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形势急转

公元888年九月,就在天策军大军围攻长安城的紧要关头,一直在北线和李玄清纠缠的李克用忽然命令军队从河中府出发,秘密介入战场,偷袭天策军长安东城防线,负责保护战场侧翼的党项骑兵营猝不及防之下被沙陀骑兵冲散,也给这场战役增添了不确定的因素。

消息传出之后不仅攻防双方紧急调整防线,重新部署兵力,就连周边的杨守亮和朱全忠也开始调整自己原本的布局。关中战场情势急转。

而身为战役总指挥的天策军总参谋长徐天翔在紧急调回东城和南城的骑兵之后,收缩防线,将主要兵力布置在河东军前线,对长安城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一面紧急飞鸽传书给远在丰州的李玄清求援。

伴随着沙陀人的介入,云开始出现了诡异的变化。李克用的这种蛮力介入打破了原本的节奏。得知消息的杨复恭一面传讯杨守亮开始向河东军靠拢,一面开始着手清除长安城内部的隐患。而身处其中的胡小四适逢其变,也当即改变计划,让所有人手潜伏下来,制造局部恐怖,混淆视听,意图利用杨复恭逼迫自己的对手提前暴露目标,让其提前动手。

胡小四的策略在最初起到了作用,一时之间不断有宣武军的暗子被暴露,然后被神策军抓捕。但是好景不长对手显然也是这种借刀杀人的高手,在意识到自己被人算计之后马上针锋相对,和胡小四打起了对对胡,一时之间长安城在外界尚在对峙的情况下,提前一步进行了厮杀。

在徐天翔进行兵力收缩稳住局势的时候,来袭的河东军也止住了脚步,似乎并不愿意独自面对天策军的十余万大军的兵锋。而河东军停住脚步,接到杨复恭指示的杨守亮的神策军也停住了脚步,三方竟然在长安城外保持着一种诡异的平静。

“天成,骑兵营损失怎么样?”天策军的帅帐之中,徐天翔召集全部的高层将领集会,开口就问三天前那场偷袭战的损失。

杨天成看了一眼身边脸色黯然的拓跋思继,叹了口气道:“党项骑兵二营和三营目前归队的人马只剩下了一半,步兵大队已经出营搜索了百余里,走散的人马也在陆续归营。”

杨天成的话让在场的所有将领倒吸一口凉气,长安前线就三个骑兵营,现在一战损失了一个,一万多人啊,就这么没了,也难怪拓跋思继脸色这么难看。

杨天成继续道:“除此之外,天一被对方一名将领偷袭,受了内伤。长安城下的形势随时有可能出现转折。我有个提议。”

看了一眼徐天翔沉重的脸色杨天成咬了咬牙道:“在主公到来之前,应该抽调直属营和麟州和延州的柴嘉、徐英来长安前线。”看了一眼周围的诸将,杨天成走到一旁的地图边道:“从目前来看,不能够解决掉我们对面的沙陀人即使我们拿下长安也要面临从北面延州夏州到南边长安长达千余里的防守阵线,到时候我军处处设防必然是被对手优势的骑兵牵制,战场主动权掌握在对方手中,长此以往不利于我军。如果我军能够集中兵力聚歼河东军于长安城下,那么等于打掉了李克用在我军东面的机动兵力,主动权就掌握在我军手中。”

“天翔,虽然咱们已经向主公求援,但是丰州北线能够支援的兵力有限,我们必须立足于我们自己的南线兵力,在主公到来之前布局好一切。”杨天成知道徐天翔这几天来的感受,所以直呼其名道。

“末将赞成杨将军的意见。”一边的拓跋思继躬身一礼道:“这次我们吃了这么大的亏,我党项男儿更是损失惨重,我们一定要在沙陀人的手中找补回来。”

“立即以总参的名义传令王厚纯、柴嘉、徐英和陆翊。令王厚纯和直属营、第八营和第九营火速赶来长安,参加会战。另外——”徐天翔看了一眼面前的所有将领道:“长安城外被袭,是我这个总参谋长考虑不周,我会亲自向主公请罪。但是我要说的是我们不能被人家打败了一次就不敢再战。所有将领从现在起立即整军备战,等待主公到来,到时候我们一定要打败沙陀人,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

就在徐天翔召集将领集会,主动承担罪责,并且调集后方兵力加入战场的时候。天德城的李玄清也收到了前线传来的讯息。

“主公,长安出事,天翔估计是碰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才会向主公求援的吧。”一边的陈凡和铁良看完飞鸽传来的情报,皱眉道:“还有天一受伤,这是怎么回事?”

