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后的争夺(上)

“将军,这是大唐转过来的最新情报,根据他们在和大秦使团谈判时得知,大秦有意在最近派重兵前来夺回拜占庭。”已经拿下整个色雷斯地区的阿姆杜拉接到了来自后方加急送来的最新情报。

“阿也比阁下为何没有和大唐交涉呢?他们释放大秦战俘会影响目前我们在拜占庭之战的难度。”阿姆杜拉旁边的乌拉姆有些不忿的问道:“将军阁下,我大食帝国付出了一整块肥沃的土地,难道大唐帝国作为我们的上国不能为我们顶住大秦的压力吗?”他最近是意气风发,在拿下拜占庭之后马不停蹄横扫整个色雷斯地区,在如今大食帝国的主力战将中他的战绩首屈一指,持续的大战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战功,自然说起话来也是中气十足,看得出来,他对于大唐释放大秦战俘的做法很有意见。

“乌拉姆将军,对大唐说话要懂得敬畏,那不是我们能够招惹的国度。阿也比阁下是我们当中最了解大唐的人,既然他没有对大唐提起那么就意味着我们没有力量能够左右大唐的国策。”阿姆杜拉看了一眼这位新兴的将领摇了摇头道:“更何况大唐对我们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否则的话这份情报也不会送到我们手中。这件事到此为止,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如何应对大秦的接来下的攻势,我有预感,这应该是大秦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出兵了,如果我们能够挫败他们,那么色雷斯甚至是整个巴尔干地区都将永久的变成帝国的领土。如果不能,那么我大食帝国有可能会万劫不复,不仅仅失去我们手中这最后一支力量,更严重的是帝国也将面临无法抵挡大秦反攻,从而被对方彻底打败。”阿姆杜拉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一旦失败只怕就算是大秦不反攻,帝国内部也将四分五裂,阿拔斯将彻底失去镇压帝国内部其他部族的力量,昔日被他们征服的那些部族必将纷纷脱离帝国的统治。和艾利多安这种战场名将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阿姆杜拉考虑问题更多的还是放在政治角度,这也导致在战场之上进行实战的时候他始终比艾利多安差了一筹,但是在战场之外他却丝毫不逊色对方。

“既然大秦觉得打得不够,那么就再打他们一次,我大食帝国虽然内部有些困难,但是英勇的帝国战士会在战场上彻底打败这群该死的异教徒。”乌拉姆的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纷纷点头。这段时间他们几乎没有遇到过任何的对手,大秦帝国最精锐的军团都已经被自己彻底击垮了,就算是大唐将原本的战俘全部还给对方那又能怎么样?难不成还能比此前的精锐兵力更加强横吗?反观这段时间拿下色雷斯,大量的缴获让目前军方掌握了大量的物资,就算是不从帝国后方来输送补给,阿姆杜拉为首的前方军队也能够独立作战。要知道当初多德尔败退的时候几乎将所有的武器辎重都丢了,巨大的缴获甚至让阿姆杜拉直接将原本的三个火枪队扩充到四个,近百门火炮和大量的丹药粮食让乌拉姆这样的将领更加信心膨胀,而这种群情汹汹的状况也让阿姆杜拉都无法拒绝,更何况阿也比从后方送来这份情报但是却没有带来阿拔斯关于退兵的命令也就说明后方的主政官同样在暗中支持彻底打败大秦帝国的这一波反扑。事实上阿姆杜拉同样觉得如果不能打败大秦帝国的这一次攻击的话就算是退过海峡固守也不是长久之计。自己的老对手艾利多安有足够的办法冲锋利用自己手中占据着绝对优势的海军力量将自己逼到进退无路的地步。

“既然大家都赞同彻底打败大秦那么我命令,各军立即准备厮杀。”阿姆杜拉刚刚下达命令,自己的亲卫再次闯了进来,不顾自己的失礼走到阿姆杜拉面前焦急道:“将军阁下,我们身后已经被大秦海军重新封锁,他们的战舰已经将我们运送物资的木筏全部击沉。”

“看样子艾利多安的动作好快啊。”阿姆杜拉叹息一声之后脸色肃然道:“立即想办法通知对岸的后勤军队,暂时不要过海峡送物资了。”

“大家都看到了吧,艾利多安比我们之前面对的多德尔要更难对付,所以这一次我不允许有任何失误,这是事关帝国存亡的一次大战。所以所有人都要全力以赴。去告诉教宗长老,都去祈祷真神,保佑我们能够打败大秦军队,维护帝国能够占领巴尔干,让真神的光辉普照色雷斯。”

