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切言

圣上目色深沉,正声问道:“你觉得汝阳公主如何?”

石曜昆怔了怔,方道:“公主行止端方,柔嘉知礼,是国朝邦媛的典范。”

圣上微敛目,冷笑道:“你是这么想的?”

他垂首答道:“是。”

圣上的嗓音如腊月银霜,不带一丝温度:“你同公主很熟?你又从何作出这一判断?”

石曜昆犹感寒意附着在自己的肤体上,又悉数被吸入体内,蔓延游去。他保持镇定道:“臣虽与公主不熟悉,但公主曾来过画坊,观看坊内画师作画。公主聪颖,能够领悟画中旨趣,并就此阐述自己的见解。公主尊重坊内画师,不仅待他们友善,时常让侍者赏赐,还会与画师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想法,从不会蔑视他们。臣有幸与公主谈过几回,才确认公主是国朝中难得有的品性高洁的女子。 臣的愚判是根据臣亲眼所见得来的,还望圣上见谅。”

圣上的身影半遮于紫檀桌案后,气度威严清冷,言:“是公主主动同你攀谈还是你有意巴结?”

石曜昆愕然抬首,言辞中流露出几分怒气:“圣上这是何意?是说臣有心巴结汝阳公主?”

圣上不言,仅睨望着他。

石曜昆道:“圣上,臣虽贫寒,地位卑下,但也断然不学那些趋炎附势、曲意逢迎的蝇营之辈,凭靠谄媚来获取名利地位。况且,受到公主赏识,已令臣欣喜至极,臣不会做那样的事破坏公主对臣的信任。”

圣上依旧不说话,面色略微舒缓,道:“朕听人说,公主之前频去画坊,每次都会看你作画,并且同你攀谈。这不是事实?”

他凝眸道:“是。”

圣上一哂,道:“难道这不是你蓄意引诱的结果?你还有何要分辩的?”

石曜昆默作了片刻,遂开口道:“公主只是喜欢臣的画,并非是臣蓄意引诱。臣和禁中的人一样,崇敬公主。”

圣上却道:“姑且认为你说的是实话。可是公主呢?公主对你又是何种情感?你可想过?”

石曜昆缄默。他是想过的,但他不敢往深去想。那终归是痴妄。

见他沉顿下来,圣上道:“不管怎样,这类事情是决不能在宫中发生的,更不能发生在国朝公主身上。先前的事朕不会再追究,朕赐你金银、屋宅,即日离宫,你可能办得到?”他却跪在地板上,朗声道:“臣办不到。”

圣上问:“为何?”

石曜昆道:“臣极爱画,蒙受待诏引荐之恩,希望继续留在画坊内作画。”

圣上道:“你太看得起自己了,画坊少了你一位画生,禁中便会缺画?你想继续留在宫中,到底是为了报答待诏恩情,还是为了其他。”

圣上未点破,目光锁定桌上陈放的画像,画中人眉宇开阔,神色冷淡。旁人仅需窥的一眼,便可分断出画中人乃为矜贵华胄。

圣上沉声道:“朕许你一天时间考虑,明天午时再把你的决定告诉朕。”

石曜昆道:“谢圣上。”

圣上补言:“你暂且不要回画坊,朕会命人带你去林园,你在那里边考虑边为朕作幅画。”

他询问:“圣上想要臣作何画?”

圣上道:“只将你当下心里所装的东西画下来。”

灵远认真聆听石曜昆讲话,忽得见他面色一凝,对着她所在的方向拱手。她下意识转身,看到立于小阁入口处的爹爹。

圣上淡淡扫望了他们一眼。

灵运的脸庞克制不住的变红了,只觉周身热气环绕。圣上经过灵运身侧 走至长案前,看着放在案上的画像,头也不抬道:“这便是你画的画?”

“是。”石曜昆坚定地点头。

圣上冷静道:“你已经做好了决定?”

石曜昆再一点首。

灵运抓住圣上常服的衣袖,央求道:“爹爹,不关他的事,全是女儿的错。爹爹不要处罚他。”

圣上拍了下女儿的手以示安慰,“你放心好了,爹爹不会处罚他。“说罢,他侧首对石曜昆道:“你先回去吧。”

石曜昆望了眼灵运,遂拱手离去。

灵运以依依目光相送。圣上把女儿的意态皆纳入眼底,片时,方道:“和我回缬英殿。”

瞧见圣上和灵运同从园内出来,云束与陈恩远跟在他们父女身后,往缬英殿的方向走去。

回殿后,圣上把这些事告诉岑皇后,岑皇后惊诧不已,看到一侧低首女儿的羞颜,转首责问圣上:“你是不是故意瞒着我?怎么拖到现在才告诉我?”

圣上笑道:“这一切都是我的计策。若提前告知你,计策便不成了。”

岑皇后瞪视他,道:“你便为了你那不成计策的计策,存心将这么重要的事情瞒着我。你既已经瞒到现在,何必跑来告诉我?”

