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风调雨顺

第149章 风调雨顺

北方种植水稻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气候。

后世北方种植的水稻都是早熟品种,一般都是在清明之前播种,然后经历差不多三个月左右的生长周期,到白露的时候水稻就差不多灌浆成熟可以收割了。

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百天左右,而在收割过后立刻补种特早熟稻的话,还可以抢在入冬之前再收一茬。

但这种特早熟稻在明朝是没有的,别说是成熟期连九十天都不到的特早熟稻了,就算是康熙御稻这种成熟期一百天的品种也是没有的。

可别小看这只不过是短短十天左右的时间差距,对于古代农事来说,就是能种和不能种的区别。

比如北方种植水稻,如果要到白露之后才开始灌浆成熟,那么就会歉收甚至绝收,因为白露之后才成熟的水稻在这个时代等不到收割就会因为入秋气温降低而无法成熟,也就没有收获。

这也正是康熙御稻为什么带动了北方种植水稻,并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种植双季稻的原因,因为它可以在白露,也就是农历七月下旬之前就成熟,这样就能够敢在气温降低之前灌浆成熟,让农民可以丰收。

至于说南方的双季稻那就更厉害了,等于一块田平白多出了一次收获,即便第二季的水稻产量不比第一季,但仍旧极大的提高了田地的出产。

而这也是清朝时期,中国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之一。

这可不光是清朝时期开始推广种植玉米、红薯、土豆这些高产作物带来的粮食产量提升,这些高产作物也从来没有取代过小麦和水稻的主粮地位,甚至于到了后世出现了“四大主粮”,水稻和小麦的地位也是一直不可动摇的。

这里面真正的原因是玉米、红薯、土豆将小麦和水稻所无法利用的山地利用了起来,同时还有农业技术的发展,让水稻、小麦这些传统农作物的成熟时间缩短了,可以一年种两季或者和其他作物轮种、套种,让一块土地能够收获比以前更多的粮食。

比如后世的江南地区,就有种一季水稻之后,再种一季红薯的做法,而北方也有种一季水稻,再种一季冬小麦的种植方式。

至于说,小麦和玉米的轮种,小麦、土豆、花生的套种,“薯麦轮作”的土豆和冬小麦轮种,这可都是后世已经得到了大力推广的农业种植方式。

但这些都是后世的经验和方法,与现在大明的农业种植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知道现在的大明可还是江南地区都种一季稻的种植模式,朝廷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每年的秋粮,夏粮虽然也有,但并不占大头。

在这种时候要是能够推广双季稻种植或者北方单季稻、冬小麦轮种,便已经可以极大的提升粮食产量了。

对于朱瞻埈来说,这是他来自后世穿越者的见识和常识,即便去了修仙界八百年,这些知识也未曾从他脑海里淡去。

将这其中的道理和章长史讲清楚之后,朱瞻埈这才对着一脸恍然大悟表情的章长史继续说道:“农事乃我大明立国之本,这农耕之事更是重中之重,孤将这最重要的农事都交给章长史你,是孤对你的信任。 所以孤希望章长史你能将这些事情认真做好,不要辜负孤的期待!

至于水稻适不适合在北方耕种,伱只管按照我教给你的方法去种植,这天津城有我布下的调节风雨的阵法,可以保证天津城这一年都风调雨顺,所以你不用担心水稻无法成熟的问题。”

