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_第178章 朝议出兵

突厥颉利可汗率十五万大军入雁门,兵扰并州;别部扰原州,大震关陷。

这个消息一通知,众臣面容严肃了几分,却没有什么惊讶过度的样子。圣人李渊直接道:“年初,薛卿家就曾有言,言道今年突厥定会南下,我朝一直为此在做防范。如今,颉利果然来也!”

因为有了薛朗,朝廷对突厥的南下,并非没有防备。只是,薛朗不在京中,不知道朝廷对此有什么措施,可做了人事方面的调整等。

封德彝道:“可虑者为只怕南下的突厥部众非止颉利。此外,尚有刘黑闼!”

南下劫掠的突厥,最大的一支是颉利可汗的十五万大军,其余诸部,虽然没有这么声势浩大,但是来犯者众,加上还在作乱攻伐的刘黑闼,给唐朝诸州的防御造成很大压力。

秦王面容坚毅,直接请战:“圣人,臣请领兵迎击突厥。颉利南下,声势正盛,如于此时予以迎头痛击,灭其声势,则其余诸部之患便迎刃而解。如若不能灭颉利声势,则突厥声势日壮,必定影响我军士气,届时,易打之战也将变成困苦之战。”

薛朗就是打仗门外汉,也懂了秦王的意思,行军之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于敌人声势浩大之时给予迎头痛击,灭敌声威,壮己声威,正是时候。

李渊沉吟一阵,道:“地图!”

立即有内侍抬出一张巨大的地图,不知道是什么兽皮所做,划的自然没有现代精细,画风还是那么粗犷、抽象。反正薛朗跟着过去围观了一阵,字能看懂,但其他都看不懂,对这张地图要表达的地理概况还是完全看不明白。

李渊接过内侍递过来的一根手杖,以手杖点着地图,道:“此乃并州、原州,乃是颉利率兵攻伐之地;这些州,乃是刘黑闼作乱之地。还有这几州,乃是与突厥有接壤之地,皆有突厥兵患。”

李渊点过地图,立即皱起眉头——

与突厥接壤的地方多,加上刘黑闼,对唐军而言,防御压力太大!众臣也皱起眉头,

就连主战的秦王也是皱眉沉思。

一个中年文臣直接道:“禀圣人,如今内有刘黑闼携突厥兵作乱,外有颉利率部入雁门,可谓内忧外患。古语有云,镶外必先安内。臣以为,朝廷当以平定刘黑闼为先,之后才是突厥,平定刘黑闼不过是须臾之功,扫平突厥却须花费时日,是故,臣请圣人与突厥议和,忍一时之气。”

这是主张议和。

李渊道:“郑卿言之有理。”

原来这厮就是太常卿郑元寿。薛朗特意偷偷打量了他几眼,郑元寿之所以提议和,也不是软弱的人,而是从老成谋国的角度出发。

这人可是真正的有胆有识有谋的能人,自隋以来,一共五次出使突厥,每次都是临危受命,每次都能安然而归不说,还能完成使命。对这样的能人,薛朗表示佩服。

封德彝出声道:“臣反对!”

“封卿家为何反对?”

李渊问道。封德彝慨然道:“我朝对突厥南下,已然早有防范,打的非是无准备之战。何况,自古哪有未战先求和的道理?如此示弱于突厥,岂不是更加壮大突厥声威,陷我朝与被动之中么?臣建议先打,打了胜战再议和,如此方才能占据主动。”

李渊也点头:“封卿家言之有理!”

所以,圣人你到底是支持哪边?

一时间,朝上众臣为先战还是先和,争辩不休。李渊一时间似乎也拿不定主意,也愿意让众臣辩论一下,看哪个选择更有利。

薛朗听得头疼,朗声道:“禀圣人,臣有话说。”

“薛卿家请讲。”

薛朗道:“禀圣人,突厥今年闹饥荒,才是第一年。但凡饥荒一起,岂是一年就能结束的?何况,突厥不擅农耕,以畜牧为生,抗灾能力较之我中原百姓更为弱一些。只是,他们男女老幼皆弓马娴熟,饿肚子的时候,最先做的选择肯定是南下劫掠。未来几年,突厥肯定会频繁叩边,即便议和,也不过是用金银换得短暂的、虚假的和平。可是,历来只有

打出来的和平,没有议和议出来的和平!”

薛朗顿了顿,加重语气,续道:“再则,我朝初立,如若朝廷未战先和,让天下臣民怎么看?所谓上有行,下必效之。先有铁骨铮铮之大唐,方有铁骨铮铮、宁死不屈之大唐子民!是故,臣主张,这一战必须打!而且必须狠狠地打,最好把突厥打疼打痛,让他下次再想南下之时,不要再用屁股决定脑袋,而是用脑袋想一想,如此,方才能换来短暂的安宁,以让我朝分出精力安内。而待我朝内患平定,就是突厥灭亡之时!”

