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定风波(上)

第一批中学生要毕业了,高俊很重视这件事,尽管北线战场上还不容乐观,但却专门抽空回来参加中学生的毕业典礼。

与中学的毕业典礼同时期,少年军第一批成员也要结束少年军生涯,正式从少年军转化为贴军。在军队中不光要干那些打杂的活计,从此以后也要开始参与作战了。

寿张县的礼堂好好布置了一番,显得热热闹闹的,不过举办完这场毕业典礼之后,这个学堂就要让给当地县公廨了,中学要搬到鲁州里面去,根据小道消息传言,樊浩古的中学以后要办成高级中学,而被他们让出来的地盘则建立当地的初级中学,高郎君曾经说过,要争取每个县都办一个初中,而每个州都建立一所高中。

还要规定学制,小学两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樊浩古这下子等于说是跳过了初中,白白赚了一个大便宜。

但是现在距离这个目标实现还很远,小学确实已经见了不少,但中学只有一座。这也是为什么高俊不辞辛苦从北边前线赶回来,一定要参加这场毕业典礼的原因。

中学生们昂首挺胸,接受了高俊的检阅,高俊向他们简单的做了一个演说,鼓励中学生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出成绩来。还提到,以后要建立带有研究功能的大学,能够进入这样的学府的,必须是慧心通透,学力高深的孩子,他们不仅要在那里继续学业,还要参与研究问题,不光是学习学问,还要能创造学问。

不过眼下这还是水月镜花的事情,中学生们没有继续进学,而是全部被分配到了各级机关当中。高俊还要继续在北边的战事,解放北清河流域的各州县,到时候干部缺口会很大,这些学生的未来前途无量。

高俊也提到了在机关岗位工作的事情,用各种古人先贤的事迹勉励了一番,等到毕业典礼结束之后,还没毕业的学生们围住高俊,想要缩短学制,早点毕业。

“太着急可不行,你们要学的东西多的很呢,中学没毕业,怎么谈治国理政?”高俊笑呵呵的,挨个勉励了一番,随后骑马赶往滕州,在那里少年军们也要完成结业仪式了。

但是在临出发前,一名公使急匆匆的从西南方向而来,带来了一份加急的报告。

这封信是驻守在济州的太平军指挥徐规发出来的,原来蒙古人撤出根据地之后,蒙古纲也感觉情况有变,立刻率军渡河北上,占领了曹州和单州。

当太平军先头部队抵达单州的时候,上面已经全挂的是金军的旗帜了,于是乎这些人急忙叫赶紧开门,他们要来接收城池。

而城头上的金军则哈哈大笑:“告诉山东的讨饭鬼们,滚回赞州去。”

“这城池原本被红袄军占着,是俺们家高天王带兵征讨来的,官家命他好生镇守着,此番蒙古人一来一归,怎么就变成你们的了?”

“怎么着?不服气吗?现在城池就被我们占着,你们有本事上来。”

“混蛋,你们仗势欺人,厮杀不见你等立功,内讧的本事倒是有。”

城头上的金军闻言大怒:“恶性不改的反贼,我治不了蒙古人还治不了你,兄弟们,给我放箭!”

而奉命过来收复这一地区的徐规当然不客气,两军就此爆发了摩擦。

所谓的摩擦,可并不是挤一挤蹭一蹭,在单州城外,双方直接拔刀相见,太平军的百战之师岂会把这帮弱鸡放在眼里,砍死砍伤对手三十多人。金军赶紧退回城内,而徐归下令攻城,只不过半天的功夫,伤亡了十几人,就把金军一窝蜂的全都赶了出去。

看到一地狼藉的尸体,徐规也感觉到事情不是自己处理的范围内了,这才想着给高俊奏报,在这里,他主张继续趁胜追击,把曹州也给打下来。

“暂时先按兵不动,看看蒙古纲的动静。”高俊有些心烦,没想到这厮不光不能帮忙,还是来添乱,如果执意跟金军搞摩擦,那北方前线还要不要了?

