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九十四 东北巨兽

延德二年十月二十六,扶余国有一支骑兵正在朝着公孙氏领地前进的消息被魏军密探探知。

得知消息以后,张飞大为兴奋,立刻请战。

“请将军给我五千骑兵,我必然将这群蛮夷全数歼灭,一个不留!”

张飞用强大的自信向于禁请战。

于禁当然相信张飞可以战胜,但是怎么想都觉得有些奇怪。

“不对啊,如果扶余人想要支援公孙度,应该火速派兵,一路疾驰往此处而来,但是这群扶余人却一点也不着急。”

从于禁得到的情报来看,扶余人的军队数量不多,速度还慢的要死,闲庭信步的样子,感觉不是来支援公孙氏,倒像是来旅游的。

于禁很快得出了结论——扶余人不像是来支援的。

思来想去,于禁身边的参谋提出了一种可能。

“很有可能这些扶余人只是来观望局势,并没有打算真的出兵,可能是慑于我魏之威望,不敢来援,却囿于同盟,不得不出兵摆出姿态以应付局面,他们不敢主动出击。”

大家都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于禁也觉得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于是便不把扶余人的威胁放在眼里。

而是把这种姿态当做一种进兵讨伐扶余国的把柄。

你敢出兵策应公孙度,对我魏国疆土造成威胁,那我要收拾你的话,你可别叫冤屈。

多好的出兵借口。

而且思考一下,于禁觉得扶余国既然做出了反应,那么高句骊国也不好说,而且这样说起来,很有可能是公孙氏向他们求援所致。

很好,这也是一个借口。

于禁摇头,没有答应张飞的出兵请求。

然后一边派人严密监视扶余国和高句骊国的军队动向,一边继续加紧围攻新昌县。

根据魏帝国在战前的了解,扶余国和高句骊国都不是简单的很好消灭的小国。

扶余国有近四十万人口,高句骊的人口比扶余国只多不少。

这两国虽然在国家组织上不能和魏帝国相提并论,但是各种意义上都具备了一个成型国家的形态。

官制也好,军制也好,户口制度也好,赋税也好,农业生产也好,都具备了一个封建国家的基础。

他们有官员,有较为成熟的军队组织,还有户口统计,也有依托在户口统计之上的赋税制度,农业生产采用青铜或者铁制农具,基本普及了牛耕,各方面都和中原别无二致。

所不同的是国家文化底蕴和国家体量,这一点,是高句骊无论如何也无法和中原帝国相提并论的。

无独有偶,扶余国也是如此。

这两国距离中国很近,各方面都复制了中国,各方面都有不同寻常的表现,因此郭鹏在设计平定公孙度的时候也考虑到这两个国家的威胁。

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

东汉是没有余力收拾这两个国家,而且这两个国家本身也受到了公孙氏和鲜卑的巨大威胁,本身发展潜力不大。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

根据参谋台的具体分析,郭鹏了解到,现在的局势和前汉末年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

郭魏帝国横空出世,鲜卑更是被郭鹏连续多年打击,两次大规模的北伐不说,还有张飞这个鲜卑终结者在边关连年征战不休。

张飞为了更好的打击鲜卑人的潜力,甚至用诱骗的方式把鲜卑人骗到边境来打,采用的是灭绝般的手法消灭鲜卑部族,以至于延长城一线的大草原上几乎被张飞打成了鲜卑真空带。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东汉前期不断向南迁移到长城附近的鲜卑部族被迫成规模的北迁以躲避魏帝国军队的不间断打击,不能继续威胁边关。

因为待不下去了,以至于同样遭到鲜卑威胁的扶余国和高句骊的最大忧患消失了,使得他们有了发展的余地。

再加上郭鹏要扫灭公孙度占据辽东,则进一步把他们的大敌给消灭了,他们就会失去制约他们发展的最大因素。

如此局面之下,如果郭鹏学习司马懿,把这个开发困难且苦寒的辽东给放置不管,把三十万汉人内迁,则辽东必然成为高句骊和扶余的乐园,他们一定会占据辽东大规模发展。

短期内看不到威胁,但是五十年后呢?一百年之后呢?

正是中原帝国对东北之地的不甚关注,以及政治斗争和交通方面的各种问题,还有魏晋之后中原崩乱,使得国家四百年不得统一。

这种情况就导致了高句骊没有了主要对手,消灭了扶余之后,高句骊挣脱束缚和掣肘,在一个无比优越的政治环境之中不断发展壮大。

数百年间,中原沉沦,高句骊却如鱼得水,不断纵兵吞并周边大小国家、部落,人口日益增多。

他们甚至还吸收了相当数量的中原汉人逃难的移民,得到了先进技术和文化,于是生产力越来越强,越来越成为一个强大的封建政权。

到了中原帝国再次一统的隋朝时期,失去制衡的高句骊已然成为一个成熟的封建国家,并且发展到了东北霸主、拥兵六十万的地步。

这不是虚数,而是实数。

隋唐时期的高句骊早已不是汉朝时期的边疆小国,而是一头东北巨兽,是比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的后金更加强悍的巨兽。

其各项国力指标都已经不是一个正常的边疆小国的数据了,为了对抗隋唐的军事行动,它甚至可以修筑起一条属于自己的“千里长城”。

军事,经济,政治,人口,生产力,各方面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上抗衡中国的实力,对隋唐的危害更甚于后金之于明。

正是因为高句骊有如此实力且为祸边疆,试图对华北地区进行渗透,对中原帝国图谋不轨,这才引起中原帝国的高度警觉。

于是隋唐两朝四代帝王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多次动员全国兵马,倾尽全力,对高句骊进行接连不断多次打击,誓要消灭高句骊不可。

