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巴尔干拯救者

“哦,艾伦你在看文件啊,军方已经准备好了食物。”艾福尔推开进来,正好见到艾伦威尔逊正在看文件,凑近一看是巴尔干半岛的报告,感叹道,“你还真是什么时候这么有精神,英属印度的公务员都是这样的么?”

“那倒不是!”艾伦威尔逊呵呵一笑,翻阅着巴尔干报告微微摇头道,“本来应该在巴黎就看的,只是因为来到柏林耽误了。这可挺麻烦,这些武装到底要如何对待,送到伦敦有的外交部头疼,这可是一支不小的力量。”

说话的时候,艾伦威尔逊一只手无意识的拨拉着文件袋,这支力量是战争的后遗症之一。

要说南斯拉夫祖国军的成分其实比较复杂,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倾向。在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之前,英法两国当然不是一味地绥靖,欧洲很多国家都存在着英法支持的势力和德国进行角逐。

英法两国身为既得利益者,同时又因为一战和德国血拼,战后虽然仍然能够压住美国一筹,心里却已经明白,两国都需要时间恢复。

可德国根本不给机会,英法两国在面对战争威胁的时候难免瞻前顾后,一方面构建对德国包围网,希望能够吓阻住德国人,不希望真像是一战那样刺刀见红。

在战场相见之前,英德之间的争斗在外交层面展开,战争爆发,执政的南斯拉夫保罗亲王害怕轴心国攻打南斯拉夫,于是签署三国公约,答应与德意合作。

结果,首都贝尔格莱德发生大规模示威。两天后国王彼得二世得到英国支持,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亲王政权。杜尚·西莫维奇将军成为首相。

这个时候,南斯拉夫地位非常尴尬,实际上不再支持轴心国,但没有正式退出三国公约。新政府反对德国,但又怕如若遭到侵略,英国将不能相助,最终轴心国开始了入侵。

南斯拉夫祖国军主要由塞尔维亚人与黑山人组成,效忠于南斯拉夫皇室,多次反抗意大利在黑山的统治,但都被意军镇压,因此受到英国的支持,被视为是同盟国的部队。

南斯拉夫国王保罗二世,现在就流亡在伦敦,按理来说南斯拉夫祖国军,和战前的众多欧洲国家反德势力是一样,是亲英势力。

可事情又不是这样,除了南斯拉夫祖国军之外,南斯拉夫还有其他势力,因为南斯拉夫是一战之后因为战胜同盟国集团的战胜国,塞尔维亚人占领了其他民族的土地。

今天的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也不过四成多一点,并不是一个优势民族。后世有人把南斯拉夫解体,归结于打压塞尔维亚主体民族的结果,实际上不是这样,塞尔维亚人从来都不是这个国家的多数人口。

克罗地亚人以及斯洛文尼亚人是亲德的,他们和南斯拉夫祖国军构成了铁托的反对派。现在云集着亲德派和亲英派的南斯拉夫祖国军,已经撤离出了南斯拉夫,前往盟军的占领区。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伦敦最终可能做出的决定,就是放弃他们。”艾福尔看着艾伦威尔逊一筹莫展,猜测着伦敦的最终决定,“可能决定不会这么快,毕竟现在主要是德国的投降仪式。”

“就像是我们通过交换希腊的安全,让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滚蛋,把波兰交给苏联一样么?”艾伦威尔逊噗嗤一笑,自嘲道,“雅尔塔会议,做出这种交换条件是可以理解的,首相已经尽量维持英国在欧洲的存在,不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是强大的谈判对手。理智上我们保不住波兰,不如换取希腊的安全。”

“我敢断定,这支还在膨胀的保皇派力量,一旦落入铁托的手里。肯定会被全部被杀!”艾伦威尔逊心情有些沉重的看着艾福尔,给出了自己的断言,“按照苏联人的思想,这算是阶级敌人了,是一种很可怕的定义。”

最关键的是,艾伦威尔逊不想做出卖其他国家英国来做,利益被美国占据的事情。英国出卖波兰费尽心血保下了希腊,反对派仍然亲苏,政府也会变得亲美,根本就没英国什么事。

如果反过来,英国得到道义上的赞誉,让美国人来处理还差不多。

出卖波兰虽然是英国做的,但毕竟和艾伦威尔逊无关,而巴尔干的报告却就在手中,他知道自己要是当做没看见,直接反馈给伦敦,已经云集在盟军占领区的南斯拉夫祖国军,必然会被铁托清算,死亡数字以十万计算。

