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有想法的君主

先不提什么锡金、不丹,那都是南亚次大陆的边缘,而海得拉巴作为目前的南亚最大土邦,占据着德干高原的中央,是兴盛起来的北印度必须要掌控的地方,这样才能够压制住多数时间游离在北印度掌控之外的南印度。

英属印度的南北差距远比中国要大,南印度的太泰米尔人曾经数次建立国家,除了印度教这个信仰之外,南北印度没有丝毫相同的地方。

如果是艾伦威尔逊处在尼赫鲁的位置,也不可能默认海得拉巴继续处在独立地位。

“现在我们来说说,如果按照阿里真纳的想法,两大宗教分别占据本宗教多数的地方独立建国,尊敬的大君,如果我以简单的宗教划分,您应该肯定是倾向于阿里真纳对不对?”艾伦威尔逊指出阿里汗的和平教徒身份。

阿里汗点头,并没有隐瞒这一点道,“如果只有这两个选择,我当然会选择阿里真纳。”

“这就难办了!”出于实事求是的态度,艾伦威尔逊给了阿里汗一个悲观的分析道,“尼赫鲁是不会让海得拉巴土邦维持现状的,而大君控制的海得拉巴土邦,不论是距离同宗教的西北诸省,还是距离东北部的孟加拉都距离很远,按照最坏的结果分析,南亚出现了宗教战争,你将处于印度教的围攻当中,而不会得到其他和平教徒的救援,实在是太远了。”

艾伦威尔逊用实践证明着没有最坏只有更坏,在沉默的阿里汗面前继续道,“而海得拉巴土邦,印度教徒占据百分之八十,和平教徒是绝对的少数,一旦尼赫鲁煽动印度教徒采取公投的方式,或者是什么其他的方式找到理由,事情是真的难办。多说一句,朱纳加德土邦这种推演下面对的局势,和海得拉巴邦类似。”

朱纳加德土邦位于印度的卡提阿瓦半岛,面积约五万平方公里,该土邦的情况和海得拉巴差不多,居民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印度教徒,君主是和平教徒。后来,该土邦国王决定加入巴基斯坦,土邦居民坚决反对,发生暴乱。君主逃亡到了巴基斯坦,随后印度接管了该土邦政权。

而后来引起印巴战争的克什米尔恰恰相反,国王是印度教徒,大部分的居民是和平教徒。克什米尔最后成了印巴战争的导火索。

英国撤离之前因为土邦的问题,何止只是一个克什米尔问题,海得拉巴土邦、朱纳加德土邦都是和克什米尔一样的问题,最终只爆了克什米尔一颗雷已经算是尼赫鲁手腕不错了。

话说回来,独立之后的印度根本就没准备和巴基斯坦谈,君主是和平教徒的就用人数多数的印度教徒公投,君主是印度教徒的就表示尊重土邦君主的意见,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这副态度应用在一切印度看得上眼的地方,一直持续到二十一世纪还是这副态度。

“一定会按照阿里真纳的意思分割么?伦敦完全可以继续统治南亚。”想来想去,阿里汗不由得烦躁道,“可以继续维持伦敦的统治,丘吉尔首相不也是这种态度么?”

艾伦威尔逊沉默不语,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总不能说地球已经换主人了,现在美苏的实力都已经超过了英国的破落贵族,英国想要维持在南亚的统治,肯定不会被美苏两国允许,两国是不会看着英国像是一战之后,慢慢利用英属印度恢复元气。

一战之后英国实力仍在,还处在和美国一个范畴当中,那个时候的美国不敢赌上国家命运和大英帝国全力一战,只能讪讪的回到美洲继续孤立主义。

今时已经不同往日,美国的实力已经超过了英国,绝对不会像是一战之后,被英法联手抵制就默认事实,苏伊士运河战争时期,英法联手最后鼓起老牌帝国主义的威严,最后落得什么下场?同时遭到了美国和苏联的联手威胁!

可作为大英帝国驻海得拉巴的专员,艾伦威尔逊总不能说我大英现在已经无法保存在南亚的军事存在了,这么说大英帝国的面子往哪里去放?

