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一、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我们党之所以称为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共产主义理想都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精神支柱和立身之本。

(一)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理想

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而且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体系,同时还是一种现实的运动,即共产主义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按其成熟程度,可以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通常分别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把实现这样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不仅代表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最高利益,而且表明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

(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不仅仅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理想社会,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

首先,共产主义社会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它必然要经历一个产生、发展到灭亡的过程。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其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其次,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有其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不仅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而且还指出了无产阶级是埋葬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社会力量。这是因为,无产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大工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最富有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精神,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经济地

位极其低下,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底层,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因此他们反对私有制和一切形式的剥削。生产和斗争实践使无产阶级最富有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能够成为一切被剥削阶级利益的代表。这些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有其现实途径。马克思主义在总结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在总结国际工人运动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仅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也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进程所证明。当前,虽然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制度仍然在十几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巍然屹立,并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这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胜利,给世界广大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在今后的历史进程中,不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还会遇到什么错综复杂的情况,共产主义社会在全世界最终实现的趋势都是不可阻挡的。现实告诉我们,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途径。随着共产主义因素的生长和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将逐步具备,共产主义最终必然实现。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社会,也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人们一代又一代长期不懈地努力,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共产主义因素不断成长发展,这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漫长的历史过程。

第一,共产主义必须经历若干个发展阶段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二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三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其中最关键的是社会主义社会这一阶段。在中国,共产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在认识上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1956年我国就基

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才在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党的十二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

第二,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但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传统到现代、由落后到先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们的精神境界、思想觉悟的提高也不是自发实现的,特别是要把数千年来生活在阶级社会中受各种旧习惯、旧传统影响的人逐渐地改造过来,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显然要经过无数曲折的过程和极其艰难的工作才能实现。因此,共产主义是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的。

第三,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共产主义则不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取得胜利并建立共产主义制度。这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国家完全消亡的社会。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还有发展余地,国际上的阶级斗争影响着社会主义国家,使得国内阶级斗争不能最后消灭,外部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和颠覆的危险依然存在。这种情况下,阶级和阶级斗争依然存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国家还不能消亡,当然也就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第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在探索中前进的特点,决定了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曲折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社会主义各国的具体国情又有很大不同,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完全需要各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去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带有自己特色的道路,社会主义只能在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曲折和反复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实现共产主义的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本章完)

二、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第五个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二、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三、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青年工作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三、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青年工作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意义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五、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长期坚持的宝贵经验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一、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渊源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三、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一、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一、伟大复兴是最美中国梦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六、激发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三、不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三、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青年工作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三、开创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_一、党的先锋队性质五、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三、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_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四、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工作本领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五、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一、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五、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第五章 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五、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二、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_四、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意义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五、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一、“第五个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四、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二、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意义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大原则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四、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工作本领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五章 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三、开创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意义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一、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一、“第五个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一、科学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一、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意义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