阿姆杜拉在前线进行最后动员的时候远在西极城坐镇的万毅也接到了前线的情报,哈穆德那边在和乌介合兵一处之后将这个消息送到了万毅手中。

“参谋长,你去通知一下后勤部门和副首相那边,将最新交付给大秦的一批武器弹药加快速度送上来。既然他们要拼命的话没有武器怎么能行。”万毅镇定自若的话让刘璇点了点头,开始动用西征军自己的后勤运输力量帮助运输,要在双方开战之前将这批武器送到战场之上,不然的话万一他们提前打起来的话那么自己岂不是谋划得不彻底?要知道目前在大秦失去了远征军团之后陆军已经落入绝对的下风,这一点不是艾利多安竭尽全力就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解决得了的。虽然基辅俄罗斯人已经抽调了自己最后的王城护卫部队南下参战,但是万毅依然不看好。

而这一点也是同样身为战争另外一方的主将艾利多安头疼的一个问题所在。在多德尔大败之后,艾利多安终于掌握了陆军的指挥权,将大秦帝国陆海军全部掌控在自己手中。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并没有让他满意,反而暗自发愁不已,大唐的战俘已经在不断交付,但是前期移交的四万人需要时间才能够重新武装,而且在酷热的埃及地区服苦役,这些战士的身体也受到了极大地摧残,即使大唐保证了他们性命无碍,但并不代表着能够在短期就能够重返战场。而且比起兵员问题,最大的难题还在于武器装备。毕竟在收拢了各路残兵败将重新整顿加上抽调了最后一批新兵之后,艾利多安已经凑齐了十万大军,加上基辅俄罗斯人送来的四万军队,一共十四万人的兵力就算比不上阿姆杜拉也不会差太多。但是当初多德尔败退之时根本没有时间去将储备在巴尔干和拜占庭等地的武器辎重带出来。而因为此前拜占庭一直是前方的主力战场,所以几乎储备了大秦帝国百年来的所有武器储备。这一败之后几乎全部送给了对方。所以导致了大秦帝国目前的陆军竟然连武器都凑不齐,甚至不光采购自大唐的新式武器,就连本国的大量冷兵器都凑不齐。迫不得已之下艾利多安甚至利用暴力直接将亚平宁半岛所有的贵族豪门私藏的武器全部搜缴过来应急。虽然这种办法会严重增加这些原本就对帝国应付大规模战争而加重税收增加兵员而不满的豪门的怨恨,但是艾利多安已经顾不得了。

不过艾利多安虽然在陆军方面暂时没有太好的办法,但是却提前用自己的海军给了阿姆杜拉一记重击。海军舰队在约瑟尔和路德的分别带领之下将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封死,而且还因为猝不及防直接击沉了正在进行物资运输的大食后勤队的运输木筏和船只。首战告捷之后的约瑟尔和路德约定各自负责一道海峡然后以马尔马拉海为汇合点,昼夜巡航不断,对于敢于偷运物资的所有大食人直接用大炮进行回击。吸引了上次经验的约瑟尔的这个办法确实很好,在短时间内就直接将阿姆杜拉和后方的所有联系全部切断。而且黑海的秘密偷渡点也被约瑟尔发现然后用炮弹直接轰平。这样一来甚至被阿姆杜拉派过去传讯的信使都被打死好几个。

不过虽然阿姆杜拉这一下算是彻底陷入后退无路的境地,但是手中有着充足缴获的他倒是没有太多惊惶,反而在艾利多安没有办法短时间内调动陆军进行反击的时候大规模出击,越过巴尔干山脉进入半岛中部地区持续打击大秦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基础,并且以战养战来增加军队的持久作战能力。

在一开始艾利多安没有赶到前线的时候这一招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不仅仅每一次出兵都能带来巨大的收获,而且随军的天方教的教宗长老甚至开始在各地建立天方教的传教基础,在战争时期传教虽然面临困难但是却对于军队稳固地方有着巨大的作用。

不过阿姆杜拉也没高兴多久,天启十三年六月初在艾利多安赶到贝尔格莱德等地之后这种情况就被逐渐遏制。在知道自己的兵力不如对方的情况之下,艾利多安采用了层层抵抗消耗对方兵力的办法用少量的兵力将乌拉姆等领兵将领牢牢的牵制在各地,并且和之前的多德尔采用的寸土必争的战术不同,艾利多安直接用空间换时间,故意放弃了大量的无险可守的地盘来稀释阿姆杜拉的兵力,使得在短时间内阿姆杜拉领导的大食军队几乎占领了大部分巴尔干半岛地区但是却也将其二十万军队稀释在这片土地之上。

