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第244章 花丝镶嵌

太液池边,东阳照料完小鹿便也来看棉花。

这些棉花的成色算不上好,有的很白,还有一些则是泛黄。

东阳心中很好奇,也躺在一堆棉花上,感觉确实很不错。

李承干吩咐道:“东阳,你记得用绸布盖上,细碎的棉絮对呼吸不好。”

她将绸布铺在棉花上,而后放在了椅子的靠背上,坐下来往后稍稍一靠,之后满意点头。

宁儿挑选了一些成色较好的棉花,放入一个布囊中,而后拿出一朵精致的发钗。

这发钗上有一朵精致的金花,用的金边很少,整体为铜制,但胜在精巧。

她将发钗递上,道:“听闻公主殿下行了笄礼,还请殿下收下。”

东阳拿过发钗,惊疑道:“宁儿姐,这太贵重了。”

“收下吧,宁儿还给丽质也制了一个。”李承干躺着低声道:“你们去了骊山冬猎,宁儿跟着宫里的婆婆们讨教来的手艺,辛苦日夜制出来的。”

听闻殿下解释,宁儿低着眉眼道:“这金线是太子殿下所赐。”

东阳手拿着发钗很高兴,也没到年龄,现在自然是用不上,足可见心意,她摇头嬉笑道:“谢宁儿姐。”

宁儿柔声道:“还怕公主殿下不喜。”

东阳拉着她的手臂道:“宁儿姐与我生分了,不用这么多礼数。”

两人笑着又低声说着话,大抵都是些女孩子的话题。

宁儿做了两个发钗一个要送给丽质,一个要送给东阳,东宫的妹妹也就这两人行了笄礼。

发钗上的金花很精致,却是她用学来的花丝镶嵌手艺,每到夜里耐心制出来的,其上没有珠宝不会显得富贵逼人,做工小而精巧,显得朴素一些。

这种宫廷手工技艺学起来是要费不少心力的,也亏得宁儿在寒冬夜里手指冻得通红。

这其中并无讨好的意思,而是在孩子们的感情上,宁儿这些年是照料着她们长大的,小时候照顾她们起居,知晓她们的身体状况,现在两位公主行了笄礼,能够梳理发髻了,她也尤为高兴。

这种亲近的关系,早就让她们成了姐妹,这发钗更具意义。

身份上来说,她为公主做个发钗也合乎规矩与礼制。

东阳与丽质一样,平日里较为朴素,不是重要的场合也不会穿金戴银在身上。

等到阳光西去,不这么温暖的时候,李承干便将这里的棉花收拾起来,其实从西域送到关中来的时候有些晚了。

有很大一部分没有保存好,都已经泛黄,甚至还有发黑或者发霉的,甚至有长虫的。

需要嗮一段,清理过后才能使用。

当选出来的坏棉花越来越多,李承干又想骂人,本来这些棉花应该都是好的。

嗮过之后,李承干将一些还算好的棉花收拾起来,便要回东宫。

李渊走在一旁,道:“还有不少棉花你都安排给了伱母后?”

“嗯,孙儿不考虑在关中种棉花了,西域大好的土地未免太可惜。”

皇帝回来的当天,也不知道陛下是不是在骊山冬猎不太开心,还是说陛下一回来就有大事要安排。

回来的当天夜里,就召见了房玄龄,赵国公,中书省侍郎岑文本,侍御史张行成。

兴庆殿内,四人坐在皇帝身侧,看着手中一卷卷的卷宗。

而郑公便坐在一旁,颇有一种监督皇帝的意思。

本是休沐时节,皇帝召见这么多臣子颇为反常。

礼部尚书李百药走入大殿内,朗声道:“陛下,京兆府请陛下庆贺关中渡过大雪灾,是不是可以解除宵禁,已有多年没有过元宵了。”

话语声在殿内回荡,久久没有回音。

李世民看着手中的卷宗,神色颇有不悦,从鼻孔粗重地出了一口气,低声道:“长安城解除宵禁三天,明日起由京兆府主办元宵灯会。”

“喏。”

李百药躬身行了一礼,又看了看殿内诸人也都是沉默不语,这才缓步退下。

一直到深夜里,明月挂在星空中,兴庆殿内依旧是灯火通明。

李世民时不时就往嘴里灌了一口热茶,蹙眉看向一旁的郑公。

看郑公斜靠着柱子,似乎是睡着了。

说来也是,郑公也一把年纪了,李世民给了一旁太监一个眼神。

有太监急匆匆拿了一件大氅给郑公披上,又给郑公的边上点上一个炉子,以免着凉。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卷宗,闭着眼揉着眉间道:“如何?”

