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敕封郑王

第117章 敕封郑王

然而朱瞻埈却并没有如他们所想,只是对朱棣奏道:“爷爷,孙儿失态了。”

“无妨,不知道刚才那是……”朱棣有心想问,却又不知道从何问起,只能模棱两可的将问题抛给了朱瞻埈。

面对朱棣的询问,朱瞻埈倒是早就想好了对策,只是很平淡的回答道:“那只是变化之术,我在蓬莱仙岛和吕纯阳打赌,赢了他一局,他便教了我这招,可以变化真龙一时三刻,算是我压箱底的本事了。”

听到朱瞻埈这么说,朱棣这才脸上露出了放心的表情,只是究竟是真放心了,还是假放心,就只有朱棣自己知道了。

毕竟朱瞻埈虽然这么说了,但他脑袋上一对龙角却并没有消去。

不过这显然不是重点,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该如何进行后续的处理才是关键,而不是在这里纠结朱瞻埈是不是真龙。

尽管他如果真的是真龙的话,会让事情变得很难收拾,但其实影响也不是很大。

或者说,朱瞻埈现在这样表示自己不是真龙的态度,反而让事情变得更复杂了一些。

毕竟按照朱瞻埈现在所表现出来的架势来看,他说自己不是真龙,那也得有人相信才成。

当然,如果他是真龙,那对于其他人来说倒也简单,敬而远之也就是了,或许有人会想要贴上去求一个长生不老或者富贵,但那都好做决定。

但如果朱瞻埈只是说自己不是真龙,但他到底是不是真龙没人知道,那别人就要去猜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就算他真的不是真龙,可这种突然能够变成真龙的能力,依旧是一个极大的威慑。

尤其是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可不管你到底是变化出来的真龙还是真正的真龙,到时候民间只会传成真龙降世!

所以在朱瞻埈表示他不是真龙,并不会就此飞升天界之后,事情就已经变得很复杂了。

别的不说,光是朱瞻基此刻看向朱瞻埈的眼神就已经变得陌生起来,因为朱瞻基清楚的明白,如果朱瞻埈真的是真龙,并且还要留在世间,那他将没有任何资本去和一条真龙来争夺储君的位置。

即便朱瞻埈对皇帝的宝座毫无欲望,也会有无数的人想要把他硬抬上那个位置。

又或者说,他们不希望有一个永生不死的帝王,将朱瞻基捧上了帝位,但他真的有办法在一位真龙在侧的情况下坐稳皇帝的位置,或者说不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傀儡吗?

这些疑问对于年少的朱瞻基来说,无疑是一盆冷水浇在了少年人心中才刚刚燃起的名为野心的火焰之上。

他在怀疑,自己努力所做的一切在面对一位真龙的时候,到底有什么意义。

然而朱瞻埈却对这些毫不在意,他只是对朱棣说道:“爷爷,孙儿也是我大明皇室中人,而且按照我大明自洪武朝传下来的惯例,孙儿也该封王之后去封地就藩。

所以孙儿恳求爷爷让孙儿也能去北疆,和诸位叔祖一起镇守边疆。” 朱瞻埈的话一下子把朱棣给整不会了,也让朱棣身边的满朝文武感到一阵懵逼加混乱。

毕竟朱瞻埈刚刚才展露了真龙之躯,按理来说朱瞻埈这个时候应该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才华压制朱瞻基,从而争夺皇太孙的位置才对。

结果朱瞻埈却一边表示自己不是真龙,一边表示自己要封藩王去戍边,这种摆明了不想当皇帝的态度着实让朱棣和一众藩王还有文武百官一起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这倒不是问题,朱棣很快就定下了心神,心中有了决断:“既然瞻埈你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跟爷爷说说伱看上了哪块地方,这大明千里江山,爷爷都可以封给你!”

朱棣这番话看似是应允了朱瞻埈的请求,但实际上也还是在试探他是否是在以退为进。

虽说朱瞻埈的种种表现,都已经足以说明他是真的成仙了,或者说就算没成仙也相差无几,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朱棣也不免生出对朱瞻埈的担心,担心他想要的是皇位。

可是朱瞻埈之前的种种行为却又让朱棣并不是很相信这一点,两种心理的矛盾之下,朱棣自然要借着这一机会对朱瞻埈进行一番试探。

至于说刚才真龙现身对朱棣所带来的震撼和惊讶,对于一位凭借自己的本身打下江山,抢来皇位的马上天子来说,惊是真的有,却还未到能让他惊慌失措、进退失据的程度。

如果这点事情就能够让朱棣吓得跟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一样,那他也就不是那个能够一藩胜一国的朱棣了。

