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

日,天麻麻亮,龟兹城里便乱了套,到处是一队队士跑,挨家挨户地搜查,几乎全城都被惊醒了,就在龟兹城内乱作一团时,李清和李惊雁却悄然回到府中。

书房内,李清在简单整理桌案上的文书,门轻轻敲了敲,却没有了下文,李清笑了笑,快步走上前拉开了门,果然是罗澜站在门口。

她穿着一件淡黄色窄袖短衫、肩披红帛、下着绿色曳地长裙,系着一条红色的腰带,她头上梳着高髻,薄施粉黛,胸前露出大片雪白的肌肤,完全一副唐女的装束,此刻,她正低着头,两只手指不安地绞着。

李清微微一怔,随即便明白过来,他心中有些感动,笑着伸手将她拉进书房,上下打量着她,微微笑道:“恩!你这身打扮我喜欢。”

李清见她眼睛有些红肿,粉黛下难以掩盖憔悴的脸色,心中暗暗叹息一声,便拉着她坐了下来,半晌,李清缓缓地问道:“你有没有想过,嫁给我或许要放弃王位。”

“我可以放弃王位。”她的声音很低,李清费了好大的劲才听清楚,他轻轻点了点头,“罗澜,你要想清楚,假如有一天,越来越多的唐人来到昭武九国,而这一切都是我在幕后操作,你还愿意嫁给我吗?”

罗澜的脸刷地变得惨白,她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半天,她颤抖着声音道:“李清,你要将我们昭武九国人赶尽杀绝吗?”

李清摇摇头,“不会,我从来就没有这个想法。”他站起身,慢慢走到窗前。望着远方悠悠的白云,他的声音坚定而又不容质疑,“我可以允许你们保留自己的信仰、习俗,我也会给你们生存的土地,而且唐人到来还会将先进地耕作方法、还有大唐的文化都带到昭武九国,就象现在的安西四镇,唐人、突厥人、回鹘人、栗特人都混杂而居,大家和睦相处,文化互相融合,没有怨言、没有战争。只有和平与安宁。”

他忽然回头,目光炯炯地盯着罗澜,一字一句道:“罗澜,你应该相信我大唐有博大的气度、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我知道,所以我对大宛建镇一直保持沉默,可是、可是.<=|

她知道实行均田制。昭武九国的底层百姓是热烈欢迎的,但各国贵族对土地的占有,还有国王的权力,在大唐均田制下、在大唐郡县制下,将荡然无存,而她会被视为昭武九国地叛徒。

李清仿佛知道她的想法,他慢慢走到她面前蹲下,抓住她放在膝头的手,诚恳地凝视着她的眼睛道:“罗澜。你退位吧!大唐西扩已是大势所趋,我不想你的肩头承担太重的责任,石国那边,我会安排好一切。”

шωш¤ t t k a n¤ ¢Ο

罗澜低着头。沉默良久才道:“让我想一想,好吗?”

李清拍拍她的脸,笑道:“我给你时间,你可以慢慢考虑,好了,我要去官衙了。”

他起身走到门口,忽然又回头道:“下午,我要去一趟北庭,可能要过几日才能回来,你就留下来替我陪陪惊雁。”

街上地唐军已经平静下来。秩序渐渐恢复了正常,李清在百名亲兵的簇拥下,来到了节度使官衙。

“大将军。人已经带到!”李清刚下马,张继便上前来禀报。

“将他带到我房间来。”李清快步上了台阶,又想起一事,回头吩咐张继道:“去告诉贺娄余润,吃罢午饭便出发去北庭。”

李清是在凉州与封常清交接了兵符,随即命李嗣业赴北庭整军,他回来已快一个月,也该去看看了。

他快步走到房间,安西行军司马兼屯田使张巡早已等候在此,在李清回京述职时,一直由他与李嗣业分掌安西政务与军事,他是昨日傍晚刚从疏勒返回,见李清进来,张巡欣然上前呵呵笑道:“大将军,疏勒有好消息啊!今年又开垦出一屯新田(一屯约五十顷),如此,疏勒屯田已达十屯,养军足足有余。”

“张司马一路辛苦了,快快请坐!”