但是不跟这帮人打一阵,蒙古纲蹬鼻子上脸,再多抢占地盘,太平军辛辛苦苦保卫的地方却变成了他蒙古纲的,岂不更是坏事。

急匆匆的在滕州举办完仪式之后,高俊即刻返回前线,找来何志也和潘正,三人团先就这件事定下调子。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何志也说:“短时间内没有必要和金廷撕破脸,那样的话我们就四面受敌,更加艰难。我看,倒不如将这件事写成奏表上呈开封,请完颜珣定夺,这样倒是显得咱们尊重朝廷,完颜珣会对咱们放心一些。”

“至于前线,我会起草命令,让徐规暂时按兵不动,如果蒙古刚不继续来犯,就不要主动招惹他,也不须以此事羞辱对方。”潘正的意见也是如此。

三人团的调子非常统一,那就是眼下还不能急着与金廷翻脸,目前仍集中精力在北方前线上。

所谓北方六州,指的是蒙古人从南线退军之后,依旧留守的河北世侯镇守的山东北清河流域,包括德州、棣州、滨州、济南府、博州、淄州等地。此外,益都府虽然还没有被蒙军攻克,但是依旧处于包围之中。其中博州是严实的老巢,近来被经营的铁桶也似,最为难打,济南府乃是山东首善之地,虽然曾经被义军一度反扑过,但如今屯兵众多,也难以骤然攻克。

严实本部兵马上万,又下令让部将分摄州县,赵天赐居德州、朱辑居棣州、朱泉居滨州、晁海居济南府、李信居淄州,各自管州县,收军马,各自也有数千上万的兵马。

“济南就是比鲁南富裕哈,被抢了这么久,还能拉起上万的人马。”高俊撇撇嘴,根据地主体位于鲁南,又屡遭动乱,只有41万户人,此次蒙古入侵之后,骤降到36万户,而北清河六州地盘不大,战前足足有86万户,保守估计此时也应该有四十万户以上:“这些兵马留给严实可惜了,我军应急夺六州!”

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军(下)第五章 掌新兵军马同西走,隔长河鲁豫大交兵(上)第二章 彭义斌元氏就义,高太尉开州点兵(下)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六章 太平军河北誓师,大救星辩说神人(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四章 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下)尾声第十七章 烽火扬州路(上)第十六章 黑暗时刻(下)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四章 伏(下)第十一章 叹声声(上)第十章 镐如云,锹如雨(下)第十一章 中战整顿(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与理智之间(上)第七章 憧憬的灾民(上)第六章 书信频频(下)尾声第一章 船队(上)第十三章 让我们自以为有共识(上)第二十一章 文资与武职(上)第十三章 让我们自以为有共识(上)第五章 行路难(上)第十八章 地陷鲁南(下)第二十章 势穷力竭(下)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十六章 诸线牵(下)第十七章 地陷鲁南(上)尾声第十四章 血案(下)尾声第十五章 合(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一章 荫下行夏启牵情网,灯前对夏师弹箜篌(上)第二十一章 邹乃济(上)尾声尾声第十章 郁闷的军使(下)第八章 再动旌旗催阵鼓(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十三章 黑鸦与花帽(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十六章 商船(下)第三章 镇州的酷暑(上)第二章 忽闻叠鼓一声飞(下)第二十二章 烧不尽的野火(下)第十三章 让我们自以为有共识(上)第四章 春晓曲(下)第十五章 诸线牵(上)第四章 三州野战(下)第四章 春晓曲(下)第十九章 警备骑兵(上)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灭的瞬间(上)第二章 孔元政的决心(下)第十二章 郑昭先两觐见圣主(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俭(上)第十一章 新?讯?文(上)第五章 来之不易的胜利(上)第十三章 让我们自以为有共识(上)第十六章 诸线牵(下)第十九章 势穷力竭(上)第二章 红袄起(下)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鸡鸣山(下)第一章 北?南?乱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战(上)第十九章 理学派再起北伐议(上)第十四章 黑鸦与花帽(下)第二章 欺骗(下)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六章 揭秘利国寨(下)第三章 镇州的酷暑(上)第十章 李世昌游说治军,蒙古军掣肘地道(下)第二十二章 反击赞州(下)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四章 新识与故交(下)第七章 兵者,诡道也(上)第一章 粮(上)第九章 战地风来草木腥(上)第二十章 凯歌雍雍(下)第九章 郁闷的军使(上)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五章 整军经武:徐规的工作(上)关于金朝中后期军事制度的介绍尾声第三章 春晓曲(上)第六章 范汝增的火铳(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军南线大战,卢鼓椎语涉谤讥(上)第十三章 三县合讨贼(上)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四章 泪河在,血海涌(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十九章 李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