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罚充兰台

或许是感觉到了皇帝的不悦,或许是觉得之前未尽到臣子的责任,两位扛鼎之臣奏完,朝臣们纷纷出班发表意见,但形势明显在向班氏有利的方向发展。

众人都说得差不多了,德高望重的大鸿胪包咸,也颤颤巍巍地出班奏道,“陛下,骠骑将军所言极是,卫尉大人也言之有理。私修国史固然不美,然班氏私修不能与庶人同。今天下承平,百废俱兴,老臣以为,班氏不仅不应受罚,还应诏班固充兰台,为国修史,使班氏之学为朝廷所用也!”

刘庄起身,恭敬地颔首道,“大师坐言可也,大师之言,余深以为然!”

权倌扶包咸返身坐于案后,刘庄这才重新坐回御床之上。

包咸是帝师,建武中期即进宫授太子刘庄以《论语》,后任谏议大夫、侍中、右中郎将、大鸿胪。每次进见,皇帝都赐坐几、手杖,允进宫不趋(注:趋即进宫门小墙后小步快走),司仪唱礼时仅称职务,而不称他的姓名。皇帝遇到经学上的疑难问题,总是派小黄门到他家中去请教。包咸病重时,皇帝必亲自来府上探视,荣宠至极。

老师都说话了,刘庄虽然心里对众臣骑墙的作派十分恼怒,但也是爱才心切,因此便又问兰台主官御史中丞薛池道,“薛卿以为如何?”

兰台既是档案典籍库,置兰台令史二人,掌奏及印工文书,史官也在此修史。兰台同时还是汉帝国的御史台,设治书侍御史二人,侍御史十五人,前者掌选明法律,后者掌接受公卿奏事、察举非法、弹劾违失官员等。

东汉时代,州府郡县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按级或越级直接将奏章上达尚书台。公卿郡吏这类级别较高的官员,一般其奏章的受理,全部归于专门由身居兰台的侍御史负责。侍御史接受公卿州郡奏章后,会迅速报御史中丞。御史中丞则决定哪些报尚书台受理,重要的奏章,御史中丞会直接亲呈皇帝。

因此,兰台作为御史台,是东汉朝廷仅次于台阁(注:即尚书台)的重要部门。而御史中丞,则是仅次于尚书令的重要官员,其地位比百官闻之胆寒的司隶校尉部还要尊崇。

御史中丞薛池是御史台首官,位高权重,朝会时与尚书令孙堪、司隶校尉鲍昱三人,单独侧向并坐,位在三公之下,九卿之上。

薛池原为兰台侍御史,是当朝大儒,也是著名的能臣。前御史中丞赵礼几个月前病故,赵大人临终前向刘庄举荐了侍御史薛池。当时,朝内各大山头盯住这个位置的人很多,薛池是资历最浅的一个,但是,刘庄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破格拜薛池为御史台首辅。

刘庄是大儒,他之所以如此器重赵礼,缘起于一个典故。

赵礼与其兄长长乐卫尉赵孝兄弟二人,都是恭敬谦虚、举止有礼、行为淳厚的仁者、大儒,也是刘庄最信得过的亲近大臣。其父赵普,为王莽新朝时的田禾将军。更始之乱时,天下大乱,饿殍遍野,人相残食,易子而食,是普遍现象。

一次,赵礼为一群饿贼所掳。就在贼人点起柴火将釜中水烧沸,并将赵礼洗净欲投入釜中烹煮之时,赵孝救弟心切,主动将自己双手缚住,来到贼人处道,“赵礼长久挨饿,人很瘦弱,不如赵孝肥胖,肉多好吃。诸君既欲烹食,不如烹赵孝!”

这些饿贼也是一帮穷人,感其仁义,便把他俩全放了,还对他们说道,“汝二人可暂且归去,并带栗米来。如敢食言,定不轻饶。”

可当时天下无粮,两人回去后,却找不到粮食。于是,赵孝便又回去向贼说明,并情愿被众贼烹食。据说,众贼人大感惊异,于是竟然将兄弟二人一齐放了。

光武中兴后,赵氏兄弟二人都成为朝臣。刘庄对赵氏兄弟格外恩宠,每想起“兄弟易食”典故都感动得泪落。他诏命赵礼每十日必须到卫尉府来一次,由太官奉送酒食,命他们兄弟二人相对饮酒进餐,享尽和平欢乐,数年来从未间断。而赵氏兄弟感皇帝知遇之恩,也都成为当时的能臣。

赵礼去世后,刘庄神伤不已,命赵孝从官属送丧,回家治丧埋葬赵礼。

薛池接任御史中丞后,接受外官奏事、弹劾有过官员,无不兢兢业业,深受刘庄器重与倚重。此时闻刘庄诘问,薛池略一沉吟,便出班奏道:

“陛下,班固前在太学时,即学问过人,精通五经,为众博士赞。故徐令班彪生前,确实一直在修史,且多次至兰台查阅典藏。班氏前人,前汉时深受皇恩,向为国家修史。臣以为,包大人所奏有理,班固乃三辅文章领袖,当纳入兰台,罚其继续为国家修史!”