“啪啪啪!”

一阵笏板击掌声,就连主张议和的郑元寿,也转而支持起薛朗的发言。圣人看薛朗的目光充满赞赏,道:“卿家之言,有如暮鼓晨钟,震耳发聩,发人深省。朕要治下之子民,铁骨铮铮,遇强不怯,宁死不屈,有礼有节!议和一事且作罢,今日且议何人可领兵对战突厥颉利可汗?卿家可由举荐人选?”

最后这句居然是问薛朗的。薛朗被问得有些傻眼,他只知道贞观朝的著名将领,高祖朝的将领……略略知道几个,详细的并不知道,于是,想了想,道:“禀圣人,微臣初归,于我朝将领并不熟悉。只知平阳公主军功赫赫,秦王能征善战,只如今公主镇守关隘,唯有秦王在朝,何不问策秦王?”

打仗秦王是行家,薛朗心安理得的推给他,顺便帮他的主上平阳公主刷刷存在感。李渊显然心情不错,从善如流道:“秦王有何建议?”

秦王李世民立即起身,站到地图前,接过手杖,指着地图道:“禀圣人,臣建议,可兵分四路,一路出幽州,一路出秦州,正面出击突厥。另再派兵两路,赶赴云中、夏州,突袭突厥,以断突厥后路。至于颉利……臣自请带兵,携床弩、神臂弓,迎战颉利。”

太子建成惊声问道:“床弩、神臂弓已然成军矣?”

秦王望向太子,答道:“自得床弩、神臂弓,臣弟便着人日夜赶工,择麾下士卒以练之,如今已成一营之数,迎击突厥足矣!”

(本章完)

第三卷_第237章 赠画册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一卷_第37章 库房增肥第一式第三卷_第199章 长安行报告会第七卷_第559章 论蝗第二卷_第119章 长兄之责第三卷_第179章 议定第七卷_第550章 触动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两全第四卷_请假条第六卷_停电通知第二卷_第118章 五月初五过端午第二卷_第116章 论功行赏第七卷_第559章 论蝗第六卷_第483章 以退为进第三卷_第177章 颉利入关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阳第四卷_第361章 相遇是缘第五卷_第430章 怼他!第六卷_第517章 周岁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请第四卷_第320章 神秘访客第六卷_第516章 一家团聚第四卷_第340章 论好席纠的必要性第三卷_第250章 莫名收场第六卷_第498章 到达第三卷_第226章 惟愿平安第六卷_第524章 诸般变化第三卷_第178章 朝议出兵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当惺惺相惜第三卷_第183章 奚落第七卷_第551章 剖白与自省第七卷_第544章 到长安第二卷_第136章 不打不相识第一卷_第47章 送菜第五卷_第425章 预热第二卷_第55章 决议第二卷_第149章 “经验教训”第五卷_第452章 新年新气象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二卷_第79章 移栽第二卷_第84章 薛朗的常识培训课第三卷_第224章 江临带回来的消息第二卷_第60章 两份消息第四卷_第401章 好消息与坏消息第四卷_第280章 来吧,互相伤害!第二卷_第119章 长兄之责第二卷_第91章 薛朗展示会第三卷_第168章 圣人欲留人第七卷_第543章 众生之态第四卷_第367章 专注和稀泥的圣人第六卷_第494章 生乱第四卷_请假条第六卷_卡文请假条第二卷_第71章 开始前的小风波第七卷_第557章 尘埃落定第一卷_第10章 “编”出个未来第六卷_停电通知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四卷_第339章 饮宴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三卷_第220章 叶卿的谢仪第四卷_第400章 旧友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六卷_第528章 论将第二卷_第53章 试犁第三卷_第244章 花园散心第五卷_第430章 怼他!第三卷_第182章 长安里坊第一卷_第18章 愉快的决定吧第六卷_第505章 弄瓦之喜第二卷_第133章 章节名取不出来第三卷_第209章 劝退第六卷_第496章 别有内情第三卷_第172章 聚餐第一卷_第39章 暗潮涌动第三卷_第155章 准备好了吗第五卷_第463章 六月天第二卷_第100章 急救第四卷_第384章 好基友的悠闲假期第二卷_第105章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第二卷_第55章 决议第二卷_第77章 公主解惑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当惺惺相惜第一卷_第31章 关于薛朗此人的用后感第四卷_第331章 黑豆有主第五卷_第444章 黄道吉日宜嫁娶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六卷_第484章 契机第二卷_第139章 江临娶亲之内情第二卷_第83章 发工钱的学问第四卷_第279章 质朴的马车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议事第四卷_第317章 为人父者的骄傲第三卷_第239章 蒸酒论水第七卷_第553章第三卷_第185章 苏氏一门第四卷_第323章 两情相悦第三卷_第243章 泥人也有三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