想来想去拿出了伦敦自由帝国主义者的论断开口道,“现在印度民众普遍已经有了独立的想法,抗议和暴动此起彼伏,每年从英属印度的收益,已经抵消不了对英属印度经营的开支,伦敦不会做赔钱的买卖。”

这话说得艾伦威尔逊自己都不相信,虽然这种声音早就存在,但如果能够继续统治南亚,谁会把杂音当回事?一边抗议反对反动战争,一边继续战争的事情连逆子美国都玩的熟练。

假装一下伦敦必须尊重民意,把海得拉巴君主的反问顶回去,这不是代表他这个海得拉巴专员就不准备在英属印度即将独立之前就什么都不做。

阿里汗可是有几十亿美元的财产,这里面只要稍微给他这个专员一点,就是普通人一辈子赚不到的数字,虽然艾伦威尔逊已经挖了印度金庙,可钱这个东西谁会嫌多呢?

再者艾伦威尔逊不论是前世今生,都有给印度找麻烦的理由,前世的事情先不提,印巴分治从大环境上必须以印度教徒的利益为主,这是没法更改的。

因为从更大的宏观上来讲,从被直布罗陀海峡一直到印度尼西亚,是广泛的和平教世界。翻开世界地图一目了然,独立之后的印度是截断和平教世界联系的重要一环。

如果反过来,独立之后的南亚是以和平教掌权者的面目出现,截断和平教世界的重要基石就不复存在,中南半岛的小国是不具备抵抗和平教碾压的。所以以印度教人口为主的印度出现,对目前的世界局势来说是好事。

反过来独立后的印度就可能成为和平教世界的带头大哥,这对任何大国都是坏事。要知道欧洲现在的爆发,就是以彻底将中东的和平教世界踩在脚下开始的。

他相信,就算是苏联以及和苏联一样思维的国家,也希望印度肩负起来截断和平教的责任。

第五百四十章 沙捞越王宫第九百九十四章 解散议会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英美共同宣言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国防大臣第九百二十二章 有声有色的航天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六百一十一章 鸠山的发难第八百四十八章 马来亚需要我第二百七十四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美国这大舔狗第六百七十四章 英伊和解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订阅)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反应停事件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东政策第六百八十章 我比上帝管用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英美首脑会议第五百二十一章 双话事人喽第二十七章 孟买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私人国企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事成双第一百一十九章 前任内阁秘书第八百九十七章 点亮灯塔第一百二十一章 秀色可餐第五百二十八章 工党大胜第1736章 我搞砸了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大局已定第1639章 断交风波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六百六十八章 DC-3客机失踪第六百六十八章 DC-3客机失踪第二百零七章 进步最重要第1703章 英国是大国嘛?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达西贡第一百一十二章 合情合理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没什么不能谈的第1619章 美苏首脑会晤第九百三十五章 编外首相威尔逊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切香肠战术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荣誉和惩戒第九十一章 软硬兼施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骚会谈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点五亿预算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皮卡立国第七百七十一章 保大帝第三百五十五章 上面很看重你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激烈争吵第三十一章 工作安排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欧洲防务里程碑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丽莎白王储第九百五十二章 应该扛白旗!第一百三十二章 劳动和口粮第八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花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尼克松的麻烦第一百六十六章 殖民地评估报告第四百八十五章 诋毁者第三百零五章 要亲民第六百零八章 鸠山家族第五百二十二章 谣言止于智者第三百四十五章 开门见喜第二百九十七章 还是可以双赢第八十一章 这是谁的问题第1712章 以史为镜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合并马拉维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万维网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订阅)第1583章 约翰·梅杰第六百八十一章 镀金计划第五百五十八章 反战的英国第四十一章 前往柏林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鲁塞尔会议第三百四十三章 什么叫大国总理第1628章 让苏联帮忙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秘书长和党魁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编外部长威尔逊第七百九十五章 总座高见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惺惺相惜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合作成果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厚道的英国第八百零六章 自信的专员第九百四十一章 关键的问题第七百一十三章 伊丽莎白时代到来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连爸爸都骗第八百二十章 夫妻配合砸车计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法国也要收缩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达伦敦第1560章 夺岛作战第五百九十一章 轻罪重罚第五百二十二章 谣言止于智者第六百四十九章 感觉良好的公主第1633章 棒女郎撒切尔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关危机第八百三十八章 好办法第六百七十五章 敲定航空港第一百三十二章 劳动和口粮第三百九十五章 未来的路第二百六十五章 女神的馈赠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约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