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造船

第122章 造船

洪武初年,朱元璋在南京城外的龙江关设立了龙江船厂,用于建造水师战船,在永乐时期郑和下西洋所用船只大多建造于此。

虽说明初才设立,但龙江造船厂的前身却可以追溯到宋代,历经宋、元、明三代,历经数百年,龙江船厂的造船技术是极为先进和完善的。

要知道同时期的欧洲英国商人引以为傲的商船的容量大约在400到800吨之间,荷兰人的笛型船虽然只需要12人就能操纵,但容量差不多只有300吨左右。

即便是一百多年以后法国人建造的十八世纪吨位最大的风帆战列舰圣三位一体号,排水量也才3800吨,载员千人。

而同时期的东方,根据明代文献记载,郑和下西洋时船队共有宝船六十二艘,其中“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根据后世出土的各种考古发现以及文献记载,这种记载中曾经在郑和船队中担任旗舰的“大舶”换算成现代尺寸长度大约是138米,宽度也超过了50米!

而同时代的欧洲船只,很多连五十米长都没有,此时东西方之间造船业之间的巨大差距可见一斑。

至于说这种“大舶”的排水量,根据文献记载是五千料,也就是2800吨!

不过这种尺寸的木造船舶在古代来说,着实太过惊人,以至于让很多人怀疑这是否真的造出来过。

然而即便不考虑这艘巨舰,就算是郑和船队当中普遍使用的两千料的福船也有61.2米长,13.8米宽,排水量1000余吨,远远超过当时的欧洲。

事实上也只有如此巨大的船只才能够支撑郑和下西洋如此规模的航海活动,不然的话根本无法运输整个郑和船队超过两万多人的载员,和这些人长期在海上航行所需要的补给。

想想差不多一个世纪之后的哥伦布环球航行所用的船也不过百十吨的吨位,差距实在是太大。

只是很可惜,在朱瞻基继位之后,明朝已经支撑不起消耗如此巨大的航海活动,所以在第七次下西洋结束之后,朱瞻基就停止了下西洋,龙江船厂也就此开始逐渐萧条。

到了明末清初,满清更加不重视航海,实行迁界禁海的闭关锁国政策,以至于曾经辉煌的中国造船业就此风光不再,再也造不出大船来了。

以至于明末的时候,福船的尺寸已经缩水到了“长十五丈宽一丈六尺”,令人扼腕。

不过现在可还是永乐年间,龙江船厂正处在它最繁荣的时期,即便造不出那四十四丈的五千料巨舰,但中号的两千料大船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参见郑王殿下!”龙江船厂作为大明的皇家船厂,自然有官员负责,其中甚至还有宫中太监,这些人共同管理着这座这个时代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先进的造船厂。

面对这些人的恭敬,朱瞻埈只是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免礼之后便问道:“孤即将就藩,不日便要率军北上,欲走海路去封地,所以想造几艘大船,不知道你们能造多大的船?两千料的造的出来吗?”

听到朱瞻埈的要求,龙江船厂的几名官员互相看了看之后,才由其中一人回答道:“回殿下的话,两千料的大船我们造的出来,只是这么大的船建造工期太长,而且用料、靡费甚重,恐耽误殿下就藩之事。

若是殿下急着要用船的话,可以建造一千料的海船,这种船大约有二十余丈长,可载数百人,马和公公下南洋的船队里这种船也用的不少,船厂现在就有几艘现成的可以交付殿下。

这种船一艘用杉木三百二根,栗木二根,杂木一百四十九根,株木二十根,橹坯三十八枝,榆木舵杆二根,钉线三万五千七百四十二个,杂作一百六十一条、个,桐油三千一十二斤八两,石灰九千三十七斤八两,船麻一千二百五十三斤三两三钱。 建造一艘花的钱也不算多,殿下若是嫌小也可以多造几艘,两千料的大船可以用来作为殿下的座船,也不至于坠了殿下的威风。”

听着这名官员的介绍,朱瞻埈微微颔首,似乎是在对他说的话表示赞同。

虽然从后世的眼光来看,区区两千料排水一千吨的船根本不算什么,但在这个时代来说,想要建造这样一艘巨舰的耗费确实不小。

所以朱瞻埈在想了想之后说道:“那就先给我造十二艘一千料的海船,一艘两千料的大船,你们大概多久能够造完?”