圣上慰藉道:“好吧,是我的错。下次再不会了。”

岑皇后佯嗔道:“本就是你的错。你还想有下次了?如果再有一次,你便不要进缬英殿了。”

岑皇后只顾嗔怪圣上,反把灵运晾在一边。待察觉后,方走至女儿面前,手搭在她肩头上,关切地询问:“你告诉娘娘,你为何会看上那名画师?”

灵运脸上的红晕似天边映现的红霞,鲜艳瑰丽。此刻,她仅作垂首状,羞将双手缠。

岑皇后见状,知道女儿家大了,脸皮却薄了,难将心底的爱慕宣之于口,遂鼓励道:“没有什么好害羞的,这里也没有生人。你只有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爹爹和娘娘才能为你做主。”

灵运依旧羞涩不肯言。

岑皇后转首问圣上:“这个石曜昆生的什么模样?”

圣上道:“形容端毅,气宇超逸。”

岑皇后又问:“他的品行怎么样?”

圣上道:“我与他交谈过,倒觉得那人虽耿直些,品行却不差。”

岑皇后仍然不放心,言道:“改日我需亲自见见他才好。”

灵运突然开口道:“爹爹,娘娘,石曜昆……真是个很好的人。”

岑皇后问:“哪里好?”

灵运直道:“他不仅生得好,有学识,画画水平也是一流的,是国朝的才俊。”

圣上嗤鼻道:“这便是好?偌大的国朝之中,这样的人多如牛毛。”

灵运对圣上的口吻很是不满,道:“爹爹,你为何总是对他有这么大的恶意?”

圣上哑口。 岑皇后朝他瞥去,眼中笑意迅速闪过。

灵运眸光炯炯,继言:“虽然国朝也有其他才俊,但没有一个能像他一样打动我。爹爹,娘娘,你们知道我喜欢画,尤其是山水画。为此,我常去宫中画坊看画师作画。这才知,近些年京都的轩裳华胄,名门显贵偏好精巧抒情的山水画。宫廷内的画师为了迎合他们的喜好,鲜少绘制大山大水式的画作,而是将视野聚焦在局部, 力求奇谲错落的局部特写。这一作画技巧传至宫外,引得众多民间画师竞相效仿。一时间,这种类似特写式的作画方法在国朝画坛中备受推崇,甚至出现“非局部水画不纳”的现象。原先流行的三家山水的画风被弃用,其他类型的作画方式被排挤,使画作风格趋向单一凝滞。石曜昆已然洞察了只习特写式画法的弊端。因而他并不像画坊中的人为了尽快迁升,只对着花鸟、楼阁、殿脊作画,而是细摩郭氏、徐氏等不同派别画师的作品,博采之长,观时之变,做到胸有左壑。他秉持‘咫尺天涯’的山水画法,追求情画结合,形神具备。所以他笔下的山林泉岩各不相同,皆是由他心境变化所致。师古不泥,该是一个画师应具有的可贵品质。”

岑皇后看着女儿煞有光彩的眼眸,道:“画品不等同人品。关键在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灵运忙不迭道:“他的人品也很好,温柔体贴,亲和知礼 ……”她的声音渐渐低沉下来,最后一个“礼”似是蚊虫的嗡声

岑皇后道:“灵运,别怪娘娘泼你冷水。只因你是公主,他才会如你所见的那样。如果你没有公主这层身份,他便不一定待你那般了。”

灵运摇首,正容道:“娘娘,我相信自己的判断,他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人。爹爹,你别急着反驳我,先听女儿说。”

她看见圣上轻启嘴唇,似是要开口的样子,遂提前截住。圣上的嘴唇抖动了一下,便将即刻倾宣于口的话又吞咽回去。

灵运面色恬淡,笑意浅浅,道:“我知道在你们心里,女儿依旧是那个天真单纯,爱玩闹的小孩子,仿佛永远也长不大,更不会有知人心识世事的能力,只能在父母的羽翼蔽护下生活。可是,我习得的文辞义理,我在禁中的所见所得,都在促使我走向成熟。我已经慢慢构建起一套适用于自己,评判外界的原则。我见得越多,懂的越多,便愈发明白万物的转变和这座宫墙内每个人的渺小,方知晓真心难求。我曾在花朝日对着月亮祈求,希望今生能够有幸碰到那颗属于我的真心。如果碰不到,便让我终世不与父母分离,平淡度过此生。”

