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偷梁换柱

清的府第依然在宣义坊的老宅,他从前的家人奴仆都现在各个房间一大半都住着军士,他的家人和几个从安西带来的下人则住在后园的一个大院里,这也是没有办法之事,李清得罪之人太多,他的家人必须实行最严密的保护。

李清回到自己府上时天已经黑尽,整个大街都空空荡荡,没有一个行人,而他对面从前车辆排了长队的杨国忠宅此时也是黑漆漆一片,已经换了主人,现在是兵书尚书韦见素的新宅,只不过韦见素还没有来得及搬来。

李清的步伐开始加快,他已经近半年没有看见家人,妻子、女儿、儿子、小雨,还有李惊雁,想到李惊雁,李清的心里就一阵激动,倒不是为了她,而是为了她生的一对儿女,李惊雁在入秋后便生下了一对双胞胎,竟然是龙凤胎,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据帘儿的信中说都长得极象自己,这让李清又惊又喜,这是遗传了他李家的基因,他的父亲就是双胞胎,没想到到自己却更进了一步,居然是龙凤胎。

进了府门,没有管家上来迎接,只有两排军士笔直地站着,一路走进去,也看不见一个丫鬟或仆人,还是一队队的士兵在交叉巡逻,偶然从某个角落里忽然冒出几个拎着强弩的军人,弄得李清郁闷不已,这哪里还是家,分明就是一座军营。

一直走到后院。才勉强看见一个丫鬟迎了上来,这是妻子赵帘贴身侍女,跟了她多年,所以李清倒也认识她,可是她见到自己并不高兴,脸上还显得有些悲伤,李清地心中紧了一下,千万别是家中出事了。

“青菊,家里出事吗?你怎么这副模样!”他向后看了看。紧张地问道:“夫人呢!她怎么不来接我?”

“公子!你可回来了,帘儿姐已经病倒三天了。”李清一抬头,只见小雨匆匆地赶来,她今年已经二十五岁,过去那个清涩、秀美的小雨已经消失了,她现在是另一种美,身材高挑而丰满。神态里总挂着一丝庸懒的笑意,可今天她却很焦急,帘儿姐本来只是一次伤风,可过了几天她的病势竟渐渐加重了,不停地咳嗽。偶然竟咳出血来。请了很多名医。大部分人都说这恐怕是肺里的毛病,是受寒气侵袭所致。

李清很少见小雨这么焦急。他也不想再多问。撒开腿便向屋里奔去,门没有关。留了一条缝,从门缝中只见自己的女儿端着个小瓷碗,正一勺一勺地给娘喂药,看见女儿弱小而懂事的背影,李清的鼻子不由一酸,眼眶渐渐地红了,这些年他东征西讨,欠家人实在太多。

李清慢慢推开门,妻子削瘦而苍白的脸庞呈现在他眼前,她正躺在床上,一手轻轻抚摸女儿地头发,目光温柔地看着她。

忽有所感,母女俩一齐回头向门口看去,只她的丈夫、她的父亲正站在门口,脸上带着微笑,可眼里却有泪花在闪烁。

“李郎,你终于回来了!”帘儿挣扎着要坐起来,可用力过猛,竟咳成一团,李庭月一面盯着爹爹咧嘴直哭,一边慌忙给娘捶打着后背。

李清心中一阵痛楚,一把将女儿抱起,坐到妻子旁边,一边用脸颊紧紧贴着女儿的小脸,一边轻轻给妻子捶打着后背,过了好一会儿,帘儿才慢慢停止咳嗽,她勉强笑了一下,伸手给丈夫拭去脸上的眼泪,埋怨道:“看你!堂堂的大唐右相,竟象个孩子一样流泪,被外面的士兵们知道了,不笑你吗?”

李清苦笑地摇了摇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时李庭月却将药碗端给爹爹,“药快凉了,快给娘喂了吧!”

