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大战前夕

李玄清的到来让天策军一下子恢复了最初的精气神,这位年轻的天策军最高领袖,已经成了万千将士的精神寄托。当那一袭白色的身影纵马从营前掠过,迎来了所有出迎将士山呼海啸般的欢呼,这股巨大的浪潮甚至都传到对面十几里以外的沙陀人军营。

不过李玄清也没打算瞒着对方,自己一万多骑兵历时五天,从北到南,跋涉千里,根本就不可能瞒住对方。既然瞒不住那索性就痛痛快快的亮明旗号,一战打赢对方,关中战事是时候结束了。年底之前稳定住局势,明年用一整年的时间改革发展,一大摊子的计划等着上马呢。

天策军大营之内,集中了关中战役所有的天策军高层将领。会上徐天翔详细介绍了长安被袭的前后经过,并且把罪责全部揽到了自己身上。伴随着他的话整个会场气氛也变得沉闷起来。

按照徐天翔的汇报这次被袭真的是因为粗心大意,忽视了沙陀人偷袭的可能,也是连续大胜之后天策军从指挥部到普通士兵都失去了警惕性造成的。骑兵对骑兵,就算是被偷袭也不会被打成这样。李玄清也知道了今天徐天翔专门召集将领汇报的原因了,因为他也注意到这一点,常胜不败之后一旦失败,就很容易垂头丧气,失去战心,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启禀主公,这件事是末将的错,是末将粗心大意,没有料到沙陀人会突然出现在长安附近,猝不及防之下,被打的灰头土脸。”拓跋思继是当时的前线指挥官,见到李玄清听着徐天翔的汇报脸色慢慢变了,急忙站起来道。

李玄清摆摆手示意两人不要争论,也不理会大家被沉闷的气氛,徐徐道:“现在不是争论这个罪责的时候,我也没打算让你们二人担负起失败的责任。但是我要强调的是,人不要被失败打倒,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失败面前不能折了自己的脊梁骨,这个天下没有百战不败的军队,但是要有百折不挠的军魂。我们天策军秉承安西和灵武两大边军军魂,不能堕了先人打出来的威名和气势。”

李玄清的一番话让在场的所有将领悚然一惊,思绪也一下子打开,仿佛回忆起了这两大边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只听得李玄清的声音跟随着继续传到耳边:“想想吧,安西当年孤军元戎,远离中原千万里,不是一样坚守大唐疆土几十年,即使最后龟兹城破,但是一样满城白发无一投降?这是为了什么?因为那是我大唐的土地,不到最后一人绝对不允许任何人踏入?我们天策军太年轻了,但是我们也要学习先贤为国为民的勇气,去拿起手中的长剑去扫平天下,还百姓一个太平。大家一路走来也都看到了,当今这个天下是个什么样子?藩镇割据,百姓已经没有活路了。我们这些自诩为了百姓而战的子弟兵难道就因为一次失败就丧失了再战的勇气了吗?大家不要会心不要丧气,我命令,全体抬头挺胸,拿出你们军人的勇气和热血,打好这一仗,打赢这一仗,不要辜负了天下万民对我等的希望。”

这番话犹如晨钟暮鼓一般响彻全场,也让天策军从失败和急躁的阴云笼罩之下走了出来。望着身边这群和自己一样年轻的将领和帐外这支年轻的军队,李玄清忽然充满了信心,这一战如果能够让身边的这些人以后警钟长鸣、迅速成熟的话,那么即使全军覆没都值了。想到这里李玄清的脸上久违的出现了笑容,点点头笑道:“好了,大家既然能够明白这一点也不枉费了我五天五夜从丰州赶到长安。”说完走到拓跋思继面前道:“拓跋将军,此战是我等对不起你党项子弟,等打完这一仗我定当亲自扶烈士遗骸返夏州,并在新立的烈士纪念堂焚香祭拜,让烈士一路走好。”

他这一说也让拓跋思继脸上闪过一丝悲壮的神色,朝着李玄清鞠躬一礼拜倒在地:“主公仁厚,我党项族感恩戴德。请主公放心,末将定当谨记今日之耻,不辜负主公今日训导。”

李玄清将他扶了起来笑道:“拓跋将军能这么想是我天策军之幸。”说完环顾一周继续道:“下面我们来研究部署一下这长安之战,打好这一仗才能对得起将士亡灵。打好这一仗,结束关中战乱,让百姓休养生息。”

