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荒政三策,民声诉天

身穿三品官服的宋澄从外面进来,显得规规矩矩地向朱祐樘见礼。

按说,宋澄作为三品地方官员是完全没有资格出现在这个最高会议上,只是此次是被皇帝特别召过来,自然就另当别论了。

阁楼上,随着热水倒在茶叶中,茶香袅袅而起。

美人如玉,一双纤纤玉手送来了一杯香气四溢的热茶。

朱祐樘喜欢坐在楼阁上品着茶水,淡淡地表态道:“宋爱卿,你先跟大家说一说京城的金融业情况吧!”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默默地交换一个眼色,而后纷纷扭头望向宋澄。

在众后辈中,除了前往湖广清丈田亩的湖广总督刘忠和坐镇大同主持边贸的宣大总督陈珅,而今在京城最出彩的后起之秀正是这位执管顺天府的顺天府尹。

虽然这个黑脸的青年男子跟官场是格格不入,只是在清廉和公正上,恐怕整个大明朝都找不出第二位。

更为甚者,而今宋澄已经有了宋青天的称号,深得京城广大百姓的爱戴。

宋澄挺直腰板站立,五官轮廓分明,整张黑脸显得无悲无喜,只是眼睛显得炯炯有神。先是郑重应了一声,而后便站在左侧面,转身朝向在场的上官施予一礼。

虽然面对不少蔑视的目光,但他并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自然亦不会在这种场合怯场。

宋澄从袖口掏出一个本子,这才郑重地开口:“经顺天府衙查实,京城从事放贷和典当的店铺共计三百六十七家。其中放贷月息在五分左右,而典当月息亦已达四分,均超过大明律法所制定的月息三分,且各家并不遵循‘年月虽多,一本一利’。当者,期满物归店铺,后高价卖之,获利数倍;贷者,到期不归还者,恶仆上门索要田契、地契,逼良家卖儿女为奴为婢,而未清款项又逼苦主再立新据,民苦金融借贷久矣。”

所谓的“年月虽多,一本一利”,其实是朱元璋想用《大明律》保护普通百姓,要求不管借贷方借了多长时间,总利息不能超过本金。

不得不承认,朱元璋确实是一位心怀百姓的明君,始终都想要尽最大限度地保障普通百姓的利益,给他们一个能够翻身的机会。

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明律》的条例无法阻挡这帮权贵榨取民利的决心。

他们最初的合约借出的本金可能仅仅只是十两,但借贷者到期不还的话,他们要求借贷者立下新的借据,亦或者放到其他当铺进行借贷。

如此一来,他们算是找到了破解之法。只要当地衙门配合的话,那么自然可以避开“年月虽多,一本一利”的约制,便可以用十两本金换来百两乃至更多的收益。

偏偏地,这种事情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于京城之中。

放贷产业从东周便已经开始,到元朝更是出现官方放贷机构——质典库,致使放贷成为朝廷和贵族的重要收入来源。

在当时的中都出现一个新职业,以色目人为主体从事借贷行业的“斡脱户”。

蒙古贵族正是依靠着翰脱户为自己放贷敛财,其中“羊羔儿钱”的年利息高达100%,导致大量的百姓破产,最终成为压垮元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明朝成立至今已经百余年,权贵们早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便顺理成章地介入借贷产业。毕竟这天底下,恐怕没有比放贷更好的买卖了。

虽然元朝的“斡脱户”消失了,但京城出现一种职业叫做“拉京债”。

“拉京债”并不是什么体面职业,主要依靠自己的人脉资源引诱一些官员借京债,从而自己从中获取佣金的一份职业。

《明英宗实录》记载:“京师有无赖子数十辈,常在吏部前觇,辄引至富家借金遂为之往赂,其实或往或否,偶淂美除则掩为己功分有其金。”