现在这些南斯拉夫保皇派,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的命,就等于捏在艾伦威尔逊的手中。

“艾伦,其实我们也鞭长莫及,根据雅尔塔会议的意见,英国占领区是在德国的西北部,包括包括巴伐利亚州的德国南部,从法国边界一直到奥地利是美占区。附近有英国外交官,却没有英军驻扎。”艾福尔无奈的耸耸肩道,“这是事实。”

“占据了鲁尔区在内的德国西北部海岸线,算是外交领域的一次胜利,美国人不是一直都不满么。”艾伦威尔逊无所谓的笑笑,“不知道现在巴伐利亚的行政长官是谁。”

“这我倒知道,是一个叫巴顿的将军。”艾福尔轻松的开口,然后被吓了一跳,这个同事怎么一惊一乍的,什么时候跳起来的。

艾伦威尔逊脸色变得十分的精彩,心思急转,“哦,是巴顿将军!”

“艾伦,你怎么了?”艾福尔指着艾伦威尔逊手中的巴尔干报告问道,“其实也不用太过于急躁,现在最大的事情还是投降仪式。”

“没错,我同意。”艾伦威尔逊把文件一收同意道,这份巴尔干报告他先不交给伦敦,就这么定了。

解决这些二战被遗忘者问题的曙光,艾伦威尔逊已经看到了一点,虽然不敢保证成功。可是他觉得自己尽力了,总不会比历史更差,如果巴伐利亚的行政长官不是巴顿,这件事还真的难办,一点希望都没有。

第1730章 英斯防务协定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商引资第1540章 世纪婚礼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闭室的艾伦第一百零七章 内政大于外交第1677章 奥迪争夺战第九百二十八章 专员听我狡辩第八百六十章 赢麻了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阴险的英国(美国)第四百五十二章 看望赫本第1717章 地图头的善意第十五章 蒙巴顿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第二个王室领地第1631章 塔曼师第1644章 防着点英法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乐上台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锁第1540章 世纪婚礼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参观中的尼雷尔第十三章 如何处理印奸第二十五章 还得找蒙巴顿第五百二十三章 北罗德西亚之行第一百九十六章 钢丝上的印度第1739章 暗中观察第一千零九章 农牧业合作成果第二百五十八章 英美特殊关系第四百零六章 纽芬兰总督第五百一十九章 开罗会议召开第八百七十六章 进阶驸马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钱办事阿里汗第一百零八章 内阁秘书的认可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要的是货币第五百九十四章 办法总比困难多第三百八十六章 跪着挥拳第四十四章 德国投降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党魁卡拉汉第四百五十章 准备公投第六百五十三章 彰显国威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货币战争前兆第三十四章 奥萨瓦根行动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新的航空市场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援助在战后到达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支持印度入常第1757章 诚挚的邀请第三百三十一章 以退为进第五十九章 上帝的归上帝第八百九十四章 建立驻澳英军第一百二十章 第一桶金的设想第六百四十一章 精力充沛第六百二十三章 尊贵的客人第七百一十七章 龙骑兵自由了第四百六十一章亲苏大本营第八百零九章 军政畅通第五百五十七章 战争带来需求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向女王请愿第三百零七章 伟大的前首相第五百五十九章 麦天皇的助攻第一百九十六章 钢丝上的印度第1722章 声援立陶宛第八百三十五章 艾伦的宏伟蓝图第1708章 末代港督第二百四十七章 印度资源多嘛?第五百二十三章 北罗德西亚之行第1655章 布政司司长第五十章 爱波斯坦宫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儿子的前途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沙皇的安排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供水系统国有化第二百二十四章 授勋电报第六百八十一章 镀金计划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南亚消息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锁第七百七十三章 自由世界要团结第1755章 我是保王党第七百九十六章 第一海务大臣第1687章 掐断油气管道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丽莎白王储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工党回来了第六百四十章 麦卡锡凯旋而归第1548章 西方八一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调停建议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失望的白人领袖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英印军演第七百三十七章 帕梅拉的邀请第七百六十一章 东京湾演习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三百一十一章 甘地的建议第二百零二章 有需要找艾伦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593章 料敌于千里之外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1747章 表决结果第一百零三章 伊朗问题第1645章 连任和阴谋第四百六十八章终结配给制第七百零一章 斯大林病危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大卫的圣诞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欧洲防务里程碑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事成双第三百四十六章 公费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