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深度介入

面上看,川岛浪速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在为朝廷的大政算,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来辨析事物的成败利弊、得失功过,但在世铎的耳朵里,听出来的弦外之音却非如此,更像是“友邦人士”对国内政局的指点和评论,隐隐约约间居然还带有一丝悲观的气氛。

善耆是什么意思?前次亲王闹事,善耆作为肃亲王也是参与的,但世铎深知善耆作为现行体制中宗室地位最高之人,没有他的声援或者理解,要想采取任何举动都十分困难。但是,这个问题和善耆当面探讨是没有结果的,善耆不是载沣那样毫无心机的人,也不是载泽那样不容易沉住气的人。善就其见识、为人还是能力,都隐然为宗室之首。虽然各方面的评价还比不上老恭王,但比起老醇王却是强太多了。

世铎有时候不免要拿自己与小自己20来岁的善耆作比较.:有发昏到糊涂的境地,任谁都承认善耆要比他紧要。这种紧要,不惟体现在见识上,亦体现在权力上——善耆不仅是内阁协理大臣,而且还兼任着内政大臣,掌握着京师的警政大权和情报机构。没有善耆的同意乃至协助,要想做出什么事端来都不可能成功。现在毕竟已经不是老佛爷掌权的时候了,皇帝不但掌握了最高的权力,而且还有听命于其的禁卫军,来硬的力有不逮,来软的未必有效。这才是令人伤脑筋之处。

不过,世铎心里在考虑,川岛浪速既兼任顾问之职,又是善耆信任和亲信之人,他便寄希望于能从他这里探得一丝口风。

打定主意之后,世铎用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用心地口吻问道:“川岛先生大才,本王恨不得天天能当面讨教。可惜本王无肃亲王识人之明。亦不如他用人有方。”

“王爷过谦了。”川岛眯起三角眼。似笑非笑地恭维说,“在长辈宗室中,肃王爷对王爷颇为看重,只是对几个小辈不免颇有微辞,至于原来的庆王爷,唉,也是一言难尽。”

庆亲王的下场是宗室诸王最为忌惮的。众亲王闹事之时之所以没敢撕破脸皮地大张旗鼓,完全是因为奕劻的例子在先,令人不寒而栗。世铎不清楚善耆在这一案上的根本立场,但他认为倘若没有善耆的表态与支持,奕劻也不至于这么惨。

“非也,非也。”川岛将头摇得和拨浪鼓一般,“若不是几位年轻亲贵极力主张,此事本有转机。”

所谓年轻亲贵。自然指的是载泽、载沣、载涛、伟等几个。载倒也罢了,他地所有表态无一不是揣摩了皇帝心思后地印证,唯独载泽却是对倒庆孜孜不倦、耿耿于怀。

“有些人总以打倒老家伙为念。以为这样他们就能走上前台、独掌大权。”世铎一想起这事就来气,“也不想想他们才吃了几年地干饭。”

这差不多就是不指名道姓地骂载泽了,载泽不但当时极力以倒庆为目标,而且在责任内阁建立以后,目光亦牢牢盯住了善耆的协理大臣之位,言语间颇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自诩,这让老家伙们极为看不惯。伟在这事上亦有特立独行之处,屡屡有惊人之言,亦惹得老家伙们大为不快。

当然,川岛不会无趣地介入宗室内部的争吵,他的观点和看法很明确,这完全是皇帝的操纵术——皇帝既以开明的老家伙抵消守旧地老家伙,又以后起的年轻权贵来抑制得势的老家伙,最终达到力量平衡便于皇帝本人居间调整。这三种力量,如果有任何一种力量足以打破平衡就势必迎来其他两种的反抗。而且即便是日渐崛起的年轻权贵中,政治立场亦不完全一致。

载泽、载沣、载涛等完全是和皇帝一体的,皇帝怎么说他们便怎么做;伟虽然反对老家伙们的揽权,亦主张进行必要的改革,但对削弱宗室力量尤其是宪政改良持有较强地怀疑态度;善耆虽然属于开明地改良派,但却不愿如伟一般采取激进措施;而世铎作为既得利益的守旧派代表,不但不愿意采取激烈的措施,而且连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亦表示反对……在这一团乱麻中,川岛看得很明白,皇帝要做地两件事都是异常清晰的:第一,改良!

移,不为其他因素所阻挠和打断的改良。第二,分言,无所谓激进与缓和,无所谓老辈和后起之秀,在他眼里都是为改良服务的,一个铁板一块的宗室集团才是皇帝所极力要避免的噩梦。

表面上看,川岛浪速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在为朝廷的大政方针考虑打算,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来辨析事物的成败利弊、得失功过,但在世铎的耳朵里,听出来的弦外之音却非如此,更像是“友邦人士”对国内政局的指点和评论,隐隐约约间居然还带有一丝悲观的气氛。

善耆是什么意思?前次亲王闹事,善耆作为肃亲王也是参与的,但世铎深知善耆作为现行体制中宗室地位最高之人,没有他的声援或者理解,要想采取任何举动都十分困难。但是,这个问题和善耆当面探讨是没有结果的,善耆不是载沣那样毫无心机的人,也不是载泽那样不容易沉住气的人。善就其见识、为人还是能力,都隐然为宗室之首。虽然各方面的评价还比不上老恭王,但比起老醇王却是强太多了。

