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置身事外

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

围绕着九年预备立宪纲要,朝堂再一次成为风口浪尖的大本营。几个月前,慈禧疾言厉色地下令免去陈景仁的职务,解散政闻社,压制了各方面关于要求“速开国会”的请愿,但仅仅过了几个月,兔起鹘落,事情居然演变到如此地步,真是让人有些始料未及。

前次早朝皇帝虽然表示了“一年设立过渡内阁,两年召开国会,三年选举责任内阁”的倾向性意见,但并没有明令下诏推行,只留了个“再容商议”的尾巴,让缓行派依稀还看到了一些希望。

但今天的情势却愈发严峻。一清早皇帝就摆出全副天子仪仗,在宫中亲为六君子祭奠。听宫里放出来的消息:“帝三番五次痛哭失声,目中似血,几欲昏厥……”,“康、梁在侧,亦痛哭流涕,捶胸顿足……”。

表面上看,这只不过是皇帝个人的追悼活动,但中国从来就是死人压活人——袁世凯这么崇高的地位,隐约还有“替上殒命”的功劳,皇帝也不过派了3个亲王“代天祭奠”,六君子无论地位也好,功劳也罢,都不足以与袁世凯相提并论,但皇帝居然在大内亲自祭奠?后面的用心一目了然。

根据几个现场目击的小太监偷偷传出来的话语:就是太后暂安时也没见皇帝哭得这么伤心。到最后几乎连轿子都跨不上去,全靠良弼搀扶才回了寝宫。

什么——康梁都来了?什么时候来的?怎么来的?皇帝大赦的上谕刚刚下发,他们就从地底下冒出来了,这不是有鬼又是什么?

在咄咄逼人的形势面前,缓行派坐不住了,想团结起来再努力一次。孙家鼐老了指望不上,他们便把希望寄托在了张香涛身上——张之洞怎么说也是多年的朝廷老臣,曾经的清流领袖,现在的洋务旗手。但不管谁去拜访,门房的回答自始至终只有一句:“老爷身体不适,不能见客!”让兴冲冲而来的人吃了个老大不小的闭门羹。

湖广总督陈夔龙是张之洞最中意的继承者,只有他深知张之洞的秉性,这群人见不到张之洞便决意走陈夔龙的路子,委托他去打探消息。当天夜里,月上柳梢头之后,陈夔龙青衣步行,孤身一人前往张之洞的下榻处。张之洞习惯于早上睡觉,晚上开始办公,一直要忙到深夜,陈夔龙深知他的脾气,登门造访从来就选在晚上。

果不其然,香帅正聚精会神地在灯下看书,哪有半分“卧病在床”的影子?

“是筱石么?”张之洞嗜好果脯,吐却果核后大笑,“就知道你会趁夜而来。”

陈夔龙也不以为意,只不解地问:“香帅,现在群情汹汹,大有以公为领袖之意,您为何躲着不见客呢?”

“凭这些人有用么?”

陈夔龙压低声音:“听说还有几个反对剪发辫、开国会的在串联,说要到观德殿太后灵前去哭灵!”

“要死他们自己去死!”

“啊?!”

张南皮也不解释,只递过去一份文稿:“这是皇上让我拟的罪己诏,你看看有什么意见?”

“香帅文章名动天下,我哪里敢置喙?”说是这么说,陈夔龙还是细细看了下去。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越看脸色就越凝重。文笺上圈圈点点,到处都是御批的蓝条——国丧前100日,御批不能用朱色。

“这是什么意思?我觉得写得挺好,恰如其分,不轻不重……难道皇上认为这也过了?”

“不是过了,是不够!”张之洞苦笑一声,“皇上说言辞不够恳切,自责不够深刻,反省不够充分……总而言之,这样的文字塞不了悠悠万民之口。”

“啊!”

“你说,10年前因太后反对而没办成的事情皇上都能如此痛责自己,现在九年筹备大纲势如骑虎,怎么可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张之洞指了指文稿,“如果不是这样,皇上压根就不用下什么罪己诏,他何罪之有?”

“那也不能刚亲政一个月就把太后定下的东西全给改了——有人一个劲在那鼓噪‘三年无改父之政才是孝道!’”

“迂腐!”张之洞勃然变色,“再说,是父之政!”他特意在“父”字底下加重了语气——慈禧却是女的。

“说实话,皇上的主张我都赞同,可不能这么快,不能全并在一起来,得一样样来。”

“没时间了。”张之洞原本微微闭上的眼睛忽地张得老大,“前两天我到养心殿去,你知道发生什么事?”

“怎么说?”

“皇上指着一帮人臭骂——‘安庆造反,是朕失德么?是因为朕要变法维新么?是因为朕要广行宪政而造反么?都不是!恰恰相反,革命党最怕朕维新变法,最怕朕广行宪政,那样的话他们那一套便不吃香了。你们这也反对、那也阻挠,安的什么心?莫不是革命党的内应?告诉你们,不等革命党打进来,朕先把你们的脑袋全砍了,然后再去煤山。”煤山系明末崇祯皇帝上吊自尽处。后人有挽联——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这……”

“溥良、溥颋的下场你看不到么?10年前,京城的兵权掌握在荣中堂手里,荣中堂是听太后的,所以太后说要杀谁就杀谁,现在的兵权呢?那班武将全都赞同皇上,铁宝臣算是最谨慎了,也不反对速开国会!”

