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巴尔干拯救者

“哦,艾伦你在看文件啊,军方已经准备好了食物。”艾福尔推开进来,正好见到艾伦威尔逊正在看文件,凑近一看是巴尔干半岛的报告,感叹道,“你还真是什么时候这么有精神,英属印度的公务员都是这样的么?”

“那倒不是!”艾伦威尔逊呵呵一笑,翻阅着巴尔干报告微微摇头道,“本来应该在巴黎就看的,只是因为来到柏林耽误了。这可挺麻烦,这些武装到底要如何对待,送到伦敦有的外交部头疼,这可是一支不小的力量。”

说话的时候,艾伦威尔逊一只手无意识的拨拉着文件袋,这支力量是战争的后遗症之一。

要说南斯拉夫祖国军的成分其实比较复杂,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倾向。在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之前,英法两国当然不是一味地绥靖,欧洲很多国家都存在着英法支持的势力和德国进行角逐。

英法两国身为既得利益者,同时又因为一战和德国血拼,战后虽然仍然能够压住美国一筹,心里却已经明白,两国都需要时间恢复。

可德国根本不给机会,英法两国在面对战争威胁的时候难免瞻前顾后,一方面构建对德国包围网,希望能够吓阻住德国人,不希望真像是一战那样刺刀见红。

在战场相见之前,英德之间的争斗在外交层面展开,战争爆发,执政的南斯拉夫保罗亲王害怕轴心国攻打南斯拉夫,于是签署三国公约,答应与德意合作。

结果,首都贝尔格莱德发生大规模示威。两天后国王彼得二世得到英国支持,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亲王政权。杜尚·西莫维奇将军成为首相。

这个时候,南斯拉夫地位非常尴尬,实际上不再支持轴心国,但没有正式退出三国公约。新政府反对德国,但又怕如若遭到侵略,英国将不能相助,最终轴心国开始了入侵。

南斯拉夫祖国军主要由塞尔维亚人与黑山人组成,效忠于南斯拉夫皇室,多次反抗意大利在黑山的统治,但都被意军镇压,因此受到英国的支持,被视为是同盟国的部队。

南斯拉夫国王保罗二世,现在就流亡在伦敦,按理来说南斯拉夫祖国军,和战前的众多欧洲国家反德势力是一样,是亲英势力。

可事情又不是这样,除了南斯拉夫祖国军之外,南斯拉夫还有其他势力,因为南斯拉夫是一战之后因为战胜同盟国集团的战胜国,塞尔维亚人占领了其他民族的土地。

今天的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也不过四成多一点,并不是一个优势民族。后世有人把南斯拉夫解体,归结于打压塞尔维亚主体民族的结果,实际上不是这样,塞尔维亚人从来都不是这个国家的多数人口。

克罗地亚人以及斯洛文尼亚人是亲德的,他们和南斯拉夫祖国军构成了铁托的反对派。现在云集着亲德派和亲英派的南斯拉夫祖国军,已经撤离出了南斯拉夫,前往盟军的占领区。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伦敦最终可能做出的决定,就是放弃他们。”艾福尔看着艾伦威尔逊一筹莫展,猜测着伦敦的最终决定,“可能决定不会这么快,毕竟现在主要是德国的投降仪式。”

“就像是我们通过交换希腊的安全,让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滚蛋,把波兰交给苏联一样么?”艾伦威尔逊噗嗤一笑,自嘲道,“雅尔塔会议,做出这种交换条件是可以理解的,首相已经尽量维持英国在欧洲的存在,不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是强大的谈判对手。理智上我们保不住波兰,不如换取希腊的安全。”

“我敢断定,这支还在膨胀的保皇派力量,一旦落入铁托的手里。肯定会被全部被杀!”艾伦威尔逊心情有些沉重的看着艾福尔,给出了自己的断言,“按照苏联人的思想,这算是阶级敌人了,是一种很可怕的定义。”

最关键的是,艾伦威尔逊不想做出卖其他国家英国来做,利益被美国占据的事情。英国出卖波兰费尽心血保下了希腊,反对派仍然亲苏,政府也会变得亲美,根本就没英国什么事。

如果反过来,英国得到道义上的赞誉,让美国人来处理还差不多。

出卖波兰虽然是英国做的,但毕竟和艾伦威尔逊无关,而巴尔干的报告却就在手中,他知道自己要是当做没看见,直接反馈给伦敦,已经云集在盟军占领区的南斯拉夫祖国军,必然会被铁托清算,死亡数字以十万计算。

