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道长的成就

第126章 道长的成就

甘露殿内,阎立本闻言低着头,躬身道:“陛下,徐孝德是工部的侍郎,太子殿下掌朝中用度,现在徐孝德入工部掌整个工部的预算,臣实在是……”

看着这位阎大匠有苦难言的模样,李世民也一样低着头。

君臣两人好似都有难处。

李世民沉声道:“徐孝德任职的工部侍郎是谁举荐的。”

阎立本回道:“是太子殿下举荐,赵国公给安排的,而且还是陛下批复,因此徐侍郎掌工部预算,臣不敢有半分不满,只因他又是东宫属官。”

李世民神色痛苦地扶着额头,道:“朕什么时候给批复的?”

阎立本站在原地,有些不敢相信,难道陛下忘了?

回过神,李世民灌下一口茶水,为难阎立本似乎也不好,板着脸道:“你回去吧。”

阎立本连忙道:“臣办事不力,请陛下责罚。”

“朕不怪你,若得闲你去问问徐孝德,看看凌烟阁什么时候能修建。”

“喏。”阎立本悄悄看了眼陛下,而后快步走出了甘露殿,至于陛下赐的座,他是一刻不敢坐。

李承干从太极殿路过,刚走出朱雀门,就见到了一个熟人。

这位熟人正是李淳风道长。

“道长这是?”

李淳风递上一卷书,恭敬道:“这是贫道所编写的《法象志》其中一卷。”

李承干接过这卷书,揣在袖子里笑道:“这是什么书?”

李淳风解释道:“贫道时常观前代浑天仪,其中就有不少缺点,臣去年因陛下之命,重新命人铸造了浑天黄道仪,《法象志》便是历代浑天仪的优劣论述。”

言罢,他又道:“太子殿下这边请。”

李承干一边看着这卷书一边跟着李淳风的脚步,在古代诸子百家中,抬头看星空,专研天文的也只有这么几家。

一边走着,一边看着手中这卷书,创造浑天仪的是传闻中的东汉科学家张衡。

而浑天仪又在历朝历代中不断地完善,其中也有几次几近失传。

看着《法象志》,李承干依旧跟着李淳风走着,浑天仪是一种古人用来测量的天文工具,掌握这种工具的人往往也都是当代的数术大家。

而李淳风便是其中一位,他的数术水平十分了得。

与东宫的学习方式不同,李承干也不知道李淳风道长的数术水平到了何种境界。

李承干挺喜欢这卷《法象志》,其中对地理与天文的关系很有意思,还有星辰与地平线垂直角度的相关论述,已经有黄道经纬,赤道经纬,地平经纬的经纬度相关论述了。

这是一卷很宝贵的书,至少在现在的大唐来说,在知识的传播上与开拓上,都少不了这样的学识。

来到钦天监前,这里的地面画着一张巨大的八卦图,而在这个八卦图的最中心立着一根石柱子,围绕着石柱子上方,矗立着一个个风车,风从哪边吹来,哪边的风车就会转动。

在钦天监门口,还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道长,手执拂尘站立着八卦图的正北面。

见袁道长闭目盘腿而坐,而后又迈了几步,李承干小声道:“李道长,袁道长这是在做什么?”

李淳风解释道:“袁道长心里正在算着各个节气的风向。”

李承干抬头看了看天。

李淳风又道:“自当初太子殿下说起风向风速之事,袁道长便在各个节气记录每个节气的风向与风速。”

“原来如此。”

李承干向袁道长行礼道:“看来李道长与袁道长不仅仅是数术大家,现在太好了,大唐可能要有气象学家了。”

“气象学家?”李淳风重复了一句,抚须良久不语。

“道长。”李承干揣着手问道:“这个八卦图与中间的石柱子是做什么用的?”

袁道长还闭着眼盘腿而坐,两人站在不远处低声讨论着。

李淳风也揣着手,在冷风缩了缩脖子解释道:“风车转动得越快,下面浮标就会被风车转动时的绳索拉上去,风力可知甲乙丙丁四个层次。”

仔细一看,那个石柱子上确实有刻度,还有一个浮标,现在的风力是丁级三等。

李承干又问:“只有四级吗?”

“嗷……”李淳风道:“再往上就是甲等及甲以上,是否需要增加测量,还要多看几年才行,今年才刚刚建成的。”

“那这个八卦图是何意思?”

“那八卦位置便是风向。”

“直接用东南西北不好吗?”

“太子殿下卦象与节气相关,节气的风速风向都不同,卦象是用来对照不同节气的。”

听着李淳风讲述着理论方面的学识,令人不觉明厉。

当一样学问到了道士手中,那就用道门的理论知识来解释,能够涉及卦象,倒也合理了。

自古以来,直到大唐,八卦与地球方位一直都有联系。

李承干小声道:“袁道长,孤听说我们的脚下的土地其实是在旋转的,我们是活在一颗球上的。”

李淳风冷哼道:“贫道早在十几年前就参破了,不然何来黄道经纬?”

