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铸九鼎

第258章 铸九鼎

户部、礼部和工部三位尚书被说服之后,这件事在朝堂上也就不存在任何阻力了。

毕竟吏、户、礼、兵、邢、工六部,吏部虽然全力最大,但也只是执掌人事,户部和礼部加在一起足以抗衡。

而刑部和兵部一者负责打仗,一者负责律法,在这种朝廷大事上有话语权但是不多,基本上和工部是一个分量。

所以当户部和礼部联手压制了吏部之后,事情也就没什么阻力了。

尤其是夏元吉、吕震和吴中隐瞒了皇帝要镇压人道气运、册封香火神职的事情,只是表示这次朝廷祭天要用郑王殿下提出的新仪轨,要为徐皇后修庙,除此之外他们什么都没说。

吏部尚书骞义对此虽然一脸懵逼,但既然管礼仪的礼部都不反对,他一个管人事的吏部尚书又干嘛跳出来反对呢?

尤其是他也看出来了,这事八成是皇帝的意思,而且已经获得了三部的支持,再加上朱瞻埈作为明面上的推手,这件事已经可以在朝堂上获得半数以上的支持,他就算想要反对也无力回天,所以又何必枉做小人?

于是乎这事就顺利的通过了朝廷的廷议,得以顺利的推进。

要办好祭天和封神两件事情,工部的事自然是最多的,所以朱瞻埈这段时间往工部跑的也是非常的勤。

“别和孤说要花多少钱,也别和孤说做不到,孤只要一个结果,那就是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孤交代的任务。”朱瞻埈此刻正在工部衙门发飙,面对着一群在自己面前叫苦的工部官员,他只给了一句话:“做不到?那朝廷养你何用?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虽然听上去很暴论,但朱瞻埈提出的要求都是经过了认真计算的,确定了一定可以按时按质按量的完工,他才会布置这样的任务。

这些官员说完不成,但纯的是有些人还没开始干就觉得做不成罢了。

毕竟就算永乐朝的时候这些当官的都还算敢于任事,但当官的总有些官老爷的习气,这做事也喜欢给自己留余量,朱瞻埈提出了要求,他们也就习惯性的讨价还价几句,想为自己多争取一些余地。

要知道就算再万无一失的计划都有可能出差错,留几天余量确保出了差错的时候还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补救,没出事就算提前完工还能混点赏赐,这不比把工期卡死来的舒服得多?

但很显然,朱瞻埈不惯着他们这毛病,直接把工期算的死死的。

至于说做坏了的补救的余量?开什么玩笑,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可能给他们失误的余地?

这下子工部上下顿时叫苦不迭,但偏偏工部尚书吴中已经倒向了朱瞻埈这边,他还惦记着下次香火封神的时候能有他一份呢,怎么可能就为了一点手下人的叫苦就去得罪朱瞻埈呢?

再加上朱瞻埈可不是什么无实权的皇子皇孙,人家是大明第一实权藩王,要钱有钱、要兵有兵、要权更有权,这种大佬他们工部本身就得罪不起,现在朱瞻埈还奉了皇命,工部是有几个脑袋敢去和他硬顶?

吴中可是很清楚的记得,之前朱瞻埈跟他说这件事的时候,说的可是做砸了九族拉去诛九族。

诛九族就已经够残忍了,还要把九族的每个人都拉去诛一遍九族,可想而知这事到底有多重要。

所以吴中是一点都不敢怠慢,堂堂工部尚书更是直接钉在工地上亲自监工,看着九个按照朱瞻埈提供的图样与要求铸造的大鼎一点一点的被铸造出来。 “纹理清晰、质地紧密,是口好鼎。”朱瞻埈抬起手指,在鼎腹敲击了一下,听到清脆而悠扬的回音,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鼎当然不是拿来敲的,但做为一种青铜器,敲两下的话也还是会有声音发出,铸造的时候愿意花些心思,未必不能当成乐器来用。

不过这九尊大鼎当然不是拿来当钟敲的,而是祭天时镇压人道气运的礼器。

“谢王爷夸奖,总算是没有误了差事。”吴中听到朱瞻埈的夸赞,不由得很是松了口气,这几天他可是一直都绷着一根弦在,半天也不敢疏忽大意。

现在总算是完工了,吴中自然也就松了一口气,不过他还是顺嘴问了一句:“王爷,这九鼎接下来要如何处置?是运去祭天的祭坛吗?”