长孙无忌正色道:“容臣思量一番。”

殿内重新陷入安静,众人继续翻看着一卷卷的卷宗。

翌日,天刚刚亮,京兆府就将元宵灯会的事安排下去了。

今天天气晴朗,李承干与李绩带着小兕子走在渭水河边,这一次没有去咸阳桥钓鱼,而是来到了渭南。

小兕子走在皇兄身侧,目光看着雪后的关中风景,还有不少积雪留在官道两侧。

呼吸着这里的空气,她又觉得有些欣喜,这样安静地走着,都很舒心。

“听说昨晚陛下与房相诸公一直忙碌到深夜才休息,一早又在商议了。”

“嗯,孤知道。”

李绩询问道:“朝野有人在想,是不是冬猎时太子殿下有举动让陛下不满了。”

李承干将鱼线放入河中,拿出胡凳坐下来,道:“兕子,将鱼线放下去吧。”

“明达懂的。”她将鱼线放入河中与皇兄坐在一起。

一大一小的兄妹坐在河边,李绩目光扫视四周,命士卒们护卫在周围。

李承干拿出陶杯,喝下一口茶水,道:“大将军不用在意朝中的话语,或许是有人不满孤守备长安时调兵出城,可孤若是与他们计较这些琐事,未免显得这个储君太小气了。”

李绩回道:“殿下,调兵出长安不是小事……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李承干从容一笑,道:“让他们说吧,职责在身,他监督储君行为也是应该的。”

“殿下言之有理。”

明达依旧穿着一身蓝色的道袍,双手撑着下巴,道:“皇兄,什么时候可以穿上用棉花做的衣服。”

“再等等吧,母后让宫里的女工去做了。”

她也拿出随身携带的小陶杯,揭开木塞喝下一口温热的茶水。

“兕子,静下心。”

“嗯。”她放下了水杯,静心凝神,目光看着水面。

李承干笑道:“以前孤遇到过一个老农,一个很厉害的老农。”

明达有些好奇,听着皇兄讲述。

“他只要看看河水的流速,尝一尝河水的味道,再吃几条鱼就能知道河水中的泥沙是比往年多了还是少了。”

“当真?”

“很厉害的本领吧。”

“那确实厉害。”

“其实关中往东流去的河流与泥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了,水位也就高了,大水一来就会淹没村子与田地,对关中来说治水也是治泥沙。”

明达听着皇兄的话语,心神渐渐平静下来,感受着风吹来时带来的泥土味,看着河水的流速。

河边安静的只有风声,风吹过的时候,吹动衣衫猎雷作响。

李绩看着远处道:“太子殿下,许敬宗来了。”

李承干刚好钓起一条鱼,将鱼儿摘下钩子,放入鱼篓中。

人到了近前,许敬宗翻身下马道:“太子殿下,臣有要事禀报。”

“什么事?”

“处默小将军与杜荷公子,还有长孙公子他们与人打起来了。”

“打架了?”

“正是,殿下放心人都无大碍,只是被拿入了大理寺。”

“怎么回事?”

原本正在忙着准备元宵灯会的许敬宗,只要放下手中的事,将一应事让颜勤礼去安排,急急忙忙就来禀报。

长安城解除宵禁了,也就是说今晚的长安会很热闹。

许多人都在皇帝的旨意下过节,本来长孙冲,李景恒,程处默,杜荷,李崇义,李德奖六人,这几个当今最显赫的权贵子弟,这几人走在一起隐隐有种长安六俊的意思。

只不过听许敬宗接着说下去,现在这六俊被关押在了大理寺,这一次元宵恐怕过不好了。

是因有人要弹劾颜勤礼打死一个乡长的事,本来这事打算今年开朝再处置的,按照预想,舅舅的说法也就是扣几年俸禄的事。

京兆府是有刑罚之权的,也能够捉拿犯人,只要罪证确凿抓一个乡长也没什么。

坏就坏在流程上错了,本来应该是先将人拿入京兆府,而后交由朝中审议,再交由大理寺查问。

如此再定罪,才是正常的流程。

这件事说大并不大,颜勤礼打死一个乡长,是为民除害,也是得到了一地乡民的支持。

刘仁轨还打死了一个县尉呢,大唐官吏向来彪悍。

因此这件事还不至于为颜勤礼的担忧,是治雪灾有功的功臣,功过相抵罚俸几年挺合适的。

只是今天午时在一处酒肆内,程处默与杜荷他们这六俊听不得有人说太子门下的人如何如何?

这才会打起来,这下可好被巡查的右骁卫大将军李客师拿下了。

这里面还出了一件事,那就是李德奖是李卫公的次子,李客师又是李卫公的弟弟。

抓到的时候,作为叔叔的李客师又将李德将揍了一顿。

李卫公家里的家教是很严的,就如长子李德謇是个温文尔雅的书生,如今正在外面云游,也不知道他去了终南山之后,又去了哪里。

李德奖同样是个懂事的孩子,他并没有参与斗殴,奈何也被连带抓进去了。

现在这几人被拿入了大理寺,成了牢中六俊。

此事已到了陛下的案前,许敬宗是不想插手这种事的,可闹事的有太子右率俩人,还有一个杜荷公子。

李承干感慨道:“这元宵可真热闹呀。”

许敬宗尴尬笑着点头:“是呀,是呀。”

“没你事了,你接着去忙吧。”

“臣告退。”

连太子殿下都是不想管的样子,许敬宗自是不敢多说,能让太子知情已足够了,又与李绩大将军行礼之后,他才策马离开。

渭水河边,李承干依旧钓着鱼。

一个时辰之后,有快马而来,来人正是右骁卫的李客师。

李绩道:“客师!你怎来了?”

