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幼年傻事

沈秋君暗自感叹,前世自己被她当枪用,今生估计那个王氏也是这么个用途了,只不过当年自己有正当理由做到明处,让贤王只能心中暗恨,如今不管沈丽君有没有出手,贤王都会对她有所怀疑的,只看她今日虽强作欢颜,可而那神色气质哪里能与前几年比。

沈丽君也在稍然打量沈秋君,看到沈秋君的面貌比之前几年更为出色,虽然目前六皇子不得志,却丝毫未影响到她一般。

沈丽君明白这是因为她得了丈夫全部的宠爱,想当年自己在未怀桂哥儿前,也是如此,就算是天塌下来,想到还有贤王,那心里也是万事不惧,仍然甜甜蜜蜜的,如今再想当年事,只觉得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为母则强,现在沈丽君心里只有桂哥儿,以后也只能靠着桂哥儿,所以她不能让他有任何的闪失,哪怕有一丝的苗头都不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贤王没有那样的雄心壮志,凭她的手段,保得儿子平安长大,顺利承爵位自是没有问题,可是一旦贤王登下那个位子,虽说古就有立嫡立长之说,可皇家不同寻常人家,历朝历代非嫡非长做皇帝的何其的多,就拿现在来说,太子就是桂哥儿的前车之鉴,万万大意不得。

沈丽君心里已经打算明白了,不管如何,贤王府这几年不能孩子出世,等到桂哥儿再大几岁,她会安排几个老实不得宠的妾侍怀胎,只要那几个孩子平安无事,也就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再过得几年,谁还记得那些年的事情,自己仍是那个贤德的王妃。

今天齐妃也不在状态,自王氏落胎后,她便对沈丽君有微词。现在是越发的不待见了,只是碍着永宁侯府,也不好十分计较,少不得面上装个笑脸,她又素来讨厌六皇子,再加沈丽君之故。对沈秋君也难热情起来。

至于太子妃,齐妃一想到太子嫡子庶子一大堆,一边暗自叹息自己怎么没摊上那么人贤良媳妇,一边暗恨太子妃太绵软,故也只是面上淡淡的。

其他几个皇子妃。她们都是有自己婆婆的,看到齐妃连个贵妃都不是,还在这里充大脸主持后宫。心中无不为自己婆婆抱屈,齐妃也懒得心疼别人家的儿媳,况且因担忧儿子子嗣的事情,也没心情装那个表面工夫,反正皇上也不在,大家都只客客气气地寒暄几句,便默默吃自己的去了。

如今一来,倒显得前殿热闹融洽了。

皇上看着下面的子孙们。心中大感安慰,太子等人也轮番上前凑趣,几个孙辈也上前承膝欢下。这其中尤以桂哥儿最为活跃,一来也是他尊父母命,想在皇上面前讨宠。二来同是因为几个大的也都长成少年郎了,不好再做那小儿姿态,几个小的,如松哥儿一般的大小的,还没有那个心眼儿,故一下子便显出桂哥儿的聪颖讨喜来。

六皇子一向不爱到前边去奉承,且又是戴罪之身,便只自己在一边吃喝,松哥儿也老老实实地由小内侍服侍着吃东西。

皇上被子孙们一番奉承,心中更是高兴。转眼却看到六皇子父子各吃各的,再看别的桌前,都是做父亲的时时关照着儿子,又一想以六皇子的冷淡,做出这事也是情理中的,便心疼起孙子来,让人叫了松哥儿到自己跟前坐着。

其他人见了,面不上显,心里却格外留意起来,不动声色地打量那二人的互动。

皇上看到松哥儿憨墩墩的样子,又重提老话:“松儿,这段时间有没有想祖父啊。”

果然便见松哥儿盯着皇上好一会儿,最终还是摇头。皇上也不生气,这本就是在他预料之中的,于是他又取了一块小点心,笑道:“尝尝这块点心,和你家嬷嬷做的相比如何?”

松哥儿眼巴巴看了看点心,很为难地对皇上说道:“我母亲说我一天只能吃两块点心,我方才已经把第二块点心吃了,我母亲说不许我吃第三块,第三块点心要留在第二天吃。”

六皇子便在下面解释道:“太医说不能再尽着他吃甜食了,所以便限制他一天只吃两块点心。”

皇上闻言,笑道:“你母亲不许你吃第三块点心,那咱们就不吃了,你母亲有没有说不许吃第四块点心。”

见松哥儿摇头,皇上便将手中的点心放下,又从盘中取了一块新点心,递给松哥儿,笑道:“既然如此,我们就吃第四块点心吧。”

松哥儿不由皱眉,感觉好像有些不对劲,不过以他现在的脑瓜子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便高兴地接过来吃了起来,末了回答道:“嬷嬷没做过这种点心,没法比。”

皇上闻言不由大笑,底下的人心里都暗道:老爷子今天兴致很好啊,这是在耍猴玩吗.

