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第237章 笄礼

李绩与薛万备已准备好了车驾,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准备着。

李承干坐在爷爷身边,道:“这一次冬猎爷爷也一起去吧。”

李渊叹道:“这算什么冬猎,还不是你母后请诸多权贵女眷到曲江池赴宴,你父皇也不过是借个机会出去冬猎。”

又是收紧外衣,李渊惆怅道:“你怎么不去。”

其实爷爷的老花眼好在没有进一步恶化,还不算太严重。

李承干揣着手,站在一旁道:“孙儿是太子,要守备长安的。”

李渊卧在躺椅上,道:“伱我爷孙不去也罢。”

东宫内,一群孩子正在为这一次出去玩做着准备,高阳正在往她自己的背包中塞着零嘴,还有小福刚刚烤好的饼。

崇文殿前,李渊道:“昨天你父皇与朕说,他想要将玄武门拆了,围着太液池兴建一片殿宇。”

“是吗?”

李承干喝着茶水低声应付一句。

李渊闭着眼点头。

等弟弟妹妹都准备好了,李丽质喊话道:“排队!”

一群弟弟妹妹纷纷站好,从高到矮,站得笔直又整齐,纷纷开始报数。

确认了一个没落下,李丽质快步跑来道:“皇兄都准备好了。”

李承干颔首道:“让李绩大将军与薛万备将军看好他们,先去吧。”

李丽质还没动身,小声道:“原本还不知道,听说稚奴与慎弟在外面打架了。”

“打架?打谁了?”

李丽质回道:“一个叫张柬之的孩子。”

李承干神色了然道:“人没事吧?”

“倒是没有受伤,听说是有薛万备将军看着,对方不敢还手。”

“嗯。”

其实弟弟会打架也好,至少可以知晓他们在外面不会白受委屈。

李承干微微颔首。

李丽质会意之后,便带着弟弟妹妹坐上了车驾,离开东宫。

等她们都走了,平日里热闹的东宫突然就安静了下来。

没了吵闹的笑声,也没了眼前来来往往的身影。

李承干拿着鱼竿走到了太液池,白雪皑皑的景色很好看,尤其是在太液池。

大雪依旧飘着,有太监提起一块石头砸向远处的冰面,冰面被砸出一个窟窿。

李承干将鱼线抛入小洞中,等着鱼儿咬钩。

宁儿从别苑中拿出一个炉子,在殿下身边点着,这处水榭便温暖了些许。

皇后在太液池多建设了几处水榭,在冬日里这些水榭上都有了积雪,看着赏心悦目不少。

一头小鹿踩着雪而来,先是在水榭外听了听似乎在确认什么,而后快步跑进水榭,在太子的身边卧着,多半是觉得炉子边能够温暖一些。

宁儿煮着茶水安静地站在一旁。

太监捧着一堆卷宗快步而来,他走到水榭外,行礼道:“殿下,这是京兆府送来的卷宗。”

李承干提着鱼竿道:“放在边上吧。”

太监闻言走入水榭中,将卷宗放在石桌上,便又离开。

闲着时候,李承干可以在这里钓鱼一整天,小鹿又睡醒了,它在这里取暖,完了又很没良心地跑远。

李承干吃着刚从炉子取出来烤包子,吃一口肥腻的烤包子,再来一口茶水是最舒坦。

至于放在石桌上的卷宗,根本就没有翻看的心思。

李承乾道:“宁儿姐,帮孤看看吧。”

宁儿拿过一卷卷宗,便翻看了起来,她道:“都是那些在崇文馆应考夫子的考卷,还有颜勤礼的评语。”

李承干微微点头便没有再说话。

大雪结束的第一天还算是舒服。

可是到了第二天,积雪刚刚有消融的迹象,过了一夜刚刚消融的雪就在夜里凝成了冰。

走在积雪上的时候能够感受到雪层中有硌脚的冰块。

还有太监正在清理积雪,他们提着箩筐忙碌地将积雪清理好。

因为皇帝在长安城外冬猎,从宫里带出去不少人,因此宫里清理积雪的人手并不多。

昨天所下的雪还算是温和,到了第二天便冷得彻骨不说,地上的积雪有些许结冰,还要凿开之后才能清理,十分地费力气。

李承干走过的时候,这些太监才堪堪清理出一条小路。

走过寂静的皇宫,再走到现在空荡荡的皇城,休沐时节的皇城很安静,一路上能见到一个个关着门的官邸。

李承干来到中书省,于志宁早早就在这里了。

见是太子来了,他走上前道:“殿下,先前的卷宗……”

李承乾道:“夫子今天都派出去了吗?”

“回殿下,一共四百六十一位夫子,已派往陕东道各县各乡了。”于志宁又补充道:“依殿下吩咐这一次派出去各县的夫子,多数都是身份来历较为干净的,有两位是渤海高氏的子弟。”

李承干了然道:“是舅爷的同乡?”