“原来道长早就知道了。”

“那是自然。”

李承干肃然起敬,躬身一礼。

李淳风也施礼道:“太子殿下不用这般。”

袁天罡道长一直坐在八卦图前,任由风吹得他老人家道袍猎猎作响,一动不动。

说来从未与袁道长说过话。

李承干揣着手道:“他老人家这样多久了?”

李淳风叹道:“早晨开始便入定。”

“袁道长也挺辛苦的。”

李淳风凑近小声道:“孙道长近来如何?”

看向入定的袁道长,李承干也放低声音道:“孙神医还在编写药经,每个月都会来一趟宫里,给母后与爷爷看病,他老人家说等药经编写完成了就会离开长安,也不说要去哪里,多半是要云游天下了。”

李淳风颔首道:“他老人家总是这般。”

“不过孙神医现在在长安也挺好的,时常给长安城的人看病,听说秦琼大将军的身体也有好转了。”

言罢,看看天色也不早了,李承乾道:“孤在中书省还有许多要事,就不久留了。”

李淳风行礼道:“不敢耽误殿下要事。”

李承干揣着手离开钦天监,走了两步又蹙眉看向盘腿而坐的袁道长,见他老人家还是盘腿而坐。

便只好收回目光,继续往中书省走去。

皇城内很忙碌,因为太子殿下一句话,各部尚书与侍郎在太极殿开了大会之后,还要回来与各部侍郎以及各位文吏开小会。

小会的内容无非也就是为了太子殿下的一句话,众人要拟定冬天互市的交易章程。

所以各部尚书与侍郎下了早朝之后,便开始了议论。 皇城内,有文吏来来往往。

李承干来到中书省的时候,这里已经堆积了不少奏章。

舅舅与老师正在埋头处理着,李承干刚坐下之后,于志宁便快步走来,道:“殿下,这是京兆府的奏章。”

拿过奏章,李承干蹙眉看了起来。

于志宁小声道:“听说吐蕃的使者就快到了。”

“现在还是秋季,他们来这么早吗?”

“殿下此次来使不是一个使者,而是一队吐蕃人,说是向大唐要互市文书的。”

李承干提笔开始出处理奏章,道:“那就是一个使团。”

于志宁颔首。

“孤知道了,伱让鸿胪寺的人准备一下,接见他们。”

“喏。”

言罢,李承干看了眼一旁的老师与舅舅,还在埋头批阅着文书。

突如其来的工作量令今天被点名的朝中各部忙得不可开交。

一直到了夜里,褚遂良在朱雀门外领了一块香皂与一卷纸张。

纸张厚厚一迭,用绳子捆成一卷,一只手还环抱不过来,分发纸张与肥皂的是一个叫魏昶的人。

对于泾阳的事情,朝中近来所知越来越少了。

有关泾阳的消息,自从今年夏天种出葡萄后,送出来的消息便很少。

只是听到京兆杜陵的公子,杜荷公子现在成了关中很富有的商人,并且与当今太子关系莫逆。

可太子殿下长年深居简出,也没什么与杜荷有太多的往来。

但杜荷一直都心甘情愿为当今太子做事,甚至愿意给河西走廊送去数不清的肥皂。

这便是太子与杜荷之间的关系的疑点。

就连修建河西走廊,杜荷更是一掷千金,将一车车的肥皂送去河西走廊。

要不是这个杜荷公子不是一个商人,不是有利可图,当今陛下应该给予赏赐才对。

以至于杜荷在关中行事说一不二,俨然也快成了这关中最有信誉的商人。

褚遂良带着心头的疑惑走在朱雀大街上。

夜里的朱雀大街在宵禁之前,依旧会是这番热闹的景象。

皇城,中书省内,李承干只收到了御史台与京兆府的章程奏章,兵部,礼部的互市章程还没送来。

于志宁脚步匆匆而来,道:“殿下,他们还在商议。”

李承干起身道:“天色不早了,都让他们回去吧。”

“喏。”于志宁又脚步匆匆离开。

“通知各部后,你也早点回去休息。”

听到吩咐后,于志宁讪讪一笑,行礼之后,便告退。

李承干将一张张椅子与凳子翻倒放在桌上,而后开始清理中书省,扫完地之后,等一早再来,见到地面干干净净,椅子与凳子都在桌子上,看起来就会很舒心。

天色完全入夜,明月当空。

李承干回到东宫时,小福正在做饭,弟弟妹妹还在玩着击鼓传花的游戏。

这个游戏很简单,人越多越是好玩,弟弟妹妹围坐在一起,唱着歌谣。

见是皇兄回来了,李丽质连忙道:“皇兄,母后让人送话来,说是明天要在曲江池游园。”

“孤知道了。”

见皇兄疲惫地回了一句,李丽质站在原地,埋怨道:“父皇总是将一堆事交给皇兄,朝中就没有可用的人了吗?”

