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明修栈道

圣旨在手,“官屠”再度动身,浩浩荡荡杀奔江苏而去。

这一次不仅有岑春煊这把剃刀,另有赵秉钧这般厉害角色,着实能让人吓出一声冷汗。当然,钦差大臣兴师动众明着是冲江苏三官员的扯皮案而来,暗地却是为了解决上海金融危机,堪称重任在肩。

清与明不同,没有类似于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监视地方官员原本一直靠驻扎在主要城市的旗兵。但自鸦片战争以降,旗兵越来越不中用,即便还有那么一点影响力也不能对朝廷有所裨益,反而促成了旗人将军与当地文官的同流合污,共同蒙蔽朝廷。庚子年江南主要的督抚公然敢于签订有关东南互保的协定而不惧怕任何惩戒,就是与这种缺乏制约与监督机构的情况有很大关系。

所以第一次官制改革中设立民政部的重要性一览无遗,民政部固然依托了新式警察制度形成了对民间社会(指在主要城市内)的警政管理,但更要紧的是开展了对各主要城市情况跟踪监视。在有电报和火车的年代,不论当地出了什么大事,只消几个时辰、至多几天朝廷便可知晓,以往那种山高皇帝远,从云南到京师要走上半年行程的旧事已一去不复返了,地方官员欺上瞒下,封锁消息的难度亦大大增加。

诚然,中央对地方权威的重塑从根本上说并不在于各种有利的现代化条件而在于中央本身的实力——否则就难以解释西汉初年对安南地区地控制与庚子年间清廷对江南地失控,但无论如何,有了这种便利条件。说监督也好。监视也罢,都有了前提与基础,而民政部陆续增加的情报探子更为之提供了保障。无事还好。有事督抚谁不害怕?兼之赵秉钧在杨家兄弟一案中的表现与传说,更平添三分恐惧。

这一次岑春煊等人还是先坐火车到汉口,然后再循长江顺流直下。在江宁稍事停留,听取了有关陈启泰地情况。陈老而无用,前些日子听说钦差前来办案的消息后,便已急火攻心。一病不起了,此刻即便不查办,开缺处理似乎也免不了。而根据当地的介绍,瑞瀓所参劾之事确有其事,便连蔡乃煌散布的传言亦是陈启泰生平真实写照,堪称证据确凿,要查处着实方便。如果得力,只要三天。最多五天便能完成差事。

但岑春煊既然要掩护赵秉钧在上海方面开展的行动计划,便不能不在江宁多作停留,故意与段瑞等相应官员攀谈一番,甚至还着力探讨上海道与江苏分治。江苏省城驻所地从苏州迁至江宁的可能性,毕竟两江总督早已裁撤。不可能放着江宁孤零零不管,何况又有现成地衙门,移动治所也是方便。

一时间舆论焦点便移至此处,每天都有几位记者前来采访或报道。恰好江苏议局正逢选举,江宁是首当其冲的重镇。钦差到了,免不了要训几句话,倡言一番君主立宪、救国救民的道理,抑或担任检票监督,两相凑合之下,陈启泰的去留反倒并不引人注目。

足足捱了半个多月,岑春煊估摸着时间已足,便又动身赴苏州。此时陈启泰已病得连圣旨都要他人代接了,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但犹是一副恋栈不去的神情,岑春煊只看了一眼便觉厌恶,老而不死谓之贼,何况是这样一个糊涂东西。当天就拍电报请旨,待到第三天,圣旨下,陈启泰开缺,其余免予处分,苏抚一职由黑龙江巡抚程德全接任,克日上任。

消息传出,苏省衙门手忙脚乱,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后路而准备,特别是陈启泰的亲信部下,大有树倒猕猴散的恐慌,人人都在另寻出路。陈启泰听了消息后,一口气没提上来,两腿一蹬当即就见了阎王。

虽是因事开缺,但毕竟是曾任一方大员地旧臣,亦不得不有所表示,照例的抚恤慰问是免不了的。“官屠”以往处事手起刀落毫不留情,此番仅以开缺作为处理已足现回护之意。陈家倒也颇为识趣,丝毫没有闹事,干净利落的便把丧事给办了。

唯有瑞瀓闷闷不乐,他原已是江苏布政使,参劾陈启泰固然是因为对方有无理太甚地

但更夹杂着取而代之的用心,现在这么一来,反倒便全。虽然听说有让他去接任黑龙江巡抚地风声,但他心里依然闷闷不乐,黑龙江巡抚哪有江苏巡抚好啊?便是连江苏布政使的油水都强过黑龙江巡抚。

但他并不知道,风声其实是岑春煊为了稳住他而有意放出来的。出京之前,林广宇依据后世见识交待岑春煊说瑞瀓不学无术、既无能力又无魄力,堪称碌碌之辈,让其留意查证,一旦确证便行处置。岑春煊起初还不以为然,后经详细了解才知道这个所谓的布政使在行事处世上全仰仗着师爷,丝毫不曾有个人见解,离开了师爷简直办不了公,平素连“肄”、“肆”两字都分不清楚,常常被人传为笑柄,堪称十足饭桶,果然无用,不拿下他又该拿下谁?

