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海盐和粮食

第121章 海盐和粮食

基于天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先天条件,想要经营发展封地对于朱瞻埈来说其实是很容易的,无非不过是发展商贸、开展晒盐、鼓励垦荒、发展冶铁这四项。

发展商贸不需要过多赘述,自从元代将大运河连通了南北之后,天津这个地方就天然的成为了水陆交通要道。

朱瞻埈想要发展商贸,只需要经营好这一块,即便只是给往来商船提供饮食住宿之类的配套服务也能赚的盆满钵满。

就好像淘金热的时候发财的不是淘金客,而是卖淘金工具的商人一样,只要这条商道不断绝,这钱就会源源不断的流入朱瞻埈的口袋。

再加上还可以开展海贸,往北去往朝鲜和倭国,往南下到大小琉球和南洋,怎么都不像是会缺钱的样子。

至于说开展晒盐,这就稍微值得一提了。

天津制盐的历史相当的悠久,在唐朝时期就有设立芦台盐场,并且在宝坻开辟了盐仓。

之后历朝历代都在此地设立机构管理盐务,辽金时期芦台盐场更是北方重要的产盐地之一。

元延祐三年,“改直沽为海津镇”,这里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元廷还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管理盐的产销。

在这之后明清两代,芦台场所烧造的盐砖,一直都是皇室唯一的御贡盐砖。

而芦台盐场在后来不断的发展,更成为了中国三大盐场之一的长芦盐场,每年海盐总产量约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

朱棣大方的把天津的盐运权力都给了朱瞻埈,只要他真的愿意去经营,成为天下最富有的藩王是一点都没有问题。

要知道盐在封建王朝可是官府专营的,商人想要买盐首先就得有官府发放的盐引。

明朝时期为了解决北方军队的军粮问题,执行了一种名为开中法的政策,即商人将粮食运往北方,到地方交付军队之后拿到军队的回执,之后就可以用回执找官府兑换盐引去指定的盐场支盐了。

在明朝建立之初,因为一直在对北方用兵,加上当时的盐政也还算运转良好,开中法也得到了良好的执行,商人将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前线就能获得盐引,还是很能获利的。

而这也极大的保障了明初对蒙元的数次北伐能够顺利进行,不然的话光是粮食运输就够明廷头疼了。

毕竟在古代,十斤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还能剩下一斤就算路上吃得少了。

所以对于掌握了盐场的朱瞻埈来说,这就是握住了一座金山!就更不用说,在这个封建时代,盐这玩意很多时候是可以替代黄金来充当硬通货的。

甚至于当年朱瞻埈刚穿越过来的时候,还曾经想过用盐来替代白银作为货币的锚定物,解决纸钞滥发的问题。

虽说有几分异想天开,但也不得不说确实有几分可行性。

只不过这个时代制盐还是更多的采用煮盐法,虽说在宋朝时期就有出现晒盐法获取海盐,但因为效果不好,一直到清朝都没有什么大的技术改变,历代都采取刮土淋卤,取卤燃薪熬盐的方式制取海盐。

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同时也费时费力效率低下,更需要消耗大量的铁锅。 这在封建时代生产力低下的大背景下,自然就造成了盐的产量上不去,同时盐价高昂的现实。

而这同样也是为什么明清两代江南盐商巨富的原因,毕竟人不吃盐是真的会死的。

对于朱瞻埈来说,如果能够改良制盐方法,变煮盐为晒盐,既可以有效提升盐场的产量,又可以提升制盐效率,同时还能节省制盐消耗的资源,可谓是一举多得。

而有了盐,发展商贸就更加不在话下了,毕竟盐这东西是真的硬通,无论哪朝哪代都是一样。

至于说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天津作为古代黄河旧河道入海口之一,很多地方都是因为黄河泥沙淤积形成的平原和洼地,很适合开垦出来进行耕种。

事实上在明朝中后期就有对天津地区的滩涂进行开垦,万历年间右佥都御史毕自严任天津巡抚,为缓解前线军需不足,他筹划每年向辽东前线输送米百八十万石、豆九十万石、草二千一百六十万束、银三百二十四万两。