早前朱祐樘发动勋贵们一起种植棉花,之所以很多武勋并不搭理朱祐樘,一方面是他们不愿意配合朱祐樘的举措,另一方面则是并不缺这仨瓜俩枣。

在祖辈完成原始积累后,他们便开始在京城从事放贷业务,特别是针对偿还能力特别出众官员的京债,使他们宛如蒙古贵族那般找到了最稳定且丰厚的财源。

金灿灿的阳光散在后面的庭院中,而御书房众官员的表情各异。

在弘治二年的阳春三月,高利贷这层窗户纸还是被这位刚直的顺天府尹捅破了,矛头指向了京城的所有权贵。

韩幼英的身上更凸显女人味,特别皮肤变得更加白皙,两条腿笔直而修长,正向朱祐樘递上一杯新茶。

她其实是懂商业的,却是知道放高利贷确实是好生意,但后果是无数的家庭妻离子散,很多的人家只能世世代代寄身富家为奴为婢。

只是如今,她看到眼前的帝王竟然指向天底下最赚钱的买卖,不由为这个男人的气魄而心跳加速。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自己是真的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盛世,每个普通百姓都能够好好活着的社会。

朱祐樘看着宋澄将北京城的金融情况说了出来,便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品茶,并没有急于进行表态。

针对大明的金融问题,他早已经了然于胸,只是现在才决定动手罢了。

朱祐樘轻呷一口茶水,仿佛只是一个旁观者般,居高临下地准备听取下面重臣各抒己见,亦或者坐看他们争论不休。

哪怕寻常的事情都会争吵不止,而今围绕着金融决策,今日必定是火药味十足。

“这民间借贷之事,历来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虽说民间借贷的利息高了一些,但却能助人解燃眉之急,现在四五分月息比往朝已经低了不少。”户部右侍郎吴裕看到前面的老狐狸都不吭声,当即便率先发表自己的看法。

来了!

在吴裕发表观点的时候,万安和刘吉仿佛心有灵犀般,纷纷张开了眼睛。

宋澄寻声扭头望向吴裕,显得一本正经地道:“吴大人,你错矣!且不说这些当铺和钱庄实质获利数倍乃至几十倍,即便月息四五分,亦已触犯大祖所定的律法。既犯大明律法,朝廷岂有坐视不管?至于往朝月息如何,此事并不值得讨论。大明立国以来,便以仁孝治天下,自当施予仁政!”

仁政?

万安扭头深深地望了一眼侃侃而谈的宋澄,虽然觉得这个黑脸青年显得很天真,但确实仍旧保持着赤子之心。

“宋府尹,国朝自然是要以仁孝治天下,但亦不可墨守成规!民间借贷已有两千年之久,咱们国朝要恩惠于民,但亦要明白谷贱伤农,更要深谙范文正荒政三策的治国之道!”新任刑部尚书何乔新算是宋澄的上司,显得一本正经地说教。

所谓荒政三策,这是范仲淹面对地方灾情的三项举措。

范仲淹主持新政再度失败,被朝廷外放,后改任杭州知州。在到杭州任职后,这一年两浙路大饥荒,道有饿殍,饥民流移满路。

面对这种灾情,各地官府都忙着打击哄抬物价,但范仲淹匪夷所思地推出三项不为常人所理解的“荒政三策”。

其中最让人不解的是范仲淹提高米价,当时杭州城一斗米价格是120钱,他直接将米价提到180钱,并沿江张榜宣传杭州米价大涨一事。

偏偏地,这个让人诟病的举措,却是收到了奇效。

大明朝廷从东南将四百万石漕粮运到京城,耗费的运费成本将近二百万两,而粮商将米运到杭州自然亦耗费不小的成本。

由于相信了范仲淹的虚假宣传,东南的很多粮商以为有利可图,故而蜂拥而至。

只是这些米粮先后运达杭州城的时候,由于杭州城百姓的米粮需求有限,致使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市场,杭州城的米价最终快速回落。

