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修建码头

第55章 修建码头

“杨先生,你觉得这条河咱们修还是不修了?”看着工部送回来的朱棣关于修运河的批复,朱瞻埈向杨溥询问着他的意见。

其实这条河修不修对于朱瞻埈来说是没什么所谓的,有水力加持固然能够提高工坊的工作效率,但没有也不影响什么,无非是效率低一点,花费的人工多一点而已。

至于说没有水力机械,就造个蒸汽机出来什么的,却也大可不必。

倒不是说朱瞻埈不知道工业化的好处,亦或者修仙的觉得做什么都要用修仙的手段,只是真的觉得没有必要。

蒸汽机确实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快速且大量的生产各种产品,但问题是生产出来了这些产品要怎么处理?

卖?明朝初年整个国家都还是稳定的小农经济模式,家庭式的手工作坊已经能够满足明朝人的绝大部分生活需求,要到明朝中后期才有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更大的市场需求。

所以工业化的大生产对于现如今的大明来说是没有太大必要的,因为市场没有这么大的需求。

英国能够在十七、十八世纪发明蒸汽机,开启工业工业革命,是因为当时的英国社会已经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产生了足够的市场需求,迫切的渴求生产力的提升。

但如今的大明社会,还没有这样的市场需求。

当然,把蒸汽机做出来,作为一种技术储备可不可以?这当然是可以的,用新技术的应用去倒逼市场扩大,人为去用大量工业化产品去催生市场需求,并不是不可以。

只是这对于朱瞻埈来说,没有太大的必要,至少在眼下是没有必要的。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升科技水平?他是修仙的,大可把修行的根基打好了之后,再来搞科研。

赚钱?这确实算是一个理由,可问题是接下来他爹要干的活叫开银行,还是负责货币发行的中央银行,有比这更赚钱的买卖吗?

要是搞实业能比开银行赚钱,金融巨头也就不会成为后世的万恶之源了。

所以对于朱瞻埈来说,眼下的这个工坊就跟大明的生产力一样,有条件的话就提升一下,没有条件的话也无所谓,现有的生产力够用就好。

不过朱瞻埈的态度虽然是无所谓,但杨溥却并没有这么想。

他在认真考虑了一番之后对朱瞻埈说道:“殿下,可否沿长江开凿一条水渠,引长江水入渠,将工坊搬到江边,以此来满足工坊的需求?这样既可以节省成本,也可以满足工坊的使用需要。”

军营本就靠着江边,如果将工坊也靠在江边,杨溥提出来的这个想法也确实可行。

朱瞻埈想了一下之后,便点头同意了杨溥的建议:“杨先生可以和工部的人核算一下,若是能够满足工坊的需要,就这么做吧。”

“殿下放心,我会和工部的人处理好这件事的。”杨溥应下了差事,却又对朱瞻埈问起了另一个问题:“只是工部这边都还是小事,这修水渠的钱从哪里出才是问题。

朝廷拨下来的钱款虽然够用,运河改成水渠也花不了多少,可到底还是一笔开销,殿下您看是先用其他的钱款支应着,以后再补上,还是另想其他办法?”

要做事就逃不开一个钱字,无论是修运河还是修水渠,只要开工就得花钱,不过是花的多少的问题。 朱瞻埈手上当然有钱,只是这些钱是用来练兵的粮饷钱款,并没有这笔预算。

不过有钱就好说。

按照杨溥的计算,如果朱瞻埈铁了心要修运河,那这笔钱肯定是不够用的,毕竟修一条运河的开销实在是太大。

这也是他之所以要建议朱瞻埈把运河改成水渠的原因,最起码水渠的开支要小很多,若是朱瞻埈愿意去找皇帝求求情,也未必不是不能从皇帝那里把这笔预算要来。

实在不行,也可以先从账面上把这笔钱借出来,等水渠修好了之后再想办法补上。

至于说补上缺口的方法那可就太多了,不管是在招募勋贵子弟的时候收点孝敬,还是将来工坊盖好了干点私活挣钱,亦或是在给朝廷的报账方面做一些花账,杨溥都有办法解决这笔钱的问题。

毕竟修一条水渠的开销只有那么多,想一些办法补上确实不难。

至不济,还可以用勋贵将门捞钱的祖传法子,吃点空饷也能把账面抹平,只看朱瞻埈想不想罢了。

这要是放在洪武朝肯定是不行的,明初四大案里的空印案不过是官员们想给自己行个方便,都被老朱掀起了滔天大案,杨溥的这种做法肯定是要掉脑袋的。

但如今的永乐朝虽然也管得很严,官员们大多还有点节操,可有些事情却也有了可操作的余地。

只是对于朱瞻埈来说,这些方法却是他所不喜欢的。

他在想了一下之后,对杨溥问道:“杨先生,咱们建军营,这各种材料的运送是从水路运过来,还是从陆路运过来?”