徐天翔闻言带人铺开大幅的作战地图正要说话帐外传来亲卫的禀报声,徐天翔示意参谋走出去之后,不到一会参谋带着一个沙陀人走了进来,来人呈上一份书信躬身道:“我家将军让小人给天策大将军带来书信一封。”

李玄清心里一动,一边的薛万里接过书信递给李玄清之后,后者看了一眼神色变得有点古怪,对沙头人点头道:“书信我收到了,请回告玄清会准时赴约。”

沙陀人走后李玄清将书信放在一边笑道:“李存孝让我后天去他军营一叙,还这么郑重其事的来书信。算了,不说这些事了,咱们继续,天翔,你继续说你的事情。”

徐天翔点点头道:“目前各营已经在新兵处的新兵到来之后整补完毕,加上主公率领的亲卫营到来,长安附近集中了天策军骑兵营四个营,步兵营八个营,合计大军十五万人。后勤部通报的粮草供应很充足,工商厅也提供了关中地区我天策府旗下的各商人集资的七十万石粮草,足够我军持续作战三个月有余。另外,玄影卫在长安内部的计划也已经开展,确保我军在情报上保持持续性的优势。”

“总参的意见是我军可以同时两面作战,在和沙陀人对阵的同时执行攻略长安的计划。”徐天翔看了一眼在坐的所有将领,声音也变得更加激昂,“各位兄弟,几天前我们被沙陀人打败了,损失了一万多党项兄弟,我这个做总参谋长的,难辞其咎。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不是我们下一场战争的理由。如今我们兵强马壮,正是报仇雪恨,继续执行主公扫平天下大业的关键时刻。希望兄弟们同心同德,抱定必胜的信念打好这一仗。”

李玄清听着这些话,看了一眼身边的这位结拜兄弟,点了点头,这才是自己钦定的这位总参谋长最好的姿态。当下更不迟疑道:“总参的意见很好。现在我命令,大军休整三天,三天后我们同时执行两个计划,攻城兵团以王厚纯指挥官,统一指挥第三营、第七营和第九营三个步兵营。以第七第九为攻城主力,第三营迂回到长安南城和东城,协助玄影卫执行截断长安的计划;其余四个步兵营和陌刀营组成中央大阵,以杨天成为总指挥,骑兵营集中三个营主力由拓跋思继率领,迂回敌军侧后,等待中军命令前后夹击;亲卫营作为总预备队。我强调一点,长安战事统一由总参谋长徐天翔负责指挥。我负责和玄影卫对接,去看看咱们的皇帝陛下愿不愿意看得上咱们天策军这座小庙。”

李玄清的最后一句话让所有人哄堂大笑,在坐的这群人对于长安城的皇帝真心不怎么感冒,这还是从岑天时开始带来的习惯。想到这里李玄清拍了拍手笑道:“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的话,你们就按照总参的计划去准备吧。三天以后我和岑先生在中军观战,坐看大家成就大功。”

李玄清这句话也跟所有人表明,这场大战虽然自己来了,但是并不会插手战役的具体指挥,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依靠总参和徐天翔的表现。这句话也让所有人都清楚的明白一件事,虽然总参之前的出了问题,但是这位年轻的主公依然力挺。

“请主公放心,天翔必然竭尽全力,不辜负主公,不辜负天策军。”徐天翔带头朝李玄清行礼,所有的将领全部起身,“天佑大唐,汉军威武。”这股呼喝也远远的传到外面,所有天策军悚然起立,面向大营中军大帐,齐刷刷行军礼。

这一次的经历让在场的所有的天策军将士上了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课,也从这一天开始,天策军真正成熟,也正式拉开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李玄清看着所有人都走上正轨,就连这次损失最大的拓跋思继也专心安排自己骑兵的事情,带着百信他们走出军营,来到城南,看着天边印着夕阳的长安城默默发呆。

此时的长安城早已经在风声鹤唳之中,这处城南原本有个山庄的,但是此刻却也是寂寥无人。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看着墙上的留字,李玄清喃喃自语,孑孓的身形被夕阳拉得好长好长。那般模糊而辽远的身影仿佛穿越了千年而来,在夕阳下的李玄清好像显得格外的孤立,也显得格外的挺拔,仿佛这个时空都压在他的肩上,却始终没有办法将他压垮。