李客师看起来四十岁出头的年纪,他朗声道:“陛下有旨,程处默,李景恒等人于街头斗殴,与大理寺地牢反省半月,牵连东宫右率,命末将来告知殿下。”

李承干从一旁的火堆拿起一块烤好的胡饼递上,道:“有劳大将军前来告知。”

李客师接过胡饼,又放低声音道:“被殴打的几个言官已不再计较了,可正值元宵,勋贵子弟作乱不得不罚,以免人心不服,以免再有人闹事。”

“孤明白,父皇明断,当该如此,就让他们在牢里过元宵。”

李客师将热乎乎的胡饼放入怀中,行礼道:“末将告退。”

李承干揣着手道:“有劳了。”

对方又骑着快马而来。

少顷,李承干刚坐下钓了一会儿鱼,又有快马而来,“今天不是元宵节吗?这是怎么了?一个接着一个地来。”

来人是杜正伦,他禀报道:“陛下命臣送来消息,棉花可以制衣皇后安排了三百妇人正在织做冬衣,按照吩咐,劳作时每人都带着口罩。”

李承干颔首道:“眼下也证实了棉花可以制衣,杜荷也算是大功一件吧。”

杜正伦道:“陛下清楚,此事是殿下安排的,与杜荷无关。”

“嗯?”

“杜荷公子在大理寺由孙伏伽审问,招认了太子殿下让他安排慕容顺问询棉花一事。”

李承干感慨道:“父皇手中的能人如云,棉花的来由终究还是牵涉了东宫。”

“还有一事,杜荷公子被捉拿入狱之后,其兄杜构在大理寺门前哭诉,请大理寺放入。”

李承乾道:“你也是京兆杜氏中人,难道不为杜荷求情吗?”

“臣尽份内之事,已是心力交瘁。”

“也对,你要是帮杜荷说情了,难免会让父皇多想。”

“多想?”

“是啊。”

杜正伦忽然一笑,笑得很是勉强,“臣告退。”

几次三番被人打搅了钓鱼的雅兴,李承干也没有心思在河边坐着了。

第9章 播种新的学说第89章 哪来的怪脾气第7章 皇家仅有的温情363.第363章 文翰四贤第141章 陈仓县尉第154章 陈年旧事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157章 从来就不为自己216.第216章 期盼与未来第101章 东宫争吵338.第338章 文景与现在第91章 及冠贺礼263.第263章 他的事业371.第371章 虎牢关389.第389章 玄奘归来351.第351章 少了第11章 图表第138章 从不退让第167章 夏收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动第101章 东宫争吵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梦209.第209章 严酷的规矩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179章 效益第318章 稚奴的事业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153章 崇文馆134.第134章 各县县丞第181章 老师家事336.第336章 老府兵257.第257章 活捉第75章 底层工作的重要性279.第279章 清查第154章 陈年旧事第109章 指指点点第43章 一朝一夕间236.第236章 为太子效死第4章 红楼与曹先生192.第192章 星图与名册329.第329章 这是唐人的智慧第67章 热情的满朝文武(加更)第74章 太子拜师368.第368章 新设265.第265章 母后与妹妹的安排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175章 莫要内耗第142章 别人的苦难第16章 德智体美第4章 红楼与曹先生第138章 从不退让277.第277章 京兆府无所畏惧367.第367章 看洛阳1.第1章 太子殿下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339.第339章 议东征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163章 杖责259.第259章 来长安的禄东赞第129章 李靖大将军第311章 不那么轻松的早朝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为350.第350章 无地自容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337.第337章 “奇观”第82章 抢还是买第58章 重情重义,英雄好汉第50章 天分402.第402章 贞观老人们的元宵399.第399章 谁更圣明290.第290章 将来的一代人第5章 东宫前任尸骨未寒第117章 善意的话第7章 皇家仅有的温情第91章 及冠贺礼第75章 底层工作的重要性第5章 东宫前任尸骨未寒第312章 令人烦恼的孩子第139章 解释不清的误会第311章 不那么轻松的早朝385.第385章 登基402.第402章 贞观老人们的元宵373.第373章 我要当太子404.第404章 唐蕃之军378.第378章 豪情万丈的时代293.第293章 治的建议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164章 这世上的事难不住太子385.第385章 登基第320章 归来的皇帝第82章 抢还是买309.第309章 发兵第45章 冒失举荐第177章 远大的理想274.第274章 新年296.第296章 不参与朝争384.第384章 贞观的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