李清揽着他的后背,请他坐下,又亲自给他倒了杯茶,望着他满脸风霜的脸,李清歉然道:“从天宝四年将你带到沙州,至今已经七年了,若在中原,以你的资历现在最少已是刺史,早知道我入朝那几年就应将你调回去,可现在还跟着我戍边,哎!实在有些委屈你了。”

“大将军真是多虑了。”

张巡摇头笑道:“以我的不善钻营,若在中原为官,恐怕现在还是个小县令,现在虽然累一点,但所付出的努力都见到了成果,心情着实畅快,再者,我妻女皆在龟兹,回去?我可从来没想过。”

“张司马能这样说,让我欣慰。”李清忽然想到在安史之乱时他仍然是一个小县令,心中释然,又微微一笑道:“张司马的能力,众人都看在眼里,我已上表皇上,请奏张司马为安西长史,到四月时,估计朝廷的任命便会下来。”

张巡大喜,忙起身向李清长施一礼,“多谢大将军栽培,属下莫齿难忘!”

“张司不必多礼。”李清见他喜形于色,心中也暗暗叹息,若没有自己,他应是在安史之乱中大放异彩,以至名垂千古,自己虽然保他不死,但对他未必是一件好事。

想到此,李清心中索然无趣,他勉强对张巡笑了笑道:“张司马先去处理公务吧!一段时间不在,恐怕积压地文书又够张司马忙碌一阵了。”

“那我就不打扰大将军了!”

张巡走后,李清慢慢地收拾桌子,忽然,他若有所感。一抬头,只见一名亲兵站在门口好久了,正要向他汇报,他立刻醒悟,抢先问道:“可是我要找的人带来了?”

“是!已在外面等候。”

“将他带进来!”

片刻,几个士兵便

找的人带了进来,却是石国前正王车鼻施之子车多咄宫替李清作证后,随即被李清送回龟兹,几个月的将养。他比从前长胖了,脸色也红润了许多。

“大将军。你找我吗?”

经过一系列之事,车多咄也渐渐成熟,不再象从前那般易情绪波动,对李清地态度也从仇恨、抗拒变成了合作,父亲已经死了。但他依然要生活下去,而且只有依附李清,他才能得到想要地东西。

“请坐!”李清笑咪咪请他坐下。又命亲兵给他倒了杯茶。

“我原本想让你做康国国王,但我现在改变了主意。”李清一边说,一边注视他地表情变化,见他地脸色突然变得惨白,便笑了笑又道:“罗澜女王已经决定退位,我想来想去。还是由你任石国国王最为合适,你可愿意?”

“这.国为王,他的心中轰然狂喜。结结巴巴道:“大将军不是开玩笑吧!”

“我自然不会开玩笑!”李清心中冷冷一笑。看来这个车多咄想得太多了,他还以为是当从前地国王吗?

李清也不说破,温和地对他笑道:“我下午还要去北庭,就不和你多说了。你且下去休息,过些日子我会派人送你去拓折城,朝廷那边也不需你操心。”

打发走车多咄,李清闭上眼睛休憩了片刻,圆满地解决罗澜的后顾之忧。他终于可以放开膀子大干,在他的计划中,大唐西扩并不难。但是需要时间,大食东侵后,昭武九国的实力都被严重削弱,正是西扩地大好时机。一旦昭武九国地元气恢复过来,那时再往西走所付的代价会更大,他现在最需要地就是人。

“时间紧迫。不能再等了!”

他立刻抽出一张纸,给王昌龄写了一封亲笔信,命他无论如何想办法在两个月内,先从沙州迁移两万户过来,随即又派康怀顺率人在沿路设立接应点,迁移所需的粮食、车辆皆由他负责筹集。

安排完这些,天色已经过午,他草草吃罢午饭,这时,亲兵已经给他收拾好了行李,他刚走出衙门,忽然,马蹄声从远方传来,他抬头寻声看去,只见十几匹马远远奔来,激起滚滚黄尘,来势异常迅疾,不等战马停稳,马上之人已飞身跃下。

“大将军,席将军在贺猎城以南遇到不明人偷袭。”

李清大惊,急追问道:“那广平王可有事?随军的官员可有事?”

“广平王无事,随军地官员也无事,但西迁移民略有死伤。”

广平王无事,使李清略略放下心来,但怒火又随即在他心中燃起,前些日子又有一批近二千户移民抵达,就在前日,他们中的青壮以及前一批移民中留下地老弱妇孺已经起程前往碎叶,突来的消息让他对路途地安全担忧不已,他克制住情绪,沉声问道:“西迁移民多少死伤?是什么人干的?”

“禀大将军,死二十二人,伤了九十七人,偷袭人来自拔汗那国。”

损失不是很严重,,但‘拔汗那’三个字又让李清心中生了警惕,拔汗那国在碎叶以南,石国以东,西迁移民,它将是一道绕不过的坎,罗斯一战中拔汗那国在兵力及粮草方面对唐军鼎力相助,使他一直对其宽容,但郡县制地实行必然会与之发生冲突,他原本想坐下来和他们谈判,但他们现在抢先出手,形势已相当危急。

他略一沉吟,便立刻下令道:“暂不去北庭,改道碎叶!”

