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_第177章 颉利入关

其实,人工培植蘑菇是很简单的事情,复杂的是模拟蘑菇繁殖的条件和气候。所以,某些特定地区的野生蘑菇在人工培植后,无法像金针菇、平菇等大众类的蘑菇能推广到全国。很多野生蘑菇在人工培植出来后,只能贩卖加工后的产品,比如云南的众多野生蘑菇的系列成品。

薛朗兴高采烈地道:“禀圣人,其实,人工培植蘑菇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明白其中原理,做起来十分容易。难者再于要模拟蘑菇生长的环境和气候,只要环境和气候模拟出来,蘑菇自然就长出来了!”

圣人点点头,追问道:“何谓模拟?”

薛朗只得又先解释一番什么叫模拟。

看薛朗说得头头是道,显然不是无的放矢,圣人笑吟吟的道:“看卿家一副成竹在胸之态,想来必有把握,如此,我就等着卿家于冬日进献鲜蘑于朕!”

薛朗响亮的应了一声:“喏!”

秦王有感而发道:“观薛郡公做派,想来你归来之异国,农耕技术想必十分高明,教书育人之道,当有独到之处,故而方薛郡公这等博学多能之才?”

秦王的观察力好敏锐,总是能先于他的父兄发现要害之处,看出他们还看不出来的东西。这真的是天资!

薛朗悄悄觊眼看李渊和李建成,李渊目中的赞赏之色,根本没来得及退下。李建成低着头,看不到表情,不过,想来应该不会是高兴才对。作为凡人,老被一个天才在一旁衬托自己的愚笨……太子殿下真真是好心理素质!

如果让薛朗这么天天被人对比得自己像个笨蛋,说不定早就自暴自弃了!所以说,李建成也不是不优秀,也不是真愚笨的人,只是,被天才弟弟一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薛朗按下心里的胡思乱想,答道:“秦王既然动问,那微臣就说几句。农业一道自古以来就是国之根本。此乃国策,此策的地位,即便千年之后,也不会有所改变。所谓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乃是重中之重。”

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莫说古代这样缺粮无有温饱的时代,即

便是在现代,粮食产量也是颇受国家重视的产业,所以才一直强调可耕种面积红线的保持。我种花家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如果粮食不能够自给自足,对进口太过依赖,等于是直接把脖子送给人捏着。

薛朗道:“在异国,农业作为一门专研的学问,有众多的人去学习、研究。有人研究如何提高种子的产量,有人研究耕种技术的改进,有人研究如何提高抗病虫害、抗旱抗涝的技术等等,农林畜牧,皆有专人研究。甚至还有专人频繁乡下,到田间地头去,教导普通百姓如何更好地耕种、管理田地,把研究的成果广泛的应用于实际,以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

“我大唐可适宜采取此策?”

除了齐王,圣人、太子、秦王皆目光迫切的望着薛朗,等待他的回答。薛朗想了想,道:“依微臣归唐后的见闻来论,基础还未达到。首先,耕种技术落后,没有模式化;几乎都是各自有各自的经验,好手种出来的庄稼与一般人种出来的庄稼,颇有差距。其二,民智未开启,识字的人还是太少了!纵观古今,农书著作已经有好几本,并不是说农书没有记录优秀的耕种方法,农书是有记载的。可以说,只要把农书通读一遍,结合实际,暴富不说,小富却是不难。然而,即便是如此实用的农书,传播得并不够广泛,归根结底,还是识字的人太少了!”

全民脱盲、识字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别说现在的唐朝,就是在后世经济发达的现代,也没有做到。毕竟,学习文化知识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如果有人不想学,又不可能强逼着去学。

薛朗总结道:“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即便是功在社稷的政策措施,要实行并出成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特别是教书育人,开启民智这件事,更是水磨工夫中的水磨工夫,需要数代人的努力才能有成效。”

李渊沉声道:“开启民智,势在必行。朕这一代做不完,朕的后代也要继续推广,争取有朝一日,我大唐治下之子民,人人皆有饭食可饱腹,人人皆有衣裳可暖身。太子可记住否?”

太子眼中掠过一丝喜色

,旋即满脸郑重的行礼道:“臣记住矣!回去就让把圣人此语刻于牌匾之上,置于正厅,日日观之,以提醒自己永志不忘!”

秦王恭敬道:“臣亦如此。”

齐王见状,也跟着道:“儿臣亦如此,永不忘圣人示训。”

“大善!”

圣人欣慰的颔首。

怎么从种植蘑菇歪楼歪到开启民智上的,薛朗有些迷茫,不过,李唐皇帝父子有志气是好事,就怕皇帝没志气,耽于享乐,那国家也就完了!