李清接过小碗,在女儿脸上亲了一下,“这才是爹爹地乖女儿,以后爹爹不会再和你们分开。”

“李郎不要再轻易许诺了,月月可都记着呢!”帘儿拍了拍女儿小脸,让她先去睡觉,李庭月却眷念地望了一眼爹爹,明显是不想走,李清摸了摸她的小头笑道:“去吧!爹爹这次说的是真的,不会再和你们分开。”

得了爹爹的再一次保证,李庭月才念念不舍地去了,女儿一走,帘儿却恍若变了一个人,她直勾勾地望着李清,忽然一头扑进他地怀中,哀哀地痛哭起来,“李郎,我可能要死了,孩子可怎么办啊!”

李清紧紧将她搂住,坚定地摇头道:“不会!你一向身体很好,可能是去年冬天你去大宛犒军时落下了病根,只要细心调养,你绝不会有事,以后府里地事情你尽量少过问,交给惊雁和小雨,你安心养病就是了。”

丈夫有力的胳膊和坚定地话语,无疑就是最好地药,帘儿哀哭声渐止,脸上露出了笑容,她索性象少女一样撒娇地躺在丈夫的怀中,不时伸手摸摸他地胡子,忽然她想起一事,对李清道:“惊雁已经生了孩子,你就应该给她一个名分了,虽然她从不提,可人家堂堂一个郡主,怎么能委身为妾,也亏你也想得出,我记得你曾说过安禄山有二妻,现在你手握大权,这点小事谁还敢说你?”

李清默默地点了点头,这事现在对他来说确实只是一件小事,不过她生的儿子却牵涉到自己一件大事,他将妻子服侍睡下了,又让小雨在一旁侍侯,这才在帘儿耳边道:“我去看看那一对孪生兄妹,晚上我再回来陪你。”

帘儿恋恋不舍地拉着李清的手,笑道:“今晚有小雨陪我,你就留在惊雁那边吧!明早再过来。”

李清点了点头,又叮嘱小雨几句,这才去了,事实上李惊雁就住在一旁。只隔了两个房间

她不想打扰李清与帘儿地相聚,所以才没过来。

一下子生了两个孩子,李惊雁明显胖了不少,倒真有一点唐画中仕女的韵味,见到李清,李惊雁份外高兴,急命乳母将孩子抱来。

两个孩子尚在襁褓之中,不足两个月。睡得正香甜,红润的小脸蛋胖乎乎的,李清一手抱了一个,疼爱地看着自己的这一双儿女。

“李郎,女孩儿的哭声又大又粗,可男孩儿却细声细气,有些颠倒了。”李惊雁见李清喜欢这两个孩子。心中一块石头也渐渐落地,她又道:“女孩儿我给她起名为李婉,这男孩儿需要你给他定下姓名。”

“叫李逸!”李清淡淡道,这个名字他在洛阳时便已经想好,他望着李惊雁再一次重复道:“叫李逸。逸兴瑞飞的‘逸’。”

“李逸?”李惊雁念了两遍。她忽然有些反应过来。“李郎,这不是皇室的名吗?”

李清轻轻地点了点头。却没有继续说下去。李惊雁见丈夫表情有些凝重,以为他是为帘儿的事情忧心。便命乳母将孩子抱走,她坐到李清身边,将头轻轻倚在他肩上,劝慰他道:“我们请了很多名医,皆说大姐地病只是难断根,每逢秋冬就会发作,只是需要用好药养着才行,但也不至于坏了性命,虽然穷人家难以负担,可咱们家大业大,这倒不是问题,你平日再多关心关心她,大姐心情好了,也就不会有什么事!”

“我知道,以后我不会再和你们分开!”

