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刘家渡突袭战(下)

划车弩需要十二名士兵操纵,一次可以打出12~16枚沉重的弩箭,足以将披着战甲的具装战马打成碎片。然而这东西毕竟过于笨重,而且拆卸不便,也很难及时调整方向,因而使用环境过于苛刻。

眼下蒙古人托大,正是绝好的机会,六架划车弩已经就地展开,军兵们用木锤将用来固定的木桩打好,另外一群军兵已经开始准备上弦。

“中捷,你对这种弩箭很熟悉啊。”高俊叫着林一舟的字,而后者拱手答道:“末将在泉州的时候,曾经用过这些弩箭,泉州是通商大港,也有些海外奇人,当年有一些阿剌蕃人献给朝廷改进弩机的图纸,我们福建左翼军近水楼台先得月,奉命试过,果真力道要比原来还强。

不过眼下没工夫回忆南宋的贸易史了,六架弩车已经完全摆好,军兵们哼哧哼哧的上了弦,太平军埋伏在北清河旧大堤后面,距离现在的河岸有数百步之遥,这个距离对于弩机来说根本毫不费力。

参与本次突袭作战的四个步兵旗已经完全准备好,他们摆成了并排的四个方阵,中间留出了宽阔的过道,以便李铭的骑兵在其间通过发动冲击。

太平军深知,如果在弩击结束之后再发动冲锋,敌军就有时间重整。所以,太平军采取了极为冒险的弓弩与战兵的协同——步骑兵立刻向前发动进攻,等到双方快要接触的时候,才让划车弩抛射巨型弩箭。

临时用木头构建的指挥台已经架好,斡脱领高俊登台,即便是在大堤后面,蒙古人也发觉到这面有了动静,不少人开始好奇的向这边观望,有机灵的人已经赶紧骑上战马,打算过来看看情况。

高俊口头下达命令,旗队立刻摇起令旗,十六面步兵都队旗同时树立,太平军迈着雄壮的军步,向河岸边发动进攻。

在经历了那么多战斗之后,太平军步兵已经成了纵观全球也很难忽视的强大力量:他们以长枪兵为主体,刀盾兵、弓箭兵为辅,巨盾、大枪、短兵以及各类破甲武器广泛装备,盔甲精良,训练有素,军官们都是赋予指挥才能和具有丰富战场经验的人。

太平军步兵的口令和战术动作都经过多次探讨研磨,打造的相当精熟,大量原本属于金军和宋军的优秀中下级军官参与了太平军的建设。太平军步兵们没有经过毁灭性的打击和重建;也没有在和平中放纵过自己;没有过解散的日子和反复征召的情形,所以军队作风流传良好,老兵与新兵之间传承清晰,战友之间具有很高的默契。

军使们开始敲击木柝,催促军兵们前进,所有人都踏着整齐的步伐,向河岸边聚拢过来。

李铭的骑兵跟在后面,相比于强大的太平军步兵,骑兵部队创立时间较短,虽然经过刻苦锻炼,但依旧不是一支成熟的力量。

但是太平军所有的军官都清楚,想要把蒙古人赶回草原去,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是不可能的,尽管李铭的骑兵微弱,但依旧是全体太平军高层的心头肉,既要宠着护着,防止他们遭到严重打击,与此同时又要尽可能的为他们创造战斗的机会,让他们增长经验。

高俊站在高台上,观察着前方的情形,太平军步兵前进严整有序,速度也很快,赶在敌军未能成阵之际就已经逼近了对手。

也就在这个时候,高俊下达命令,林一舟将令旗狠狠一挥,12架划车弩发出了巨大的声音,已经被压迫至极的弩弦瞬间拉直,将上百枚沉重的弩箭扔了出去。

要知道,划车弩的弩箭可相当于一支短枪。

不得不说,林一舟摆弄这些东西确实有些道行,上百枚弩箭基本上均匀的散布在蒙古军阵之中,倒是也有一些偏离的,但是问题不大,最危险的一个几乎是落到了张大春他们旗的脚前,军使随即大声的喊起口令来,避免军兵们慌乱。

站在后排的军典沐白赶紧走快几步去查看一下,没有人受伤,大家的心情还算平静。

相比而言,蒙古人则是被这一通乱箭打蒙了,以至于刚刚略微有些成型的阵型一下子又慌乱起来,有些人想要回身去拿盾牌,却发现运盾牌的车还没有过桥,咒骂声响成一片。

倒是也有训练有素的蒙军,大约有上百名蒙军骑兵在一面旗帜的引领下向太平军步兵发动了冲击,但是他们还没有闯到敌军的跟前就被加速的李铭骑兵拦腰截断。仅仅有二十多人抵达了步兵阵前,这点儿人绝对没有办法冲开步兵的阵线,他们慌乱的左右游走,想要寻找破阵的机会,扰乱太平军的步兵阵线。