世铎有时候不免要拿自己与小自己20来岁的善耆作比较.:有发昏到糊涂的境地,任谁都承认善耆要比他紧要。这种紧要,不惟体现在见识上,亦体现在权力上——善耆不仅是内阁协理大臣,而且还兼任着内政大臣,掌握着京师的警政大权和情报机构。没有善耆的同意乃至协助,要想做出什么事端来都不可能成功。现在毕竟已经不是老佛爷掌权的时候了,皇帝不但掌握了最高的权力,而且还有听命于其的禁卫军,来硬的力有不逮,来软的未必有效,这才是令人伤脑筋之处。

不过,世铎心里在考虑,川岛浪速既兼任顾问之职,又是善耆信任和亲信之人,他便寄希望于能从他这里探得一丝口风。 WWW.TTκan.¢ ○

打定主意之后,世铎用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用心的口吻问道:“川岛先生大才,本王恨不得天天能当面讨教,可惜本王无肃亲王识人之明,亦不如他用人有方。”

“王爷过谦了。”川岛眯起三角眼,似笑非笑地恭维说,“在长辈宗室中,肃王爷对王爷颇为看重,只是对几个小辈不免颇有微辞,至于原来的庆王爷,唉,也是一言难尽。”

庆亲王的下场是宗室诸王最为忌惮的,众亲王闹事之时之所以没敢撕破脸皮地大张旗鼓,完全是因为奕劻的例子在先,令人不寒而栗。世铎不清楚善耆在这一案上的根本立场,但他认为倘若没有善耆的表态与支持,奕劻也不至于这么惨。如果有任何一种力量足以打破平衡就势必迎来其他两种的反抗。而且即便是日渐崛起的年轻权贵中,政治立场亦不完全一致。

“非也,非也。”川岛将头摇得和拨浪鼓一般,“若不是几位年轻亲贵极力主张,此事本有转机。”

所谓年轻亲贵,自然指的是载泽、载沣、载涛、伟等几个,载沣倒也罢了,他的所有表态无一不是揣摩了皇帝心思后的印证,唯独载泽却是对倒庆孜孜不倦、耿耿于怀。

“有些人总以打倒老家伙为念,以为这样他们就能走上前台、独掌大权。”世铎一想起这事就来气,“也不想想他们才吃了几年的干饭……”

这差不多就是不指名道姓地骂载泽了,载泽不但当时极力以倒庆为目标,而且在责任内阁建立以后,目光亦牢牢盯住了善耆的协理大臣之位,言语间颇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自诩,这让老家伙们极为看不惯。伟在这事上亦有特立独行之处,屡屡有惊人之言,亦惹得老家伙们大为不快。

当然,川岛不会无趣地介入宗室内部的争吵,他的观点和看法很明确,这完全是皇帝的操纵术——皇帝既以开明的老家伙抵消守旧的老家伙,又以后起的年轻权贵来抑制得势的老家伙,最终达到力量平衡便于皇帝本人居间调整。这三种力量,如果有任何一种力量足以打破平衡就势必迎来其他两种的反抗。而且即便是日渐崛起的年轻权贵中,政治立场亦不完全一致。

第65章 财政预算第98章 国内建设第40章 最后时刻第59章 宪法草案第88章 控制局面第77章 暗云飞舞第31章 暴起发难第47章 针锋相对第23章 人才荟萃第42章 五体投地第45章 若有所思第53章 不可收拾第38章 动之以情第29章 高深莫测第44章 颠扑不破第75章 禁卫军容第83章 箭在弦上第16章 内紧外松第18章 敲山震虎第36章 多方触谈第13章 暗藏杀机第49章 同仇敌忾第15章 步步进逼第49章 本位之辩第29章 音若沉雷第26章 彻底解决第44章 颠扑不破第52章 狗急跳墙第11章 雷霆万钧第18章 敲山震虎第19章 火从天降第9章 进退失据第41章 革命前途第10章 进攻方向第41章 章程既定第83章 箭在弦上第38章 不欢而散第1章 独辟蹊径第78章 步步为营第72章 校场展示第63章 釜底抽薪第36章 当头一棒第6章 折戟炮战第34章 生离死别第65章 财政预算第3章 铁厂之辩第70章 饭馆说书第4章 东亚角逐第41章 章程既定第33章 以退为进第82章 如履薄冰第87章 表面功夫第16章 夜袭得手第21章 出动新锐第7章 大浪涌来第73章 明修栈道第87章 表面功夫第26章 应对之策第1章 辩论之光第26 将计就计第40章 殊途同归第25章 煽风点火第37章 狗急跳墙第13章 转危为安第77章 暗云飞舞第62章 另有用意第16章 离乡情怯第66章 群策群力第40章 殊途同归第28章 直言不讳第20章 诱之以利第18章 防御歼敌第53章 不可收拾第64章 大惊失色第32章 海阔天空第56章 中外同理第2章 试点湖北第17章 鞠躬尽瘁第30章 语重心长第1章 全面推进第23章 商讨对策第86章 猝然发动第90章 铁的手腕第58章 回心转意第75章 禁卫军容第20章 诱之以利第92章 斗争哲学第90章 铁的手腕第33章 以退为进第22章 别出心裁第69章 军工事业第72章 恶有恶报第8章 改弦易辙第88章 各有所谋第15章 兵事兴革第76章 黑虎掏心第29章 高深莫测第67章 国防经费第93章 步步紧逼第53章 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