东阳道:“有些事不是父皇想让皇兄去办,而是皇兄不能坐视不管。”

李丽质叹息一声,道:“还是,东阳你能够看破皇兄的心思。”

东阳笑道:“与宁姐姐多说话,便能知道皇兄的心思了。”

小鼓在李治手里敲着,也好在是个小鼓,这要是鼓声大一些,不知道的还以为东宫要起兵造反了。

夜里,于志宁忙碌完,等皇城各部的人走出朱雀门,这才放心。

今天的朱雀门是关得最晚的一次。

徐孝德刚刚拿到了香皂与一卷纸。

于志宁也领了泾阳送来的纸张与香皂。

“于侍郎,近来可好?”

听到话语,于志宁笑道:“徐侍郎在工部想必是忙得不可开交吧。”

徐孝德道:“是呀,工部近来很忙,太子殿下命下官多与坊间铁匠走动,说是工作访问,也不知道太子殿下意欲何为。”

“听说陛下召见了阎大匠,他没有为难你?”

“于侍郎莫要多想,其实阎大匠对下官一直很照顾的。”

两人走在街道上,因住在同一个坊市,便顺路能够一边说一边走着。

于志宁还留在太子的身边,而自己却在工部办事,徐孝德对太子殿下的安排没有异议。

太子殿下是一个注重办事效率的人,谁能够更干练,便留下谁。

而徐孝德也深知自己的能力不如于志宁。

走到家门口,徐孝德与于志宁告别。

关中到了秋季,一到夜里风便不断吹着,吹得窗户摇摇晃晃。

家家户户在入夜之后,便关紧了门窗。

从高处看现在的长安城,能够见到一条条街道上,明亮的灯火光照亮了一条条主要街道。

贞观八年了,迁入长安城的人口越来越多,这座大城也越加繁华了。

关中十月中旬,清晨时分,街道上与屋顶都落下了霜。

从东宫方向传来箭矢的呼啸声,一支箭矢划破空气,正中靶子的中心。

李绩询问道:“太子殿下感觉如何?”

“没什么感觉,和之前没有区别。”

“负重锻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感觉到效果的,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一年半载,才能看到成效。”

锻炼就是这样,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就不会有效果,体力与力量的锻炼尤为如此。

178.第178章 开设规划369.第369章 舍我其谁第50章 天分第108章 酷暑的关中198.第198章 一地鸡毛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动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兴第19章 他们越反对,它就越光芒万丈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动372.第372章 寝食难安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禄东赞第132章 豪杰依旧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231.第231章 修缮长安第81章 喜欢建房子的皇帝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158章 讲学第142章 别人的苦难197.第197章 叔叔们第3章 太子讲故事300.第300章 明达与浑天仪344.第344章 并不顺利的治理第68章 孤有进步吗?第100章 终究成了父皇的功绩第60章 秋猎归来第84章 战书第69章 活该一辈子太子?340.第340章 为过去,也为将来第311章 不那么轻松的早朝第63章 小事上犯糊涂374.第374章 泰山脚下294.第294章 山君传说220.第220章 唐军来了334.第334章 荒谬且短见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61章 迎接陛下212.第212章 坚韧的意志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192.第192章 星图与名册394.第394章 大唐的贵客第75章 底层工作的重要性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严第138章 从不退让188.第188章 河东好友第326章 苏亶家事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第124章 圆满的成果304.第304章 寒冬404.第404章 唐蕃之军第87章 通达?234.第234章 有陛下当年之风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后一战374.第374章 泰山脚下第180章 喜欢与人交谈220.第220章 唐军来了189.第189章 聪明的人第165章 难免的第314章 腊月第31章 无建树的太子第37章 舅爷与舅舅第49章 上架感言第75章 底层工作的重要性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梦369.第369章 舍我其谁270.第270章 新家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响第164章 这世上的事难不住太子第9章 播种新的学说339.第339章 议东征第45章 冒失举荐第167章 夏收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347.第347章 辽水战争178.第178章 开设规划第115章 各县弹劾204.第204章 太子的产业366.第366章 请英公相助第63章 小事上犯糊涂第319章 处罚(感谢饭饭饭团er的盟主)第320章 归来的皇帝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259.第259章 来长安的禄东赞第181章 老师家事341.第341章 不是当年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136章 各有苦恼的兄弟姐妹第163章 杖责第311章 不那么轻松的早朝294.第294章 山君传说295.第295章 那一类人第41章 大胜而归190.第190章 下蛋了369.第369章 舍我其谁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32章 拜访舅爷第30章 天赋异禀的弟弟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