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天净沙(下)

一盏油灯,两个人在几案两边对坐,高俊显得心事重重,而王浍已经大概猜到他这位恩主在想些什么了。

“郎君,此番潘将军去陕西,自此两军相隔千里,协调多有不便,万一出些什么状况,郎君可曾想过后果?”

“当初派遣上将去各处就是你的意见,怎么现在还来问我?”高俊没有好气,他知道王浍已经想通了所有关节,这是故意在吊他的胃口:“潘正对我忠心耿耿,我与他相知相信,他是不会背离我的。”

“潘将军当然不会被离您而去,但是谁没一个山高水长之日?就算潘将军忠心耿耿,手下的三名统制也未必,三名统制对您毫无二心,手下的指挥和军使呢?”

高俊把所有的蜡烛都点上:“这么说的话,我还真要和王先生好好聊一聊了。”

“郎君,实话实说,如果咱们不打出去,只靠山东是死局,河南不可控,陕西不可控,辽东也不可控,蒙古人可以肆意侵略,就算咱们保得住山东,也难以打去河北,等到蒙古人征服中国其他各处,难道还怕压不死一个山东吗?”

“没错,这也就是我为什么非常支持先生的见解,纵然是冒着风险,也一定要向陕西和辽东发展。这两处不比河北平原,还有多方势力可以利用,如果发展的好,可以四两拨千斤,创造出不亚于山东的环境。届时三方齐上,蒙古人困在河北河东,形势就大为改变。”高俊也在阐述自己的意见,当初王浍给他勾勒的那幅争天下的图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这也是先生曾经对我说过的,那时候先生就没想过我派遣大将去千里之外,有可能遭遇背叛吗?”

“其实还没到山东的时候,老夫也曾经想过如何争夺天下,但却不是这么想的,当时我还希望郎君能够亲自前往辽东,收拢女真,效仿当年武元皇帝南下。然而,当老夫来到根据地之后,心里的意见却产生了变化,才有了我与郎君所说的那副争天下的途径。”

这可让高俊感兴趣了:“哦,不知道先生在根据地看到了什么,突然改变了心里面思考已久的方略呢?”

“我看到了变化。”王浍的重音全在后两个字上:“高郎君,你先听我说,郎君在山东的变法可谓惊世骇俗,以后是不是也要推广到全国?”

“是又如何?”

“高郎君深黯变法之道,给变法得利的人发起武装,让他们保卫变法之成果。哪怕高郎君你现在就——哈哈,原谅老夫冒昧,那他们也不会就此作鸟兽散,反而还要推举领袖,继承变法。”

这下高俊完全明白王浍的意思了:“先生说的我已经明白了,看样子先生果然给我找了一个防止陕西有变的好办法。先生先不要说,咱们各自写出来。”

王慧抽了一张纸,伏笔写了一行字,高俊也同样两个人交换了一下,不由得哈哈大笑。

“王浍先生说的对,只要我们派人去陕西同样进行改革,就足以支撑我们的军队在那里继续战斗,并且与山东保持着血脉联系。”

高俊略微低下头,仿佛是在下一个总结:“个人的忠诚太过微弱,领导的威信也并不可靠,军队上下的政治系统随时可以转换方向,但是从整个社会基层发生的结构变动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新生阶级的政治诉求也不能轻易被扼杀,只要山东的百姓和陕西的百姓有相同的政治诉求,太平军们就永远能够走到一起,黑旗就能打得久。”

“老夫也略通经史,古往今来,军队往往依靠领袖的微信所维系,以地域和血缘作为纽带,最宽泛者,便是以‘诛无道’和‘攘夷’作为号召,可是郎君的军队却是依靠上下的改变,唉,我形容不出来。”

“这叫社会改革,就是改变过去人与人的关系,塑造新的关系,原本在上面的人要往下走走,原来在下面的人要往上爬一爬。而如果有人不情愿的话,我们就要结成军队,强迫他们这么做,这就叫做革命,周革殷命。这就是不可改变的,只要在陕西进行了改革,那么陕西和山东就有同样阶层的人有类似的追求,由他们组成的军队也就是天然的盟友,就算我与潘正素不相识,这两支军队也会并肩战斗。”

明明是嫉妒大逆不道的话,但是两个人却心照不宣的笑了起来,笑的还有点猥琐。

潘正在出发的时候,身边不仅仅有三个营的军队,还有高俊在王浍的建议下精心抽调的三十多名干部。

潘正刚刚去陕西,只占据一州之地,这些干部等于是都要被降级使用,但是毕竟是王浍精心挑选过来的人,脑子不傻,现在来看,陕西是一定会开辟出一个大根据地来的,以关西五路之大,还怕以后没有发展?

