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春耕祭祀

对于杨帆讨官的行为,李二陛下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只是模棱两可的说等等看。

当然,杨帆也没有强求,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更何况,只要李二陛下没有明着拒绝,那就说明还有机会。

不过,李二陛下对于杨帆的不要脸却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越看那张笑嘻嘻的脸就越觉得讨厌。

按捺住心头暴打这小子一顿的冲动,李二站起身来说道:“朕就先回宫了,漱儿就在你这儿玩几天,可不要让她受委屈了,不然让你好看……”

“谨遵陛下令!”杨帆躬身回答,随即又笑眯眯的问道:“陛下是不是忘了什么?”

“朕忘记什么了?”李二微微一愣,脑中快速的回忆了一遍,并没有发现遗漏什么,于是不解的问道。

杨帆不爽了!

难道李二陛下得了老年痴呆不成,刚刚说的话这么快就忘了?

只能再次提醒道:“微臣晋爵一事……”

闻言,李二陛下脸色一沉,不悦地道:“朕不是已经说了,有大功才可封公么?只要你再有大功,朕言而有信。”

“功劳而已,很难么?”杨帆轻轻低滴了一声,随即死死盯着李二陛下说道:“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李二陛下咬牙切齿的回答。

杨帆这家伙太可恶了!

难道以为朕是言而无信之人?

再说,封公岂是一般的功劳便能行的,真以为功劳是大白菜不成,随处就能捡到。

若真是如此简单,建国以来,也不可能只有几十个公爵了!

要知道,这些公爵都是定鼎天下之大功。

更何况,这些人,哪一个身后没有诸多的势力支持?

杨帆如今才18岁,就想通过自己的功劳封公,根本就不可能,这又不是开国之初。

于是李二陛下下狠狠的瞪了杨帆,抚袖转身离去,只是刚踏出大门,一道声音远远传来。

“老李,慢走,不送!还有,年纪大了少生气,不然容易得脑溢血……”

听到这话,李二陛下跨过大门的脚直接打了一个趔趄,差点摔了一个跟斗。

虽然不知道什么是脑溢血,但看这小子的话语,显然不是什么好东西,真想让李君羡带着百骑把这小子干掉。

跟在后面的王焕贵差点魂都吓掉了,心头对杨帆这个罪魁祸首埋怨不已。

若是李二陛下摔伤,即使他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啊!

而李君羡则佩服不已!

杨帆也实在太大胆了,居然连皇帝都敢调侃,实在太牛逼了!

若是别人敢这样对李二陛下,早他么身首异处了!

杨帆则不以为然,哼着小调往骏扬坊赶去……

第二天,天还没亮,骏扬坊内就已经开始喧闹了起来。

平时杨帆起来锻炼,起床算是早的。

但今天天没亮就被武媚娘几女生拉硬拖给从床上叫了起来,

原来,今天是春耕下种祭祀的日子。

在古时候,人们为了岂求有一个好年景,每年的春耕和秋收都会有祭祀活动,特别把春耕看得特别隆重。

杨帆哪里知道!

不仅是平民百姓,历朝历代,皇帝也进行春耕祭祀,体现了华夏农耕文化的进步。

这既代表了重农尊祖、报本返始的反哺思想,为统治者重农固本的思想提供了一个表现的机会。

华夏古代重视农耕,《荀子.王篇志》记载,里面就有“春耕,夏酝,秋收,冬藏的说法。”

古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四者不失、五谷不绝”。

《汉书.食杂志》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汉文帝听取了贾谊的建议,皇帝亲自耕种,可以让老百姓围观。

以自己劳作为典范,让众人知道,春耕乃是“天下之大命”。

更是在公元前178年,正式向全国下诏书,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每年复始……”

至此以后,春耕祭祀的传统便以政策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了皇帝重视农耕、体恤百姓、亲近自然的一种方式。

而这种方式通过发展,在各地形成了不同春耕祭祀风俗。

对于农耕,杨帆不甚了解。

虽然杨帆不说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但前生除了见过别人种田,自己根本没有亲手弄过,简直是一头雾水。

虽然春耕祭祀杨帆也听说过,但他哪知道怎么做?