“飞鸽传书,信息太少了。”李玄清一边回答铁良的困惑一边仔细的看着地图,李克用这个时候插手长安战事肯定是有人出的主意。李克用在北线和自己对峙并没有离开,那么前线到底是谁能够在徐天翔等人手中做到偷袭党项骑兵的?还有能够让李天一受内伤的到底是谁?前线的领兵将领到底是谁?

“主公,我觉得敌人内部可能进行了秘密调动。天翔他们面对的将领应该不是原来河中府的,而是从北线秘密回去的李存孝。”陈凡皱着眉头沉吟半晌忽然道。

李玄清点点头,回过头来道:“能够一招让天一受伤但是却没有下毒手的,估计也只有李存孝了,看来他还是给我留了点面子,不然天一绝对不能全身而退。只是以李存孝的性子,这种秘密安排到玄影卫的暗卫都没有察觉的偷袭不是他能够做得出来的。此次的主将肯定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一边的铁良有点不解道:“那也不可能啊,我早就听说了,李存孝在沙陀人当中地位很高,虽然位列十三太保,但是沙陀人都称呼其为‘二将军’,能够让他甘心作为部将的,只有李克用本人。其他人根本指挥不了李存孝的。”

李玄清自然知道李存孝在沙陀人当中的地位,他也有点想不通,如果这是计谋的话,以李存孝的性格不可能对李天一手下留情的。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半晌李玄清猛然间想起了一件事,眉宇之间忽然间闪过一丝忧色,也立即做出了决定,对着帐外充当警卫的李飞雪道:“飞雪,亲卫营马上集合,随我马上去长安。”下达完命令之后对陈凡和铁良道:“北线全部交给你们二位了,以陈凡为北线指挥官。我走之后天德城要以防守为主,如果李克用来袭,步兵守城,骑兵隐蔽作为反击手段。”

对于陈凡李玄清没什么好交代的。只是安排了一下之后一边等待亲卫营集结一边在提前部署,派人飞鸽传讯灵州,让石坚带陌刀营火速前往长安。李玄清和杨天成想的一样,只到自己和李克用接壤的地方从北到南近千里,李玄清就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果不能够一战打掉李克用南线干涉的机动兵团,那么就算长安自己打退了对方,那么麟州?夏州呢?延州呢?难道自己要当救火队员疲于奔命?

亲卫营是骑兵营,全军整备的时间很短不到半个时辰,这支彪悍的骑兵营就在天德城外集结完毕。李玄清匆匆和陈凡铁良侯勇他们辞别之后右手一挥,骑兵战马犹如一道长龙一般朝着南方疾驰而去。

而在李玄清走后,陈凡也开始下达指令,侯勇和两个党项骑兵营主将叶孤和朗德也开始率军出城,进行潜伏伪装,和天德城一明一暗。

从天德城出发,亲卫营开始加速,一万多人的骑兵营冲锋起来,马蹄震动大地,带着的烟尘遮天蔽日,犹如龙卷风一般飞速赶到黄河边,从南原渡口到达黄河对岸,然后一路毫不停留直奔夏州。前锋负责通知夏州附近的新兵营和后勤部准备饭食,竟是在一日一夜之间从天德城直接到达夏州城下。

到达夏州之后后勤部紧急从党项人那里换来了新的战马,饱餐一顿的亲卫将士草草休息了两个时辰之后再次出发,这一次一万人的骑兵每人配备一匹替换的战马再次朝长安急进。这场狂飙突进也让亲卫营后来成为长途奔袭的长腿军,从关中到中原,最后北进草原,西击西域,一路伴随着天策军的大旗纵横天下,没有任何军队有这支军队神一般的速度。

