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

李翰林,妄议储君可不是我們为人臣的本份!”李清泌,他是李亨的挚友,是广平王之师,说这话无可非议,但他不应这么直接、这么坦率地在自己面前说出,这并不是一个有理智者应做的事,有的时候一份含蓄更耐人寻味。

李清轻轻端起茶碗,让时间在沉默中延续片刻,如果这片刻时间内李泌没有答复,那他就会毫不犹豫命亲兵将他拖出去,不管此人在历史上曾是怎样有名。

李泌历史上和郭子仪一样,经大唐玄、肃、代、德四代君王,他可以令大唐天子枕在他肩头痛哭,也可以在位极人臣时弃官出家,享受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又数度在大唐危难时被召回朝堂,入卿拜相,力挽大唐于水火。

这次李泌是有备而来,他并不为对方冷漠的态度而吓倒,从李清与李俶的数次交谈中,李泌已经慢慢摸到了李清的企图,这是一个极为清晰的路线图,从李亨到李俶,尽管李清在朝堂上数度起伏,尽管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李清已经放弃了对东宫的支持,甚至包括李亨自己,但李泌还是独具慧眼地看出,李清从未放弃过对李亨父子的支持,他与高力士之间的默契也令李泌感到惊讶,从李俶逐渐被重用,使他开始意识到了李清的努力正一步步走向成功。

虽然李琮近来的强势表现似乎已有问鼎太子的趋势,但李泌始终认为在事关皇位继承这样的原则性问题上,李隆基不会这样草率,将有劣迹的李琮扶上皇位,这极可能是个权益之计,帝王的心思没有任何人能了解。

面对李清的责难,李泌并没有慌乱,他微微笑了笑道:“大将军不必动怒,我今日前来虽有些冒昧。但我也是深思熟虑,请大将军相信我的诚意和眼光,若我是莽撞之人,当年大将军射太子一箭,我便早已告首。”

李清冷冷地盯着他,一言不发。李泌心中渐渐地开始感到了一丝忐忑,李清当年以苦肉计帮李亨逃过一劫,此事极为隐秘,一直是一桩无头公案,他也是从种种迹象中推断出来,事隔多年,他在不经意中抖出,如果李清将它视作是威胁。极可能会杀人灭口,李泌也觉得自己有些失言了。

半晌,李清依然没有说话。气氛被压抑得几乎要爆炸,李泌甚至已经感觉到了帐边隐隐散发的杀气,他的鼻尖开始渗出细细地汗珠。

忽然,李清展颜一笑,做了个请的手势,“先生请用茶!”

蓦地一松,空气中紧张的气氛顿时缓解下来,李泌端起茶碗,手微微有些发抖。背上冰凉一片,汗水已经湿透了内衣,他忽然明白过来,李清竟在不知不觉间已反客为主,掌握了话语主导权。

‘好厉害的手段。’他暗暗叹了一声,只细细品茶不语。

他知道李清虽有意扶持李俶,但李俶所任的安西宣抚使在职能上与李清的安西大都护有冲突,尤其李俶明显是李隆基用来监视李清。如果不及时解开这个结,二人早晚会发生矛盾,这便是他李泌夜访李清地真正用意,但此时话语权已经被李清夺走,他也不便直说,只静待机会,慢慢引导李清。

“先生此来,小王爷可知否?”既然双方已经说透,李清也不再掩饰,事实上他也希望有一个看得透形势的人在一旁提醒自己。比如这次谋河西的计划,却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出乎他的意料。

而在安禄山一事上,如果有人能提醒他,他就不会直接劝谏李隆基用杀安禄山这样过激的手段,而是劝他软禁安禄山,或许李隆基就会接受,安禄山也就不会从容逃走,李清后来才慢慢醒悟到,在这件事上他的考虑是有些欠妥了。

自从和高尚打过交道后,他也希望自己身边也有一个象高尚那样的幕僚,能助他洞察先机、算无遗漏,而身边地张继管管文书还行,参与谋划军国大事,他做不来,颜卿是他新幕僚,能商量大事,但已经被他派到河东去观察安禄山的动向,这方面他也帮不上忙。

而眼前的这个李泌既然能看透他冷射李亨之事,还有上次看出他有谋河西之意,说明此人确实名不虚传,可以引为己用,但他与李亨父子地关系又使李清不得不慎重。

他略一沉吟,便坦率说道:“我的意思是说,先生是否是代表小王爷而来?”