可见当时天津的粮食生产还是很可观的,几乎可以说不用朱瞻埈做什么,只要他这个郑王允许百姓垦荒,少收些赋税,这农业自然就发展起来了。

再配合上真龙一族的神通,调节一下当地的气候降雨什么的,年年风调雨顺的保障下,不说粮食一直丰收,但至少能够保证稳定产出。

到时候这些粮食可以卖一部分给在奴儿干都司的三叔,也可以供给北京城,如果那个时候朱瞻埈还弄到了土豆、红薯和玉米的话,更是可以极大的缓解北方缺粮的状况。

而且朱瞻埈还打算采取嘉靖年间光禄寺少卿黄绾、詹事府詹事霍韬提出的借助黄河古河道引黄河水从天津入海的策略,调黄河水入天津,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同时也能有效确保运河航运安全,对黄河进行进一步的治理。

当然,除了民政方面的事情,军略也是朱瞻埈所不能忽视的。

他手上虽然有着已经训练出一点样子的青玉卫,朱棣又把天津卫拨给了他,还额外设立了天津左卫和右卫,算起来朱瞻埈手上就有了四卫兵马。

但天津卫还驻扎在天津当地,左卫和右卫更是只有一个编制,人一个都没有,这可是没有办法满足朱瞻埈今后的用兵需求的。

按照朱瞻埈和朱棣之前商讨的结果,藩王今后可以主动出兵为国家开疆拓土,而朱瞻埈的主攻方向就是朝鲜和倭国。

要打这两个地方四卫兵马虽然看起来有点少,但只要都能达到青玉卫的水准也还是够用的。

只是征讨朝鲜还好说,大不了从其他藩王那里借道走陆路,但要打倭国就必须发展造船业,建造海船才能渡海。

而这就需要从军营隔壁的龙江造船厂想办法了。

明代那两个大聪明的提议并没有被采用,主要是这俩书生根本没考虑泥沙淤积会堵塞运河河道的问题。

不过建国以后九次调黄河水入津,确实采用的是这两个大聪明提到的黄河古河道,所以说这个建议本身是可行的,但这两个大聪明眼高手低,没有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当然,运河河道淤积一直到这两年才恢复通航,这个就不用说了,黄河本身得不到治理,这个问题就是绕不过去的坎,所以肯定是要治理黄河的。

(本章完)

375.第372章第185章 加九锡第278章 返程之议第30章 背后的靠山第94章 朝堂隐忧第100章 挑选法宝377.第374章 带兵进京第246章 时代变了第235章 边疆治理第302章 南洋方略第230章 比试第144章 不修王府第162章 福冈城下第5章 五十年的朱果第11章 打赏的红宝石第212章 策马扬鞭359.第356章 七绝伐天剑阵第215章 榷场第88章 定身术第249章 锦衣卫指挥使354.第351章371.第368章 小兵卫第173章 菱刈金矿第159章第251章 4K章节第163章 一鼓而下325.第322章 王命第87章 朱瞻基的质疑第200章 借据第87章 朱瞻基的质疑第63章 天下岂有六十年之太子乎?第108章 尚服局第110章 着为永例第193章 岷王世子第119章 龙女多情第223章 招降第279章 返程第113章 朕意已决第44章 女反贼孙若微第192章 龙女传法第238章 顺天府第289章 虚无僧第135章 三路攻倭第103章 星槎拓海第164章 倭人集结第79章 金甲门神369.第366章 斩断倭国龙脉第281章 重塑肉身第165章 猴子骑狗第81章 鱼和熊掌第24章 夏元吉的好奇第142章 “人我杀了”第24章 夏元吉的好奇第195章 千古第一汉奸世家第2章 朱家麒麟子第54章 修运河第204章 大军先锋第250章 笑看风云379.第376章 煊赫之威第291章 刺杀与逃亡第91章 你将来也是要就藩的第257章 香火神位第43章 朱瞻基想练兵第61章 朝廷的信誉347.第344章 斩神366.第363章 成仙第208章 两军冲阵322.第319章 神灵属官第227章 威压草原第56章 筹措资金第187章 坤载复魂340.第337章 伐毛洗髓第288章 铁骑突围第193章 岷王世子第270章 龙女第214章 恢复331.第328章 借兵第240章 两京制第35章 兑换准备金第37章 开炉炼药第180章 归国333.第330章 放眼海洋第197章 孔家之乱第212章 策马扬鞭第15章 袖里乾坤第139章 徐滨第52章 募兵374.第371章 战事终了第88章 定身术第172章 农税和商税第254章 4k二合一第193章 岷王世子第272章第196章 计划第310章 不值钱的人命第274章 准备大婚(4K)第283章 大地轮回第54章 修运河330.第327章 编练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