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香火封神

第255章 香火封神

虽然靖难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之前还被朱瞻埈清缴了一次,可建文余孽在大明却从未断过根。

一方面自然是建文一朝虽然只存在了四年,但因为建文被文官忽悠瘸了,颁布了很多离谱的优待士人的政策,以至于很多文人甚是“怀念”,于是乎便总有一些人打着建文的旗号出来搞事。

当然,这也和永乐一朝的许多人都是当年建文旧臣投过来的有关系。

毕竟都是大明的臣子,上面换皇帝和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有什么关系?也就是那些当年一力主张削藩,把燕王得罪死了的家伙没得选,以及一些是真忠贞不二的才被朱棣杀了。

于是乎,在永乐一朝明面上大家都是朝廷臣子,只是一些人是建文旧臣,但背地里有没有人仍旧心向故主就不好说了。

不过朱棣也知道这些人的心思,只是他当年杀戮太盛,这些年也就想要稍微怀柔一些,对那些建文旧臣通常并没有过多的苛责。

说到底都是给老朱家干活的,以前是给侄子干活,现在是给叔叔干活,只要转过这个弯来就还是好同志嘛!

而且诸如夏元吉、杨士奇等永乐重臣,早在洪武朝就已经出来做官了,不少都算是建文旧臣,真要追究起来朝廷里可就没人干活了。

因此建文旧臣这个事在永乐朝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禁忌,一方面是皇帝忌讳,怕有人再打着当年大侄子的旗号出来造自己的反。

另一方面就是朝中这些大臣,怕有人借着追查建文旧臣的名头来大肆株连,那到时候就大家日子都过不安稳了。

这次谣言案全城大索,再次牵连出建文旧臣,甚至还有当年的张士诚和陈友谅的余部,可想而知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个怎样令人震惊的消息。

因此朝中诸多和当年建文旧臣有一定牵扯的大臣都纷纷上书,要求严查此事。

这可不是他们找死,生怕查不出来他们和建文旧臣有关系,而是以退为进,以此来和建文旧臣撇清关系。

而且随着皇帝从曲阜返京,日程一天比一天接近南京,朝中大臣对此事的紧张程度也在直线上升。

此时的南京城内已经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仅留守南京的锦衣卫已经全部出动,就连五军都督府、五城兵马司的人也都动了起来,在满京城的搜捕嫌疑人。

一时之间别说是北镇抚司的诏狱了,就连五城兵马司和应天府衙门的大牢都给塞满了。

不仅如此,随着皇帝的归程,对抓来的嫌疑人的拷问也变得越发严厉、急迫和残酷。

这到底是封建时代,根本没人会和你讲人权,尤其是都抓进大牢了,指望有人权待遇?只能说想得太美。

锦衣卫诏狱里的上百种酷刑和各种刑具,足以撬开他们的嘴,让他们明白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而且皇帝从曲阜回京了,也就意味着曲阜的事情有了一个了结,那边的人已经抓到了。

要知道整个谣言案,起头的上线可是曲阜那边,南京这边的只能算是被引动的下线。

现在曲阜的上线被抓,只要拷打出口供,或者按图索骥去抓下线,一个个的搜捕出来根本不难。

锦衣卫要是连这点事都办不好了,朱瞻埈怕不是真的要建议朱棣给纪纲的脑袋换个地方安家,把锦衣卫解散了改回原来的殿前司算求。

所以皇帝可以在路上慢慢走,甚至还有心情去游山玩水,考虑登泰山一览天下,或者干脆封禅祭天,锦衣卫可就要忙的脚不沾地,频繁的在皇帝的行辕与南京城之间传递消息,确保所有消息从南京传递过来都是最及时的,同时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他们这边的消息传递到南京。

并且随着皇帝越来越接近南京,这消息的传递效率也越来越高,频率也越来越频繁。

到了后来,消息更是可以做到让纪纲直接实时远程指挥南京的锦衣卫们办事了。

虽然纪纲确实在皇帝给出的三天期限内抓到了曲阜那边篡改朝廷公文、传递假消息的幕后黑手,但因为南京这边的问题还没解决,皇帝对纪纲和锦衣卫这次的办事效率依旧十分不满。

“什么时候锦衣卫办事效率这么差了?朕下的旨意你们都敢拖延!平日里可想而知你们有多么的阳奉阴违!”朱棣骂人的声音站在行辕外面都听得到,而挨骂的自然就是跪在行辕前的纪纲了。

其实纪纲在这次的事件上虽然有一点惦记着多拷问一些人,把案件牵连的范围再扩大一些的想法,但在抓捕幕后黑手的事情上还是尽心尽力,没有偷奸耍滑的。

之所以被朱棣骂,还是到目前为止南京那边的事情没有平息。

虽说南京也全城大索了几日,抓捕了不少人,可谣言并没有平息下去,国子监的学生依旧闹着要去叩阍!

