂贞的算计第六百一十九章 瞒天过海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五百九十九章 极北航线第二百六十二章 钱镠渡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