于是杨帆只能看着杨来福他们准备,而武媚娘几女则为杨帆整理行装,显得格外隆重。

毕竟,下田时总不能还是穿着一身华服,装装样子也要穿着朴素些,不然老天怎么会赏饭吃?

当杨帆他们赶到田庄,这才发现,他们算是来的比较晚的。

旁边有的一些田户早已焚香烧纸,架犁下田。

跟在旁边的武媚娘不由有些埋怨地责怪道:

“郎君,叫你早起来你不听,你看,让别人赶早了,如果上天怪罪下来,咱们田庄今年可没有好收成。”

看着一脸担心的几女,杨帆内心一阵好笑,但并没有嘲笑她们“迷信”。

在农耕社会,不管什么人都认为钱没有实实在在的粮食来得重要。

当然,杨帆并没有反驳,虽然很清楚,田地收成好不好与上天无关。

但根本不必要为了一点小事儿与整个社会对抗?

更何况,很多事情都不是科学可以解释的。

就比如自己穿越到了大唐……

就比如自己手中的金手指……

于是赶紧向几个娇娇欲泣的美人安慰道:

“没事的,正所谓心诚则灵,只要我们诚心祷告,重视农耕,相信老天不会怪罪的……”

一起来的高阳公主赶紧帮衬道:“媚娘,郎君说的不错,你们不要着急,父皇每年也都进行春耕祭祀,要到辰时三刻才开始呢!”

侯府的主人以及正室夫人都发话了,武媚娘几女自然没有再埋怨

不过武媚娘并没有停下来,指挥着仆人安排各种工作。

忠义侯府家大业大,自然是有很多的佃户,这些佃户包括了原来封地的村民、收纳的灾民、以及前来做工的百姓……

如此人员复杂,当然先得来一个动员大会。

“各位兄弟姐妹,大家好!”

“这里的人,有的原来是!

!本侯封地下的租户,但更多的是无家可归的灾民。”

“各种天灾**,让你们的亲人失去了生命,让你们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民、灾民!”

“那些世家贵族、勋贵富贾,对你们冷漠相待、任你们自生自灭。”

“天下之大,却无你们立足之地,仓米多如山,却无你们一粒裹腹之食!你们就像弃儿无依无靠!”

“本侯可以自豪的说,是我给你们吃穿,是我给你们的住房和工作,也可以说是我给了你们安定的生活和重生的机会。”

“虽然现在你们可以工作挣钱了,但我们不要忘记了我们的根本,只有把田种好,我们才有粮食吃,我们才不会忍饥挨饿!”

顿了一下,杨帆缓缓环视了一眼被他的话勾起伤心往事的佃农,语气铿锵的说道:“告诉我,你们还愿意像是野狗一样流浪么?还愿意忍冻挨饿吗?”

“不愿意!不愿意!”

“那么,你们告诉我,现在该怎么办?”

人群先是一静,随后马上群群激愤,接着便有人喊道:“侯爷叫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对,跟着侯爷走,我们就有饭吃……”

有一就有二,田坝上的众人瞬间振臂高呼,响成一片,颇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

杨帆高高举起手臂向下压了压,示意安静,瞬间,近千人顿时鸦雀无声,只听到杨帆的声音在山间回荡。

“在场的所有人,无论以前是做什么的,但今后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骏扬坊就是我们的家,这些田产就是我们的根本,老天想要饿死我们,我就带着你们种粮食,现在,我宣布,骏扬坊春耕正式开始!”

话音未落,田坝上响起一片山呼海啸的欢呼。

杨帆火力全开的动员,效果很好,将佃户、仆人鼓舞着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一套繁琐的流程搞下来,时间已到己时。

虽然流程有些复杂,杨帆却看得津津有味,甚至很多都参与其中。

毕竟这样的事还是第一次经历,很是新鲜。

除了动员大会、焚香祷告和牵牛下犁时杨帆亲自下场,其他的都是由仆人在操作。

坐在临时搭建的阴凉处,杨帆有些好奇地看着杨来福他们。

“媚娘,我们需要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去?”

还没等武媚娘回话,旁边的杏儿抢着回答:

“公子,我知道,今天只要把眼前这两亩地耕完就好了,因为今天主要是祭祀,寓意今年有个好的开始……”

说完以后,一脸期待地望着杨帆,好似在等待杨帆的表扬。

见武媚娘含笑点头,杨帆也笑着说道:“嗯,小丫头不错,比本侯还要懂得多!”