现在何乔新例举范仲淹的荒政三策可以说很是高明,范仲淹终究是文臣最敬仰的宋官,而提高米价确实收到了奇效。

通过这一个例子,似乎可以佐证民间借贷高息的“合理性”。

工部尚书贾俊等人原本心里是反对民间金融机构的高息行为,只是看到何乔新的一番分析,发现月息四五分可能是合理的利息。

朱祐樘将手中的茶杯放下,嘴角微微上扬。

何乔新其实是在偷换概念,范仲淹的提高米价是为了实现“低米价”,而今民间借贷的高利息则是为了维持权贵阶层的高利润。

哪怕后世懂点经济常识的人都能够明白:高利息只会造成大量的资本涌进金融业,而低息才是刺激经济的良方。

现在权贵们为何还不愿意建织布厂参与海上贸易,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放贷的收益太高,所以都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倒不是说高利息完全没有好处,完善的放贷体系确实可以解决一些人的燃眉之急,但往往造成借贷者饮鸩止渴。

“何尚书,下官不懂高利息与荒政三策有何干系!只是现在民间借贷明明触犯大明律法,一本百利更是违约太祖的初衷,故此等恶风不可再涨!今我朝迎明君,焉有不治之理?”宋澄有着自己的立场,显得一本正经地回应。

咦?

万安和刘吉不由得望向宋澄,敢情这个黑脸青年还是懂得拍马屁的。

不过事情确实如此,若不是朱祐樘执政,其他的皇帝不说有没有这个魄力,恐怕都发现不了这个顽疾。

朱祐樘深深地望了一眼宋澄,只是仍旧没有表态。

虽然自己想要整治,但放贷的牵扯太大,可以说将整个京城的权贵都牵扯其中。现在最好的做法是由宋澄这种人打头阵,自己则是稳坐后方。

作为一个合格的皇帝,却是不能轻易表态。若有真正的爱国臣子,那就由他替自己向前冲,这样自己才能更好地一击即胜。

何乔新怀疑宋澄连荒政三策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便鄙夷地望向宋澄:“宋府尹,老夫的话其实可以很浅显!你所认为的恶政未必是恶政,你所认为的善政未必是善政,一个政策的好与坏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应该由百姓来评价!”

此话一出,刘吉等官员都不由暗自点头,同时认真地打量起这位新任的刑部尚书,确实有几分真材实料。

朱祐樘同样望向何乔新,只是眼睛并没有欣赏。

何乔新虽然已经贵为刑部尚书,但其实他的老爹何文渊当年更要厉害,一度官拜吏部尚书,加衔太子太保。

不过他的父亲何文渊最后的命运比较悲情。在夺门之变后,由于在景泰帝易储诏书中,何文渊在奏疏上写了一句“父有天下传之子”一语。

若是景泰帝一脉传承皇位,那样他自然是从龙的大功臣。

只是天不遂人愿,英宗复位得知此事,当即下令逮捕何文渊,结果何文渊选择自缢保全家。

何乔新守孝好几年,而后重返官场,仕途并没有受到自己父亲的影响,反倒受到怀恩等人的大力举荐。

朱祐樘原本是将何乔新安排在南京养老,只是杜铭受儿子的影响被迫辞官,而心仪的刘忠和陈坤在地方历练还不够,山东总督何琮和辽东总督刘宣现在都不能动。

他跟何乔新其实没有什么交集,由于何乔新父亲是英宗间接所害的缘故,并不是很想重用这个人。

只是天子终究还是要讲一点规则,而今最合适的人选确实是何乔新,加上自己都准备踢掉刘健,确实要补充一个清流来制衡朝堂各方势力。

户部右侍郎吴裕像是何乔新的小迷弟般,眼睛微亮地附和道:“何尚书所言极是!当年人人都以为范文正提高米价是要置百姓于水火,但殊不知杭州城米价很快回落,百姓方能存活下去!今你以为利息过高,但今百姓并无怨言,如此便证明此事不可轻动!”