“这……还请殿下容我等计算一下。”这名官员并没有马上应承,而是拉过一旁的其他人,开始统计数据进行核算。

朱瞻埈也不催促,只是一边喝茶,一边看着他们核算工期和用料等数据。

稍顷,他们便得出了一个数字,随后对这朱瞻埈回复道:“一千料的海船造价每艘需两千贯文足银,两千料的大船造价需五千两贯文足银,若是殿下对木料有要求的话,不同的木料价格也有所不同,杉木相对较为便宜,若是楠木的话就要贵一点。”

这个造价并不算很夸张,虽说到了明末的时候,一艘五百料的战船连同装备一起造价也就六百两银子,但船越大造价就会越高,二者之间的关系可是随着吨位不断递增的。

朱瞻埈对于这个造价并没有异议,这笔钱对于他来说也着实不算什么。

只是他在想了想之后却没有马上下单,而是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根长卷,递给了面前的官员问道:“这是一种海船的图纸,你们看看可能造?”

官员接过长卷,随即展开,周围其他人也围了上来,只见图上画着的是一种看上去船头细长,船舷宽大的尖底船型,造型与他们所熟知的任何一种海船都不相同。

不过这张图上画的十分详细,就连这种船只的结构都勾画的一清二楚,让这些负责造船的官员即便没见过这种船,也能对它的结构有所了解。

他们讨论了一番之后才答道:“殿下,这船结构复杂,而且部件颇多,大部分都不是我们龙江船厂能造出来的东西,不过若只是船体框架,我们还是能造出来的。”

这里取的造船价格是按照一料二两银子计算的,查了一下文献,大概还是不差的。

至于说郑和宝船五千料造不造的出来的问题,其实宋代就已经有五千料的船了。

(本章完)

第278章 返程之议376.第373章 家书抵万金333.第330章 放眼海洋361.第358章第31章 东宫的老虎第198章 瓦剌南下第142章 “人我杀了”第197章 孔家之乱第305章 搏命还是躲灾362.第359章第145章 出征第60章 户部衙门第304章 洞天之宝339.第336章 郑王庶长子朱祁钧第159章第261章 徐妙云第258章 铸九鼎第130章 郑和与候显第104章 福气与天衣第209章 全军冲锋第1章 欢迎收藏第192章 龙女传法第64章 副将380.第377章 皇帝 藩王闲话储位第275章 大婚前夜第198章 瓦剌南下第105章 御门前的气运罗盘第211章 封狼居胥第285章 倭女内斗第191章 通缩与通胀327.第324章 西南叛乱第108章 尚服局第64章 副将359.第356章 七绝伐天剑阵343.第340章 治理黄河第150章 攻倭方略第259章 仁孝文皇后第175章 迁徙和分地第26章 计将安出?358.第355章 “净”天地第79章 金甲门神第237章 骑马第92章 亲叔侄第61章 朝廷的信誉第259章 仁孝文皇后第8章 进献朱果第156章 李褆造反第286章 蓝琪儿寻夫第128章 踏海巡卒第100章 挑选法宝第65章 人道气运第91章 你将来也是要就藩的第46章 北镇抚司第238章 顺天府第138章 意外374.第371章 战事终了第306章 口腹之欲第106章 纪纲的野心第144章 不修王府第279章 返程第227章 威压草原第100章 挑选法宝第42章 教授武艺325.第322章 王命第65章 人道气运340.第337章 伐毛洗髓372.第369章 京都开城第180章 归国324.第321章 招募359.第356章 七绝伐天剑阵第20章 亡国之祸第178章 百万两白银349.第346章 朱瞻埈抵达351.第348章 交趾战事347.第344章 斩神338.第335章 热议第1章 欢迎收藏第176章 王爷天恩第7章 大明天朝计划第63章 天下岂有六十年之太子乎?334.第331章 海贸之利第6章 皇帝封赏358.第355章 “净”天地381.第378章 对错之分第11章 打赏的红宝石第28章 不当皇帝的逍遥王爷第11章 打赏的红宝石第125章 瓜分倭国第305章 搏命还是躲灾379.第376章 煊赫之威第84章 毒过绝户第17章 说服太子妃384.第381章 玄门两宗第32章 想学武的朱瞻基第207章 控制蒙古第70章 气运罗盘第96章 准备“化龙”第278章 返程之议339.第336章 郑王庶长子朱祁钧第179章 女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