现在这些南斯拉夫保皇派,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的命,就等于捏在艾伦威尔逊的手中。

“艾伦,其实我们也鞭长莫及,根据雅尔塔会议的意见,英国占领区是在德国的西北部,包括包括巴伐利亚州的德国南部,从法国边界一直到奥地利是美占区。附近有英国外交官,却没有英军驻扎。”艾福尔无奈的耸耸肩道,“这是事实。”

“占据了鲁尔区在内的德国西北部海岸线,算是外交领域的一次胜利,美国人不是一直都不满么。”艾伦威尔逊无所谓的笑笑,“不知道现在巴伐利亚的行政长官是谁。”

“这我倒知道,是一个叫巴顿的将军。”艾福尔轻松的开口,然后被吓了一跳,这个同事怎么一惊一乍的,什么时候跳起来的。

艾伦威尔逊脸色变得十分的精彩,心思急转,“哦,是巴顿将军!”

“艾伦,你怎么了?”艾福尔指着艾伦威尔逊手中的巴尔干报告问道,“其实也不用太过于急躁,现在最大的事情还是投降仪式。”

“没错,我同意。”艾伦威尔逊把文件一收同意道,这份巴尔干报告他先不交给伦敦,就这么定了。

解决这些二战被遗忘者问题的曙光,艾伦威尔逊已经看到了一点,虽然不敢保证成功。可是他觉得自己尽力了,总不会比历史更差,如果巴伐利亚的行政长官不是巴顿,这件事还真的难办,一点希望都没有。

第六百一十五章 帕梅拉翘首以盼第1659章 人心思变第1565章 停战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货币改革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占领卢本巴希第四百零六章 纽芬兰总督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英法同盟?第三百八十四章 财政讨论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1717章 地图头的善意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卖掉皮大帅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怂恿印度第1721章 渗透成筛子第九百二十一章 麦卡锡的NASA第六百二十章 自由世界要团结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屈斗士卡斯特罗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图灵的作用第一百八十四章 英印亲如兄弟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取长补短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艾伦模仿秀第四十二章 公务员的象征第七百七十四章 鹦鹉螺号核潜艇第1656章 利用团结工会第三百零四章 一诺千金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第三把火第二百二十五章 继续转移矛盾第八百零三章 敌在国会山第八百四十一章 CVA-01航母计划第二百二十一章 后继人选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打断别人的腿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动静第三百零二章 新年新总督第二百六十一章 万全之策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静观其变第五百五十四章 军方和白厅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忧参半第1730章 英斯防务协定第二百九十九章 双喜临门第四百四十七章 声东击西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肯尼迪上台第六百四十八章 亲密盟友的分歧第三百八十六章 跪着挥拳第一百六十三章 红旗歌舞团来访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南极条约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军演和邀请函第六十二章 回到柏林第八百五十章 铁棒加粗第四百四十七章 声东击西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卖掉皮大帅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独立浪潮第七百六十五章 帮法国义不容辞第二百九十一章 政治账和经济账第二百八十一章 信心满满的德里克第六百零七章 哪壶不开提哪壶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机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还得是法国第八十一章 这是谁的问题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货币改革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欧洲投降了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新移民法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只有印度受伤第1676章 英德特殊关系第1719章 勾心斗角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五月风暴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全球进攻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洛克菲勒的胜利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英迪拉的处境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难民营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图甚大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准备介入第四百零一章 蒙巴顿方案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独立浪潮第八百八十四章 巅峰时代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谊第五十章 爱波斯坦宫第九百七十章 北罗德西亚的契机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守党上台第一百五十九章 学校没教过第二百一十七章 干劲十足第一百二十四章 贸易委员会会议第四十四章 德国投降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蹭热度的美国第1568章 狗大户的需求第六百一十六章 蒸汽弹射器上马第八百七十五章 封闭式小区第1632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八百三十九章 两套发展战略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优柔寡断的巴列维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海战第八百一十一章 苏丹分治第1612章 政绩交换第八百一十八章 此生巅峰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绥靖政策第1752章 半壁江山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应对方案第1575章 印度人造谣第1708章 末代港督第三百四十九章 批判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