不过这一次主要为查处上海金融危机而来,不宜大动干戈,若是一下子拿掉江苏一、二号官员,必然群情动荡,人心惶惶,还是留待程德全抵苏再做打算。岑春不无自嘲地想到:俺平生顶着“官屠”称号,何曾怕过谁来?这次却因为洋人的诡计多端而要先打掩护,后作犹豫,着实可恨,可见洋人之害还在庸官污吏之上。

动作是不采取,但岑春煊郑重其事地密电一封,告知林广宇有关内幕,反正程德全若要履职,必经京奉铁路南下,且必然先到京城谢恩,到时候皇帝自然有机会和他讲述。新官上任三把火,程德全的第一把火便已坐实——拿下瑞瀓。一想到此节,岑春的嘴角才浮现起一丝笑意来。

钦差将赴上海调查情况的消息确实后,蔡乃煌也是惶惶不可终日,前次留给岑春煊的印象实在太差了,让他战战兢兢、手足无措。这一次汲取了教训,特意简化了排场,压缩了规模,希望能够留一个好印象给“官屠”——毕竟在公文中直骂上级的种种丑事,即便是事出有因,在中国官场上也是不可原谅的。到了此时,他才后悔起自己的鲁莽与冲动来,这不是自讨苦吃又是什么?

但这一次依然捅了娄子,虽然招商局的轮船挂了钦差大臣的旗帜,但抵达码头的只有赵秉钧及其属下。望着冷冷清清的场面和寥寥无几的欢迎者,赵秉钧感觉受到了怠慢与侮辱,当即就拉下脸来,不痛快的神情跃然其上,看着蔡乃煌的眼神都带有一丝阴沉。

蔡乃煌一看便知道又要坏事,“官屠”不喜排场,认为太过招摇,这位赵大人却喜欢热闹,认定这才足够隆重。他不禁暗暗痛骂自己,怎么如此不晓事,连这么简单的情况都弄不清楚。少顷又在心中痛骂其钦差随从的电报来,如果你们说清楚只有赵大人一人,我能不安排好么?两个钦差,一个要黑,一个要白,让老子怎么伺候?

只是眼下说什么都没用,再大的抱怨都只能烂在肚子里,他满脸堆笑,装作没看懂赵秉钧的颜色,硬着头皮迎上去,原本还想先寒暄几句,只要稳定下来,晚上再巴结一番不怕对方不上钩,哪晓得赵秉钧当场就发作:“上海道蔡乃煌接旨。”声音威严而透出凌厉,让人颇为难堪。

蔡乃煌一愣,随即条件反射般地跪地:“臣蔡乃煌接旨。”

“……兹有苏省巡抚陈启泰弹劾上海道蔡乃煌言辞无状、辱骂上官一案,由钦差正使岑春煊、钦差副使赵秉钧会同查办,蔡乃煌先行停职,听候调查,若查证属实,另行发落……钦此。”

汗如雨下,后背全湿透了,谢恩的言语都说不利索,整个身子不停地摇晃,要人帮忙搀扶才站得起来。

赵秉钧也不啰嗦,只管把圣旨望对方怀里一塞:“蔡大人,得罪了,兄弟皇命在身,身不由己。”

蔡乃煌哪里晓得,在坐火车南下与乘坐轮船东行这段时间里,赵秉钧已经和岑春煊商议好了对策,一切都准备得详。而查处陈、蔡不过就是一个大幌子,两人亦不过是用来掩饰的棋子罢了。上海滩的好戏才刚刚开场……

第32章 官制改革第94章 趁势改革第66章 群策群力第13章 转危为安第38章 锋芒毕露第50章 废两改元第20章 恩威并施第44章 各有所第52章 狗急跳墙第96章 皇位继承第77章 群情汹汹第97章 图穷匕见第28章 直言不讳第86章 猝然发动第32章 海阔天空第70章 台前幕后第72章 恶有恶报第40章 最后时刻第79章 逃之夭夭第25章 横生枝节第20章 出人意料第41章 革命前途第99章 最终清算第8章 改弦易辙第20章 出人意料第40章 革故鼎新第28章 体察圣意第11章 绵绵不绝第54章 惊弓之鸟第87章 表面功夫第10章 变乱纷呈第44章 各有所第40章 革故鼎新第56章 弄巧成拙第31章 中日博弈第86章 特殊使命第49章 本位之辩第65章 心有灵犀第45章 若有所思第27章 相互妥协第82章 剑指广州第36章 多方触谈第4章 阴谋诡计第11章 宪政精髓第65章 财政预算第40章 革故鼎新第90章 危在旦夕第51章 釜底抽薪第25章 煽风点火第55章 首日议程第6章 惊心动魄第17章 战术转型第9章 短兵相接第4章 智困枭雄第54章 国会大厦第40章 殊途同归第61章 明察暗访第12章 唇枪舌剑第43章 盐政改革第83章 煞费苦心第11章 血战武昌第62章 另有用意第82章 如履薄冰第33章 以退为进第65章 心有灵犀第32章 海阔天空第89章 杀气逼人第24章 走出阴影第51章 积极稳妥第76章 校阅大典第58章 回心转意第15章 兵事兴革第91章 强力弹压第79章 面授机宜第37章 狗急跳墙第52章 维新重宝第28章 心乱如麻第85章 军歌嘹亮第7章 真才实学第93章 真相大白第10章 纵横捭阖第82章 剑指广州第77章 暗云飞舞第39章 晓之以理第12章 唇枪舌剑第24章 两全其美第82章 如履薄冰第24章 下定决心第76章 校阅大典第36章 大义凛然第38章 不欢而散第19章 考题买卖第77章 暗云飞舞第9章 进退失据第36章 当头一棒第74章 创新思路第24章 怒不可遏第47章 过于轻敌第22章 势在必然第52章 狗急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