李玄清率军从北至南一路狂奔救援。对面的沙陀人也在等待后续军队的到来。就在徐天翔等待调集的军队陆续抵达的时候,玄影卫的消息也传递过来了,周德威从太原府出发,率军五万朝长安进发。不过他的进军速度好像和李玄清不一样,速度并不快,仿佛一路都在防备有人偷袭一般,大军出发杀气腾腾,前锋后军都全力戒备,在河东境内尚且派出哨探前出上百里。

两军形成的这种奇怪的举动和对峙让周边的诸侯坐立不安,但是都不知道对方打的什么主意,所以围绕长安城形成了一股漩涡状错综复杂的兵力布置。

而在双方的后援到达之前,前线主将都将精力放到了搜寻对方的情报上面。所以这时候的长安城周围上百里范围内,双方斥候哨探犹如马蜂般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竭尽全力进行劫杀和反劫杀。

而在这场情报战中,天策军的飞鹰旅被徐天翔调了回来,参与这场小股精锐部队的对决之中。原本在寻找杨复恭藏宝地的苏小虎因为没有找到地点而把怨气全部发泄到了沙陀人的斥候身上。只见自从飞鹰旅回来之后情报战出现了一边倒的状况。胆大包天的苏小虎甚至把主意打到了沙陀人的后军身上,一把大火差点把沙陀人的粮草全部给烧了,以至于后来一向仗着自己骑兵优势的沙陀人斥候队不敢出主力部队视线之外。这个状况也让开战以来就一直隐藏身份的沙陀主将暴跳如雷却毫无办法。

在清除了对方的斥候和眼线之后,飞鹰旅返回原地继续自己的任务,身在长安城内的胡小四也将玄影卫的杀手锏——龙组召到长安,开始了属于玄影卫的战场厮杀。这群天策军黑暗中的杀手犹如幽灵一般穿梭于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按照目标进行“点名”,清除隐患,消除神策军和宣武军的探子。

不过胡小四的目标选择的很巧妙,并没有动对方的主要力量,依然让对方保持着继续各自计划的力量。而腾出手来的玄影卫长安分部的暗卫开始进入皇宫布置。这场战争还未真正的开始,玄影卫已经在布局战后的事情了,这也算是实现了李玄清关于情报工作要未雨绸缪、走一步看三步的初衷了。

在这场焦虑的等待和对峙了十天后,888年九月中,天策军大营前战马嘶鸣,天策军大旗迎风飞舞,万马奔腾之下,李玄清的身形开始出现在长安城外。

而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沙陀人的大帐前,周德威也走完了最后的路程,大军会合,兵营连绵百里,战争一触即发。

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对峙的雏形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计划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业布局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获巨大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号计划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关外的炮声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区第二十一章 突击强化(三)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业的春天(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战第五百七十二章 种子和希望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战(五)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夺食(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马穆鲁克的无奈第三百四十八章 肃州风云(下)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战(六)第十五章 点化山贼第四百五十一章 护密会战(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战(二)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败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战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临德州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黄沙第四百二十章 技术代差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经济刺激计划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复河西(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丝绸铁路第二百章 要当父亲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杀出无敌威势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锋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联盟(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运河(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后一个汉人藩镇第二十九章 长安之战(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复第一百零二章 关中发展(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区第二百四十八章 陇海线肇始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袭(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风云第一百五十八章 沧州之战(七)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国并立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风云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后的回鹘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门关之战第五百四十三章 东北国营农场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击战(上)第六百零二章 十万劳工开运河(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战前会议第四百零五章 请君入瓮(上)第十章 自创武功第三百一十七章 丰灵铁路线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战(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复河西(四)第四百二十章 技术代差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钱第二百八十三章 进军西南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钱与改制第五百三十九章 内部发展第一百五十章 趁乱打劫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对决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业基地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军的最后(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战第二百四十三章 两京连通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战(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战(中)第六百零一章 十万劳工开运河(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荣的心思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击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西呼应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阗国灭(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环球航行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只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战起(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时代改变体制第二百零六章 风起洛阳第四章 鬼门弟子第三百七十章 诸教隐没(上)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烟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声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五百九十五章 运河条约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击战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联盟第五百一十五章 疯狂的教徒第四百章 突袭护密(上)第三十二章 清缴叛逆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六百一十八章 舍近求远第三十四章 河东来客第十一章 横霜剑锋第五百四十九章 丝绸铁路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战(中)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夺食(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