一个时辰后,三千轻骑如龙出水,浩浩荡荡向西逶迤而去,由于没有粮草辎重地拖累,骑兵队行军异常迅速,当天便追上了移民队伍,他们没有停留,而是继续向西疾行,十天后便抵达了碎叶城。

碎叶城的变化并不大,这里主要以驻军为主,另外还有数千户民居,大部分是原来的汉人奴隶。还有一部分是突厥人。由于有不安全因素地存在,先期抵达的移民青壮和近百名官吏都暂时住在这里,广平王李俶和新任安西节度府判官李泌也在。

李清刚进城门,碎叶、大宛两镇都兵马使段秀实便迎了上来,他现在也是葱岭以西地军政最高长官,罗斯之战后,李清在碎叶、大宛一共部署了近万人,其中大宛镇驻军六千余人,也就是那支由原奴隶组成的大宛军。由荔非元礼任大宛军兵马使,而在碎叶驻军三千余人。号称碎叶军,由李清地心腹武行素率领。

李清眼一扫,不见席元庆在列,便厉声道:“席元庆何在?”

段秀实见李清脸色阴沉,急忙躬身禀报道:“大将军。席将军为保护广平王受了箭伤,无法起身来迎。”

“罢了!我去看看他。”李清怒气稍平,他挥了挥手。策马便行,走了两步他又扭头对段秀实道:“你派人去一趟拔汗那,告诉裴罗国王,就说我要见他,让他即刻来碎叶城!”

段秀实点头刚要走,李清又叫住了他。“还有,有两千多户百姓正在西来地路上,你派人去接应他们,不得再有任何闪失。”

段秀实一一领令。自去安排不提。且说李清在军士的带领下来到了席元庆养伤之地,碎叶城里空置的屋舍甚多,大多是用石料建成,十分结实耐用。许多都被驻军利用起来,作为营房和各种设施,也有类似后世的医院,住有几十名随军军医,席元庆和受伤地百姓便在此处疗伤。

李清走进房内。见李泌也在,不由微微一愣,李泌连忙上前对李清笑道:“席将军为保护小王爷受伤。王爷甚过意不去,本想亲自来探望,偏巧他这几日又受了风寒,便命我代他前来。”

李清淡淡笑了笑道:“先生既为我安西判官。好象心不在职啊!”

李泌脸一红,李清命他前来是负责土地分割授田,他至今也只去了叶支城一趟。其他尚未着手,不过他却

的想法,正好要和李清商量。

他见李清有话要问席元庆,便指了指隔壁房间,示意自己在那边等他,见李清点头,他便快步走了出去。

“大将军,卑职有罪!”躺在床上的席元庆挣扎着要坐起来,李清急上前按住了他,“先躺下!”

他坐在床边,沉吟一下道:“你将当日受袭之事给我一一道来,不得有半点遗漏。”

“是!卑职不敢隐瞒,那天傍晚,我率军护卫着一千多移民地青壮,还有广平王殿下及官吏,离贺猎城还有二十里地,眼看要抵达终点,大家都很高兴.

讲着,席元庆渐渐陷入了回忆之中.

“席将军,天快黑了,不如我们就地驻营吧!”一名偏将见夕阳如血,便赶上席元庆建议道。

席元庆打手帘向西面看去,他眼力甚佳,看见数里外隐隐有一大片树林,马鞭一指道:“这里离贺猎城已不到二十里,大伙儿加把劲,进城宿营,不过前方就是白桦地,可让移民与官员们去取水休息片刻。”

“大伙儿加油,到前方树林休息一会儿!”

从龟兹到此,已经跋涉近二十天,军队已经习惯,但这一千多从中原来的农民们都累得筋疲力尽,尤其是那些抽掉来地官员,更是脸呈青灰色,一个个瘦得只剩一副骨架,但眼看要抵达终点,每个人的眼中都充满了希望。

听说在前面有树林可以休息,众人精神大振,纷纷吆喝胯下马,加快了速度,不多时,队伍便抵达树林,席元庆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无数次,从未遇到过麻烦,他知道树林里有一眼泉水,但地方狭小,容不下这么多人,便命两个士兵下马,带百姓和官员们先去取水。