李泌不知道李清此话的用意,一时有些犹豫了,他今晚来并没有事先和李俶商量,一方面他是李俶之师,李俶对他言听计从,告不告诉他并无大碍,另一方面他也不愿李俶过早涉足朝堂的权力斗争,不希望权斗改变他仁孝温恭的性子。

他欠了欠身,据实答道:“不瞒大将军,我今晚来,小王爷并不知晓,有些事情我并不想告之太多。”

“如此便好,我也和先生所想一致,我之所以决定辅佐广平王,这与我出身东宫并无关系,我是看中他宽厚仁孝且能断大事,这是为仁君、明君的基础,先生既是广平王之师,当教其探之百姓疾苦,胸怀万里之志。”

说到这里,李清眼一挑,目光炯炯地盯着李泌道:“至于朝堂争斗,将他扶上皇位之事,便由我等来做,让我們同舟共济,一起共举大事,先生看这样可好?”

尽管李清说的含蓄,但李泌已经有些明白过来,李清是在拉拢自己呢!他微微一笑,举起右掌道:“大将军若相信李泌的诚意,我們可击掌为誓!”

李清大喜,也举起右掌和他重重一击,两人对望一眼,喜悦之情溢于颜表,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次日,李清便任命李泌为安西节度府判官,同时任命张继为安西节度府掌书记,大队人马继续前行,不

第一批西域移民终于抵达了龟兹,李清遂命席元庆率移民的青壮者先赴碎叶筑房量地,其余老幼妇孺皆留龟兹修养。等开春后再随下一批移民前往碎叶。

李清回龟兹后便忙于处理积压文书、整顿诸军。杂事繁琐使他无暇外巡,不知不觉春暖花开、雪山融化,带来丰沛地水源,西域大地上绿意昂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一日傍晚,李清从官衙回府。夕阳的余光懒散照在石狮上,将它身上涂上一层金色,一切都和平常一样安详、宁静。

忽然。李清发现了一点异常,在大门旁边的木桩上栓着几十匹马,马匹显得都很疲惫,正安静地吃着草料。正它們对面则停着一辆马车,一辆火红色的马车,仿佛火焰在夕阳下燃烧。李清的心中突地跳了起来。他不愿去想,也难以面对之事在他最没有防备地时刻,悄然而来。他当然认识这辆马车,来自崇拜火的石国,是石国女王罗澜地马车。

然而他心里却又隐隐有一种期盼,他很想看一看,同时贵族身份地李惊雁和她站在一起,会是怎样一种效果,一个是清雅到极点的东方女子,含蓄、深沉,精致而细腻。宛如一块温润无暇的白玉。而另一个却是美艳无双的西域胡女,她热烈、奔放、毫无保留的付出,俨如一枚璀璨的宝石,光芒四射。

“她是什么时候来地?”李清一指马车,问一名守门的士兵。

“禀报大将军,已经到了快二个时辰。”

二个时辰,这在女人之间,意味着一切都已经透明。他没有必要再作什么多余的解释,这时李清心中忽然有一种意识,恐怕帘儿早已经知道这一切,所以才让李惊雁跟自己来西域。

他无暇细想,将缰绳甩给亲兵,硬着头皮步走进门去,李清地府第原是龟兹国王的副宫,门庭高阔,金壁辉煌,整个府第全用一色的青石铺砌。布局方正宽大,院落幽深,在院落的最西面有一座高高地眺望塔,可俯视全城,具有典型的波斯风格。

府里很安静,就象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李清穿过中庭来到后院,隐隐约约似乎听见了女人的笑声,又走过一扇被浓绿枝蔓包裹起地小门,李惊雁与罗澜二女赫然出现在他面前:

她們二人手挽着手,正亲密站在一棵杏树下,头顶是大片雪白、芬芳地花朵,在余辉的渲染下,树下地空气中飘荡着紫色地柔光,将她們二人映衬出成了一种梦幻般的美丽,一个身穿宽襟白丝裙,浑身不染一点烟火,她目光朦胧而柔和,嘴角含着淡淡的笑意,仿佛从仙境下凡的仙女;而另一个则穿着镶了金边的细腰紫袍裙,湛蓝色双眸里洋溢着火一般的热情,却又宛如从西方神域飘然而至的精灵。

“你們.海里不可抑制地跳了出来,是的,任何一个人看了她們亲密地情景,都会产生和李清同样的想法,她們就仿佛老友重逢一般。

“李清,真没想到,连平阳郡主也是你的.目光忽然黯然,她和李清分别已有半年,对他的思念仿佛一条落入心房的春蚕,无时无刻不在疯狂地咬噬着她的每一天,此刻她只想让李清抱着她在杏树下飞旋,让幸福将她彻底融化。

