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下一步

南雄战役,招讨司牺牲的兵将中,就有三营中郎将段宏。

当沈华善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一阵恻然。他默默点了一柱清香,不知该有何言。

以沈家的情报网,不会不知道段宏在暗中护卫那些人质。事实上,沈华善也打算趁着交战动乱,将俞正时等人救出的。

在第二次冲锋的前夕,沈家在江南卫中埋的暗线,已经找到了最佳的时机,打算助俞正时等人出逃。

可是没有想到,俞正时和俞老太等人,根本就不愿意离开,他们还说另有计划,是绝对不会离开的。

沈家暗线苦劝不果,只得暂时离开。接着,沈华善就知道俞正时说的计划是什么了。以身死殉道,以身死来成全沈家,这就是俞正时等人的选择!

“傻,真是太傻了!人都没了,还有什么道!真是傻!”沈华善笑着骂道,眼中不断流泪。

俞老太,俞正时,这些都是他相识了一辈子的人了。这些人年已老迈,行将入棺,却用他们的性命,来助西宁、岭南两卫赢得了胜利。

这一场南雄之战,没有俞正时等人,又怎么会有西宁、岭南两卫的胜利呢?不对,还漏了段宏。

以沈华善的心思,只从暗线只言片语的描述当中,就知道了段宏在当中做了什么。先偿恩,后殉国,这又是一个傻人!

“傻,也不傻。他们做这一切,皆因心中有取舍而已。父亲,你切勿悲伤了。”沈则敬在一旁说道。

知晓了俞正时和段宏等人的取舍选择,沈则敬先是肃然,然后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俞正时等人,为了成全沈家,不惜赴死,是因为他们相信,沈家所代表的,乃是他们认同的大义;段宏先偿恩,后殉国,也是因为他认同沈华善的恩德,然后尽了中郎将的责任。

这些人,是沈家前进路上的奠基石,正是他们这些人一点点集力,沈家才有今天的局势,才能举着大义之旗,打败了招讨司。

沈家的取舍,也绝不能辜负了这些人!

“则思已经在安俘了,袁焕的事情也完成了。想必,于鸿图也将战况送往京兆了。我们下一步,要怎么走?”

沈则敬问道,没有再纠结俞正时和段宏等人的取舍,而是想到了下一步的局势。

南雄一战,奠定了岭南道的局势。局势定得这样快,也出乎沈则敬的预料。

原本他以为,和招讨司的战争,会持日旷久的。预料中的局势和动乱没有出现,反而招讨司一战即败。那么沈家下一步该怎么走呢?

“是了,局势定得太快了。下一步,是要好好商量才是。”沈华善沉吟良久,看着那柱清香燃尽,才开口。

没错,他们是要好好计划下一步。朝廷,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了吧?君主崩、新帝立,招讨司败,左良哲还能怎么做?

沈华善想得没有错,京兆的左良哲没有想到,二十万士兵的招讨司,只在岭南道打了一仗,损失就如此惨重,几乎全军溃败!

剩下万余士兵,还能做什么?喂狗都不够!

“亏得于鸿图还剿灭过盛王,古大存还平定过河内道,统统都是废物!”

在紫宸殿内,左良哲气急败坏地骂道。他耳边听着婴儿“哇哇”的哭声,更觉得烦躁。

紫宸殿的御椅之上,端坐着太后左氏。她的身边,站立着大宫女春喜,春喜的手中,抱着大哭的睿皇子,呃,准确地说,应该叫幼帝。

按照大永惯例,新帝在执政之前,是没有帝号和年号的,统称之为幼帝。如今景兴帝的梓官已经发引,葬入了东郊皇陵当中,左氏也从皇后晋升为太后了。

幼帝年少,左氏就是这皇宫中最尊贵的人了。从一个官家少女到大永最尊贵的女人,左氏只用了四年多的时间,不得不说,这福泽之深厚,就连她自己也愕然。

她是皇宫中发号施令的人,前廷又是她祖父左良哲做主,她可以随心所欲,她所想所做的,再无人敢质疑了。

长泰帝和景兴帝穷尽一生想要的境界,就这样轻轻松松被左氏做到了,被一个他们之前不怎么放在心上的左氏做到了。

不知道这算不算讽刺?不过他们长眠九泉,也不知这人间的风云了。

“祖父,于鸿图败了,再让士兵去镇压沈则敬就是了。于鸿图只是败了,不是死了。沈则敬既然能征兵,于鸿图和古大存也能征兵!江南道和河内道人口众多,集合几十万士兵,不是难事!哀家就不信,小小一个沈家,还能和朝廷作对到什么时候!”

左氏手握朱笔,在朝官送上来的折子上,写下了批语。幼帝尚在乳期,批阅折子等事,当然是左氏来做了。

此时的大永,虽有幼帝,但大永的朝政江山,已经尽归左家了。

“太后娘娘说得太轻巧了!朝廷征兵、养兵,都是费时费力的大事!岂可一蹴而就?就算江南、河内两道再多人口,也凑不齐几十万士兵!”

左良哲的心情不太好,然而左氏坐着那张御案,左良哲说话的语气倒是很恭敬的。

他总觉得,自称“哀家”的左氏,莫名的就让他有些畏惧。

左氏的话语,充分暴露出她只是长居内宅深宫,而不知道这国之大事。虽然她从朝官的汇报中,知道了朝政大事,但真论执政,只是半桶水而已。

她说的那一番征兵之话,理论上没有错,但是实际上根本操作不了。

就河内道而言,将近一百五十万百姓,却只有十二万士兵。这十二万士兵,是从这些百姓中精挑细选出来,经过层层筛选,才成为大永的士兵。

这还不算,就算征集到了这么多士兵。如何保证这些士兵有作战之力?如何让他们在战斗中活下来?这就要经过多年的打磨、培养,才能有稳定的河内卫士兵。

河内卫每年的汰旧征新,人数也不过控制在三万以内。因为,每一个士兵背后,是近十个百姓在供养。所以每一个士兵,都是一笔大财富。况且如今国库空虚,哪里来那么多钱财,供养几十万士兵?养兵,那是如水流财啊!