而在六月中旬,在阿姆杜拉反应过来之后试图调整部署收缩兵力守住各要塞和交通要道的时候,经过加急运输送到边境上的大唐最新一批武器也被艾利多安接到手中。这一刻的艾利多安甚至对大唐帝国都升起了感激之情,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候对方送来了最及时的武器装备,虽然这是自己大秦帝国早就付过钱订造的,但是对方能够及时的送过来还是说明对方动了心思的。虽然站在艾利多安的角度对方只怕未必就是出自什么好意,但是却解决了自己切切实实的难题。有了关键性的新式武器之后艾利多安的信心顿时增加了很多。而且按照大唐的行为处事只怕自己这一批武器大食人是不知道的,那么自己完全可以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为了增加自己行动的突然性,艾利多安直接从后方将已经休养了近一个月的那四万名战俘调了过来,组建一个单独的兵团,而且不在给他们装备笨重的重甲,而是全部用火枪来组建一个完整的火枪队。这个目前手中唯一一个成建制的火枪队被艾利多安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准备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投入战场。这样一来加上斯拉夫兵团精锐的四万军队,艾利多安在其他部队的配合之下开始多方筹措进行最后的调动。这一次在海军封锁了阿姆杜拉后路的情况之下艾利多安是打算彻底剿灭阿姆杜拉,不给对方一点活路。

艾利多安和阿姆杜拉这一对同样都是从海军将领到指挥陆军征战的老对手这一次在巴尔干半岛注定要分出胜负了。但是此时远在埃及境内的高斯继却让张胜将安西兵团分成数路扫荡埃及各地,将原本盘踞在各地反抗大唐进入的势力全部扫灭,大量的小规模战斗一方面让安西兵团的将士快速适应这片位处热带沙漠的土地,也给了运河开凿的工程队带来了不间断的新战俘来填补大秦战俘走后的空缺。而且在庞令明和李绍周率兵沿着尼罗河快速南下,扫荡了几乎整个尼罗河的大部分流域之后,这条长约数千里的大河给了所有人极大地兴趣,甚至连带着前去考察的李成玉甚至都将注意力放在这条长度丝毫不逊色中原地区长江黄河的河流的兴趣,并且提出了在中游地区围堵河道建造堰塞湖然后增加中游地区水源的想法。

高斯继没有参与这些民政事务,在安西兵团持续半个多月的剿匪战斗结束之后西征军前进指挥部开始和秦空领导的玄影卫泰西分部一起提前进行了肢解泰西大陆的计划。

第一百三十章 收复河西(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击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战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诱敌之计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战(三)第六十九章 错综复杂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启后(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乱世清流(下)第四十七章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设卫生部第八十三章 疲敌之计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战端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夺食(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复河西(五)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战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战(六)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达岭大捷(下)第九十八章 趁乱打劫(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荆南大战第八章 变局开始第三百三十七章 东西商路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战第四十二章 丰州新政(中)第二百四十章 行业准入资质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败涂地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叶之殇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准备第四百六十五章 驾临安西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五百九十六章 绝境求生(上)第四百八十九章 诱敌之计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二百八十三章 进军西南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灭西洋海盗第八章 变局开始第二百三十二章 满月宴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复河西(六)第三百五十一章 归义军遣使第三百四十六章 肃州风云(上)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运河(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三百五十四章 归义军叛变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战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复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运河(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两部合一(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湾开发第五百九十七章 绝境求生(下)第三章 南天门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三百四十四章 凉州城外的火车第五百二十五章 铁路修到疏勒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战(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烧杭州第二百三十二章 满月宴第一百二十五章 连环布局(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统第五百三十九章 内部发展第九十章 名将悲歌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发(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四)第三十章 长安之战(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战(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复河西(六)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场屠杀第四百八十九章 诱敌之计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战(中)第五百九十六章 绝境求生(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难干(三)第七章 坩埚炼铁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舰队起航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复广州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声第四百零一章 突袭护密(下)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战(六)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击第二百一十章 钓饵战术(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约而同第三百一十三章 两岸晓烟杨柳绿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击战(下)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钱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五章 纯阳心法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