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又爱又恨

鲍昱闻言,缓缓起身归座。

刘庄此刻心里已经有了决定,可就在此时,司徒长史吴良晃晃悠悠地走到堂中,躬身奏道,“皇上,下官以为,御史大人所议、所劾,理当如此,下官无异议……”

刘庄一听到这公鸭嗓般的苍老声音,心里便颤悠了一下。他又向下看了一下,见是司徒长史吴良,便赶紧脱口道,“卿言朕听明白了,既无异议,吴卿可不必再奏!”

原来,刘庄见是吴良出班奏事,心里便开始直打鼓,又闻他无异议,便赶紧打断他的话,想堵住这位言官的嘴。他太怕这位正直的谏官“然而”后面又会出什么妖蛾子,打乱自己的腹谋!

说起来,这个吴良可不是一般人,在东汉初年的能臣中,他是一个异类!

早年还在临淄当郡吏时,有一年过年时,他跟随掾史到太守家贺年,门下掾王望举杯祝贺,肉麻地称颂太守的功德。这马屁拍得太过,众人虽觉过分但都附和着,保持着一团和气。唯有这个吴良从未席腾地站起,走上前对太守道,“王望是奸佞小人,尽说些谄媚奉承的假话,太守大人不应接受他敬的酒。”

过年时的欢乐气氛,让吴良破坏殆尽,太守很扫兴地扔下手中爵。

可等宴会散了以后,这位太守却破格提升吴良为功曹。可此时又出情况了,这个吴良觉得自己仅凭一句话便受到提拔,很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所以便一直拒不接受太守的委任。弄得太守甚觉无趣,同僚们也再不敢惹他。

刘庄即位后,骠骑将军东平王刘苍征召吴良任西曹,并专门向刘庄上疏举荐。刘庄很高兴,把奏疏拿给公卿看后说道,“朕曾见过吴良,须发洁白,衣冠楚楚。举贤辅国是宰相之责,萧何荐韩信,设高台拜将。东平王举吴良,余现即聘吴良为议郎。”

但刘庄很快就领教吴良了,从此对他是又恨又离不开他。

一次,皇帝在京郊出游,信阳侯阴就的轺车冲撞了圣驾卫队,车府令徐匡扣押了阴就的车,并把驭车人送入雒阳诏狱。阴就身为国舅,觉得丢了面子,便将状告到外甥刘庄处。不明真相的刘庄见舅舅受了委屈,便下诏斥责了徐匡。

徐匡闻诏畏惧,便主动把自己囚禁起来。

当时,朝廷众臣都知道除匡冤枉,但皇帝在气头上,连三公都无人敢出面说情。倒是这个吴良却在朝会时犯颜直谏道,“信阳侯阴就倚仗皇亲身份,冲撞圣驾,失臣子礼节,为大不敬!徐匡按律执法反而被囚,吾担心圣上之教化因此而败也!”

刘庄当着满朝百官的面,被他一席话噎得无言以对。他赶紧派杨仁悄悄调查真相,很快便知道果真委屈了徐匡,于是便专门下诏赦免了徐匡。

为教训一下吴良,刘庄还是把他贬为即丘长(注:即丘小县县长)。几个月后,又升任司徒长史。可这个吴良对皇帝的警告并不当回事儿,每到重大廷议时,他总是引经据典,从不迎合皇上的旨意,更不会附和朝内权势。

一时间,吴良名声大噪,三公九卿和朝内列候,无不对他畏惧三分。

对吴良,刘庄是既爱又怵,但最主要的是感觉离不开他。刘庄是清明皇帝,他需要敢说实话的官吏,他需要象吴良这样的言官,以便准确掌握朝野真情。

此时,刘庄已有心想赦免班固私修之罪,并启用其至兰台为国修史,因而闻吴良说“下官无异议”,便赶紧想堵住他的嘴,生怕他后面说出什么不利的话来。

吴良见刘庄分明是不让他说话,便梗着脖子道,“陛下,臣后面还有话说也!”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吴良便直接顶撞皇帝,这让刘庄自己都愣了一下。虽然心里恼怒,嘴上还是只好说道,“吴卿有话尽可直言,且言无不尽!”