“回爷爷的话,孙儿想要天津卫,并且带青玉卫北上,以此为基,北拒蛮夷,宾服四邻,为我大明开拓海疆!”听到朱棣说可以自己选封地,朱瞻埈便毫不犹豫挑了一块对于他而言最好的地方。

永乐二年,朱棣为了纪念“靖难之役”时自己从此地度过大运河南下,特将元代的海津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并再次设立了天津卫,后来又增设了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一直以来都是南北漕运和海运的咽喉,同时也是一处相当重要的军事要地。

作为曾经的燕王,朱棣对于这块地方自然十分的熟悉,听到朱瞻埈想要把自己的封地安置在这,朱棣心头微微盘算了一番之后便开口说道:“天津可是个好地方,瞻埈你是会选封地的!不过既然爷爷答应了你,那这地方就给你了。”

朱棣这么说着,随即唤来礼部的官员,现场下达了册封朱瞻埈的圣旨:“敕封太子朱高炽之嫡次子朱瞻埈为郑王,封地天津,拨天津卫并青玉卫为藩王护卫,设天津左卫与天津右卫,皆归郑王统属,天津的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皆由郑王统管。”

能够自己选封地,对于大明的藩王来说并不算什么太离谱的事情,将封地的民政、税收和军事都交由朱瞻埈掌管也不算什么,但盐运也交到朱瞻埈手上,这就不免让朱棣身边的一众藩王眼珠子都红了。

因为盐运严格来说是两件事,即制盐和漕运,这对于藩王来说可是十分重要的财源,尤其是在朱棣刚刚颁布了宗藩新政的情况下。

天津真的是个好地方,向北就是北京城,过了长城可以去锤蒙古人,也可以造船出海去打朝鲜和日本,大运河从这过,元代的海运也是从这走,真要好生经营可以拿下日本之后,以日本为跳板,去开拓美洲大陆了。

(本章完)

第154章 世子李褆357.第354章 净天地神咒第137章 听涛水阁第70章 气运罗盘第79章 金甲门神第206章 勿兰忽失温379.第376章 煊赫之威第152章 “世宗大王”第50章 永乐大典371.第368章 小兵卫第51章 诏狱里的人才381.第378章 对错之分339.第336章 郑王庶长子朱祁钧360.第357章 金丹九转第216章 大明分羊第177章 赵王来访第62章 夜谈第158章 登陆济州岛第182章 没兴趣第296章 收服阿青第41章 绝天地通第21章 朱棣的恼怒第191章 通缩与通胀377.第374章 带兵进京第230章 比试第233章 解缙还活着吗第234章 人选第65章 人道气运381.第378章 对错之分第292章 巨蟒第22章 皇帝召见第223章 招降第195章 千古第一汉奸世家第30章 背后的靠山第60章 户部衙门第114章 弹劾第178章 百万两白银第5章 五十年的朱果第261章 徐妙云第295章 南海龙王第136章 务实与国运第174章第130章 郑和与候显第140章 眼界不够开阔第1章 欢迎收藏第221章 都家班第252章 曲阜县令第255章 香火封神第21章 朱棣的恼怒第89章 青璃增阳丹第113章 朕意已决第103章 星槎拓海第32章 想学武的朱瞻基第140章 眼界不够开阔第205章 饮马河畔第31章 东宫的老虎329.第326章 文武相制第36章 朝堂解惑第294章 朱瞻埈到来351.第348章 交趾战事第143章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第170章 年轻武士第150章 攻倭方略344.第341章 财政支出第285章 倭女内斗第251章 4K章节第11章 打赏的红宝石第178章 百万两白银第44章 女反贼孙若微第187章 坤载复魂第246章 时代变了第162章 福冈城下第311章 昔日二人383.第380章第58章 官员的俸禄第203章 出征第76章 朱瞻基借兵353.第350章 群魔乱舞第150章 攻倭方略第189章 分歧第64章 副将第283章 大地轮回第218章 夜话商税第7章 大明天朝计划376.第373章 家书抵万金第313章 佛道两门第227章 威压草原第134章 小琉球国第281章 重塑肉身第115章 真龙现身第275章 大婚前夜第210章 庆功第85章 贬为马前卒第178章 百万两白银第241章324.第321章 招募第214章 恢复330.第327章 编练新军328.第325章 云南沐家第165章 猴子骑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