“百姓无怨言?吴侍郎,你跟百姓离得实在太远了!陛下,臣恳求传召河背村村民余明,听一听底下百姓的心声!”宋澄鄙夷地望了一眼吴裕,而后郑重地请命道。

第326章 金路亦难,矿有血案第245章 家家有本黄经?第471章 有后持家,婴尿落奸第273章 帝出于谦,天意冥冥(月票4)第459章 运河暗雷,帝迷姑苏第462章 帝遇故人,半璧江山第210章 东海新督,有刑凌迟(求保底月票)第345章 风波不止,内阁新貌第250章 抽丝剥茧(补更)第310章 磨刀霍霍向猪羊第119章 弘治元年第一场血(求月票)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为进第392章 看到胜利曙光的襄城侯第342章 弘治四年,风起元旦第278章 越说荒谬,帝指金融547.第545章 明出青霉,帝国有疾。第310章 磨刀霍霍向猪羊第140章 收网行动2第8章 国丧和新君第281章 民不得生,帝祭重典第194章 灰飞烟灭(求订阅求月票)第33章 有司十三,帝曰赏罚第282章 帝现君像,周后遇鬼第79章 盐事邻私,官却无恐第112章 国母有缺,帝指军政第209章 帝遣使择,谁能为后?第378章 阴盛阳衰,重伤垂死第31章 王越在野,知晓苍生第178章 治地方当用强臣498.第496章 白象暴死,明旗飘扬第384章 存天道灭人欲?第333章 着眼田间,兴衰在农第356章 帝嗣由天,张秦常新第379章 雄才大略,谎话连篇第15章 盐法虫害,天子挥棍493.第491章 向西五百里第217章 春种恶果,祸于南端第63章 这顶帽子臣顶不住啊!第153章 五国来使,帝宠朝鲜第155章 黎使逞威,帝王难日第85章 三江感言和上架感言!第101章 旧事西厂,助越惩贪第429章 一场失败仿越计划第192章 斩尽魑魅魍魉550.第548章 聋瞎贵后,终现演技第207章 拒东宫婚,迎民间后第362章 计中有计,天意冥冥。第270章 帝欲同享,殿试减三第95章 荆楚美人,兵不厌诈第457章 白银溺器,犬咬银主第238章 忠君的三千将士第458章 双标帝王,血染陪都第461章 帝血江南,尔香求血515.第513章 国之重臣让皇帝很失望第406章 咱们一起拯救大明吧?第73章 余波5第387章 京城的米价正在飞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313章 紫禁城飞来“天灾”第153章 五国来使,帝宠朝鲜第442章 忠将出动,叛国者死。第122章 投石现窝鼠第455章 帝之手段,疯犬归窝第461章 帝血江南,尔香求血第214章 帝迎新婚,强龙出海第427章 果然有了钱都想着女人啊!第423章 不介意借人头一用吧?调整通知!第145章 有礼耕藉,帝播新种494.第492章 迈向四万万人的超级王朝第37章 早朝奉天,君臣陌路第389章 控制全人类的秘诀529.第527章 天下海明,后宫憎狐!492.第490章 南下的蒙古骑兵遇到了克星第258章 君施雨露,臣起雷霆第471章 有后持家,婴尿落奸第86章 科道营救,王相独支第305章 五倍不敌,王为鱼肉第305章 五倍不敌,王为鱼肉第215章 东海之城,纷争在己第162章 双管齐下,再现雪枫第72章 余波4第307章 初雪第371章 底牌尽出,阴盛阳衰。第66章 陛下,臣没教啊!520.第518章 这个王朝的山寨味有点重第366章 民情似火,公主如水514.第512章 人类的大灾难降临了第164章 成公高士,帝辟蹊径第419章 皇帝这是要轰炸江南吧?(求月票)第195章 爆大雷了(求订阅求月票)第102章 万民送行,王越再诗第27章 臣有野望,君芒初现第196章 大明不许这么牛逼的人存在(求订阅第399章 反暴君联盟有点强第240章 军功封爵第三文臣第184章 万匹马骡南下意欲何为?第101章 旧事西厂,助越惩贪第423章 不介意借人头一用吧?第420章 昏君,不要银矿要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