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南北分榜

到了晚上,在沈则敬书房,沈宁将她想出的办法告诉了沈则敬,认为可以根据地域来取士,而不是仅仅凭才学取士,这样就可以解决春榜江南举子过多的问题!

她认为,春榜可以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将天下七道、七卫一样,分区选拔贡士。这是个基本思路,至于具体的做法,就看沈则敬怎么去完善了。

“分区取士?那和乡试有什么不同?不可不可……”谁知道沈沈则敬听了之后,却认为此事不可行,马上就否决了,摇着头这样说道。

他认为沈宁的对策违背了春闱的意义和原则,这是不可能的!春闱又叫会试,是大永所有举子汇集在一起,共同比试,选出才华最高者,进入殿试,然后加职授官。综合起来选拔最优秀的人才,这才是春闱的意义。

如果是分区取士,那么还有必要让举子千里迢迢来进行比试吗?不行,不行,这样绝对不行。

“所以如果他们齐聚京兆,就是为了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人才,这是选士的最基本原则。可不能为了解决所谓的春榜问题,而本末倒置了。”沈则敬语气沉沉地说,再次这样反对道。

沈宁能够想出分区取士的办法,他觉得很欣慰的,这说明这个女儿真的是用心了,也说明她是真的为家族着想的。只是她想出的对策欠考虑,朝堂复杂,大势未明,春榜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连老师叶正纯他们这些久经官场的人都想不出办法了,沈宁提出的这个办法肯定是行不通的。

沈宁没有想到沈则敬最后竟然不同意这个对策,她满心的欢喜似乎被打蔫了,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两个人静静地看着书房里的舆图,也不说话。

沈则敬在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解决这件事情,沈宁则在继续想分区取士的事情。应该怎样调整好呢?她之前觉得这个办法一定能解决春榜的事的。可是父亲说的也是有理,怎么在两者中取一个平衡点呢?

“就分两榜!分南北两榜,且约定录取比例,使南方要比北方录取的人数多,这样一来,既可以解决当前的春榜问题,又不会对江南举子不公平,父亲认为这怎么样?!”沈宁在脑中不断地完善着分区取士的办法,最后说出了这样的话,希冀地看着沈则敬。

“南北分榜?!”沈则敬这次没有马上否决沈宁的话。而是细细咀嚼沈宁的话,开始分析南北分榜的可能。或许,真的可行?

沈则敬想到举子在贡院门外暴动的事情,说到底,春闱只是一个导火索,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举子和百姓被煽动,真正的原因乃是南方和北方的差距。

南方地处富庶、文华昌盛,北方环境恶劣、文华衰微。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选拔官吏,如果简单地以文章好坏取士,自然是南方人居多的。这种差距体现在春榜之上就更加明显,势必造成南方人当官的越来越多,而北方人则永无出头之日,必然会引起北方人不满了,贡院前的暴动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再加上门生、姻亲网络的关联相卫,按照这样下去。不出二十年,北方就一个举子都不能上榜了,天下文才尽在南方,这是个大患啊!南北矛盾会越演越烈的,如果再这样下去,“朝有颠沛之忧,国有分崩之祸。”那就不远了啊,这么说来,不管有没有春闱弊案一事,不管春闱公平公正原则,南北分榜都势在必行的了。

想到这里,沈则敬有沁沁冷汗,面色变了几变,示意沈宁继续说下去。

“父亲,我想说的都说完了,目前我就只想到这么多了……”沈宁很羞愧地说,她确实想不出什么了,南北分榜这个事情,她还是受了苏绣和舆图的启发,才模模糊糊悟出来的,若要进一步完善这个分榜事宜,还需要沈则敬根据吏部和礼部的实际来调整才是。

沈宁离开书房之后,沈则敬还在继续思考和完善南北分榜的事情,一直到很晚,书房的灯也还没有熄灭。到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始伏大街找叶正纯了,跟他说了南北分榜的事情,准备听听叶正纯有什么想法和补充。

“南北分榜?分别取六成半和三成半?”听到了沈则敬的说法,叶正纯也思考开了。他这两天也都是在思考这个事情,连半点办法也想不出来了,总感觉思路被堵死了,似乎有一块大石头堵住了所有的气窍,心情是差到不行。

如今沈则敬这话一说,他就感觉那块大石头被搬开了,思绪也快速地转动起来,以前想不到想不明白的事情一下子就通了!我说呢,我就感觉自己似乎漏算了些什么,原来竟然把南北差异的事情忘记了,一叶蔽目害死人啊,叶正纯自我感叹道。

作为朝堂的二品官员,作为沉浸官场良久的老狐狸,他想到的,比沈则敬想到的更深入更远大,所以对于形势的估计,他想得比沈则敬更准确!

