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勒梅尔海峡的战斗,甚至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其结果就已经注定,看似强大的俄罗斯帝国海军,从一开始就已经战败,至于“苏沃洛夫公爵号”重创后被放弃,不过这场灾难的开始……”
灾难!
司令塔被摧毁,失去动力后的“苏沃洛夫公爵号”完全沦为了靶子,而作为舰队司令的罗杰斯特温斯基尽管奇迹般地甚至都没有受伤,但是舰长却失去了性命——他的身体被炸成了两截,作为舰队高级军官的参谋长科隆少将和航海参谋菲利普斯基上校两人却也是身负重伤,失去了指挥能力,至于“苏沃洛夫公爵号”更是没有降下旗舰旗,在其军官搭乘驱逐舰离开“苏沃洛夫公爵”的时候,舰上的的水兵们在舰长战死后,仍然继续战斗,尽管此时,他们遭受的是有如雨点般的6英寸炮弹的“洗礼”。
此时,巡洋舰队的火力已经转向了“尼古拉大公”号,尽管尼古拉大公号的拥有更为厚实的装甲,堪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战舰,但其仍然在短时间内遭到了毁灭性的炮击。
不过只是刚刚承受火力,受到巡洋舰队的重点照顾的“尼古拉大公号”战舰,便完全变成一团焰火。在自炮战开始以来,这艘俄罗斯第二太平洋舰队中最为强大的战舰上上落下了大大小小小几百发的炮弹。此时的“尼古拉拉大公号”战舰上,那些俄罗斯水兵完全不顾个人姓命,迎着炮弹的碎片抢救着战舰。
甲板上烈焰腾空,木制的甲板被烧成炭状,就连同那些宝贵的煤炭,这会也被点燃了,尽管水兵们不断的用高压水龙冲去火焰,但火焰却是不断的燃烧着,但一如“苏沃洛夫公爵号”一样,其同样也是不堪一击的。
为什么波罗的海舰队这几艘号称世界最强的战列舰如此不堪一击?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波罗的海舰队要自带“干粮”,满载而又不能抛弃的煤炭不但给自己布置了一个火葬场,而且使战舰的吃水加深,把原本应该在吃水线上下的装甲带压到了水底,因此这几艘战列舰其实已经不是装甲舰了。
也正因如此,其舰体总是会被轻易撕碎,尽管在开战一个小时内,包括“尼古拉大公号”在内的多艘军舰,已经遭受重创,严重进水,但俄国水兵却无愧于他们的勇敢,他们依然勇敢的战斗着!
“发射,直至最后一发炮弹!”
炮声的怒吼中,炮手们不断的装弹,击发,相比于使用光学瞄准镜瞄准的中国炮手,他们的瞄准装置无疑太达原始了——只是最为原始的表尺式瞄准,这使得他们的炮弹精度较差,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继续战斗下去。
一声爆响,炮廓一阵晃动,炮廓后的炮手们,全是一副不在意的模样,装弹、装发射筒,发射,尽管每一次舷侧被击中后,在舰队内部的爆炸的炮弹,总会夺去许多炮手的生命,但却无法阻止他们战斗下去。
此时,对于这些俄罗斯水兵而言,他们所需要的仅只是战斗!
为了生存而战!
“真是一群勇敢的家伙!”
手拿望远镜,尽管俄国人的炮弹总会打在舰上,每一次爆炸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都会震得人耳朵酸痛,但罗子威却是一副不为所动的模样,此时,他倒是赞叹于俄国水兵的勇气——即便是战舰严重进水、失去动力,也不妨碍他们继续战斗下去。
“舰长,你看……“尼古拉大公号”!”
突然的一声叫喊声,只让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的“尼古拉大公号”上,这会只看一他完全被一团巨大的爆焰所笼罩,爆焰、冲出数百米高的黑烟,而在那团黑烟之中,甚至还能看到一座残破的炮塔被狠狠的抛至半空。
“一定是打中弹药库了!一定是打穿弹药库了!”