国子监学生叩阍可不是一件小事,闹大了是真的要天下震动,动摇国本的。

所以朱棣对此事感到不满大发雷霆依旧可以理解了,纪纲挨骂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好在皇帝骂归骂,倒也没有真的想把纪纲宰了,而是在臭骂了他一顿之后,让他赶紧去处理这件事,一定要在皇帝回京之前,将所有事情平息。 纪纲不敢怠慢,赶忙领命而去,甚至决定自己干脆亲自跑一趟,回南京坐镇,把这件事彻底解决。

而在纪纲离开之后,朱瞻埈这才来到行辕前求见朱棣。

上到行辕内,正在喝茶的朱棣看到朱瞻埈,顿时脸上露出了笑意说道:“爷爷这招使的如何?”

朱棣此时的样子,根本看不出来他刚才还在大声骂人。

“爷爷好演技,看得出来纪指挥使这次是真的急了,刚才就已经骑马往京城赶了。”朱瞻埈倒是对此一点也不奇怪,只是向朱棣通报了纪纲已经赶往京城的消息。

朱棣对此不屑一顾,很随意的评价道:“这个纪纲,这些年是好日子过多了,这次的事情他要是办不好,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也就算是当到头了。”

“纪指挥使的事情咱们可以以后再说,但关于国子监的那些学生,倒是确实该管管了,孙儿之前提出的那个计划等回到京城,是不是就该拿出来了?”朱瞻埈小声的向朱棣询问着。

听到朱瞻埈提到之前商量好的那件事,朱棣想了想之后点了点头:“等回到京城,确实可以借着这次国子监学生闹事的事情,把这件事提上日程了,不过细节方面是不是还要商量一下?”

“这个当然,等回了京,让朝廷那些大臣们好好议一议,完善一些细节,这事也能做的更尽善尽美一些。”朱瞻埈并没有反对,他只是强调道:“不过完善归完善,切不可让他们改了这件事的主旨和初衷,不然好好的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又要变成某些人以权谋私的渠道了。”

“这是自然,回京之后需要找个合适的人选来主持这件事。”朱棣让朱瞻埈给自己喝空的杯子里续水,对他询问着关于这件事人选的选择:“伱觉得这件事谁去主持合适?还是说你想自己来主持这件事?”

如果朱瞻埈想要自己主持这件事的话,朱棣自然是同意并且觉得合适的。

朱瞻埈自己提出来的意见,当然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如何执行效果是最好的、最能够达到他的本意。

但朱瞻埈却摇了摇头,对朱棣说道:“这事孙儿就不插手了,等回京办完大哥和孙儿的婚事,孙儿就打算回封地了,这两年光顾着打仗了,连王府都没修,这次回去之后孙儿打算先把王府修起来,再把我娘接过去住一段时间,下次回京估计要等到大哥的孩子降生或者我自己的孩子出世了。”

听到朱瞻埈这么说,朱棣也没多说什么,从去年征倭到今年北征,朱瞻埈这两年确实一直在打仗,也是该给他一点休息时间了。

“行吧,既然如此,这事就还让你爹去担着吧。”朱棣自然也不无不可,反正监国的太子殿下已经总揽朝政了,皇帝自然也不介意给他再加一点担子。

“还是交给我大哥来吧,好歹是皇太孙,打仗他不如我,别治国也不行啊!”朱瞻埈从皇帝面前的案几上摸过一盘专供皇帝享用的水果,毫不犹豫的扔进自己嘴里,一边吃的汁水直流,一边给自家大哥找点事做:“他既然当了皇太孙就要负担起皇太孙的职责,而且这件事办好了也算是千古德政,能给他积攒不少声望,省得他现在天天看我的眼神都不对,生怕我跟他抢皇位一样。”

朱瞻埈的话把朱棣逗笑了,他看了一眼朱瞻埈,意味深长的问道:“你不想抢这个位子吗?爷爷可是打了四年的靖难之役才抢来这个位子,现在你只要赢过你大哥就能抢到,你真不要?”

“不要,坐那个位置有什么好的?天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每天都有批不完的奏章,有这闲工夫,我早成仙了。”朱瞻埈摆出了一个对朱棣而言十分有说服力的理由。

成仙,是啊,朱瞻埈可是能成仙的,又怎么会在意世俗的皇位呢?

朱棣心中这样想着,随后又想起以前朱瞻埈向自己承诺过的事情,于是对他问道:“成仙之事终究缥缈,你当初不也还向爷爷承诺过要让爷爷也长生的吗?这事你该不会是忘了吧?”