大儒、能臣薛池身为御史台首辅,却并没有说班固有罪还是无罪,他直接赞赏了帝师包咸之奏,并继续进言启用班固。但用的方式却是“罚”,谁让你本来就是私候呢。当然,既然“罚”进兰台给朝廷修史,私修之名自然也就不必再追究。更进一步,既然是私修,那么皇上当初羁押班固,也合情合理。

厉害吧?这就是御史台首辅的厉害之处。既帮皇上解了是不是私修、有罪罚还是不罚的难题,又为国谋得英才,一举两得。

只不过话锋一转,薛池又奏道,“右扶风举孝廉失公允,按律当问其徇私枉法之罪!司隶校尉府督察治下官员不力,当追究其渎职之罪!”

御史台首辅六亲不认,但当堂弹劾朝廷重臣,这种事很少发生。

薛大人声音刚落,便如炸雷,让满朝文武大臣倍感骇然。鲍昱大人自拜司隶校尉起,成效卓著,京畿和三辅官风为之一变。但百密一疏,还是让右扶风给拖下了水,众官闻御史台辅之言,无不为其惋惜。所有人心里也都战战兢兢,生怕这一幕下回便落在自己身上。

刘庄闻御史阁官之奏,频频点头。

司隶校尉鲍昱从坐位上起身,走到堂中面向皇帝跪下奏道,“陛下,兰台中丞大人所言甚是。在三辅发生这等事,臣身为司隶校尉,罪不容赦,深感愧对朝廷、愧对陛下。臣有一请,请陛下允臣戴罪查办此案,还班固公道之后,再治臣死罪!”

刘庄再一次点点头,说道,“鲍卿且起身归坐,此事缓议!”

第十二章 军无戏言第三十六章 父女论战第三十七章 致命节点第十三章 焉渑现身第十二章 害虫被羁第十七章 笑擒贼酋第二十章 重见天日第十三章 另立国王第二章 清算旧政第二十四章 楚楚可怜第十一章 一伙强人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十七章 兄弟阋墙第二十八章 空手夺刃第十五章 击破石舂第十七章 通风报信第二十九章 博士邓尧第三章 血腥洗礼第十七章 舌战众将第四章 血祭英烈第二章 清算旧政第六章 市井人生第十六章 功过相抵第一章 马氏骄奢第十二章 逃过一劫第十五章 大难之后第二十二章 狭路相逢第三章 巅峰论剑第二十二章 兵行险道第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二十九章 愁肠百结第二十一章 安得之后第十五章 为老不尊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十四章 王妃不语第八章 昆仑宝地第三十六章 无功即过第二十二章 身后之事第二章 蒲类建国第六章 雷霆之怒第六章 市井人生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十八章 起兵大计第二十一章 事戒不虞第二十五章 一端累金第四章 明帝驾崩第十五章 马防征西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二十三章 放弃西域第四十五章 贩而复国第一章 再度抗诏第十七章 谋取鄯善第四章 窦氏封后第二十六章 兵败罗谷第十七章 初露峥嵘第二十七章 噩耗恸天第十九章 十三坟岗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第十三章 黎弇自刎第二十七章 生命挽歌第三十一章 客栈历险第三十四章 砲击罗晟第二十九章 逾墙相约第十七章 传檄乌孙第三十一章 枕留余香第二十章 嫁狗随狗第三十八章 胡焰献策第十六章 纳履决踵第四十章 另寻明主第十二章 军无戏言第二十四章 令出内廷第二十章 群起参奏第十五章 为老不尊第二十六章 兄妹斗智第四十四章 九牛一毛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二章 除疴祛寒第二十四章 金满惊雷第二十九章 藏兵之地第九章 雪中送炭第十三章 对决死士第二十六章 天山雄鹰第二十二章 进入伊吾第十六章 爆发之前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车第十章 惨绝血战第四章 秘进伊循第十一章 举国动荡第二十四章 塞人美女第四十七章 潜入白山第五章 十年之约第一章 客栈遇刺第二章 苦尽甘来第二十五章 大势已去第十六章 死士情怀第四章 明帝驾崩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第十五章 怜香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