“他们是军中左领军长史高侃的儿子,长子是高崇文,次子高崇礼。”

见太子似乎对这些事的安排还算认同,于志宁拿出一卷纸,“这是李义府让人送回来的考卷。”

对李义府怕就怕这个人走偏门。

李承干打开考卷,入眼的是一个个工整的文字,看起来答卷的态度不错,主要阐述的是学识普及的要点以及论述一下会遇到的阻碍。

良久,看完了考卷,又道:“将洛阳崇文馆主事一职交给他吧,再让温挺也去洛阳崇文馆,帮扶李义府。”

“殿下是觉得李义府这个人还靠不住?”

“李义府在洛阳虽说有些时日了,可他毕竟不熟悉京兆府与崇文馆的行事方式,要有个人带着。”

“下官这就去安排。”

李承干又吩咐道:“现在西域地界的将领都撤回来了,看来父皇对庭州与西州的建设还未有准备,让褚遂良拟一个安西都护府建设的章程,过了立冬就交上来。”

听太子殿下说得轻描淡写,于志宁有些犹豫,低声道:“可他现在正在休沐。”

“写个章程而已。”

“喏。”

李承干满意点头。

给太子做事不分休沐不休沐的,即便是朝堂众多官吏休沐的时节,京兆府乃至崇文馆的官吏都还在忙碌。

现在的大唐是个群星闪耀的时代,经历过隋末大乱,再到如今,贞观一朝的朝野人才如云,这很难得。

这因现在的大唐的内部实力强大,有些人的才干就显得不太出众。

清闲的时候,李承干坐在老师的位置上,看着老师批阅过的奏章,其中就有松州兵马的调令,以及派出斥候查探吐蕃。

过了午时,李治快步跑来。

李承乾道:“你怎么来了?”

李治披着大氅,他一路跑进中书省就坐在炉子边,伸出双掌放在火边,“曲江池那边有好多的勋贵家的女眷。”

“嗯,你烦了?”

“弟弟不觉得烦,就是想来皇兄这边坐坐。”

李承干也在炉子边坐下来,从炉子边拿出一张饼,道:“有什么消息要说的,就快说。”

“皇兄怎知姐姐让弟弟来传消息的。”

看着皇兄的脸色,李治有些萎靡地低下脑袋道:“难怪河间王叔说,弟弟放个屁,皇兄都知道弟弟上一顿吃的是什么。”

“这个……孤真不知道。”

李治搬着小胡凳在皇兄边上低声道:“母后赐给孔老夫子家中的女眷,三个香囊。”

“还有呢?”

“还有父皇近来酷爱文章与诗文,借此还问了孔老夫子文章之事,说不定要在孔老夫子家中寻一个女子,给皇兄做太子妃。”

李承干摇头道:“稚奴啊,你想错了。”

“为何?”

“父皇与母后从来不会将心中所想轻易表露出来,越是这么做就越说明了,孤的婚事与孔老夫子家没有关系了,以你姐姐的见识不应该看不出来,她一定另有深意。”

李治神色凝重地挠了挠头,“那皇姐为何让弟弟与皇兄说这些。”

李承干忽然笑道:“你回去告诉丽质,就说她的弟子不用太多,找三五个苗头较好的。”

李治狐疑道:“原来是姐姐她在挑选弟子。”

再一想,李治当即明白了,他一拍大腿道:“弟弟明白了,父皇与母后这是在给姐姐打掩护,毕竟姐姐收女子为弟子这种事不能太招摇,说不定是姐姐与母后说她看中了老夫子家的哪个孙女,想要收弟子,母后才会给她们家赏赐。”

其实李治这个弟弟并不算太笨,就是在一群兄弟姐妹中比较,他的反应与机敏确实是下乘,而且是差生那一列。

李承乾道:“现在东阳一定还在给各家女眷诊脉看病吧。”

“皇兄怎么又知道?”

“呵呵,父皇不显摆才怪。”李承干神色了然,道:“你走吧,接着去玩,孤好不容易清闲几天。”

李治点着头走出了中书省,他仔细一想忽然觉得不对,怎么曲江池的情况皇兄都知晓。

甚至还知道两位姐姐这些天的行状。

李治神色狐疑,说不定皇兄真的知道我上一顿吃的是什么。

皇帝出去游猎的第三天,天空阴沉沉又下起了下雪,来年自己这个太子就二十岁了。

母后帮着东阳与丽质在曲江池举行了笄礼,是女子成年的一种礼仪。

毕竟妹妹来年也十七了,东阳十六了。

送来消息的时候,听说曲江池的勋贵宾客就有上千人。

宁儿将自己精心做的陶埙,送给长乐公主与东阳公主做笄礼的礼物。

虽说两个妹妹在曲江池举行了笄礼,但宗室中人送来的贺礼都放在了东宫,一时间在东宫门前一大堆。

小福翻找着,找出了不少值钱的东西。

甚至李渊破天荒地去了一趟武德殿,回东宫的时候,带来了两小袋金沙。

李承干揣着手,瞧着一堆贺礼道:“看来宗室中人家底都还挺厚实的,父皇与爷爷当年没少赏赐。”

