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相夫教子

阿弦抬头看了一眼崔晔, 她明白崔晔此刻想到的是什么, 就如同她听了崔升的话, 在瞬间一闪而过的念头一样。

他们这些旁观者清,知道崔升是被牵丝控制才说出这些貌似情深的话, 但对崔升来说却并非如此, 他真心认定自己跟韦洛是“两情相悦”。

可是除去了牵丝一节,世间所有的爱恋岂不也是如此?当事人其甜如蜜, 旁观者却瞠目结舌者比比皆是, 就如同相好的一对男女,自以为能白头到老, 但他们的父母却未必这样觉着,兴许觉着他们两个是中了邪才彼此喜欢。

有牵丝白蛛作祟跟没有他们在其中捣乱,表象上看来至少是一样的, 怪道一旦涉及男女之情,最难拔除。

就像是当初阿弦一心一意喜欢陈基,现在梦醒后细想,其实朱伯伯早就警告过她, 但她因一颗心都在陈基身上,就连他的种种缺点也都视而不见,在当时的朱伯看来,阿弦也许就像是中了牵丝白蛛一样, 有些呆痴懵傻罢了。

阿弦反握了握崔晔的手。

崔升说“就像是你跟哥哥一样”,阿弦的心随之一刺,而崔晔这样敏锐的人, 自然不会一无所知,所以才对崔升说了那句。

阿弦看着他宽厚的手掌,修长的手指牢牢地扣着自己的手,她觉着温暖极了。

虽然无法感知中了牵丝的崔升为什么会对韦洛生出深爱的错觉,然而阿弦却知道自己是为什么从最初的视而不见到现在的深深喜爱。

她跟崔晔之间,早就远远超出了男女之间的那份情缘纠葛,绝不是牵丝之类的东西能够催生出来的肤浅假相。

***

明崇俨同阿倍广目站在旁边,两个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在那两只紧握的手上停了停,反应各有不同。

明崇俨微微一笑,便重又看向崔升,阿倍广目唇角轻微牵动,却并不是笑,而是一种平静略带审视地观察。

阿弦握了握崔晔的手,然后放开。

她走到崔升跟前,问道:“二哥,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喜欢韦姑娘什么?”

崔升道:“我……”

他不知道自己喜欢韦洛什么,只是强烈地知道自己“喜欢”她,如果一定要说喜欢她什么,或许……应该是什么都喜欢。

阿弦道:“二哥,你不如从头仔细想想,你跟韦姑娘相处的情形。”

崔升皱眉,竭力回想了会儿,摇头道:“你让我想这些做什么?”

阿弦歪头望着他,突然道:“你还记得你跟我,少卿,小桓一起吃酒的时候,小桓曾打趣你的话么?”

崔升问道:“你指的是哪一件?”

“那时候,小桓说……如今天官的亲事尚无着落,家中长兄未成姻缘,问身为次子的你着不着急。”

崔升想了起来,笑道:“怎么又提起这个来?”

阿弦见他眼神清明了好些,便道:“你可记得你当时回答的是什么?”

崔升一怔,继而缓缓地低下头去。

“我知道你不会忘,”阿弦俯身道:“你当时喝多了,便告诉我们,你小时候很喜欢一个世交家的小姐,那时候两家的长辈还曾玩笑,说给你们定娃娃亲,然而后来两家渐渐疏远,也不知道那个姑娘如今怎么样了……”

崔升脸色微变,双眸微睁。

崔晔若有所思地看着二弟。

阿弦道:“你还记得这件事么?”

眼圈渐渐泛红,崔升眉头紧锁:“我当然记得,她是……”还未说出口,心头似被什么东西猛地一撞,那一声唤就在嘴边被撞散开了。

阿倍广目跟明崇俨对视一眼,明崇俨道:“她是谁?”

崔升垂头,眼前却又浮现韦洛的脸,他身不由己地说:“她……自然是洛儿。”

阿弦愣住。

此时明崇俨轻轻拉了拉她,低低问道:“那个姑娘是谁?”

阿弦道:“不知道,他只透露了这些。”

当时崔升借酒才说了这些心里的机密话,桓彦范是个最能打探消息的,闻听如此八卦,自然不能放过,但任凭他怎么打听,崔升更再也不说一字了。

阿弦当时也是微醺,但因事关崔晔,且此事又稀罕,所以牢记在心里。

明崇俨面露为难之色,阿弦道:“怎么了?”