李玄清盯着远处的夕阳静静的出神,忽然之间来自前世的记忆纷至沓来,一下子充满了自己的脑海,不过这些都一闪而过,这一世的经历冲击着往昔的一切,也似乎在提醒着李玄清,这一世的真实,这一世的责任。

几乎就在这同一时间,远在丰州城的巧兮也在这一时刻忽然抬头盯着夕阳出神,嘴里面喃喃自语道:“大哥哥,你怎么啦?”然后猛然间冲出家门朝着远处丰州刺史府冲了过去。

一盏茶时分以后,刺史府忽然出现一队兵丁,中间正是巧兮,这队人马出城之后立马朝南而去。

而也就在这一刻,长安城南的李玄清看了看北方,忽然笑了笑,远在千里之外传来的莫名的若有若无的讯息让他知晓巧兮的动静,这种莫名的联系大概也就是自己和她两世情缘的默契吗?

“主公,怎么突然来这里了?”就在李玄清清楚了巧兮的举动之后,身后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岑天时不知何时也来了。

李玄清回头一笑,吩咐身边的亲卫派人沿途接应巧兮之后笑道:“先生怎么有兴致来城南庄?”

岑天时笑道:“天时也是闲来无事,忽然想起以前一位诗人曾经在这城南遇到的一个典故,所以兴致所至就来了。”

“我才应该就是崔护吧。他的诗还在那呢。”李玄清指着前面那一片断墙笑道:“我也是刚刚看到,所以想到了很多往事。”

岑天时点点头道:“主公真性情,也是一件好事。为上者难得有真性情,天时也是希望主公能够时时保持这份赤子之心,这样天下万民才有福祉。”

“听先生这口气是一点都担心眼下的这一仗啊。”李玄清见到他这副模样也是笑了笑,道:“三天后,天翔要指挥大战了,咱们就在中军观战如何?”

“哈哈,天时到时候一饱眼福,坐看天翔成就大功。也坐看主公领导的这支军队鱼跃龙门,从此天空海阔。”岑天时哈哈大笑,一语双关。

李玄清笑道:“天策军至此成矣。”

两人相视一笑,携手离开此地,只剩下远处的夕阳仍然照在这片断墙残壁之上,格外的显眼。

第二十八章 长安之战(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战前会议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发展规划第三百一十八章 群狼战术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军的最后(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凉州城外的火车第五百一十一章 决死一战(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钱镠渡海(上)第二章 贺兰山遇险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绝和亲第二百零四章 东都变故第四百六十五章 驾临安西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七十一章 孤鹰岭之战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四百八十一章 两部合一(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决死一战(下)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军第五百二十七章 场面压制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论泰西局势第一百九十七章 绵州之战(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舰队起航第五百九十五章 运河条约第三百七十一章 诸教隐没(中)第五百九十章 圣城之殇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旧交替第五百九十五章 运河条约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六百零二章 十万劳工开运河(下)第九章 兄弟团队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纪念碑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战(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变故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压大食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国(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一十三章 乱世清流(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绝境求生(下)第一百二十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战(下)第七十七章 关中联盟第五百二十五章 铁路修到疏勒第五百一十二章 决死一战(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难干(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肃州风云(中)第六百三十三章 环球航行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国力(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乱世清流(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难干(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临德州第八十五章 李茂贞的算计第四百三十八章 来自丝路的馈赠第四百零一章 突袭护密(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开始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达岭大捷(下)第十四章 三年学艺(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观战团第四百六十五章 驾临安西第五百三十一章 咸海攻略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义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战(二)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复第四十七章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国会议第五百八十章 发战争财第六百二十二章 东西逆转第一百九十四章 银轮部队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二百三十二章 满月宴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旧部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战(五)第一百零四章 关中发展(五)第二百四十章 行业准入资质第三百一十章 追击胡敬璋第四百八十章 一战惊天下第二百七十章 决战岭南第一百一十四章 乱世清流(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临潮州第一百九十七章 绵州之战(二)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荣的心思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击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绵州之战(一)第四百零五章 请君入瓮(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夺食(下)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业基地第二百四十八章 陇海线肇始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战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运河(三)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梁换柱第四百零八章 特种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