可是,她的眼角余光微微扫了一眼李惊雁,女性独有地矜持使她的激情迅速消退,她忽然意识到,李清并不仅仅属于她一个人,而且,离她遥远,失望的情绪开始在罗澜的心中蔓延,犹如一株被雷劈中后的老树,焦枯而没有生机。

“李郎,罗澜是我的旧识。”李惊雁款款上前,轻挽住她的手臂,似笑非笑地望着李清道:“她还是个小胡娘时,我便在长安认识她,曾与我一同住过数月,没象到以天下之浩淼无垠,我們居然在龟兹重逢,可见也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她特地将‘缘分’二字咬得很重。随即在罗澜耳边低语数句,一转身便飘然而去,走到门口,她回眸一笑,眼波流动,让李清又喜又忧,喜是此事似乎有了松动,而忧是今晚该怎么安排。

“你怎么知道我回来了?”

李清话音刚落。罗澜再也抑制不住内心地激动。她一头扑进李清的怀里,死命地掐着他宽厚的背脊,仰着脸紧紧地盯着他,象在对他诉说内心地思念。

李清轻轻地抚摸她的脸庞,低头在她鼻尖上吮了一下,怜惜地道:“你瘦了!”

罗澜慢慢将脸庞贴在他胸前。泪水终于肆无忌惮地汹涌而出,一串串晶莹的泪珠滑过她的脸庞,扑簌簌滚落到草丛里。

“李

当晚。李清一人独睡,可他怎么也睡不着,他翻身下床,慢慢走到院子里。院子里很安静,不知名的小虫在墙角低吟浅唱,一轮皓月当空。黑云象纱雾般不时从月下飘过。光线时亮时暗,他此时地心情也象这月光一样,始终有一抹阴影挥之不去。这就是罗澜现在地身份,李清并不在意娶她,他感受得到她对自己的深爱,可她是石国女王,若娶了她,必然会在朝中引起掀然大波,心怀异心的罪名也必然会坐实,他掌安西军毕竟时日尚短,安西军还不是他的私军。不过这个问题并不大,时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但真正让李清忧虑的是民族矛盾,自己要在西域大量移民,以石国为起点,逐渐将昭武九姓国一一汉化,这必然会引起原住民突厥人的不满,而她作为石国国王,又将何去何从?

李清仰望皓月陷入了沉思。这时,他身后响起了轻微地脚步声,随即一件厚袍

他的身上,不用想李清也知道,这是李惊雁来了。手,她的手温润而细腻,李清回头笑了笑,将她拉到自己身边,李惊雁紧挨着他坐了下来,也仰望着一轮皎洁的满月默默无语。

“她睡了吗?”李清象是不经意地问道。

李惊雁点了点头,“她远道而来,实在太疲惫了。”

随即两人又沉默了,李清略略瞥了一眼身旁的佳人,只见她专注地凝视着天上地满月,不知她在想些什么。

他轻轻握住了她的手,但她的脸色却微微一沉,倔强地用劲挣了挣,似乎要将手抽出,李清却反而将她地手握得更紧,并与她的手指交叉扣住,僵持了片刻,李惊雁忽然低低地叹了口气,手一松,放弃了反抗,轻轻地将头依偎在他肩上。

李清嗅着她身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低声问道:“你在想什么呢?”

“我在想我們第一次来龟兹时的情景,那天晚上,也是一轮满月,我們手牵着手在街头漫步,只有我們俩,真令人怀念啊!”李惊雁仿佛在梦吟般的自语,深邃的目光中浮动着对往事的怀念。

李清忽然动了一个心念,他抓住李惊雁的手腕,低低声道:“跟我来!”

“李郎!你.了点头,拉着李惊雁从后门偷偷溜了出去。

大街上飘着一层薄薄地雾,很静,偶然可以看见几个行人匆匆沿着墙角疾行,更夫有精无神地敲着梆子,巡逻的士兵列队穿过街道,很快便消失在黑幕中,此时已是子时一刻,大部份店铺都关了门,但有几个酒肆还从门缝里透出几缕淡淡的光线。

李清与李惊雁手牵着手沿着大街慢慢向前走,熏风习习,丝毫不感到寒意,他們不时对望一眼,彼此的目光中都充满了喜悦与爱恋。

在街头有一个卖牛肉汤的小摊,摊是一个约七旬的突厥老人,做完最后一个生意,他正准备收摊回家。

“饿了吗?”李清指着小摊笑道。

李惊雁摇摇头,随即又点点头,李清微微一笑,上前唤道:“老人家,还做买卖吗?”