明崇俨道:“我正愁该如何下手,看二公子这个模样,却像是有些心有所属,如果他知道自己真心喜欢的是谁,当然就不会被牵丝所困了。”

阿倍广目从旁道:“但是二公子仍咬口说是韦姑娘,让他想起来只怕是难。”

三个人都看向崔升,却在这时,有个声音从三人身后响起。

竟是一首数年前一度时兴的隋人所做《送别曲》。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阿弦回头看向崔晔,崔晔却盯着崔升,却见崔升原本满面困顿,听了这声音,却慢慢地抬起头来。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沉声将后面两句吟罢,崔晔看着崔升道:“还想不起来?”

崔升的脸色有些发白,眼前似乎出现一副似曾相识的画面。

柳絮随风,一对小童在庭院中追逐嬉戏,男孩子手中握着才折下来的柳条当马鞭,两人唱道:“杨柳青青桌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在越来越急促的心跳声中,崔晔几乎承受不住这种异常的反应,但在他将要昏厥过去之前,一个名字终于从他心底跳了出来:“阿霏!”

——荥阳郑氏,郑霏。

后来,阿弦问崔晔为何会知道这首《送别诗》,又怎么会知道在崔升年纪那么小的时候就喜欢的女孩子。

崔晔笑而不答。

阿弦越想越觉着可疑:崔晔无端端怎么会留心到一个小女孩儿?

还是崔升告诉了她谜底。

原来当时他们小的时候,还未搬来长安,因为士族之间彼此互有联系,荥阳郑氏跟博陵崔氏自也互有来往,至于后来的疏远则是后话。

崔升道:“那时候我还小,什么也不懂只是爱玩,郑姑娘还小我三岁,我们年纪相仿,玩的很是投契,那天我跟她在花园里玩耍,听见哥哥在亭子里念诗,我们便缠着他教了这一首。”

阿弦听了,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自己一说崔升的隐秘,崔晔便立即想到了是郑家的女孩儿,只是也难为他,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仍然记得如此清楚。

而被崔晔点破的瞬间,崔升整个人似醒非醒,周身悚然生寒,胸口却憋闷异常。

明崇俨早点燃一根降龙木枝,淡淡地烟气弥漫开来,但随着烟气散开,却清楚地瞧见崔升唇边那若隐若现的白蛛牵丝,头发丝粗细,如果不是在烟气中活物般颤抖,一定以为是什么蛛丝之类而已。

崔升一眼看见,面无人色,正惊慌不已,明崇俨道:“莫慌,不要动。”

崔升勉强坐住,明崇俨将降龙木搭上牵丝,回头看阿倍广目。

阿倍广目上前,双眸微闭口中念念有词,手指从衣袖里探出,指尖夹着一张符纸,“啪”地一声拍在了崔晔的胸口。

不多时,崔升只觉心头一凉,身不由己地张口便吐,只觉着唇边滑冷,下一刻,有一物紧紧地贴在降龙木上。

这会儿木枝正在燃烧,那东西裹在上面,顿时之间发出细微地尖锐叫声,在众人眼前生生地化作一股淡淡白色烟气,那烟气并没有立刻消散,反而越过门扇,直冲出去。

阿弦跑到门口看了眼,见那烧灼的烟气翻墙而出,已经看不见是去往何方了。

阿弦回头看时,明崇俨举着那燃烧的降龙木树枝道:“不用看了,另一个服下牵丝的人要被反噬了。”

崔升昏头昏脑,自觉心头仿佛空了一块儿,但是心神却是前所未有的清醒,他不顾身体仍有些异常,问道:“反噬?”

“这样深重的牵绊是最难开释的,就好似是两个人拔河,除非两个人一起松手才无碍,一方松手了,另一方自然要跌的很惨。”明崇俨道。

阿倍广目将那符纸揭下,重新收在怀中:“所以我们要让二公子先自己解开跟白蛛的‘契’,才好动手拔除,不然若生生地驱离白蛛,难免会伤到心脉甚至影响神智。”

***

此后,听说韦家的次女韦洛大病了一场,卧床三月尚无法起身。

后来虽病愈,但据卢氏夫人探望所见,韦洛不仅是容貌上起了变化,连精神也非从前可比,容貌上的憔悴失色倒也不必过于计较,毕竟才重病了这场,可是连性情都因而大变,原先十分伶牙俐齿,如今却木讷的如同失了心魂一样。