沈则敬认为如果春榜再不改变,不出二十年朝廷就会有大事,但叶正纯根据近几年来长泰帝的表现和各地局势来看,不出十年,局势就会动荡了!

大永立国已经二百多年了,对各地的统治似乎出了许多问题。南方水患,沈华善到现在还在台前治水呢;北疆动乱,三皇子那个傻蛋在北疆做的事情;现在又有春榜的事情,北方的兵将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如果连北方的士子都对朝廷不信任的话,那么会出现什么问题?!

北方自古就是军事重地,民风彪悍,若真的发生动乱,吟诗作赋西窗里的南方人怎么敌得过金戈铁马北岭下的北方人?到最后,必是南方人吃大亏的啊。

“朝有颠沛之忧,国有分崩之祸!”叶正纯低低地吼了一句,这句话,和沈则敬之前想的一模一样!

听到叶正纯这句话,沈则敬的脸色忍不住变了几变,看来老师的想法和自己的是一样啊!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为了安抚笼络北方的举子和百姓,南北分榜是一定要做的了,事急从权。这南北分榜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春榜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科场改革,而是,为了朝政的需要!是为了平衡大永势力的需要!

这已经不仅仅是春榜的问题了,也不仅仅是举子暴动的问题了!而是,为了大永将来生存之基!

“南北分榜,必然要触及南方举子的利益,说不定会引起南方举子的反感,这其中的得失你要衡量清楚。六成半和三成半对比还是大了些,这里可以再想想办法。”在探讨的过程中,叶正纯提醒了沈则敬这点。

提出南北分榜。有识之士自然会一力支持,但是叶正纯担心的是那些年轻的举子。他们空有一腔热血,却没有当政的经历,没有预测将来危机的能力,或许,会反对这个事情,甚至,会对沈则敬乃至沈家有深深的怨恨。这些,都是要考虑清楚的!

沈则敬点点头,他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了,他提出南北分榜之策,肯定会引起一部分南方举子不满,甚至,会引起江南官员的敌视,认为他是数典忘祖的小人!可是,有些事情。就算知道自己一定有损失,也必须得去做,两害相权取其轻,他都已经做好准备,打算吩咐家里人近期内少些出门了。

“那好,这个折子你来上吧。这个对策,虽然会引起部分举子不满,但是皇上和臣必定是心喜的。你也可以捞捞官历。你这折子一出,保证萧厚仁看你的目光立马会像看金子一样!”叶正纯哈哈笑道,话语间尽是取笑沈则敬,想出了应对办法之后,他马上就变得不正经了。

沈则敬满头黑线:我递折子不是为了捞官历好不好!!!!

权衡再三,第二日早朝之时,沈则敬出列奏言,自陈有策可以解决春榜之忧。

为了解决春闱的事情,他提出南中北分榜之策,提出以京兆一带为中,以南以北划分,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士后,再统一参加殿题,并且分析出录取比例也固定在南榜55%、北榜百分之35%、中榜10%为宜。

“综上所述,臣以为,南北分榜,势在必行!势亦可行!请皇上圣裁!”

至此,沈则敬正式提出了南北中分榜取士的做法,引起了朝堂的一片震动。

朝臣哗然,长泰沉默,南北中分榜取士?朝臣们还没等到长泰帝发表,就开始在大殿之上私底下讨论起来,这个可是大事啊!这怎么可以?