吴良昂首道,“请陛下允司隶校尉鲍昱大人戴罪办案,以申曲直。班氏自前朝起,便为史学巨挚,班固私修自然不能与庶人私修同罪。诚如薛大人言,应纳班固至兰台为朝廷所用。然而……”

又听到该死的“然而”两字,吴良又与往日引经据典前一样停顿了一下,刘庄心里抽紧了,不知这不怕死的谏官又会引经据典说出一番什么大道理来。他脱口问道,“然而如何?”

三公九卿、满朝文武也都紧张地看着他,生怕这场皆大欢喜的廷议,又让这头犟驴给搅黄了。只听吴良说道:

“然而,毕竟是私修。私修便是私修,史官私修亦是私修,汉律不容情,亦不能容能,其能、其情均不能抵罪。昔秦卫鞅制《秦律》,法令有度,故秦强而并天下。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否则难以镇慑妄言国史之徒也!故而,臣以为……”

又与往常说出结论前一样,吴良又故意停顿了一下。满朝文武都紧张地看着这个迂儒,刘庄恨得牙痒痒,心又抽紧了,又脱口问道,“卿以为如何?”

吴良要的就是这效果,等到朝堂内鸦雀无声,皇帝与众臣都眼巴巴地瞅着他,这才朗声道,“臣以为举报班固者,无罪也。然右扶风视才而不举,举报者宁参罪而不举贤,此罪不容赦!班固因私修之罪,亦当减兰台之俸……”

刘庄闻言,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他频频点头,习惯性地抹了一下额头,这才春天,额头自然没有汗,但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心里却在暗骂这个皓首穷经、不吐不快的言官,早知道是这么一段话,何必搞得朕如此紧张?每次都弄得朕狼狈不堪,总有一天,朕必杀汝头!

虽然心里骂骂解解恨,但吴良所说毕竟是谋国之言,刘庄怎么可能舍得杀他。吴良提醒了刘庄,班固毕竟是私修,你能说按律告发班固者有罪?但身为朝廷命官,明知班固为史家之后,才名贯天下,且有志为国修史,宁参罪而不荐才,难道又不是罪?

让吴良一搅和,君臣思绪都有点乱。因此吴良说完后,刘庄却沉吟未语。

第六章 防范万一第三十三章 砺兵国策第三章 太后严诏第四章 命中注定第三章 重整汉军第五章 十年之约第四十四章 去太华山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十八章 心有灵犀第一章 焚姑墨仓第十一章 女中豪杰第十九章 乾坤颠倒第二十九章 藏兵之地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三十七章 妇公送喜第十五章 威服众匪第十九章 十三坟岗第十四章 夜色阑珊第十八章 风情文采第七章 拜井得泉第六章 绝域孤城第三十二章 围营打援第二十三章 邓女阅典第二章 班氏任侠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一章 马氏骄奢第二十四章 潜入桢中第二十二章 会商大计第三十一章 客栈历险第二章 顽强不息第十三章 扎根韩苑第十二章 廷议辩决第六章 帝求良将第二十五章 公开南下第三十四章 胆大妄为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将第十二章 哭祭孤侠第十一章 夺命雪崩第二十二章 亡国孤儿第三十二章 教化刑卒第十八章 活剐仇人第十八章 且战且走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十一章 犒赏三军第三章 坚守伊吾第十二章 铁血外交第三十六章 截断粮道第十九章 永平时代第七章 逃过一劫第六章 死到临头第十五章 为老不尊第十一章 二犬资敌第二十二章 先折一将第十九章 闷杀死士第十五章 帝薨南宫第八章 西羌使者第十章 张网以待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二十六章 生死边缘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二十三章 汉家神箭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六章 轻兵夜袭第十二章 缝合尸首第二十四章 应变之策第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六章 死到临头第十八章 男大当婚第四十五章 物归旧主第二章 王者斧钺第一章 瞒天过海第八章 月黑风高第二章 劫后余生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一章 风潇潇兮第二十八章 寒外风情第四十一章 华涂赵统第十五章 焚灭群虏第三章 形胜之地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辅第四十四章 去太华山第八章 乌夜有啼第二十章 沙门败类第八章 重整河山第八章 斩杀巫师第二十四章 运筹帷幄第十五章 为老不尊第十九章 兰台事发第二十三章 烛下美人第二十八章 私定终生第十四章 山穷水复第九章 惨绝人寰第三十五章 别部副将第三十一章 客栈历险第十二章 缝合尸首第二十七章 除恶务尽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辅第四十三章 书佣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