朱瞻埈对这件事当然不可能忘,他只是之前觉得条件还不具备一直没有把这件事放在最紧要的位置而已,此时听朱棣旧事重提,想了想便说道:“这事最关键的还是气运,不过如今咱们北征成功,又拿下了倭国,这气运我估摸着应该是差不多够了。

回头回了京城,咱们献俘太庙,再把爷爷你那把斩龙剑供奉在太庙镇压国运,气运封神的事情就可以开始尝试了。

不过爷爷你想好了这第一个神位封给谁了吗?要知道封神不同于封官,一个国家的国运所能支撑的神位是有限的,咱们大明现在能支撑的可能也就一到两尊神位,如果不能有效的获取香火、聚拢民心,这神位可就浪费了。”

听到朱瞻埈这么说,朱棣顿时脸上变得犹豫和迟疑起来,有些纠结的问道:“先封你奶奶行不行?”

对于朱棣来说,比起自己的长生不老,他更希望的是能够见到自己的发妻徐皇后。

所以朱瞻埈提出可以封神了,朱棣率先想到的自然是自己已经过世的皇后,而不是其他人。

“封谁无所谓,关键是这个神位封出去之后要起到作用。”朱瞻埈对封谁做神没有什么看法,他关心的是能不能起到应有作用:“封神不是随意的朝廷给个神号、盖个庙就完事了,还需要敕封神职,明确管辖,就好像朝廷里的这些正印堂倌,每个人都有自己具体负责的事务一样,敕封的神明也要由自己管辖的一片职责。

就好像土地公要管一地的土地,辖地内百姓家长里短的小事同样也要回应,这个神位不是拿来吃香火享清福的,而是必须干活的。

或许以后大明强盛起来了,国运气势如虹的情况下可以封几个闲散的神位来让人吃香火,但是现在……咱们大明的第一尊神位,还是以务实为主吧。”

朱瞻埈的这番话让朱棣沉吟了一下,但随即还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你奶奶可是爷爷的贤内助,从爷爷还是燕王开始你奶奶就辅佐爷爷,敕封神位所需要履行的神职对你奶奶来说不成问题,所以你好好想想,咱们给你奶奶封个什么神职比较好!你小时候你奶奶最疼你了。”

“啊这……”朱瞻埈是没想到朱棣能把这差事甩给自己,他无奈的摇头道:“神位的事非常重要,还是等回去之后召集朝臣一起商讨吧!毕竟除了划分神职之外,咱们也该给奶奶想个好听一点的神号不是?”

(本章完)

321.第318章 子嗣第279章 返程第144章 不修王府第196章 计划第23章 不能急的改革第221章 都家班第173章 菱刈金矿第184章 一百万两白银第110章 着为永例第241章第111章 宁王请缨第283章 大地轮回327.第324章 西南叛乱第80章 朱棣的心思第264章 神道之说第106章 纪纲的野心第243章 刺杀第253章 深夜拜访第82章 黑土地第225章 日月所照第173章 菱刈金矿第3章 洞天葫芦349.第346章 朱瞻埈抵达第204章 大军先锋第124章 蛊惑四王第48章 朱棣要练兵第180章 归国第164章 倭人集结322.第319章 神灵属官362.第359章第70章 气运罗盘第59章 父子不着家第35章 兑换准备金第50章 永乐大典第302章 南洋方略358.第355章 “净”天地第128章 踏海巡卒第64章 副将第290章 神社第250章 笑看风云第46章 北镇抚司376.第373章 家书抵万金第148章 种水稻第247章 谣言第115章 真龙现身第43章 朱瞻基想练兵第207章 控制蒙古341.第338章 本州岛上第19章 殿兴有福?第86章 朱高煦的惊讶第237章 骑马第257章 香火神位379.第376章 煊赫之威341.第338章 本州岛上第200章 借据第20章 亡国之祸第83章 疲兵之策338.第335章 热议第233章 解缙还活着吗第210章 庆功第50章 永乐大典第102章 卖了封地第30章 背后的靠山第186章 我回来第238章 顺天府第287章 刺杀蓝琪儿358.第355章 “净”天地第276章 亲迎礼第252章 曲阜县令第287章 刺杀蓝琪儿第189章 分歧第282章 地脉布阵第143章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第245章 圣旨?给他写一张第259章 仁孝文皇后第167章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第115章 真龙现身348.第345章 不输不入第279章 返程第230章 比试第224章 灵丹与灵石第49章 奉旨练兵第143章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第141章 再入诏狱261章发重了,内容已修改320.第317章 张氏教子371.第368章 小兵卫第43章 朱瞻基想练兵第73章 五军都督府第239章 迁都之议第214章 恢复第256章 婚礼之议377.第374章 带兵进京第285章 倭女内斗第291章 刺杀与逃亡第58章 官员的俸禄第119章 龙女多情第101章 赵王买药第123章第22章 皇帝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