老人慢慢抬头看了这对年轻人一眼,浑浊的眼里闪过一丝温和的笑意,徐徐道“有买卖,总是要做地。”

他将桌椅又重新从马车上卸了下来,李清连忙上前帮忙,又将装牛肉汤的大罐抬下,拍了拍罐子笑道:“老人家,来两碗牛肉汤,要原味的。”

说完,他拉李惊雁坐了下来,望着忙碌的老人,他笑了笑道:“看见这情景,我倒想起十年前在仪陇卖冰棒的事来。”

只有他們两人,李惊雁变得活泼起来,她轻轻地捏了捏李清的鼻子,抿嘴笑道:“我还记得你的,只有三十贯本钱的小掌柜。”

望着她娇媚无限的俏脸,李清心中一荡,搂住她的腰坏笑道:“那现在呢?”

李惊雁白了他一眼,无奈地叹了口,拉长声音道:“现在么?还是掌柜,不过是我家掌柜地。”

李惊雁忽然动了情,仰头在李清脸上亲了一下,她媚眼如丝,声音变得又嗲又糯地娇声道:“现在,你是我的夫君!”

李清食指大动,低声在她耳边道:“等会儿咱們还去那个老店,就是咱們第一次来龟兹住的那里。”

李惊雁羞涩地点了点头。

这时,老人将两碗热腾腾地牛肉汤端了上来,笑道:“小夫妻俩这么晚了还出来,来!喝点汤暖暖身子。”

只片刻,李清便将一碗汤喝个底朝天,李惊雁拿着小勺只喝了几口,便将碗一推,笑道:“我也好了。”

“那咱們走吧!”李清随手朝怀里摸去,忽然‘呀!’了一声,这才想起,自己竟然忘带钱了。

李惊雁却嫣然一笑,从头上拔下一支金钗,轻轻放在桌上,拉着李清便离开了小摊,半天,从小摊那边隐隐传来一声叹息,“少见的一对玉人啊!”.

店还是那家老店,连门前黑漆剥落的招牌也没有换,掌柜依然养得白白胖胖,虽然是深夜来投宿,但看在一颗拇指大的明珠份上,他一句话也不多问,带着他們进了最好的一间院落。

“客倌,你們运气好,要的房间正好空着,我下午刚清理。”

他将手中的灯笼递给李清道:“需要什么尽管来找我,二位休息,我不打扰了!”

说完,他关上门走了,李惊雁抚摸着古老而发黄的家具,心中感慨,就是这间屋子,她当年曾经住过,仿佛就在昨天,可一晃已经过去六年了。

“李郎,今晚上你还睡外面!”

她话音刚落,只听‘噗!’地一声,眼前便一片漆黑,她的郎君早已经急不可耐地吹灭了灯笼,一把搂住她的腰,嘿嘿地笑了两声,低头向她吻去,李惊雁闭上了双眼,婉转相迎,双唇紧紧地吻在一起,任他的狼爪伸进自己衣襟里肆意轻薄。

渐渐地李惊雁的身子躬了起来,她浑身滚烫,娇喘着低低声道:‘抱我!’

李清一把抄起她的腿弯,将她横抱起来,用牙齿咬开她的衣带,纱衣飘落,李惊雁丰满起伏身子袒露在外,李清用脸颊在她身体上爱抚,虽然已成婚多年,但李清依然被她细腻娇嫩且富有弹性的肌肤所惊叹,他不禁心荡神迷,张开大嘴含住她的乳房,快步向里屋走去.

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6章 上元夜(二)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56章 暗访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134章 图穷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34章 美人计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48章 冷刀子(五)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94章 又见故人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350章 勒索第42章 风骤起(一)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212章 求婚第286章 外放第184章 布局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324章 天宝十年最后一夜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101章 相亲(下)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94章 又见故人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90章 奉命入京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211章 南诏消息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267章 蓄势第42章 风骤起(一)第286章 外放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228章 安禄山再进京第175章 比箭第266章 线索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274章 必要的强硬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274章 必要的强硬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162章 密会太子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67章 官从天降第43章 风骤起(二)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315章 兵不厌诈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276章 拉拢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53章 暗流(五)第51章 暗流(三)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253章 荐官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32章 开店(三)第280章 把柄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300章 石国遭遇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