灵运脸上的笑意推漾至眼底,宛若一朵舒展的花,“月神听到了我的祈愿,让我一步一步找到了那颗真心。我第一次见他,是前年,画坊新招进一批画工,他也在其内。待诏令新来的画工对着中庭秋景作画。别人只作檐角风铃、池边芳草、晴空飞燕,唯有他一人,对着煦日流云,挥翰成风,笔墨淋漓地绘出一幅《溪山眠花图》。其余画工见了,皆小声交语。待诏却大加赞赏,言及要把此画上呈给圣上,还鼓励在场画生学习他的画风。一个画生咕哝,向他学什么?这种画法早就过时了。石曜昆听见他的话,并未动怒,只是衔笑舒臂。作画结束,我向画坊待诏要来他的画,带回殿细品,半日才领略他画中的意趣。我心里又是好笑又是钦佩。次日趁着还画的机会,让待诏向我引见他。我问他,他昨日所画的《溪山眠花图》可是采用范宽‘高远’山水画法。他说是。我又问如今国朝盛行特写山水画,他为何使用别人不用的技法。他道,别人虽不用,这种画法仍旧存在,便有作画的价值。我便令他再用那一方法为我作幅画。几日后,我去画坊取画。看过他的画,十分满意,打算赏赐他。他却摆手,只道我能赏识他的画,他已然很高兴,无须再多给赏赐。况且,宫廷画师本就是为宫中的人画画的。经过这几次短暂的接触,我便能确定他是一个疏狂落拓,极爱画的人。我来画坊愈勤,每次都会看他作画,渐与他熟悉。方觉他和我是同道中人。他作新画请我观摩,我很快便知晓他画里传达的旨趣;我心里清楚却讲不出来的话,他只需觑一眼,便可将我心里所想用简略的言语表达出来。在对画作的鉴赏上了,我和他就有着这种奇怪的默契。渐渐地,这一默契从画艺扩展到其他地方。比如,我们同坐在亭中不说话,也能察觉彼此的情绪变化。我有词穷的时候,他亦能知晓我的意思。他不会因为我公主的身份而奉承我,也不会因为它而贬低自己,就似如岩岩孤松,皎皎明月,高洁傲岸却不孤赏自赏。我们会有许多话题可以聊,在谈话中,总会不自觉地把各自的身份抛在一边,只是两个攀谈热切的朋友。他同我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我也对他说些发生过的新奇的事。我们皆在言者和听者的身份间转换,但并不感到疲倦,相反我们很享受这一过程。如果我说的故事他听过,他也会耐心的倾听;如果我的事情他恰好不知道,他并不会此羞耻,反倒会主动弄明白。 爹爹,娘娘,你们可曾有过这种感觉,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尽牵动着你的心,一想到明天能见到他,无趣的生活便有了希望。见到他前的那个夜晚,比别时的夜晚都漫长。”

这是灵运及笄以来第一次对他们敞开心扉,吐露深藏在心底的秘语,令他们格外惊异。圣上和岑皇后扭头,对视了一眼,勾起了他们共同的情愫与回忆。

几日后,岑皇后让石曜昆送几幅他自己画的画到缬英殿来。十月底,圣上召石曜昆入极宁殿。

冬月初二,圣上下谕旨,昭告朝野许画坊画学生石曜昆尚汝阳公主,待满公主十八岁出降。这一未曾与升朝官商榷便宣布的旨意引得朝堂内外谈论不休。

太后为这桩事派人请帝后先后来福康宫。见他们都是一副坚决,不予让步的神情,方重重叹道:“这件事招致的祸患早晚会落回到你们身上。”

帝后和太后不睦,未将她的反对放在心上。

未完待续,先看看其他书:
第二节 帝后第二十一节 妾室第三节 欲求第十一节 圣上第十二节 太后第十节 上元第二十节 轮转第十八节 东宫第三十三节 离间(2)第二十六节 太子第二十四节 论画第三章 山月不知人事改 第一节 回宫第五节 画生楔子 国灭·繁华歇(贰)第三十一节 窃物第十一节 烟火第六节 敬茶第二十六节 夜雨第二十节 越史第二十三节 春赏第三十七节 交锋第三十九节 花朝第三十三节 离间(2)第二十四节 皇子第十七节 安寿第十三节 诞子第三十九节 花朝第三十节 贵妃第三十三节 离间(2)第十八节 东宫第九节 故人第九节 故人第八节 上香第二十七节 月恒第三十三节 离间(2)第七节 书斋第十九节 解释第七节 书斋第二十二节 推却第十五节 靖荣第三十七节 交锋第一章 灯火将尽 第一节 魏宫(1)第十二节 有孕第九节 故人第六节 丢玉(2)第三十三节 离间(2)第九节 献舞(1)第三节 欲求第十七节 安寿第三十三节 离间(2)第五节 新婚第三十节 贵妃第五节 新婚第十六节 昭君第三十九节 花朝三十四节 委蛇第十节 献舞(2)第二十八节 议亲第二节 魏宫(2)第十五节 车轿第二十八节 议亲第二十六节 夜雨第三十三节 离间(2)第三十三节 离间(2)第十四节 恩宠第六节 丢玉(2)第十九节 解释第二十九节 宫变第三节 集欢(1)第三节 醉语第九节 献舞(1)第二十五节 幼悟第十八节 发冠第四节 藏钩第二十三节 来谒第八节 处罚(2)番外 十年生死两茫茫(贰)第十三节 诞子楔子 国灭·繁华歇(壹)第十七节 安寿第十九节 毓璃第五节 新婚第二节 离阁第十七节 安寿第十二节 有孕第九节 献舞(1)第四节 记忆第二十三节 来谒第十九节 解释第三十五节 红瓷第二十节 越史第三章 山月不知人事改 第一节 回宫第十六节 金橘第十三节 诞子第二十一节 妾室第十四节 归家第二节 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