几乎每一个人都惊喜的喊叫着,尽管他们并不知道是那一发炮弹击中“尼古拉大公号”,但是并妨碍他们为这个胜利而欢呼,这是他们在这场战争中击沉的第一艘俄罗斯战舰,而且是俄罗斯最为先进的战舰。
不听着周围兴奋的喊叫声,作为英国海军观察员的约翰逊却凝视着那艘断成两截,正急速下沉的“尼古拉大公号战舰”,远处如果注意的话,还可以看到像死鱼一样半沉*中的“苏沃洛夫公爵”号战列舰,此时,那上面的俄罗斯水兵依然固执的用火炮战斗着,但他们的努力却没有任何意义!
“应该记住这个时刻!”
看一下怀表,约翰逊默默的想到。
13时47分,在海战爆发的一个小时后,中国海军已经分别重创和击沉了一艘俄罗斯战舰,包括他们的旗舰,而此时反观中国海军,他们的军舰只是像被蚊子咬了几口罢了!
“一个新的时间已经开始了!”
没来由的,作为英国皇家海军派于东北海军的六名观察员的一员,约翰逊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么一个念头。事实胜于雄辩,在新式穿甲弹的面前,没有不可能击穿的战舰,更重要的是,在新式穿甲弹的面前,任何军舰都可能被击沉!
现在,中国人却依靠领先世界一步,用新式穿甲弹赢得了战争。
“罗舰长,恭喜你们,胜利女神已经向你们展开了裙角!”
是的,现在中国人即将品尝胜利的果实。
“……”
出人意料的是,罗子威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却摇了摇头,他看着远处的俄罗斯第二太平洋舰队,现在看似巡洋舰队的占了上风,可是实际上,对于中国海军而言,他们所追求的可不仅仅只是击沉两艘俄罗斯战舰。
我们要的是全方位的胜利!现在这场海战……不过才刚开始!
有时候,战场上的反应是迟顿的,至少在“苏沃洛夫公爵号”的司令塔被击中后的近二十分钟内,因为其依然悬挂着旗舰旗,以至于整个第二太平洋舰队都没有意识到司令官已经离开旗舰,在接下来的二十分钟内,他们依然是各自为战的,本能的战斗着。
尽管俄国人在海战的第一时间就失去了自己的旗舰,但这并没有带来太多的混乱,各舰的军官们仍然本能的指挥着舰进行作战,而此时俄罗斯第二太平洋舰队同样也是依靠着本能在作战。
在“苏沃洛夫公爵号”失去动力不到半小时内“尼古拉大公号”战舰这艘俄罗斯海军最为先进的战舰,便因发生殉爆,迅速沉于冰冷的勒梅尔海峡。
“这当真是世界第三海军强国吗?”
放下望远镜,确定了“尼古拉大公号”战舰被击沉的同时,黄钟英的心底浮现出了这样的疑惑,从开战,直到现在,除去俄罗斯水兵的表现可圈可点之外,其它的完全不值一提。尽管他从一开始就占据了地利,就掌握了上风,可是俄罗斯人表现的未免也太过混乱了。
但即便是最为顺利的伏击战,也有走到尽头的时候,随着舰队距离火烧岛越来越近,舰队必须要调整航向,这意味着至少在接下来的至少半小时内,舰队都会至少有一艘军舰无法发挥火力,但现在,他并没有其它的选择,除非他想一头撞上火烧岛沿岸的礁石。
“各舰依次调转航向……”
面无表情的黄钟下令向右舷转过两点以拉开距离。
与此同时,在“尼古拉大公号”前炮塔发生大爆炸之后,脸色铁青的内博加托夫在注意到中国人的旗舰航行发生变化的时候,他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意识到,这是舰队的机会!
对于他来,他并没有指挥舰队作战的职责,当他又一次把望远镜投向“苏沃洛夫号”的时候,这时他才注意到,其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司令官在什么地方?
接下来怎么办?