虽然被杨帆摸头的杏儿很享受,但她还是都着嘴道:

“公子,杏儿已经及笄,可不小了……”

听到杏儿的话,杨帆哈哈一笑。

在现代,15岁的小丫头还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呢!

但在唐朝已经少年老成了。

武媚娘更是打趣道:“夫君,这小丫头显然是怀春了,不如你早点收了她……”

这话顿时引来众人一阵大笑。

不过,杏儿这小丫头却满含着一丝期待……

可惜,杨帆的心思不在这儿,转头望向艰难犁着地的杨来福几人,杨帆心里有些怪异。

如此低下的效率,那这还不得犁到晚上,这还是在两牛四人的情况下。

虽然前世杨帆自己也没用耕牛犁过田,但没见过猪跑岂能没吃过猪肉?

他很清楚。

在后世,一人一牛,一天犁个五亩地是很正常的,而还能收早工。

而现在看杨来福他们的样子,眼前的这几亩地,这么多人,这么多牛,不要说收早工,能犁完就已经不错了。

看着两个仆人艰难地扶着犁钯,一人牵着耕牛,一人吆喝着驱赶,杨帆这才反应过来……

唐朝时期,百姓用的还是直犁,牛也没有穿鼻绳,所以很难控制。

杨帆一拍脑袋,自己大张旗鼓为李二陛下解决耕牛问题,却没想到灯下黑,自己府上的耕牛都没有穿绳。

另外,看着几人吃力的样子,那犁也太笨重了,回去后再看看,能不能请工匠打造几套曲辕犁出来,这样耕地效率能高上很多。

突然,杨帆眼前一亮,若是把曲辕犁打造出来,不仅解决了劳动力问题,更是大功一件,到时候看李二陛下还有什么话说。

直到烈日高照,杨帆他们才回到骏扬坊府地。

吃完午饭,杨帆又恢复了无所事事,田庄自有仆人、佃农们前去打理,自己到落得个清闲。

无所事事的杨帆把记忆中的曲辕犁画了出来,叫工匠按图打造,而后晃晃悠悠往酒楼走去。

今天的骏扬坊大街人烟稀少,毕竟在农耕时代的大唐,春耕这样的大事,大家都是很重视。

骏扬坊内除了一些重要的岗位,其他人都前去农忙,所以显得有些清静。

正想去找王玄策问问情况的时候,杨来福气喘吁吁的跑来……

“公子,晋王殿下带着圣旨前来,你赶紧回去吧?”

闻言,杨帆有些意外,没想到李二陛下的办事效率还挺高,真把自己的儿子送了过来。

着急慌忙的赶回府邸,却见乌压压的一群人,显然并不是只有李治前来。

而传旨的人也不是什么朝廷官员,而是老太监王焕贵。

一见到杨帆,王焕贵便宣旨道:“忠义侯杨帆,文成武德,忠勇皆备,为体现君恩,特敕封为火器监统领,享三品职俸,中书省制诰。”

杨帆有些晕,李二陛下玩的这是那一出?

不是说火器作坊还没建设好吗?

如今封官圣旨就来了,岂不是马上要去上班,真是郁闷个天!

等杨帆双手接过圣旨,王焕贵拱手客气的说道:“恭喜候爷,小小年纪就深得陛下信任,位列三品大员,可喜可贺。”

“公公过誉了!”杨帆苦笑着。

真想说一句,谁想干谁干。

正郁闷之时,王焕贵又继续说道:“此次前来骏扬坊,不只是晋王殿下,几位公主殿下也来此地陪高阳公主小住几日,陛下让奴婢转告忠义侯,不可慢待了几位公主殿下。”

这时杨帆才有时间看向旁边,一群人除了内侍宫女,李治也在其中。

在他身旁,俏生生的站着永嘉公主、长乐公主、晋阳公主……

晋阳公主此时正被长乐公主拉着,要不是现在场合不对,可能早就扑过来了。

看到晋阳公主到来,杨帆的心情倒是好了很多,笑着回道:“请公公回禀陛下,定会让公主殿下满意。”

“那就有劳忠义侯了!”说着王焕贵没有在说什么,转身离去。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杨帆的话让永嘉、长乐公主俏脸一红,暗暗啐了杨帆一嘴。

这位侯爷也太口没遮拦了。

那一句“让公主殿下满意”,实在充满歧意!

