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考虑将来

第120章 考虑将来

奉天殿晚宴真龙降世,天雷劈死了冒犯真龙的官员,所有弹劾真龙的官员全部受到牵连被罢官发配……

正如所预料的那样,奉天殿内发生的事情一夜之间便传遍了整个南京城。

不过也正如预料之中的那样,谣言的重点并不是真龙究竟是变化之术,还是妖怪幻化,而是究竟朝廷究竟做了什么,才会引得真龙降世,以天雷惩罚那些有罪的官员。

你说那些官员都是好官?他们是在为民请命?

笑话,若他们都是好官,怎么可能会被天雷劈死?还是被真龙亲自引天雷劈死?

肯定是这些官员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恶事,才会引得真龙降世,天诛国贼警示人间帝皇。

而那些被处理的官员自然也就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名声可以说是一下子就臭掉了,连带着家里人走在街上也会被人吐口水。

朝廷方面除了要及时处理这些官员的事情,把他们罢官的罢官、发配的发配,该砍脑袋的也赶紧拉到刑场上砍了之外,也需要张榜安民,告诉老百姓皇帝没做坏事,不是皇帝挨了雷劈。

虽说老百姓对此肯定不会全信,但朝廷的告示多少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不至于真让人觉得天子德行不修,以至于真龙降世以作示警。

总而言之,伴随着中秋节奉天殿赐宴的结束,南京城里是一时半会消停不下来了。

这些事情要说与朱瞻埈无关自然不可能,可以说每一件事情都和他有关联。

但要说这些事能够和他扯上多大的关系却也不尽然。

毕竟只是事情因他而起,而不是这些事情都将他牵扯进去了。

恰恰与之相反,现在所有人在竭力避免将朱瞻埈再度牵扯到这些事情当中去,因为谁也不想再面对一位随时都能一道天雷把你劈的灰飞烟灭的真龙。

尽管朱瞻埈当时就说了这只是变化之术,但在其他人看来,即便只是变化之术,招来的天雷却是实实在在的,那名弹劾他的官员也确实被劈的连灰都不剩了。

所以纵使其他人相信朱瞻埈不是真龙,也不想惹到他被一道天雷给劈成灰。

本就心情不好的朱瞻埈也懒得搭理这些事情,回到了军营的他将自己的精力都放到了对未来就藩之后封地的规划上来。

虽说封了王,封地也已经划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朱瞻埈就要马上就藩。

要知道天津城永乐二年才在皇帝的旨意下开始修建,迄今为止也只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座小城镇,朱瞻埈要就藩的话,光是王府的修建就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完工的。

而在王府修建完成之前,朱瞻埈都还可以在京城再待一段时间。

其实对于就藩的早晚,朱瞻埈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意见,早点去晚点去在他看来都是一样。

只不过封王和就藩的事情来的太突然,他确实需要一点时间来做出安排,将就藩的各项事情都准备好。

毕竟就藩不是一件小事,如果不事先做好准备的话,到了封地可不比京城,到时候各种事情堆上来只会让自己手忙脚乱。

关于封地的王府,对于其他藩王来说或许是重中之重,洪武朝的时候甚至有藩王嫌弃王府不好而不去就藩的事情发生,但朱瞻埈对此却是最不在意的。 王府修的好与坏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住,实在不能住也可以住军营。

反正修仙的人在这方面不需要太过挑剔,哪怕只有一根木柱也是能够安身的。

真正让朱瞻埈需要用心准备的,还是关于封地建设的事情,以及朱棣划给他的天津三卫。

天津这个地方朱瞻埈其实早就相中,甚至于在他还没二次穿越去修仙界之前,还住在北平的时候朱瞻埈就相中了这块地,觉得这是个好地方。

天津作为三合海口,即连通大运河,又有良港入海,水陆交通便利,天然就具备发展商业的潜力。

再加上天津靠海,从隋唐时期就有人居住,当地居民捕鱼煮盐为业,又多滩涂沼泽,开辟出来用于耕种,也是良田万顷。

可以说这个地方无论是发展农业还是发展商业,都有着相当不错的先天条件。

而且更关键的是天津旁边就是以后的北京和唐山,这两个地方一个是未来的大明帝都政治中心,一个是中国三大钢铁资源富集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是毋庸置疑的。