而那个时候的高句骊早已不是现在这个公孙度就能收拾的惨兮兮的弱小模样了。

时代变了。

隋朝两代帝王数次军事打击,折损兵马数十万,折损人口数百万,甚至透支了隋朝的生命力,付出庞大的时间和巨大惨重的代价之后,虽然也让高句骊疲敝,但是首先挺不住的是隋帝国自己。

高句骊以一己之力把隋帝国拖垮了。

以至于要到唐帝国时期,中国才终于把高句骊这个心腹大患给除掉。

整个过程,近七十年。

其烈度之大,跨越时间之长,战斗之惨烈,损失之巨大,过程之曲折,堪比二十次萨尔浒之战的总和。

只是结局不同而已。

唐帝国终究接手了隋帝国未尽之业,用三十多年的时间,拼尽全力消灭了高句骊,剪除了威胁,收回了辽东。

可以想象,若是没有隋唐两朝四代帝王接连不断的持续打击和百姓付出的巨大惨重的牺牲,今日之东北,或许将不是中国之东北。

一千五百 好好先生诸葛瑾八百一十七 守规矩的郭某人四百三十五 大桥和小桥都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了吧二百四十八 于是乎郭某人在历史的舞台上纵情起舞二百六十二 公孙瓒的心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九百九十八 程田党争八百九十七 他们对未来充满向往一千一百六十三 郭某人的三步走九百八十 马远的大宛之行二百五十 大汉,要不行了一千一百八十八 振臂一呼而百应者,又怎么会是你这种逆贼四百七十四 杨彪露出了一丝悔意一千一百九十三 不要挑战下一次的可能性一千零九十六 皇帝兵出洛阳一千二百一十一 程昱不会再有任何迷茫八百二十一 庞统顿时雄心万丈九百零七 开战时刻四百零一 乱世啊一千三百一十三 太上皇病了一千二百三十四 逆流而上的郭瑾一千三百五十二 郭瑾感觉自己的脸都要被抽肿了一千三百零九 太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一千零九十二 郭鹏还会继续折腾下去一千零九十四 田丰和程昱都被要求随军出征一千二百七十 徐晃可不认为自己的将军做到头了一千二百零八 郭鹏终于理解了程昱的全部一千四百七十四 司马氏算是在魏帝国站稳了脚跟一千一百四十六 孤不仅要武功,也要文治三百三十七 赢了做人,输了就是一条死狗!一百二十四 叛乱爆发一千四百六十二 千错万错都是安息人的错一千二百四十七 政治联姻的负面影响在此时此刻暴露无遗五百四十五 匈奴没了,你可以成家了三百五十六 袁术的麻烦有很多八百七十三 郭某人的经济手段九百零九 不愧是我儿十 舔狗舔到最后七百九十九 等到郭鹏死了,天下还是从前的天下七百二十二 郭魏的国策一千二百九十六 罗马斗兽场一千一百五十六 世上没有两全法一千零六十七 诸葛亮很有想法七百八十九 第六份诏书一千五百零八 蔡邕苍老的背影显得格外的凄凉一千三百九十一 张飞本身只是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一千一百三十四 魏帝国已经开始重新出发了一千四百五十九 魏帝国是个骑在马背上的国家一千零六十三 这是司马氏向曹氏报恩的机会九十七 震天雷七百七十五 变雒为洛九百六十八 郭某人顿时多了许多孝子贤孙一千四百七十三 也不知太上皇心中是何等滋味一千一百五十四 臣才疏学浅,竟不知有这等事一千二百五十八 士燮觉得张津就是个棒槌一千五百三十四 这好像是咱们父子第一次单独相处吧?一百一十一 长期发展规划一千一百七十二 孔卿当真是孔夫子嫡传血脉?六十三 新官上任三百九十四 郭子凤到底要干什么?九百四十四 重返西域战略(上)五百九十 砸到他们魂飞魄散!一千三百四十二 仲德,我打算退位一千三百二十四 填坑的陈宫九百八十九 来自后院的烽烟四百八十六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千零二十四 给东汉帝国收尸九百五十九 联合商队西出玉门关一千一百二十一 张飞是个真将军一千三百八十六 赵云的奏表(上)三百七十七 坎坷的东归之路三百五十六 袁术的麻烦有很多六百七十二 董卓不懂经济一千二百七十一 罪臣士燮,恭迎王师!一百零二 逐渐膨胀的野心和欲望一千三百五十八 程昱再也不能理解郭鹏了七百三十三 张辽的自保之道一百八十六 救驾之功五百七十六 蜀道难九百八十九 来自后院的烽烟九百八十一 大宛国很乖六百三十八 咱们要让新的雒阳城比旧的还要好六百三十九 郭鹏的前进,也是他们的前进一千二百三十七 廷杖三百九十九 溃逃的黄巾九百一十三 躁动起来的王粲一千零一十七 所以许靖真的很好用一千三百六十七 郭珺的成长很快二百三十一 传国玉玺二百二十七 你也配当演员?一百八十七 袁隗,你是真的老奸巨猾六 你曹孟德毫无疑问是个奸贼七百一十四 今日显然又是曹操的惨败三 以孝治国大汉朝二百 谁能顶得住啊?三百三十六 他的自负仅次于袁术一千四百四十九 时过境迁,换了人间一千一百二十四 师汉长技以制汉五十一 这传统一点都不美好九百九十八 程田党争一千一百六十八 西域地区的三个都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