当然,这是后话。

就在崔升恢复正常后又几日,武后下旨,调户部主事官去雍州,查明田地被冒领抢占的案子。

在新年过后,便升迁为户部尚书的许圉师对此很不过意。私下里对阿弦小小地抱怨道:“我本来不想再让你亲自去跑一趟,可是……皇后的意思,却像是一定要你去做。”

上次去江南赈灾查案是一件艰难的外差,如今前往雍州又是一件。

许圉师自忖,户部难办的外差总不能都交给阿弦去做——倘若阿弦是个男子,倒也无可厚非,但她是个女孩儿,如此岂不是有格外针对之意?且这种耗神又极出力的差事,本来就该交给身强力壮的男子跑腿。

只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许圉师也不敢跟皇后相抗。

阿弦倒是处之泰然,安抚他说:“无妨,尚书大人,你就只把我当成麾下一员属官就是了,不必顾忌别的。”

许圉师赞赏地看着她:“如果户部的每一个属官都如你这样,倒是我的福气,也是我大唐的运气……好吧,你只管放手去做,等你回来后,我一定给你在陛下跟娘娘面前请功。”

阿弦笑道:“那倒是不必了,现在这样我就觉着很好。”

许圉师听她如此说,才走近道:“其实有一件事我心里想问,又不敢贸然发问,现在私下里说一说,你不要介意。”

阿弦便问何事,许圉师道:“我原先担忧,将来你嫁到了崔府,还能不能如现在一样当差?虽然说在府内相夫教子才是正统,但……”

阿弦脸上一红,敷衍道:“以后的事,再说就是了。”

许圉师笑道:“我不是逼你,其实也不敢,只是问问,到底如何则随你……跟天官的主意。”

这边儿阿弦领了旨意,而在宫内,却也又有一场帝后之间的争执悄然发生。

高宗在听说了皇后要派阿弦前往雍州之时,起初惊疑不信,想通了后不免动怒。

命人即刻请皇后前来,屏退左右,高宗紧锁眉头:“我实在想不通你到底想如何,阿弦才回来,安稳不到几天,怎么又要把她往外推?何况是这种苦差事,难道户部就没有其他人能领了?定要让她出去?又怎么让朕放心?”

武后不慌不忙,只等他将话说完,才道:“臣妾当然知道陛下的疼爱之心,但是,阿弦毕竟是朝廷女官,先前赐婚跟辞官之事闹得沸沸扬扬,回来后又有卢家之事,世人几乎都忘记她还是个女官了,倘若从此就放任她在朝中,一来辜负了她的才能,二来,也更让人猜疑,为何如此能干的女官在辞官赐婚后便悄无声息了……”

高宗不等她说完,便打断道:“你可知我原本就不想她当什么女官,如今既然知道是安定了,就很该让她辞去官职,好生地安闲度日,不比镇日劳累好?她毕竟年少,自小又在外头养惯了,跟寻常女子不同,朕是知道的,但阿弦却也是个孝顺懂事的孩子,倘若你说句话,她未必不肯听。”

之前以为阿弦是个不相干的人,高宗自然漠不关心,任由武后翻云覆雨,然而当知道了阿弦是自己亲生的女儿后,恨不得如太平般捧在掌心里呵护,只因经常能相见,且见阿弦也乐得如此,就也罢了。

如今听说又要外派,才有些不可忍。

武后道:“陛下想让我劝说阿弦不要再当女官么?”

“最好如此。”李治回答。

武后道:“正如陛下所说,若是我发话不让她当女官,那孩子懂事,未必会跟我争,只会乖乖从命,但是陛下可想过,我们这样自以为为了她好,反而会害了她?”

高宗皱眉。武后道:“当初我还不知道阿弦是……安定的时候,就觉着这孩子太过耀眼了,原本在任用她之时,我自己难免也有些不信跟猜疑,猜疑她到底会不会胜任,不信她会将差事做的极好,然而她的所做所为,却让人在哑口无言之余,忍不住心生佩服之意。陛下,若不是阿弦担当女官,若不是她比满朝文武都毫不逊色,我们只怕一辈子也不知道她竟然是安定,更加不会知道我们的女儿可以如此出色……”

武后回头,眼中有物闪烁:“不是天底下哪一个女子都能做到如此地步,陛下,你不仅是天子,还是她的父亲,你也有权力让阿弦做尽天下女子都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既然如此,何不放她自在,看看她究竟能够飞的多高,做的多好?陛下你难道不为此而觉着骄傲吗?”