在行军的队列之间,高俊亲自送别潘正,两个人还在话别。

“我原本以为朝廷无论如何也要让你当临洮知府,没想到竟然只是个忠顺军节度使兼兰州管内观察使,寒碜了。”

这一点上,确实是高俊和潘正始料未及的,潘正被封为天水公,位置一点也不低,但是所受的实职却是一个节度使。而且并非是早有的节镇,而是刚刚由兰州升置,潘正到任后才会正式开衙,而下辖的支郡也只有一个会州而已。

“朝廷当然不会信任咱们这些人,郎君放心,到了陕西之后我会想办法开展工作,兰州下辖四县,临近西夏吐蕃与南宋利州西路各州,我会想办法在其间转圜,开辟陕西根据地的。郎君请……”

潘正微微笑了笑,攥住了缰绳:“等到后年的时候,郎君,说不准咱们都已经北伐成功,骑着马,在中都城内的大道上相见了。至于卉和妙真,她们留在这里更好,就算要调到陕西,也望郎君看看她俩同意不同意。”

“你呀,难怪漂亮女人都喜欢你。”高俊笑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彦真,咱们就此别过,等到胜利的日子再相见吧!”

潘正所率领的太平军——现在应该叫忠顺军了——已经渡过了大河,升起了新的旗帜,太平军斗争形势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

欢迎加入《晚金》讨论群,群聊号码:687476459

第十三章 高墙深垒(上)第十五章 诸线牵(上)第四章 镇州的酷暑(下)第二章 荫下行夏启牵情网,灯前对夏师弹箜篌(下)第二十章 反对单纯防御,实施积极防御(下)第三章 两县和(上)第二十章 梁山鏖战(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义(上)第十章 威震应州李云龙(下)第二章 桃花尽日随流水(下)第十章 牛马(下)第十四章 石横镇强攻战(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四章 火烧临安城(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尾声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十二章 千钧一发的行动(下)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三章 泪河在,血海涌(上)第九章 后辽的陷阱(上)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二十一章 文资与武职(上)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十九章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上)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七章 人生险阻艰难里(上)第五章 货物(上)第六章 和议成(下)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变化(上)第二章 破坏与建设(下)第五章 河桥争夺战(上)第十八章 亲军司(下)第三章 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骑兵(上)第二十章 现代战争(下)第十七章 中军帐(上)第七章 憧憬的灾民(上)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七章 人心难测(上)第三章 李骁奇(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与理智之间(上)第二章 粮食法令(下)第四章 商业(下)第八章 风萧萧(下)第二十章 元好问的任务(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十七章 烽火扬州路(上)第九章 爱情与了解 不一定关联(上)第二十四章 热血灌开山河花(下)第十八章 亲军司(下)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点(下)第十四章 合撒儿的态度(下)第二十四章 沧州的解放(下)第三章 三段连环高郡王(上)第十四章 唤醒勇虎(下)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十九章 势穷力竭(上)第十二章 问道中淮上(下)第十一章 下台阶二将盟河北,上期货高俊探江南(上)第七章 邢州的首战(上)第十一章 见(上)第二章 赤血(下)第十五章 震惊的知府(上)第五章 省中啼鸟吏人稀(上)第八章 血铁(下)第八章 无论你肯或不肯 我都选择等(下)第十四章 村庄(下)第四章 事与愿(下)第二章 刘家渡突袭战(下)第十九章 挣不脱的锁链(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帮助(上)第二十一章 山峦回(上)第七章 彭义斌坚守泗州城(上)第二十章 火漫山东(下)第二十章 火漫山东(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一章 雾重重(上)第六章 散漫与果决(下)第十二章 新春乐(下)第六章 步兵进攻(,卡)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五章 倍则分之(上)第十五章 熬不过的非议(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战(上)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对我的若即若离(下)尾声第十六章 诸线牵(下)第一章 欺骗(上)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阴谋(下)第八章 风萧萧(下)第十四章 吓不退的计划(下)第十一章 克日平云潘彦真(上)第六章 散兵(下)第十一章 号角起,铁骑连(上)第九章 山东的抗蒙根据地为什么能够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