李清笑了笑,轻轻抬起她的下巴,在她唇上吻了一下,李惊雁一时心醉神迷,她伸出玉臂搂住丈夫的脖子,主动将香唇送去,李清紧紧地抱住她,随手将灯灭了。

夜色深沉,家人皆已入睡,李清却躺在床头,睁大眼睛望着屋顶,他无法入睡,他在想一件大事,这十几天来他一直在想这件事,虽然已经下定决心,可如何对李惊雁开口,这才是让他头疼之处。

李清低头看了看李惊雁,她睡得正香甜,一络乌黑的头发遮住了她白瓷般的脸庞,李清伸手替她将头发拨开,凝视了她片刻,轻轻一叹,翻身下了床,慢慢走到窗前,将窗户推开,一股清新而充满寒意的风迎面扑来。

他抬头望着漫天星斗,从天宝三年进京至今天已近十年,他一步步终于走到了今天,大权在握,控制了整个大唐的朝政,该是他大展宏图地时候了,安禄山的造反虽然给无数百姓带来痛苦,可它同样给予唐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原本根深缔固的各大利益集团,纷纷土崩瓦解,摇摇欲坠,正是进行一系列改革的时机。

李清一直认为,大唐后期衰败、灭亡甚至使宋积弱百年地根源就是安史之乱后形成地藩镇割据,而藩镇割据地本质其实就是地方与中央政权的博奕,周之灭亡、秦之灭亡、汉之灭亡、隋之灭亡、唐之灭亡、清之灭亡,无不是地方与朝廷矛盾尖锐地结果,所以避免中唐藩镇割据局势地出现,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是现在地重中之重。

虽然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自有其规律,但他李清只需在最关键处拨动一下,后世中国逐渐衰败的历史就完全可以被改变,

现在,他需要长期掌握绝对的权力,他的各项改革才能够顺利实施。

就在李清望着满天的星斗思绪万千之际,一双洁白的胳膊将他腰环抱住,随即一个柔软的身子贴上他的后背,“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

李清没有说话,他凝视着夜空,半晌才徐徐道:“你大哥不是膝下无子吗?我将把逸儿过继给他,你可愿意?”

“你说什么!”李惊雁大吃一惊,睡意全消,她转到李清面前,不可置信地盯着他,迟疑地问道:“你想把我的孩儿给大哥?”

李清郑重地点了点头,“我已经考虑了半个月,此事事关重大,绝非儿戏!”

“不行!”李惊雁拼命地摇头,“他是我的孩子,就算是我大哥也不给,谁也不能将逸儿从我身边夺走!”

“惊雁,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坏,你听我给你解释。”

李清揽住她的腰坐到床头,低声安慰她道:“逸儿过继给你大哥只是名义上,在宗室的记录里留下这个名字,让他自然而然成为宁王的嫡嗣,过段时间我们全家都会搬到宁王府去,逸儿实际上还在你身边,再说你爹爹膝下无孙,这已经困绕他多年,这样一来,外孙变亲孙,他岂不是欣喜若狂,你也算尽了孝道。”

“这.游手好闲,不肯娶妻成家,她也知道父亲为无后一直烦恼不已,李清的办法虽然也可行,可孩子将来不再叫自己娘,这却让她无法接受,想到此,她的眼睛变红了,颤抖着声音道:“李郎,可是他将来不会叫我娘,而是叫姑母,这让我怎么能受得了,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

李清依然负手望着夜空,声音苍凉而异常坚定,“我知道这个决定让你委屈,可就在不久的将来,你的儿子就会成为大唐之主,成为傲视四方的大唐天可汗,而我会成为他最忠心的臣子!”

第261章 策划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60章 兄弟阋墙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53章 暗流(五)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134章 图穷第34章 美人计第66章 归程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335章 谋河西(下)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335章 谋河西(下)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187章 初遇安禄山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73章 除恶(一)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5章 上元夜(一)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100章 相亲(上)第261章 策划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256章 夜访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83章 孔方老道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309章 夺权第329章 杨国忠的把柄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47章 冷刀子(四)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203章 悲情牌第14章 祸起第261章 策划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260章 解谜(下)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245章 科举案(七)第17章 摸奖第298章 合作第210章 寻第42章 风骤起(一)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114章 成亲第20章 官司(四)第89章 困兽犹斗第83章 孔方老道第155章 东宫案(九)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323章 安杨会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224章 李隆基的办法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54章 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