皇上又逗弄了一会松哥儿,便让人把他抱下去了,岂料松哥儿犹指着方才那块点心,对皇上说道:“得让我母亲收着,我怕明天来不了,第三块点心变不成第一块,就只能吃第二块点心了。”

殿中众人都笑了起来,皇上也笑道:“你放心,我把那块点心赐给你父亲,明日只管找你父亲要点心吃。”

六皇子只得上前谢了赏,把点心一口放在嘴里,松哥儿见了,不敢吭声,乖乖坐在父亲身旁。

这件事自此也成了众皇子心里的乐子:老六太机灵,反损了儿子的聪慧,倒有点现世报的意味。

此后众人见了松哥儿也是极为和气亲热,并不为他得皇上青眼猜忌,自然也免不了提提这第三第四的旧事,松哥儿初时还以为是件自豪的事情,也跟着乐和一番,长大些就明白了,赌了口气倒是踏踏实实的读书,尤其极精通算术,当然这件事后来又演变了另一种说法,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宴会结束,太子心里颇为轻松,瞅着空给六皇子递话:“父亲已决定再过几个月祭祀祖宗,到时众皇子都会按例分封,我已经在父亲面前数次为你美言,估计这次你也能封爵。虽然你曾立下天大功劳,但因着容妃之事,怕不能封亲王。”

六皇子听了,满脸感激道:“多谢大哥关照,我有自知之明,能封爵就很不错了,不敢想亲王之事,反正有大哥在,这亲王之位总能到手的,我等得起。”

太子听了很满意,笑道:“我们兄弟同心,还怕荣华富贵不到手吗。”

贤王则在回府后,想起儿子在皇上面前的表现,再对比松哥儿,不由欣慰地对沈丽君说道:“你把儿子教得很好。”

沈丽君见丈夫自这次侍妾落胎后头一次给自己笑脸,心头一喜,忙笑道:“我可不敢当,也你这样一位父亲在前面做榜样,桂哥儿又能差到哪里去。”

见到贤王高兴,沈丽君又趁机说到:“前几日,王家还上门来请求王爷原谅,并愿再送一女入府,以赎前罪,因为你这几日事忙,直到今天才得空回。”

贤王变了脸色,说道:“教出那样无法无天的女儿,他们还有脸上门来!难不成还要送个搅家精进府不成,他还真以为我能看上他家那点银子,下次再来,直接打出去,哼,这个仇,我早晚也要从他们王家讨回来。”

沈丽君忙道:“这件事将来自然要有个说法,只是那王氏已然暴毙,他们家心里必是十分害怕的,现在虽不指着他家的银子使,可自来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往往能坏了大事,全不如先稳一稳王家的心,免得他家被太子等人利用。”

贤王思索了一下,厉声说道:“也罢,你亲自去挑,务必老实本分,先摆在府中,将来新帐旧账一并和他家算。”

沈丽君眼皮一跳,忙忙答应下,又道:“那边家父子也回了京,却不见他们上门来,不知是个什么情况。”

贤王说道:“接下来有的事情忙,他们的事倒不急,免得皇上猜疑,他家女儿在我这里,我还不信小六有这通天本领,现成的皇亲国戚不做,反和他一条心。”

沈丽君听了这话,笑道:“这次皇上倒真是有兴致,竟召了所有封了王爵的,都到京城共享这盛事。”

贤王点头道:“如今四海一统,也是他老人家的不世伟业,自然要好好庆祝一番。再过几日建安长公主就要到了,皇上已命我前去接应,家里的事情就全交给你了。”

沈丽君忙温柔应下,夫妻二人的关系倒有些要回到从前的迹象。

六皇子府仍是一如既往地闭门思过,只是借着出去采买时鲜菜蔬,得些外面的消息,这还是沈秋君上了心的缘故。

这日,沈秋君就自下人口中得知:建安长公主因贤王迎出百里地而心里欢喜,着实在皇上面前夸了贤王一通,皇上龙颜大悦,厚赏了贤王。

沈秋君不关心贤王的受赏,而是又一次确认道:“长公主是只身前来的,真的没有带她孙儿一同进京?”()

第293章 父子对恃第32章 打发钉子第183章 退与不退第285章 登基大典第217章 陈王担忧第17章 路遇斗殴第205章 看花了眼第173章 促成亲事第47章 当生天子第196章 山中遇刺第297章 遍邀群芳第176章 三人洞房第185章 庙内私会第17章 路遇斗殴第9章 姐妹交锋第139章 祖母习性第313章 赠诗长宁第113章 超度亡灵第120章 太庙事件第279章 终于到来第91章 提前生产第20章 途中训奴第256章 亲事被拒第314章 瑶琴惊醒第239章 幼年傻事第286章 瑶琴面君第240章 齐小侯爷第146 掌掴儿媳第206章 边氏父子第52章 请来神医第176章 三人洞房第196章 山中遇刺第127章 沈家旧物第25章 择木而栖第239章 幼年傻事第27章 事情有异第78章 齐妃内侄第307章 吐露前情第216章 峰回路转第119章 结交秋君第151章 颠倒黑白第31章 回首噩梦第320章 兰儿巧言第303章 共进早膳第88章 锦匣纸笺第226章 秋君生子第105章 这不科学第163章 北蛮反应第109章 六爷夸功第3章 欲加之罪第339章 兵戎相见第226章 秋君生子第183章 退与不退第10章 取名怜儿第197章 成全太子第236章 东陈覆灭第213章 秋君有孕第182章 假设之事第153章 昭英回府第342章 小六番外一第72章 夜入金家第168章 太子谋划第136章 冤家聚头第107章 出乎意料第183章 退与不退第18章 庄园新居第257章 又出状况第79章 金二殒命第284章 皇上禅位第17章 路遇斗殴第94章 牝鸡司晨第142章 撕破脸皮第201章 周公之礼第300章 好事成双第213章 秋君有孕第268章 争取沈侯第184章 贩卖消息第295章 发嫁姬妾第26章 指东说西第37章 改头换面第99章 小六远行第9章 姐妹交锋第300章 好事成双第327章 事后诸葛第98章 程沈互访第19章 寻婿条件第269章 沈老太太第223章 何生瑜亮第51章 巨额财富第305章 骨肉团聚第153章 昭英回府第149章 环儿求情第231章 挑拨离间第155章 兄妹交锋第140章 探听消息第323章 讨凤仙花第162章 生死搏斗第327章 事后诸葛第138章 惜君生子第242章 沈母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