高宗默默地听着武后所说,心底隐隐地似有雷动。

但是,另一个人的心底,却并不仅仅是震动而已。

内殿的幔帐之后,太平公主呆呆地听着武后的话,脸色如雪,良久才道:“母后在说什么?”

跟在太平身旁的,却是武攸暨,他的脸色同样也不大好,然而听见太平询问,终于反应过来,忙道:“殿下,我们走吧。”

太平发直的目光转向武攸暨:“你说什么?”

武攸暨道:“这些话不是咱们该听见的,殿下,还是趁着没有人发觉快些离开。”

“我为什么要离开?”太平睁大双眼,如梦初醒:“我该去问问父皇跟母后,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武攸暨一把攥住她的手腕:“公主!”

太平一愣,武攸暨低声道:“如果皇后想让公主知道,又怎会一直都瞒着您?”

“但是、但是怎么可能,我不信……小弦子她……”太平嗫嚅,茫然。

武攸暨见她精神恍惚,知道她受了惊吓,他虽然年少,却也明白此事非同小可,尤其是对他来说,擅自听见如此机密,吉凶难测。

当下武攸嗣紧紧地握着太平的手:“殿下,咱们先走,好好想想该怎么办。”

他提心吊胆,不敢有丝毫放松,一边听着里头,一边打量周遭,好歹拽着太平离开了这是非之所。

***

这夜,怀贞坊。

自从阿弦回来后,怀贞坊的这宅子鲜见热闹之时,一来虞娘子未在坐镇,二来,阿弦的身份已经不仅仅是朝中女官,崔府未来长媳跟卢家义女的双重身份,让一些本来暗中钦慕女官的众人或顾忌或避嫌,“望而却步”。

除了桓彦范曾来过几次,连袁恕己都不曾重新踏足,当然,袁恕己不来的原因,并不是上述。

今夜,却来了两个“不速之客”。

一个是高建,而陪着高建前来的,却是陈基。

阿弦对于高建当然是欢迎之至,本来高建未来之前,她也曾想过请高建过来小住几日。只是因陈基的缘故才不想多事。

没想到该来的终究会来,躲也躲不过。

阿弦只得迎了两人,丫头们奉茶上来,阿弦看着茶,笑问高建吃饭了不曾,高建却把手中提着的两个油纸包在桌上推了推道:“不想过分烦扰你,这是我们路上带来的。”

阿弦早嗅到有香气透出来,打开看时,果然是一包卤肉,并一包新鲜出炉的酥饼,热腾腾地冒着热气,金黄的芝麻粒堆散在纸包里,极为诱人。

阿弦瞥一眼陈基,只仍对高建笑说:“难道我还请不起你吃一顿饭么,竟还要自备?”

高建道:“倒不是的,这个快,都不必麻烦再另做,也不必我们干等,对了,还有这个。”说话间,提了两瓶土窟春上来。

看着熟悉的酒食,阿弦有一瞬的窒息。

可毕竟经历了太多事,好像也跟崔晔“近朱者赤”,学了点儿他不动声色的能耐,只笑着吩咐丫头取酒杯来。

三个人同桌且吃且说话。高建喋喋了一会儿后,陈基道:“我听说,你要去雍州出一趟外差?”

阿弦道:“果然不愧是南衙的人,这么快就知道了。”

陈基道:“有关你的事总是传的格外快些。”

高建问阿弦道:“这么说,是真的了?”

阿弦点了点头。高建道:“会不会有危险,要不要我跟着?”

阿弦笑道:“没事,只是循例行事而已,能有什么危险?”

陈基却道:“这件案子涉及田产,但凡是有关利益的事,总是最凶险的。”

阿弦皱皱眉,本来不想接话,转念间却道:“这句话说的对,所以很多人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陈基扫她一眼,阿弦却对高建道:“看你春风满面,是不是找到差事了?”

高建笑起来:“这是自然了,是大哥给我在吏部寻了个闲职。”

“吏部?”阿弦惊讶。

陈基道:“吏部的林主事跟我说过几次,说是少个能办事的走吏,我就把高建推举了过去,正好合了林主事的心意,就留下了他。”

高建道:“我这幅模样哪里能合人家的心意,自然是看在大哥的面子上。”

阿弦望着他兴高采烈的样子,也不便说什么扫兴的话,只是笑笑道:“怪不得你今日兴致这样高,原来寻了个好差事。”

又吃了两杯酒,陈基忽然道:“阿弦,我丈人……他有没有跟你说过内人生日的事?”