“水路?陆路?军营建造所需的材料物资,都是从南京城里户部的仓库拨给,是从陆上用车马运过来的。”杨溥有些奇怪朱瞻埈为什么要这么问,但也还是认真回答了这个问题,并且补充道:“如果殿下觉得用车马不好的话,也可以在城里找个码头,用船沿着秦淮河运过来,只是这样的话就需要修个码头了。”

听到杨溥这么说,朱瞻埈满意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没错,确实要修个码头。”

杨溥脑子一下子有些没有转过弯来,不明白朱瞻埈为什么要这么作,但作为谋臣他还是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下之后说道:“殿下若是只为了运输建造军营的材料,大可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从南京城里到这也没有多少路,用车马运输比建一个码头的开支要小得多……殿下您是另有安排吗?”

“不错,杨先生你是懂实务的,你说如果我在这定淮门外修一个码头,允许商船靠岸装卸货物,那些商人愿不愿意出钱帮我修这个码头,甚至是修一条运河呢?”朱瞻埈看着杨溥,冲他笑着问道。

看明代南京地图的时候看错了一个地方,我把定淮门北面的护城河看成了秦淮河,才说要修个运河,但实际上秦淮河在那里并没有往北而是直接进入长江了,不用修运河,闹乌龙了……

(本章完)

第303章 真龙出关第301章 继续闭关第256章 婚礼之议第285章 倭女内斗第314章 召见徐滨第84章 毒过绝户第188章 张氏教子第199章 掏袖子第193章 岷王世子372.第369章 京都开城第104章 福气与天衣第217章 班师回朝第153章 朝鲜的廷议第244章 全城大索第52章 募兵347.第344章 斩神328.第325章 云南沐家第170章 年轻武士332.第329章 南洋战略第6章 皇帝封赏第138章 意外第50章 永乐大典第167章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342.第339章 银子和黄河第268章 交给太孙379.第376章 煊赫之威349.第346章 朱瞻埈抵达第18章 秦淮听曲第69章 人道封神第277章 合卺 洞房第281章 重塑肉身第255章 香火封神第41章 绝天地通第69章 人道封神第313章 佛道两门343.第340章 治理黄河第81章 鱼和熊掌第11章 打赏的红宝石第116章 天雷降世第49章 奉旨练兵第207章 控制蒙古第198章 瓦剌南下第46章 北镇抚司第18章 秦淮听曲369.第366章 斩断倭国龙脉第18章 秦淮听曲第35章 兑换准备金第46章 北镇抚司第160章 运粮和出征第76章 朱瞻基借兵第141章 再入诏狱第102章 卖了封地第279章 返程第1章 欢迎收藏371.第368章 小兵卫第234章 人选第246章 时代变了第3章 洞天葫芦第149章 风调雨顺338.第335章 热议第76章 朱瞻基借兵第12章 乾元壮髓膏第201章 新军第259章 仁孝文皇后第57章 十万两白银第177章 赵王来访332.第329章 南洋战略第232章 蓝琪儿374.第371章 战事终了第32章 想学武的朱瞻基第212章 策马扬鞭第70章 气运罗盘第298章 国运加持第257章 香火神位第165章 猴子骑狗338.第335章 热议第196章 计划第25章 宝钞的问题第169章 检地第2章 朱家麒麟子384.第381章 玄门两宗第35章 兑换准备金376.第373章 家书抵万金356.第353章 剥皮第234章 人选383.第380章第159章第199章 掏袖子第23章 不能急的改革364.第361章 青鳞领军第202章 后勤保障第113章 朕意已决376.第373章 家书抵万金第95章 当他放屁第161章 对马岛第284章 倭人献女第266章 抄家324.第321章 招募第24章 夏元吉的好奇第306章 口腹之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