城中阵法的布置章长史也是知道的,原本他以为这只是一些风水上的东西。

毕竟就算是到了后世,风水之说也还是很流行的,建城的时候埋一些风水镇物什么的,在这个时代可是正经事,官府都会认认真真当成一件事情去做。

就更不用说这是王爷亲自交代,亲自过问的事情,他这个王府长史自然也要认真对待。

但章长史却怎么也想不到他原本以为只是风水阵的阵法居然可以操控天象!这可不是等闲就能够做到的事情,即便是在这个时代各种神怪故事流传,也是非常离谱的事情。

“王爷,那这阵法要如何维护?一年过后又该如何让它再保一年的风调雨顺?可是要摆什么祭品之类的?”这件事章长史格外的上心,毕竟这要是真的那天津城可就走大运了。

就算是假的也不要紧,每年上点贡品什么的可费不了几个钱,要是能让老百姓买个心安,那这钱也是花的值得的。

朱瞻埈布下的阵法当然是真的可以操控天象的,至于说“保一年”风调雨顺的说法,则是朱瞻埈有意为之,他要让这天津城的百姓记得他的好处,并且知道自己每年受了他的恩惠。

而不是说阵法架好了,老百姓每年都享受到了阵法的庇佑,却认为这只是老天爷保佑,而不是他郑王爷的恩泽。

“阵法的维护倒也简单,那些布阵之物的摆放和埋设你是知道的,想要维持阵法每年都能保佑风调雨顺,需得秋收之后对阵法上的镇物进行供奉和祭祀,用头一年的新米酿酒去浇灌,而且这活还只能由德高望重、福泽深厚的忠厚长者去做,这样才不至于冲撞了我布下的阵法,让这阵法里的镇物吃饱喝足,下一年继续保佑风调雨顺。”面对章长史的询问,朱瞻埈也详详细细的向他介绍了一番祭祀的流程,并且让章长史都用心记了下来。

朱瞻埈这番话纯粹就是顺口扯的胡话,他布下的阵法阵基早已经被他打入地底,和地脉连接在了一起,除非是山崩地裂、山河改易造成地脉变化,否则这座阵法根本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至于说地面上的镇物,那只是用来标注阵基的示意物,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只是能够确保这些地方不至于被人挖开之类的。

毕竟真要有人挖断了地脉、或者硬生生把阵基从地里挖出来了什么的,还是能破坏阵法的。

然而朱瞻埈只是信口胡说,章长史却真的把这当成了一桩大事,不仅直接用笔将朱瞻埈的话抄在了袖子上,更是打算将祭祀的方法用石碑刻下来,立在那些镇物旁边,流传后世。

(本章完)

第96章 准备“化龙”第249章 锦衣卫指挥使第29章 死马肉第292章 巨蟒352.第349章第310章 不值钱的人命第115章 真龙现身第147章 天津卫第287章 刺杀蓝琪儿第223章 招降370.第367章 火龙第293章 洛水巨蛇第49章 奉旨练兵第161章 对马岛第306章 口腹之欲第221章 都家班第161章 对马岛第205章 饮马河畔第59章 父子不着家第19章 殿兴有福?第291章 刺杀与逃亡第141章 再入诏狱第70章 气运罗盘第84章 毒过绝户第173章 菱刈金矿340.第337章 伐毛洗髓第52章 募兵第199章 掏袖子321.第318章 子嗣第190章 超发第106章 纪纲的野心第122章 造船第69章 人道封神347.第344章 斩神第83章 疲兵之策第72章 罗盘造价第139章 徐滨第81章 鱼和熊掌第181章 最穷藩王第287章 刺杀蓝琪儿第10章 小宫女胡善祥第143章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第46章 北镇抚司第82章 黑土地第294章 朱瞻埈到来第229章 蒙古搏克第297章 飞回大明332.第329章 南洋战略第188章 张氏教子第20章 亡国之祸第282章 地脉布阵318.第315章 郑王党第310章 不值钱的人命第53章 义乌兵第39章 初试成药第48章 朱棣要练兵第136章 务实与国运第154章 世子李褆第233章 解缙还活着吗第312章 知无不言第179章 女倭王第139章 徐滨第254章 4k二合一第134章 小琉球国第224章 灵丹与灵石第64章 副将第294章 朱瞻埈到来第143章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第123章第77章 汉王和赵王第144章 不修王府第18章 秦淮听曲第226章第10章 小宫女胡善祥340.第337章 伐毛洗髓第248章 各方动作第36章 朝堂解惑第300章 后续安排第305章 搏命还是躲灾第202章 后勤保障第38章 丹药出炉第77章 汉王和赵王第137章 听涛水阁第261章 徐妙云第16章 太极拳第310章 不值钱的人命第281章 重塑肉身第150章 攻倭方略第218章 夜话商税第117章 敕封郑王第142章 “人我杀了”353.第350章 群魔乱舞第205章 饮马河畔第299章 重训锦衣卫第76章 朱瞻基借兵第52章 募兵第55章 修建码头第57章 十万两白银第42章 教授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