兵者国之大事,圣人都要慎用,不仅是因为它的大凶器,还因为它是大耗费!

如今江南、河内两卫损失如此惨重,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根本无法重新组建新的两卫!像西宁卫那样,短时内就可以用上的士兵,在江南、河内道两道是绝对不可能的!

西宁道出的是彪悍,江南道和河内道出的是文脉和皇脉。这怎么能比?

“如今大永是无兵可用呀……”左良哲最后说道。

剑南卫和关内卫的兵力,被陇右道的蒋博文牵制着,金吾卫要守护京兆。江南卫和河内卫战败,就真的没有兵力可以去对付沈家了!

“然则,祖父认为怎么办?任由沈家势盛,率领西宁、岭南两卫直入京兆?这样朝廷的处境更危险!”

左太后沉着脸色说道。祖父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办法。既然如此,就只能用她的办法了!江南道和河内道人才辈出,征集二三十万士兵,算什么难事?

左良哲被她问得一窒。在这样的局势下,似乎除了征兵一途,真的没有办法了。只是,容他再想想,再想想。

“除非祖父另有良策,否则哀家旨意已定,托孤大人召集金吾卫大将军、门下省官员、兵部尚书,执行此旨意!”

左太后将朱笔重力一放,脸色更沉了。这样的局势,容不得再想些什么。沈家是一定要压住的,不然这大永的皇位,他们母子怎么坐得稳?

左良哲跪在紫宸殿上,听着左太后的话语,终于知道心中莫名的畏惧从何而来了。左太后是他的孙女没有错,但此刻左太后坐在御椅上,她是主,他是臣。

主臣之别,是压在血缘之亲上面的。

带着这样的领悟,况且也真是没有办法可想了,左良哲退出紫宸殿之后,马上就召集了金吾卫、门下省和兵部的官员,商讨在江南道、河内道征兵一事。

门下省官员对左良哲的建议,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魏延庆和郑棣恒选择了沉默,他们知道征兵非良策,但是他们也不能凭空变出兵力来,这是大永唯一的能做的事情了。

最后,在江南、河内两道征兵的旨意,有紫宸殿中发出,通过了门下省,被发送到江南、河内两道的各州各县。同时下达的,还有一道加征赋税的旨意,不过是发往除西宁、岭南外的其余五道的。

在江南、河内两道征兵,以补充这两道在岭南道折损的兵力,同时从民中取财,用做朝廷之需。这就是大永朝堂走的下一步。

且不论逃回江南道和河内道的于鸿图和古大存,在接到旨意之后是什么样的心情,只说岭南道的沈华善等人,知道大永朝廷征兵之举后,确定了他们要走的下一步。

就像以往一样,沈华善召集了沈家的子弟,还有叶正纯、俞正道、应南图等姻亲故友,并袁焕和朱敦实两个人,在曲江边的院子里议事。

一直被大家刻意忽略的事情,终于要正式提上台面了。

水落石出,水位降到那一个程度,石头才会出现。有些事情,也是是只有到了这一步,才能提及。RS

第253章 仪服之礼第130章 抢人之战第414章 檄文第477章 后方努力第494章 杀谢第519章 清醒第414章 檄文第461章 君臣义断第192章 诛九族之论第501章 自掘皇陵第217章 一个女人的怨恨第511章 将亡第247章 大危第550章 有病第329章 世仇第245章 太子妃之争第397章 大采选的忧虑第128章 家族的力量第512章 抗旨不遵第172章 移花接木第127章 五皇子登门第188章 内情第483章 天有哭第396章 道不同第25章 互市之争第171章 谁在设局?第110章 沈家避势第89章 过年交底第358章 兵器司!第518章 夫妻重逢第492章 一战成名第388章 千秋钱庄第78章 霜重秋色浓第536章 不逃第470章 岭南人事第395章 拿卞家开刀第470章 岭南人事第两百六十二二章 有寇第414章 檄文第423章 燕都之主第540章 神兵第296章 保住第267章 西宁官动第2章 破局之策第251章 计成第268章 心思第301章 伏杀第2章 破局之策第148章 皇后的作用第276章 来者是谁第402章 平乱之人第11章 半闲居和五皇子府第140章 见司天监大人第109章 二甲第一名是谁第88章 沈华善回来了第84章 军户税事件第326章 思考班底第182章 代价第538章 偷天第113章 哭灵小产第239章 大换血第366章 二王回京第494章 杀谢第144章 道心所向第166章 沈家尚主第487章 祥瑞现第270章 放饵第540章 神兵第550章 有病第52章 镇远公病重第77章 救应南图(三)第454章 陶阳之战第492章 一战成名第268章 心思第413章 两路叛军第421章 京兆窝案起第281章 盯梢第57章 赈灾之心第438章 这个局有点大第251章 计成第277章 纨绔彭瑾第271章 京兆定策第81章 蛰伏和危前第285章 最好的时机第558章 噩耗第409章 卞家的身份第311章 前奏第36章 三十万人情(一)第100章 春闱案三第295章 惊涛第292章 纵横捭阖第93章 官场大调整第105章 南北分榜(二)第340章 背后之人第384章 死守其道第256章 杀伐第161章 大理寺审讯第212章 仅此而已第433章 动天子第240章 独夫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