大家的皮囊里地水几乎已经喝尽,听说有泉水,所有的人都跳下马,欢呼着向树林奔去,可就在离树林还有不到百步之时,忽然,从树林里一排弓箭射来,跑在最前面地人措不及防,纷纷中箭倒地。

后面的人都吓呆住了,有的掉头往回跑,有的趴在地上一动不敢动,这时一支劲箭向正在掉转马头的李俶射去,略略偏了点,箭擦着李俶的右臂而过,射进了战马的后颈,那马悲鸣一声,跪扑倒地,将李俶掀下马来,但里面的人似乎盯准了李俶,又是一箭射来,李俶急低头,箭竟射穿了头盔,将头盔带飞出去,就在第三支箭向李俶的后心射来之时,席元庆赶到了,他见事急,从马上一个鱼跃,用身子护住了李俶,箭正好射在他地肩胛上。

说到激动处,席元庆忍不住挥舞手臂,肩上一阵剧烈疼痛,将他从回忆中惊醒,他痛苦地皱紧了眉头,半晌,疼痛感稍减,他才继续道:“后来,我们士兵冲进树林时,树林里的伏兵已经逃走,约数百人,每人都带了两匹马。”

“伏兵?”李清听他的口气似特有所指,便追问道:“你的意思他们是军队吗?那你又怎么知道他们是拔汗那国之人?”

“是那些箭!”只给拔那汗装备了三千军,除了他们,还能是谁?”

这时,一名军医匆匆进来,给席元庆看了看伤势,他并不认识李清,便眉头一皱,责备李清道:“他二个月内不准挥动胳膊!你看,箭疮又有点迸裂了。”

李清歉意地向他欠了欠身,站起身对席元庆道:“按理,你行军大意,犯了军规,但看在你舍身护卫广平王的份上,功过相抵,本帅饶你这一次。”

席元庆目光欣喜,他连声谢道:“多谢大将军相饶,卑职绝不会再有下次。”

这时,那名军医紧张地站了起来,脸色惨白,呆呆地望着李清不知所措,李清见他眼中害怕,便上前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席元庆笑道:“若有必要,将这家伙的手绑起来,不准他动。”

说罢,他仰面哈哈一笑,负着手悠然地向隔壁走去。

房间里,李泌轻捋长须,向李清建议道:“大将军,我来碎叶已近一月,情况都已大致了解,我对这批移民安置有一点新的想法.

李清兴趣十足,他微微笑道:“你不妨说说看!”

“大将军的原计划是将他们安置在叶支城,我去看过,那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确实是个好地方,但这次发生了袭击事件,我们不得不考虑安全问题,叶支城离碎叶城约二十里,如果再遇袭,等这里的再军队赶去,恐怕已经来不及。”

说到此,李泌走到窗前,一指窗外湛蓝无云的天空,对李清道:“碎叶城外膏腴之地足有数百里,水源丰沛,阳光充足,为何不先安置在此?况且城内也有大量现成的屋舍,不必让他们再费力建造,等人口慢慢增加,我们便可组织民团自卫,再向南、向西推进,这就如滚雪球一般,咱们的家业便会越做越大。”

李清点了点头,欣然笑道:“先生说地不错,既然此事我已委托给你,你可全权处置,不过我来找你可不是为了此事。”

李泌眼睛微眯,狡黠地笑道:“大将军可是想和我商量对付拔汗那之事?”

李清抚掌大笑,“和先生商议,真乃是人生一大快事!”

他笑声稍敛,又瞥了李泌一眼道:“看先生自信,想必已成竹在胸,不妨直说,看和李清的想法是否一致。”

李泌轻轻地摇了摇头,“此事不好直说,不过我可送大将军一句话:要么就狠,要么就索性宽到底,切不可蛇鼠两端,最后后患无穷。”

李清默然,半晌,他的眼睛里闪过一道杀机,缓缓说道“先生之见,与本帅略同。”

第197章 谋画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79章 黑帮老大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332章 安禄山跑了第262章 固执第253章 荐官第131章 破局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27章 阆中(二)第125章 小人眼红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13章 以字鉴人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174章 纳妾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276章 拉拢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79章 黑帮老大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63章 杨家(一)第16章 义助第309章 夺权第81章 意外失足第107章 帘儿进京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263章 夜泊第57章 反击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266章 线索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224章 李隆基的办法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67章 官从天降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77章 捐钱募款(二)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228章 安禄山再进京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75章 绊脚石(三)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第182章 远谋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17章 摸奖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16章 义助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94章 又见故人第65章 杨家(四)第53章 暗流(五)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373章 偷梁换柱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234章 朝会上的争夺(下)第63章 杨家(二)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