在吴中看来,这鼎铸造出来了通过了验收自然也就算是完工了,最多无非也就是抛光打磨,让它变得好看一点而已。

然而朱瞻埈却摇了摇头说道:“完工?还早得很,不过接下来的活不是你们干,是孤负责了。”

这鼎铸造出来了并不算完工,还需要经过祭练和大明国运的洗礼之后,才能算是真正能够镇压人道气运的礼器。

所以九鼎铸造完成,朱瞻埈接下来就要对这九尊大鼎进行祭练,待祭练完毕之后还要送到太庙里去供奉一段时间,吸纳大明的国运之后,才能成为替大明镇压人道气运的礼器。

“我奶奶的庙修建的如何了?”朱瞻埈又对吴中问起了另一件事情。

要说铸造九鼎是为了祭天,那替徐皇后盖庙就是为了封神。

这件事是和铸造九鼎一起一早就交代下来的事情,工部自然是不敢怠慢的,派出了最好的工匠在负责,用料和工艺都是按最好的来,半点不敢马虎大意。

那可是徐皇后啊!朱棣一生最爱的女人,她在朱棣心目中的分量是无人能比的,敢在这件事上出差错,那是真的觉得自家九族活够了。

“王爷请放心,仁孝文皇后的庙如今已经大体上完工,只是尚有一些雕梁画栋的细致活需要时间,另外金身的塑造因为王爷您的吩咐我们不敢擅动,除此之外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吴中向朱瞻埈认真汇报着,他也不敢拿自己的九族在这种事上开玩笑。

莫说这是为了徐皇后封神盖的庙,就算不是香火封神,光是皇帝要给自己已逝的皇后盖庙供奉,他工部就不敢怠慢。

“嗯,多费些心思,一定要在祭天大典之前完工。”朱瞻埈拍了拍吴中的肩膀,勉励了几句。

(本章完)

338.第335章 热议第131章 控风之术第57章 十万两白银322.第319章 神灵属官第2章 朱家麒麟子第305章 搏命还是躲灾351.第348章 交趾战事第118章 父母的关心第299章 重训锦衣卫第278章 返程之议第51章 诏狱里的人才第259章 仁孝文皇后343.第340章 治理黄河339.第336章 郑王庶长子朱祁钧365.第362章 收获第235章 边疆治理第50章 永乐大典第15章 袖里乾坤第152章 “世宗大王”332.第329章 南洋战略第90章 奴儿干都司368.第365章 改天换地382.第379章第312章 知无不言第98章 化龙丹第304章 洞天之宝第152章 “世宗大王”374.第371章 战事终了第160章 运粮和出征第224章 灵丹与灵石第241章第187章 坤载复魂第127章 朱高燧的心思第29章 死马肉第68章 长生久视之道第36章 朝堂解惑请假条第278章 返程之议第187章 坤载复魂第292章 巨蟒381.第378章 对错之分第293章 洛水巨蛇376.第373章 家书抵万金第59章 父子不着家第59章 父子不着家第46章 北镇抚司第172章 农税和商税365.第362章 收获第309章 忍者爬绳子第25章 宝钞的问题第179章 女倭王第267章 收拢人心第11章 打赏的红宝石第76章 朱瞻基借兵第105章 御门前的气运罗盘第194章 凤阳朱 小家气第69章 人道封神375.第372章第18章 秦淮听曲第191章 通缩与通胀第232章 蓝琪儿第182章 没兴趣第253章 深夜拜访第306章 口腹之欲第70章 气运罗盘第116章 天雷降世第151章 仁川登陆第91章 你将来也是要就藩的第167章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第200章 借据第179章 女倭王第294章 朱瞻埈到来第123章第90章 奴儿干都司第157章 景福宫之变第31章 东宫的老虎335.第332章 种地?越种越穷第140章 眼界不够开阔第200章 借据第17章 说服太子妃第170章 年轻武士第178章 百万两白银第169章 检地第79章 金甲门神第36章 朝堂解惑第314章 召见徐滨第169章 检地318.第315章 郑王党333.第330章 放眼海洋第87章 朱瞻基的质疑328.第325章 云南沐家第296章 收服阿青第25章 宝钞的问题第211章 封狼居胥第279章 返程第284章 倭人献女359.第356章 七绝伐天剑阵第141章 再入诏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