李渊道:“当年赏赐给各家之时,朕也没有考虑周全。”

“孙儿一直在想,爷爷究竟将金沙放在了武德殿何处。”

“等将来你登基那天,朕会告诉你的。”

李承乾道:“若孙儿想登基了,爷爷一定会支持的吧。”

这种事肯定不是一个太子说想登基,就一定会登基的。

李渊笑抚须笑呵呵地将两个香囊布袋交给一旁的东宫掌事女官宁儿,吩咐交给丽质与东阳。

宁儿躬身应下。

父皇这些天忙着与众将领游猎。

母后也忙着应付勋贵家的宾客。

从立冬时节庆贺到现在,今年的大唐办成了不少大事,眼下多半也忙得不可开交。

眼看立冬时节就要过去了,听闻这些天褚遂良通宵达旦地专研安西都护府如何建设,也没见他送来回信。

小兕子又长高了不少,她穿着道袍双手背负走到尚书省门前。

皇城中也见不到活人,李承干闲着就来这里走走。

尚书省没有外人能够进入,钥匙也在自己这个东宫太子手中,也只能自己来打扫。

小兕子手里拿着一卷书,穿着一身道袍,抬着头看向屋顶道:“其实皇兄不用收拾这里,等雪化了,自然就好。”

李承干低头看见妹妹,又将一堆雪扫了下来,道:“父皇将这里交给孤,要是这里被雪压塌,显得孤不在意父皇的封赐。”

一阵冷风吹来,吹动小兕子的发丝,她来年就七岁了。

这个年纪的孩子好像隔几天便会长高一些,明达跟着李淳风道长有两年了,她的谈吐与气质的确像一个道士了,有模有样的。

更有一种世人烦恼与她无关,心中自有处世态度的气质。

清理完屋顶,李承干这才顺着梯子下来,“近来与李道长学得如何?”

如今小兕子走路很稳当,不像是小时候摇摇晃晃的。

她双手背负抬着头看皇兄道:“妹妹想要测量星辰。”

“李道长不将黄道浑天仪的用法教你?”

“教了,但与皇兄的方式相差甚远。”

带着妹妹走出尚书省,一路上走的时候,李承干发现她的脚步很特别,询问道:“你是刻意让每一次迈步的距离保持一样吗?”

小兕子低头看了看穿着布鞋的双脚,道:“跟着李道长学过走路,不知不觉就走成这样了。”

“原来是从走路方式开始教的。”李承干心领神会。

第181章 老师家事215.第215章 存粮209.第209章 严酷的规矩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话语279.第279章 清查第31章 无建树的太子第77章 立冬宴席342.第342章 不留遗憾的一战235.第235章 清闲的人第168章 一夜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9章 播种新的学说79.第79章 家宴263.第263章 他的事业290.第290章 将来的一代人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121章 负重锻炼393.第393章 松赞干布第16章 德智体美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348.第348章 洛阳鱼不肥381.第381章 看望老将军们第149章 皇子的名声250.第250章 夜钓337.第337章 “奇观”第144章 刘仁轨的新生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55章 认真的一箭第87章 通达?第326章 苏亶家事280.第280章 史书难写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13章 耿耿于怀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为189.第189章 聪明的人第312章 令人烦恼的孩子303.第303章 玄奘的归心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188.第188章 河东好友第324章 劝谏与反问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第103章 不一样的孝心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谢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赏)215.第215章 存粮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动298.第298章 中秋267.第267章 苏亶第62章 对错第327章 第二次发展370.第370章 启程封禅第156章 京兆府争论243.第243章 雪后第164章 这世上的事难不住太子255.第255章 明智的对手第124章 圆满的成果第311章 不那么轻松的早朝363.第363章 文翰四贤329.第329章 这是唐人的智慧277.第277章 京兆府无所畏惧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211.第211章 他辞官了247.第247章 意在扫平天山第6章 小女徐慧365.第365章 宴席第50章 天分第177章 远大的理想373.第373章 我要当太子296.第296章 不参与朝争228.第228章 明达的修行277.第277章 京兆府无所畏惧267.第267章 苏亶336.第336章 老府兵367.第367章 看洛阳第33章 孙神医339.第339章 议东征374.第374章 泰山脚下391.第391章 最近不爱吃鱼第115章 各县弹劾第46章 秋猎前的一致意见372.第372章 寝食难安第169章 愿为前锋349.第349章 事关尊严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85章 兵马未动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230.第230章 认罪的高昌王子235.第235章 清闲的人第316章 人的孤独第21章 岂不是一桩美事第98章 奉命放假第127章 游园第104章 夕死可矣第8章 东宫的新生活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51章 守备长安的太子第20章 忠诚不极端294.第294章 山君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