“哦……”陈夔龙恍然大悟。

“皇上早打定了主意,把他惹急了对你我有什么好处?真想做第一个试刀的人?”张之洞捻着胡须,一字一顿地说道,“当年谭嗣同说要想变法成功,非得杀几个一二品的大员不可,后来又鼓动袁世凯派兵围园子……那时候皇上手里一个兵都没有就敢这么说,能把荣禄吓得魂不附体,现在康梁复起,再造维新,皇上难道还不会拿几颗人头示威?”

张之洞原本想和陈夔龙提袁世凯之死,想了半天,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只说:“更何况现在有实力的都持赞同,军机里肃亲王、醇王爷、岑云阶的意思就是皇上的意思,庆王爷、徐菊人现在风头一转也是站在皇上一边,外头除了升允明确反对外,其余都不吱声。剩下我一个,你当我真有力挽狂澜的本事?”

“大家只是觉得皇上还信任香帅,想请香帅进进言,没有让您挑头的意思。”

“还进言?”张之洞拿出一堆纸,“这是各省打来的电报,皇上特意誊了一份给我,你先看看吧。”

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陈夔龙吓了一大跳——全是各省立宪派打来的电报,言语中分明是完全赞同九年筹备清单、要求尽快召开国会的声援文章。可清单的内容只在朝会上提过,尚未成议,更未公布,这帮人怎么嗅觉这么灵?

“我再告诉你两句话。第一句,皇上说了,各省打来的电报不管反对也好,赞成也罢,明天一律见报;第二句,肃王爷明天在民政部大堂接受直隶士绅要求速开国会的请愿书。”

显然这是皇帝已经安排好的双簧。既然朝会还有不同意见,就用在野立宪派的声势给这些冥顽不化的人提个醒,让他们看清楚自己的处境。如果还不就范,非要跳出来指手画脚,那对不起了,过两天全天下20来个省的电报非得把你给骂死——“你说,还有人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么?我还想多活几年呢!”

“这一手厉害!完全是清流的架势,真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陈夔龙感慨道,“难怪孙老头死活不肯领衔上书,原来为的是这事。”

“所以老夫就认为皇上背后有高人。我只是奇怪,康梁也好、杨度也罢不会出这个主意,岑云阶、几个王爷也绝想不出这个招数,难道是他?……”

;

第14章 百感交集第67章 国防经费第11章 雷霆万钧第30章 语重心长第37章 狗急跳墙第88章 各有所谋第26章 冠冕堂皇第40章 革故鼎新卷首语第65章 财政预算第68章 弥留之际第34章 排除干扰第26章 冠冕堂皇第94章 趁势改革第27章 暗度陈仓第16章 紧锣密鼓第78章 借力打力第92章 善后处理第36章 当头一棒第51章 积极稳妥第32章 不速之客第74章 创新思路第18章 职官考试第43章 盐政改革第92章 善后处理第82章 剑指广州第7章 多事之秋第32章 海阔天空第39章 晓之以理第22章 方寸大乱第10章 进攻方向第41章 广而告之第37章 头头是道第53章 帝国国会第39章 平地惊雷第37章 头头是道第26章 彻底解决第95章 循序渐进第18章 职官考试第21章 双管齐下第53章 不可收拾第49章 同仇敌忾第34章 排除干扰第30章 圣意难懂第68章 弥留之际第25章 因势利导第7章 真才实学第81章 密谋方案第35章 额外插曲第64章 痛下决心第1章 秘密布置第23章 商讨对策第81章 密谋方案第11章 雷霆万钧第39章 晓之以理第1章 独辟蹊径第90章 危在旦夕第1章 全面推进第78章 借力打力第1章 秘密布置第10章 变乱纷呈第90章 危在旦夕第2章 链锁效应第29章 深不可测第33章 以退为进第36章 大义凛然第1章 辩论之光第62章 另有用意第84章 睚眦必报第31章 果有天书第30章 原来如此第45章 若有所思第14章 百感交集第2章 浴雷重生第43章 盐政改革第6章 折戟炮战第11章 绵绵不绝第7章 大浪涌来第24章 两全其美第25章 山穷水尽第4章 东亚角逐第15章 步步进逼第31章 中日博弈第15章 两相权衡第28章 深谋远虑第61章 明察暗访第43章 日新月异第42章 五体投地第88章 控制局面第97章 深入调整第11章 绵绵不绝第20章 咬牙坚持第36章 大义凛然第21章 伟大母爱第70章 台前幕后第37章 心心相印第83章 煞费苦心第6章 惊心动魄第17章 战术转型第93章 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