阿弦见他提起来,便道:“有,武大人请我过府呢。”

“你不必在意,”陈基面上并无笑意,只淡淡道:“他只是有些多心而已,你若不想应酬这些,就不必去。”

阿弦道:“多心什么?”

陈基没有回答,高建小声道:“我虽然才到长安不久,却也知道姓武的大人并没有一盏省油的灯,这位武懿宗大人,又是此中最为……”正要尽兴地说,猛然想起陈基正是武懿宗的乘龙快婿,一时懊恼的眼睛鼻子都挤在了一起。

高建好不容易将褶皱扭曲的五官重新归位,先向陈基请罪:“大哥,我喝多了,又开始胡言乱语。你可千万大人不计小人过。”

陈基却好不在意,举杯笑道:“我看你喝的不够多,真喝多了哪里还能在这里替自己开脱?”

高建便又笑说:“不是开脱,只是替大哥不平而已。”

陈基咳嗽了声,高建低头喝酒。

阿弦则强压心头好奇,告诉自己那些都不关己事。

正在此刻,趴在陈基身旁的玄影站起来,冲着门外汪汪汪乱叫了数声。

阿弦道:“这么晚了,难道还会有客人到?”

这本是一句笑谈,不料小厮从外匆匆进来,道:“有客人来了,是崔天官,还有一个不认得的。”

阿弦听是崔晔来到,大为意外,忙站起身。

陈基跟高建也都愣怔,顷刻也相继站起。

说话间,外间来人已经走了进来,其中一个果然正是崔晔,高建当然并不陌生,他虽然知道崔晔是吏部天官,不再是昔日那个英俊先生,但是在长安看见了那张熟悉的脸,仍是忍不住喜上眉梢,一时也顾不上留心他旁边的人是谁了。

府内的那些小厮丫头们,也都认得崔晔,但却不认得旁边那人,再加上那人头上罩着风帽,脸笼在夜色里,更加无法辨认。

陈基却皱眉望着那道身影,眼中透出狐疑之色。

阿弦因见此人神神秘秘,正要问崔晔是谁,崔晔吩咐道:“叫你府里的人都退下吧。”

阿弦莫名,却立即就听话让小厮丫头们都退下。

堂下只剩下五人,崔晔才退到旁边,留那人跟阿弦独对。

这刹那阿弦总算也发现不妥,但却觉匪夷所思。

错愕的瞬间,来人把风帽脱下,露出底下一张熟悉的脸,龙睛长眉,天家风范,居然正是高宗李治!

陈基因经常伺候御前,对李治当然并不陌生,此刻见果然是皇帝无误,震惊之余就要行礼。

李治却已笑对阿弦道:“你这里好热闹,这是在跟朋友们吃酒么?”

陈基愣住了。

阿弦回头扫了陈基跟高建一眼,对李治道:“是两位昔日在桐县的友人。”又小心翼翼地问:“您怎么来了?”

李治道:“我不能来么?”他说着便走到酒席旁边,缓缓落座,又回头招呼阿弦跟崔晔道:“还不一块儿同来?”

陈基像是木雕石像似的,绷紧身子立在旁边,不敢动弹。

高建见这架势,只当是阿弦认得的那一位高官,他便拱手先对崔晔行礼:“天官大人!”

崔晔淡淡地向着他一颔首。

高建又用手肘顶了阿弦一下,看着李治问道:“这位是?”

阿弦有些不知如何介绍,却见李治是微服而来,知道他不想曝露身份,这一犹豫中,李治自己说道:“我是长安城的土著,姓李,排行第三,人家都叫我李三。”

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的嫡出的第三个儿子,头上是太子李承乾跟魏王李泰,所以他自称李三,也是理所当然。

陈基捏了一把汗,阿弦惊讶之余略觉好笑。

高建拱手,毕恭毕敬行了个礼道:“参见李大人。”

李治诧异:“你怎知道我是当官儿的?”