“报!急报!百八里加急报!”

正一副父子兄弟齐心协力,共建家国的励志场面,一声急报,打破现有的场面。薛朗暗叫一声可惜,望向李渊——

圣人面容一整,直接喊了一句:“呈上来!”

小黄门立即快步出去,把急报拿进来,呈给李渊。李渊接过,直接撕开蜡封,展信阅读,才看了两眼,就脸色一变,面露惊色——

秦王立即问道:“敢问圣人,不知是何消息?”

李渊沉着脸,满面忧色,道:“突厥颉利可汗率兵十五万叩雁门,已入雁门关,扰并州;另有别部扰原州,大震关陷!摆架宣政殿,内侍鸣钟,召集诸公议事!”

“喏!”

殿中的小黄门们立即忙碌起来。

除了跟着刘黑闼到处做乱的突厥,颉利可汗这个最大的凶患也来了!不知公主殿下那里怎么样了?看战报似乎突厥并没有过去,可还是不放心——

要早点儿把京中的事务做完,然后早日回去苇泽关去!不亲自看着,薛朗实在不放心。

满腹心思的跟着圣人一起过去宣政殿。响彻全城的钟声响过后,不过是半个时辰不到的功夫,京中所在担任五品以上职事的官员皆一身整齐的官袍,聚于宣政殿上。

“朝议开始!”

小黄门一声喊,群臣向李渊行礼:“见过圣人,圣人万福。”

“众卿家免礼。”

李渊转首望着小黄门:“把刚收到的急报,向众卿宣读。”

“喏!”

(本章完)

第七卷_第549章 时机第四卷_第301章 花市灯如昼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节到任第三卷_第216章 蝴蝶的翅膀第三卷_第212章 解决之道第一卷_第21章 贫穷的觉悟第五卷_第432章 万万没想到第四卷_第383章 “空放一枪”第四卷_第377章 一定是开门方式不对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节到任第三卷_第222章 入军营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难测第五卷_第446章 礼成第四卷_第379章 真火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后的第一个惊喜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绸缪第四卷_第354章 农历三月三第二卷_第94章 干劲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无量薛幼阳第七卷_第547章 黯然神伤第七卷_第576章 开春第四卷_第336章 后顾之忧第二卷_第61章 论收钱的重要性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庆第四卷_第391章 送礼需谨慎第三卷_第271章 榆木疙瘩的觉醒第七卷_第554章 爱屋及乌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六卷_第493章 补第一更第三卷_第215章 捷报传来第五卷_更新说明第一卷_第31章 关于薛朗此人的用后感第七卷_请假第三卷_第193章 圣人恩典第四卷_第297章 系统:叮!圣人好感1!第二卷_第62章 论盐第四卷_第368章 家宅安第六卷_停电通知第一卷_第49章 变化第四卷_第347章 公主殿下威武第四卷_第342章 相知第五卷_第476章 论储第四卷_第285章 梅花开矣第七卷_第580章 取舍定计第七卷_第576章 开春第七卷_第595章 名臣与名相第三卷_第165章 巧遇与“援手”第四卷_第356章 长安水边多丽人第六卷_第523章 大医之心第四卷_第296章 天下酒友是一家第六卷_第538章 成王败寇第一卷_第42章 好肉就好酒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别第二卷_第112章 军需官日常第二卷_第127章 指点第六卷_第481章 暂居四水村第七卷_第567章 费尽心思第四卷_第345章 著名历史事件第四卷_第366章 薛公惩奸第二卷_第136章 不打不相识第二卷_第116章 论功行赏第六卷_第498章 到达第四卷_第324章 求技能点!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五卷_第435章 苏小寒的春天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难测第二卷_第54章 论曲辕犁的利益最大化第六卷_第536章 金星凌空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四卷_第397章 嘴炮技能发动第三卷_第203章 属下们第四卷_第390章 下聘第五卷_第442章 元正第四卷_第396章 臣干吏薛幼阳第五卷_更新说明第三卷_第159章 万民请命第四卷_第319章 慈父心怀第五卷_第456章 惯例第七卷_第558章 时光如水第三卷_第223章 斥候江临第七卷_第564章 行动起来第五卷_第425章 预热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闲的年第四卷_第281章 一家之主不好当第三卷_第233章 战歇第三卷_第255章 谜底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三卷_第193章 圣人恩典第二卷_第60章 两份消息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第五卷_第453章 不知疾苦第四卷_第283章 贵妃万氏第四卷_第343章 感情从互相信任开始第三卷_第168章 圣人欲留人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四卷_第361章 相遇是缘第二卷_第88章 未起波澜的手工皂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战突厥第四卷_第365章 世间万象第一卷_第24章 论食材丰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