按照朱瞻埈当年的想法,可以在天津大力发展造船业,然后以此为起点北上,无论是控制朝鲜还是倭国都不在话下,更努力一点的话还能穿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

到时候把玉米、红薯、土豆这些高产作物的种子带回来,再把东北的黑土地开发出来,大明就有足够的资本去应对明末小冰河时期那接连不断的天灾了。

不过那个时候朱瞻埈还是以凡人的视角在看问题,许多规划虽然涉及到了未来,但也只是一个百年规划。

比如治理黄河,朱瞻埈当初给出的方案也不过是束水冲沙和植树造林这两点,需要几十上百年才能够看到成效。

但是对于现在的朱瞻埈来说,治理黄河?

以真龙之力疏通水脉,再以大法力重塑森林植被,这不比让人种几十年的树来的见效快?

当然,真这么干朱瞻埈多半是要累死的,毕竟黄河不是什么小河沟,这是一条泛滥了千百年的大河,想要治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不过比起凡人时期的自己来说,现在的朱瞻埈有更多的手段来治理黄河,见效可以更快,也更有效。

毕竟,以真龙一族的天生神通操控黄河水流,可比修建堤坝来束水冲沙快多了,对于泥沙淤积、河道抬升、河水泛滥等问题,也能够有效的治理。

不过治理黄河的事情可以往后放放,比起治理黄河这种长期工程来说,从天津出发去打倭国,把它的金山银山都占下来这件事反倒是可以提上日程了。

毕竟就算要治理黄河也是要花钱的,把倭国的金山银山都打下来了,朝廷有了足够的白银流入,也能有钱去做这些事情,而不是真靠朱瞻埈一个人去治理黄河。

(本章完)

第164章 倭人集结第186章 我回来第23章 不能急的改革357.第354章 净天地神咒第148章 种水稻第126章 征倭方略第110章 着为永例第308章 青袍小吏第58章 官员的俸禄第58章 官员的俸禄第76章 朱瞻基借兵第160章 运粮和出征第226章370.第367章 火龙第262章第119章 龙女多情第44章 女反贼孙若微第112章 藩王领军第199章 掏袖子第284章 倭人献女第270章 龙女第4章 胖老爹朱高炽第262章358.第355章 “净”天地第125章 瓜分倭国第182章 没兴趣第112章 藩王领军第203章 出征请假条第236章 郑王侧妃第228章第70章 气运罗盘第131章 控风之术第20章 亡国之祸第6章 皇帝封赏第191章 通缩与通胀330.第327章 编练新军第125章 瓜分倭国第301章 继续闭关第162章 福冈城下第130章 郑和与候显第231章 互相算计326.第323章 气运制约第161章 对马岛第283章 大地轮回第74章 勋贵站队381.第378章 对错之分第58章 官员的俸禄第6章 皇帝封赏第242章第309章 忍者爬绳子第45章 荒唐的朱瞻基第38章 丹药出炉第77章 汉王和赵王第117章 敕封郑王第29章 死马肉第18章 秦淮听曲第299章 重训锦衣卫第149章 风调雨顺第221章 都家班第284章 倭人献女第164章 倭人集结第197章 孔家之乱第284章 倭人献女第11章 打赏的红宝石第197章 孔家之乱第230章 比试377.第374章 带兵进京第203章 出征第254章 4k二合一第99章 真龙之躯第146章 海上第245章 圣旨?给他写一张第243章 刺杀第93章 上架感言第26章 计将安出?326.第323章 气运制约第62章 夜谈第21章 朱棣的恼怒372.第369章 京都开城360.第357章 金丹九转第199章 掏袖子322.第319章 神灵属官330.第327章 编练新军第96章 准备“化龙”323.第320章 锦衣卫第147章 天津卫第99章 真龙之躯347.第344章 斩神第284章 倭人献女第113章 朕意已决320.第317章 张氏教子第276章 亲迎礼344.第341章 财政支出第249章 锦衣卫指挥使第3章 洞天葫芦第14章 皇帝遇刺第289章 虚无僧第264章 神道之说第203章 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