高建道:“我虽不知您是不是当官的,但是看崔大人对您十分恭敬,所以猜您的官一定比崔大人要大。叫您一声大人想必是应当的。”

李治大笑:“原来如此,果然言之有理。”

因见陈基还躬身立在旁边,李治便道:“你们都不必拘束,不要因为我来了就搅了你们的兴致。”

李治虽一心隐瞒身份,如此“平易近人”,陈基又怎敢如同先前,只谨慎道:“您必然是有事来寻阿弦,臣……我们方才也已吃完了酒,是该告辞了。”

高建却有些意犹未尽,但他虽然有心留下再多喝两杯,却因向来唯陈基马首是瞻,并不敢出言反驳。

李治却也并未挽留,只含笑一点头。

陈基如蒙大赦。

阿弦见他两人要走,有心相送高建,陈基却拦住:“请留步,不必送了。”

两人去后,阿弦转身,见李治正打量桌上吃剩的酒食。

此时杯盘狼藉,阿弦正要收拾,李治道:“不必忙,你过来坐下说话。”

阿弦扫一眼崔晔,他却缓步退出,垂手于门边儿侍立。

阿弦开门见山问道:“为什么陛下在这时候前来?已经入夜了,难免危险。”

李治道:“向来都是朕传你,如今特来看看你,也不亏。”他转头又打量这宅子——当初是他把宅子赐给阿弦的,现在却道:“这个地方忒窄小,该寻个更好的宅子给你住才是。”

阿弦啼笑皆非。

李治叹了声,道:“我这次来,是为了雍州的差事。”

阿弦心跳:“可是有什么变故么?”

李治道:“你是想要有变故,还是不想?”

阿弦笑道:“陛下是什么意思?”

“我很不想你接这差事。”高宗有些闷闷地回答,“先前还跟你母……跟皇后吵了一场。”

阿弦皱了皱眉,垂下眼皮道:“陛下何必如此?”

高宗道:“你才回来多久,即刻就要外派,去雍州虽然不远,但毕竟要好几日也不得见,何况……一想到会有凶险,朕心里却实在是放心不下,更加舍不得你去。”

阿弦摇头一笑:“陛下,我是女官啊,这种差事乃是分内要做的。”

阿弦虽知道高宗的心意,但是这种太过浓烈纯粹的“父爱”,却让人有些无法承受。

高宗看着她沉静回答的脸色,耳闻这般笃然的语气,不由想起武后所说的话。

“朕明白。”眼神几变,最终只是和蔼而无奈地看着她,“所以这次来我也并没想劝你改变主意,只是要告诉你一句话。”

“不知是什么?”

李治忖度说道:“你要留神,这一次出去可不要让自己伤着了,如果又有什么损伤,就辞了官职,知道了么?”

阿弦虽觉着这要求有些霸道,但自想不过是雍州而已,天子脚下,且坐镇的是雍王李贤,又是个熟人,应该不至于差到哪里去,何况又要让李治安心,于是便答应了。

wωω☢тTk ān☢c○

李治见她应承,脸色稍放晴了些,又问起方才陈基跟高建两人,原来李治记得陈基常在殿前行走,只是之前并没有了解过陈基的来历,阿弦只轻描淡写说是“同乡”,不愿过多提起。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这会儿却跟皇宫中的相处又大不同,多了些家常自在。

直到门口崔晔道:“陛下,时间差不多了。”

李治正在听阿弦说起在桐县的种种趣事,哪里肯走,又被阿弦劝着,这才依依不舍地起身。

将往外之时,李治忽然对阿弦道:“对了,这一次务必要万无一失,朕会给你指派个最得力的住手,负责保护你的安全。”

阿弦也未曾在意,只笑道:“多谢陛下。”

李治望着她笑的无心之态,忍不住举手在她头上摸了一把道:“什么陛下,你可知道朕喜欢你叫朕什么?”

阿弦一愣,李治默默地望着她,阿弦知道此刻自己该说出那两个字,可是这两个字就像是上了秤砣的水浮萍,才扔到河面上,就直接沉了底儿,无论如何泛不出来的。

两人对视片刻,崔晔道:“风大,您还是快些上车吧。”

李治这才对阿弦一笑,仿佛无事般道:“朕回去了,你记得我的话,知道吗?”