现在,中国人已经完全占据了优势,因于海峡中的舰队已经陷入了打不能打,跑不能跑的局面,但是现在,中国人在调整航向,他们想继续保持对“T”字头的控制。
在确认无法与司令官取得联系后,就在这一瞬间,内博加托夫作出了决定。
“升旗舰旗!”
“目标,乔治大公号!”
在下达转向命令之后,黄钟英再一次把眼睛盯着的刚刚升起旗舰旗的“乔治大公号”战舰,击沉敌人的旗舰,比击沉其它战舰更有效,不仅可以干扰敌人的舰队指挥,同样也能影响到敌人的士气。
对于黄钟英来说,此时,他已经品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剩下的就是继续扩大胜利果实的时刻了,无论如何,在重创一艘、击沉一艘的辉煌战果下,他都足以让世人记住这场海战以及海战的指挥官。
其实,这场海战从一开始,便足以列入教科书,东北海军进行的上千次射击试验,甚至通过对自身军舰的射击,使得他们拥有这个时代最为科学的炮战资料,而这些资料决定着东北海军军舰的装甲厚度以及战术,在刚一开始的时候,巡洋舰队除去抢占T字头之外,同样也巧妙的保持着与俄军的距离。使终保持在10公里左右的位置,在这个距离上使用旧式穿甲弹的俄罗斯海军,根本无法击穿中国战舰的装甲,至于高爆弹……俄国人的高爆弹威力实在不值一提。海战进行了一个小时,黄钟英却像玩猴子似的指挥着舰队,巧妙的机动着,保持着同俄军舰队的距离,在远距离利用新型穿甲弹给予第二太平洋舰队以重创。
而现在,当舰队必须调头航行以保持T字头的时候,他并没有因此放过俄国人,而是命令其它军舰全力攻击“乔治大公号”。
14时07分,“乔治大公号”战舰第一次中弹,舰桥前部中弹,不过并没有引起重大损伤。这并未影响双方不断升温的激战,巡洋舰队的战舰每隔20秒钟就向对方射出一轮炮弹,第二太平洋舰队的战舰、巡洋舰则奋力还击着,眼前的海面就象弹幕布成的森林,海水被染成了黄色。
整片海空之中,回响着十英寸以上口径大炮的轰鸣声。而此时,数艘俄罗斯海军的驱逐舰更是多次试图向巡洋舰队的战列线发起攻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在巡洋舰队的侧翼出现了由十三艘驱逐舰组成的护航队。
护航队的出现让整个巡洋舰队的士气瞬间高涨起来,他们知道——主力舰队即将赶到战场!这些驱逐舰,不过只是主力舰队的前哨!
“是时候撤退了!”
在“镇波号”开始调头的时候,弗尔克萨姆少将的心里再一次蒙生了这一念头,而突然出的驱逐舰队,更是让他的心里升出一丝不祥之感,蒙生了退意更浓了。
“舰队调转航向!撤离海峡!”
几乎是“镇波号”调转航向的同时,心生不祥的弗尔克萨姆同样下达了命令。尽管他选择了撤退,并不意识着第二太平洋舰队会放弃抵抗,他们仍然用炮火关照着中国军舰,尤其是其中几艘看似遭受重创的军舰。
14点38分,“鹰号”战列舰发射的一发炮弹击中了“定波”号上层甲板上的弹孔,炮弹直接在甲板下爆炸,把甲板炸开的大洞,而破片更是击毁了一台锅炉,浓烟通过通气管钻进转向引擎室,那里的人不得不撤离,这是第一艘遭受重创的中国军舰。
但,这并不影响大局!
“阁下,司令官阁下发来电报,主力舰队已经抵达埃克多斯海角!”
“哦!”
突然接到的电报,让黄钟英先是一愣,而后,他看着那些提前抵达的驱逐舰,似乎猜到了李唯忠的用意!
“2时29分!”
看一眼怀表,黄钟英突然笑了出来,看着那似乎被硝烟天空,他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已经在这一瞬间决定了!盯着那因为调头而变得混乱的舰队,他的唇角略微一扬。
“我们赢了,命令驱逐舰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