大永二百多年的春闱可从未听说过什么南北中分榜取士的事情啊,这样一来,北方举子就有上位的机会了,这样对南方的举子不公平啊。——这是一部分官员的想法。

沈则敬的话语一说完,在其他朝臣轰然长泰帝沉默的情况下,萧厚仁、叶正纯、魏晋度和龚如熙已经迅速作出了反应:他们都出列附议,认为沈则敬的建议实是不可多得的良策,这策不仅解决了当前的春榜纷争,还对大永朝廷的长治久安有重要的意义,请长泰帝允许分榜取士!

赞同南北分榜取士!——这是春闱主考、副主考们的看法,今天早朝之前,叶正纯就和他们通过气了,难得沈则敬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必须要支持的,不然,大家就等着蹲大狱吧!

很快,中书令韦景曜和门下侍中申科也出列附议,认为沈则敬的提法的确是良策,请长泰帝允许执行。——这两个人的反应何等迅猛,他们很快就想明白了,南北分榜是势在必行的了,不然南北的冲突越演越烈,长此下去,大永将来危矣!——这是长泰帝是最不愿意看见的局势。

连中书和门下都表态了,其余各寺各监的官员就开始沉默了,开始细想沈则敬这个对策对现下和将来的局面有什么影响,虽然还有很多官员想不明白——尤其是祖籍江南的官员,就算想得明白也装作不明白,但是还是有不少官员转过弯来了,这样,似乎也是可行啊?

当然还是要等长泰帝最后的裁定。长泰帝沉默,面上也看不出是赞同还是反对。事实上,他心里轻松极了。他对贡院举子暴动的事情的真正原因也是知道的,正愁没有办法安抚笼络北方举子呢,没想到沈则敬就提出了南北中分榜取士这策,他可以推演出这策一旦实行,南北的差距就会逐渐缩小了,天下平息,局势稳定,正是他这个皇帝最需要的!

就听见长泰帝说:“准卿所奏,行南北中分榜取士……”长泰帝对沈则敬好一通夸奖,道“卿是良才,此是良策”等等,又令萧厚仁、魏晋度等人尽快做好南北中三榜,尽早张榜,以告知众举子,五月初就举行殿试。

随着圣意一下,至此,南北分榜,定矣!

ps:

第二更!.嘻嘻~~

第382章 立功第426章 钱财露白第112章 国有丧第352章 山陵崩第551章 出发救夫第528章 下一步第257章 族令第536章 不逃第169章 情迷第191章 溪山俞氏第555章 逼宫第381章 死生之间第299章 密谋第366章 二王回京第330章 清平侯府第190章 超级重磅人物第430章 左氏血脉来换!第244章 申科逝后第420章 京兆有动第209章 通天之手第172章 移花接木第519章 清醒第247章 大危第295章 惊涛第463章 沈家暗朝第1章 吴越沈 七月沉第233章 准卿所奏第524章 阴险手段第346章 想不到第470章 岭南人事第193章 国子监论道第73章 太子妃第82章 考第之危第166章 沈家尚主第526章 坑招讨司的!第165章 风向变了第225章 未定第249章 沈宓其人第556章 得了!第337章 夺爵第2章 破局之策第287章 顺遂第67章 朝暾宫之殇第377章 君有疑第252章 移势第172章 移花接木第275章 沈得善的压力第153章 离间第538章 偷天第353章 新君难测第309章 驱梦魇第259章 西风近第288章 朝征第336章 断子绝孙第412章 将才第94章 探花古文澜第373章 见太后第475章 提前出兵吧!第27章 简在帝心第266 三代送嫁第173章 先机第150章 夺嫡开始了第212章 仅此而已第270章 放饵第11章 半闲居和五皇子府第161章 大理寺审讯第346章 想不到第555章 逼宫第552章 路上第166章 沈家尚主第410章 慈不主兵第175章 不祥第423章 燕都之主第425章 不由己第463章 沈家暗朝第26章 尘埃落定第127章 五皇子登门第216章 错了!第116章 神秘婢女第189章 郑家教女第151章 上官长治得势第491章 克敌之火第485章 取其首级第520章 不臣第14章 花朝节第181章 显贵一堂第439章 出乎意料第359章 何策?第441章 难得欢喜第541章 遗策第312章 保不得!第110章 沈家避势第168章 人都到齐了第211章 露端倪第437章 实在没想到第388章 千秋钱庄第214章 冬至夜宴第229章 重返局势第550章 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