阿弦点头。

送李治上车之时,崔晔暗中握住阿弦的手,低低对她说:“我送陛下回去后,就来找你。”

阿弦见时候不早,也低声道:“不用,阿叔早些回去歇息,反正……我又不会长翅膀飞了。”就算她能飞,飞的再高,累了的时候也会投到他的怀抱中。

两人的眼中都有笑意。

马车往前,车中李治掀开帘子往外看过来,却见阿弦站在门口,小小地身影,恁地醒目。

李治不由道:“她还是不愿意喊我一声‘父皇’。”神情无奈惆怅。

崔晔道:“虽然未曾出口,心里未必没有。”

“你是说,阿弦心里是愿意叫朕‘父皇’的?”

崔晔道:“陛下可以再给她一点时间。不必急于一时。”

李治叹道:“朕近来总觉着自己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没听见阿弦亲口叫我……还真的有些不甘心。”

崔晔心头一沉,忙拦阻:“陛下!陛下正是盛年,来日方长。”

李治笑笑,望着他风姿绝佳的仪表,忽地问道:“阿弦是不是极难得的孩子?”

崔晔道:“这是自然。”

李治道:“崔卿,你可一定要好生对待她,切勿辜负朕对你的期望。”

崔晔拱手:“是,臣遵旨。”

“不必遵旨,朕是以父亲的身份跟你说这些的。”李治微笑。

原先在李治眼里,崔晔当然是个无可挑剔之人,但如今要把女儿许给他,眼神自然也不同了,百般挑剔。

他挑来拣去,找不到什么大不好的,唯独有一件,崔晔的年纪要略大一些……但不管如何,幸而阿弦是喜欢的,也就罢了。

李治道:“按照朕的心意,断然舍不得她在外头东奔西走,方才朕仔细看她的手,粗糙带伤,哪里是个女孩子的手,以后……她嫁给了你,你可要好生相待,朕知道她虽倔性,却最听你的话,你可记得时刻劝阻她,休要让她在朝堂上做事太过奋不顾身,如果能够在府内‘相夫教子’,也是不错的。”

崔晔默默地听着这些话,虽知道最后“相夫教子”四个字似乎太过遥远不切实际了,却不便反驳。

李治全心全意为阿弦考虑,再度想了会儿:“还有一件事,朕要派个可靠的人一路扶携,作为护卫也都好,你觉着大理寺袁少卿怎么样?”

崔晔一愣。

李治却更突发奇想:“对了,今晚上的陈基,像是金吾卫的人,他却也是个能用的,又跟阿弦是旧日相识,彼此相处起来也是容易……”

没想到李治一选,就选了两个“心腹大患”。

第206章 交心话第185章 韦之女第141章 最可爱第87章 小东西第228章 面君面圣第209章 一朵花第103章 存神炼气第216章 误会解开第177章 爱与不爱第111章 夫妻相处第22章 宿军屯第340章 最动听的第24章 护身符第142章 新人笑第301章 吉星高照第171章 勾魂夺魄第322章 心动第57章第264章 宫中对第347章 除周第43章 铁石心肠第346章 少卿第274章 两重冰火第156章 鬼犹如此第253章 阿叔不能去第341章 大婚第351章 安心第89章 绿孔雀第153章 步步为营第190章 金贵第367章 完结篇第322章 心动第161章 绝不饶恕第101章 心之所向第335章 父慈叔斥第317章 山河之多娇第133章 期待第73章 夜之魇第345章 报仇第216章 误会解开第368章 完结篇第333章 金口玉言第94章 看提要第338章 谈情说爱第312章 魂言而鬼语第331章 妙的很第263章 想娶她第287章 恩爱第196章 蔓延第360章 倒计时第357章 无情郎第91章 卢先生第25章 迷离夜第83章 殿上对第63章 杀之第130章 抱住第304章 十指相扣第285章 遵旨第337章 他要悔婚第80章 鬼嫁女第149章 守夜人第320章 礼物第322章 心动第140章 怜无声第191章 动心第58章 狐笑第223章 我的阿弦第89章 绿孔雀第91章 卢先生第304章 十指相扣第76章 一夜间第358章 酒壮胆第58章 狐笑第187章 护身第319章 准婆婆驾到第166章 温言款语第316章 崛起的阿弦第59章 大招第259章 坦白与白第217章第354章 母女第116章 她第351章 安心第367章 完结篇第103章 存神炼气第55章 两位祖宗第214章 乔迁之喜第123章 失控第64章 是你第312章 魂言而鬼语第81章 说的好第50章 休要胡闹第74章 幻亦真第363章 将完结第202章 司其职第321章 女装第304章 十指相扣第351章 安心第349章 幸运第106章 从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