几名旗指挥挥动起各自的旗帜,上百名步兵组成游军,开始冲上来围杀这二十多人。

外围骑兵的对抗极为激烈,太平军骑兵盔甲厚重,比起准备不足的蒙古骑兵来占据了优势,但是还是打得很艰难。

弓马娴熟的蒙古人确实不是轻易能对付的,他们发觉事情不妙后迅速脱离了整个阵线,开始用他们熟悉的骑射试图扰乱太平军骑兵。

这种战术确实短时间内有些效果,太平军骑兵遭到敌军的骚扰之后有些不知所措。在开战前,关于蒙古游骑兵的战术曾经被反复提及,大家都知道浪费马力去追赶敌军的骑射手是自讨苦吃,但是,不断有羽箭砸到自己的盔甲上还是很可怕的事情。

更何况,蒙古人中也有不少优秀的硬弓手,他们的弓力很强,甚至可以射穿盔甲,已经有三、四个人受了伤。

就在这个时候,高俊挥动旗帜,军乐队立刻吹响号角,大鼓按照预定的节奏猛烈的响了起来,正在前进的太平军步兵方阵突然从并排的四个方阵组成大横排,呐喊着向前冲了过去。

发觉敌军有围歼的企图之后,这些蒙古骑射手们选择了明哲保身,他们立刻收起弓箭,策起战马向远处逃去。

河岸边的战斗还在继续,刚刚被搬运到北清河南岸的物资被点起了火,浓烟滚滚直逼天日,河北岸的蒙古军徒劳的大声呼喊,但是没有什么作用,大约一个时辰之后,两三千名蒙古军士兵都被赶到了河里。

第十三章 村庄(上)第六章 劝?恨?归(下)第二十四章 鲁南根据地的最后一战(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三章 险象环生的渡河(上)第六章 劝?恨?归(下)第十五章 孤悬敌后,危机四伏(上)第四章 为了祖国(下)第二十章 冯叔至豪取坚城,咸得不青田丧命(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军南线大战,卢鼓椎语涉谤讥(上)第二十章 李铭(下)第四章 伏(下)第二十一章 闲棋冷灶(上)第三章 春晓曲(上)第九章 爱情与了解 不一定关联(上)第三章 三段连环高郡王(上)第一章 雾重重(上)第二十二章 烧不尽的野火(下)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一章 彭义斌元氏就义,高太尉开州点兵(上)第十五章 人情难做(上)第五章 号角复,烽堠举(上)第七章 顾留镇保卫战(上)第四章 泪河在,血海涌(下)第十五章 控扼胶东(上)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十四章 邢州的结局(下)第二十三章 热血灌开山河花(上)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十四章 东风恶(下)第五章 工厂(上)第十七章 从天之义:手把手教你带节奏(上)第十六章 熬不过的非议(下)第二十一章 闲棋冷灶(上)第十二章 中战整顿(下)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变乱(上)第九章 史弥远弄权政事堂(上)第二十四章 热血灌开山河花(下)第十七章 从天之义:手把手教你带节奏(上)第十八章 人生险阻艰难里(下)第十五章 轻锐检山林(上)第七章 木柝传,金鼓振(上)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七章 铁血日张惠战滩地,风雪夜孤军袭宋州(上)第十一章 守卫与溃散(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十九章 风起云涌(上)第五章 揭秘利国寨(上)第九章 弓骑兵(上)第十章 爱情与了解 不一定关联(下)第九章 沃州的援军(上)第七章 万壑千岩位置雄(上)第一章 醉中看剑,再动星文(上)第三章 高中(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章 决胜胥浦桥(下)第十三章 小鹰原(上)第五章 不想负责的就无解(上)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尾声第一章 桃花尽日随流水(上)第十四章 苦斗营州孙总裁(下)第六章 不想负责的就无解(下)第二章 瘴云滚滚(下)第五章 东与西(上)第四章 步兵(下)第二十二章 战(下)第十一章 挣不脱的束缚(上)第十一章 狂风过去孤枭啼(上)尾声第十二章 共赴胜利(下)尾声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二章 羊(下)第二十一章 山峦回(上)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二章 羊(下)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对我的若即若离(下)第二十章 节镇(下)第二十二章 邹乃济(下)第二十三章 后与前(上)第十五章 瘴气三时作阵云(上)第十一章 雪之进军(上)第十一章 持续改善民生(上)第六章 来之不易的胜利(下)第三章 不知何处吹芦管(上)第六章 邢州的合围(下)第二十一章 龙吟虎啸一时发(上)第二十二章 陈郎中的计策(下)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二十三章 鲁南根据地的最后一战(上)第十章 郁闷的军使(下)第五章 掌新兵军马同西走,隔长河鲁豫大交兵(上)第十二章 奋进的义军(下)第五章 决(上)第五章 两群不速之客(上)第四章 事与愿(下)第二十四章 昨夜东风吹血腥(下)第十一章 竞速宝胜(上)第七章 间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