而晋王李治再一次被杨帆无视, 敢怒却不敢言。

只得装着一副小大人的模样,阴阳怪气的找存在感:“听说忠义侯跑来骏扬坊偷懒,果然还真清闲呢!连宣旨都差点找不到人……”

杨帆懒得理他,手中的圣旨交给杨来福供奉在正堂以后,转身朝着晋阳公主走去,口中却挤兑道:

“我偷懒?今天我可是下田了一早上,哪像某人,小屁孩一个,只知道坐吃闲饭……”

听到杨帆这样说他,李治有些生气地回道:

“你居然敢说我吃闲饭?要知道今早本王陪同父皇亲自下田耕地,为了赶来,到现在还没有用膳呢!”

听到李治这样说,杨帆心里有些诧异,但马上又反应过来。

春耕祭祀这样的大事,皇帝是需要亲自带领官员下田劳作,给百姓做表率。

李治作为皇子,当然也需要参与。

第七百一十六章上官仪第四百九十五章杀一儆第一百五十一章 教唆第五百五十一章瓮中捉鳖第六百二十九章要人要地第四百五十九章命案第六百二十一章怼天怼地第三百五十七章机关算尽的无奈第六百六十七章收割世家第五百三十八章怒怼第四百六十九章 欺软怕硬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张旗鼓第五百七十一章回门第九十六章 沉重的责任第二百一十一章打不还手第一百七十九章 吹嘘第五百八十一章 提醒第五百零二章 坏蛋?第二百六十六章纠缠不休第二百三十七章 可人儿第六十九章 佳人爱才子第五百一十章置之死地第二百五十七章 劝诫第一百六十七章 得理不饶人第四百三十九章 明争暗斗第三百六十四章 秘密暴露,半路截杀第七百五十六章以德服人第一百六十九章小棉袄漏风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不依不挠第六百三十三章强悍第四百八十一章打赌第七百零一章连哄带吓第一百六十六章 女人换和平,无耻!第一十一章 程咬金第五百五十六章告状第四百五十二章打赌第五百七十二章封赏第三百二十五章 大破狼骑第三百九十一章 招供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议争锋(上)第四百章 断尔狗腿,说到做到!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帆被嘲笑第四百四十八章亲近第三百零五章 军人职业化的畅想第六百一十六章赠书第六十三章 逛青楼付款需用牛车拉第三百五十章商议第一百八十六章 求娶高阳第七百四十六章离间第一百八十六章 求娶高阳第三百七十章 女人心思第四百三十七章算计第四百三十五章 谋划第五百八十三章惊惧第二百二十九章手起刀落第七百七十六章未雨绸缪第六百七十七章闲乐第二百五十五章 讨要公主?第二百九十九章 想看笑话第三百七十六章 不耻下问第九十八章 不孝子?第六十一章 一样的帽子戴年第二百四十七章中看不中用第三百四十八章羞愤欲死第二百四十八章忍功了得第二百三十一章借刀杀人第一百九十九章改主意第四百七十一章 不依不挠第二百一十四章有些东西不能丢第五百零九章包围第四百八十一章打赌第七百零二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六百一十一章除夕诸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心底的梦想第三百三十五章 要挟第五百八十一章 提醒第一百零一章 高阳的少女梦第一百九十九章改主意第一百九十章 嚣张第二百四十七章中看不中用第六百零六章针对第七十三章 收服梅花卫第八十三章 又来找茬的第六百一十二章以权谋私第五百六十三章小可爱第二百三十四章冲动or睿智第四百八十四章 原来把人骂吐血是真的第五百七十七章天机现,李二惧!第五百三十八章怒怼第七百六十二章按揭雏形第一百五十五章朝议争锋(下)第二百零九章 朋友亦或君臣第二百八十三章古代电商模式第三百一十六章缝合术,胡扯?第一十一章 程咬金第六十五章 赌斗第五百零五章所见所闻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理却有错第七百零二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四百七十七章 资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