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第533章 有金闪烁,状元问世

“臣在!”一个身材高大且浓眉大眼的年轻人出列,声音明显有些颤抖,显得十分激动地回应道。

众人的目光纷纷集中在这名出列的新科进士身上,这个新科进士显得十分的年轻,但相貌平平,木讷的反应明显少了一种聪明劲。

从对方的衣着和所表现出来的气质来看,此人非富非贵,只是不明白为何能够引起皇帝的特别关注。

朱祐樘审视着这个后世恶名昭著的历史人物,亦是没有想到竟然在这里遇上了:“年庚几何?”

“臣今已十九!”严嵩内心十分惶恐,显得十分紧张地回答。

严嵩是江西分宜人,出身寒门,少年聪慧,善于作对。去年在江西乡试高中,虽然不是最年轻的江西举子,但亦是让人瞩目。

江西是科举大省,他能够以十八岁的年纪中举,已经是十分出彩的事情,所以在江西已经是小有名气。

只是乡试阶段主要依靠天赋和运气,但到了会试这个层面,举人考生之间其实已经是越来越卷了。

国初的生源少,加上很多都是考几届不中就去做举人官,所以会试的竞争小。只是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举人执着于会试,导致会试不仅人数增加,而且是越来越高质。

以原先历史上的张璁为例,落榜七次还想继续考取进士功名,大名鼎鼎的李春芳高中状元的年纪都已经是三十七了。

若不是现在的弘治朝的进士人数扩到六百,而且朝廷越来越重视考生的务实性,严嵩这种小天才亦得再蹉跎两届才能高中。

只能说,朱祐樘的横空出世,正在慢慢地改变原来的历史轨道。

严嵩在年少时读书有天赋,进入官场亦表现出他超强的个人能力,所以此次提前进入官场亦算是一件十分合理的事情。

哪怕他现在还很年轻,但金子总会发光。

朱祐樘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突然话锋一转:“你如此年纪,若是国内任职,哪怕熬资历,你都能熬到尚书一级。朕有一事不明,因何在殿试的答案上表示如此强烈的出海任职意向?”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世人都称陛下是圣明天子,臣能生于当世乃臣之福也!今陛下欲拓海域,臣虽年少,亦晓帝之远志。臣从小读书便以忠为第一教义,今知帝之远志,又岂敢留下国内安乐?故臣愿往海外就职,纵是九死,亦要替陛下谋万世之基业!”严嵩跪下,显得声情并茂地表明立场。

唐寅等人听着这番有理有据的言论,虽然觉得有些肉麻,但对这个年轻人的觉悟不由得点了点头。

虽然他们内心亦想在国内享乐,但却知晓海外更需要人才,而他们新科进士连前往海外任职的勇气都没有,那将来凭什么得到皇帝的重用呢?

朱祐樘看着眼前这个略显青涩的年轻人,微微一笑地道:“汝等都是大明的栋梁之材,朕将你们派出去,并非要你们涉险,而是希望你们能够得到历练,将来更好地为国为民谋利。严惟中,朕给你一个机会,现在后悔前往海外任职还来得及?”

“请陛下将臣派往最能历练之地,臣只愿能成为国之栋梁,将来好辅助陛下治理国家!”严嵩仰起脸,显得忠心耿耿地道。

朱祐樘知道严嵩绝对是一个聪明人,亦是望向其他人道:“你们之中有谁是不想前往海外任职的吗?”

“臣等听凭陛下差遣!”王守仁等十一名新科进士当即表态道。

或许考场中有侥幸的政治投机分子,但他们在考卷上不仅表现了愿意,而且在文章中亦是剖析了派遣官员前往海外任职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王朝最重要还是人才。

大明既然是要将触手伸向海洋,那么不仅需要军队控制,而且还需要官员协助治理,这样才能达到融合的目的。

朱祐樘知道这帮人已经有了前往海外的觉悟,便是轻轻地拍了拍手。

十二名小太监出现,每个人都抱着一个长条锦盒。

朱祐樘显得言真意切地道:“这是朕给你们的一份礼物!朕知汝等皆为天之骄子,然大明今已四海无敌,想要再上台阶却是需要眼界更高的国家栋梁。今日朕将汝等送到海外,非朕绝情,而是大明需要你们帮着看世界,亦需要你们将来能帮助大明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臣等必定竭力报效朝廷,报答陛下的隆恩!”王守仁等新科进士为皇帝的真诚动容,当即郑重地表态道。

事毕,皇帝乘坐龙辇离开。

小传胪的考核继续,除了刚刚抢先踩陷阱的伦文叙外,其他十一人都有机会角逐最风采的状元的位置。

即便是要前往海外任职,但如果有着状元郎的头衔,那便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更是有助于他们将来的仕途。

这一日,大明举办盛大的传胪大典,受世人瞩目。

在朝阳的晨辉中,这座金碧辉煌的紫禁城慢慢地苏醒,前面的午门的钟鼓楼突然响出一个悠扬的钟声。

“吉时到,百官率贡生觐见!”

午门的三道门纷纷开启,一个太监的声音从紫禁城传出。

文武百官在尹直和王越的带领下,从两侧的掖门进入,穿过金水桥,进入奉天门广场,而后拾级而上,来到了奉天殿之上。

随着正四品以上的官员进入,殿内响起了山呼万岁的声音。

身穿龙袍的朱祐樘出现在这里,而状元的人选已经敲定了下来。

新科状元郎在天下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亦是士子的风向标,即便皇帝有权敲定任何一位新科进士为状元郎,亦是要谨之又谨。

像原先历史的嘉靖皇帝为何令人诟病,正是他在选择状元这种大事上,竟然因为一个梦,便将排名在一百零七名的秦鸣雷选为状元。

只是朱祐樘想要有所作为,亦希望能够得到真正的人才,所以还是需要认真地权衡,从而选出一个最优的人选。

“诸位贡士听宣!”

奉天殿前,六百名进士穿着崭新的进士袍服,正跪在汉白玉阶前。

他们默默地低着头,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紧张和期待的表情。随着名次即将揭晓,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气氛,只有偶尔传来的鸟鸣打破了周围的静谧。

唐寅跪在人群中,他的心跳得像是要从胸腔里跳出来。

尽管他此前自信满满,但终究比试的不是作画和写诗,而是比拼的是学问和能力,现在等待的过程让他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紧张。

特别在亲眼见到皇帝的那一刻,他内心对状元的位置更加的渴望,却是一改以前的洒脱,只希望辅助这位明君为大明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

他眼前不断浮现出自己名字被宣布为状元的那一刻,那种荣耀和自豪似乎已经在他的想象中上演了无数次,只希望昨天的梦能成为现实。

王守仁等参加小传胪的新科进士同样紧张,只是伦文叙的希望变得十分的渺茫,而严嵩深知自己走入十二人之列已经是祖坟冒青烟。

按说,只有十二名参加小传胪的新科进士才有希望,但其他人员都希望出现奇迹,所以心里默默地祈祷自己能成为状元郎。奉天殿内传来了响亮的声音,宣布状元的归属——“殿试一甲第一名:唐寅!”

这一刹那,唐寅仿佛被电流击中,全身的神经都在颤抖。

在旁边的人提醒下,他猛地站起来,脸上的笑容如同春日的阳光般灿烂,只是突然间仿佛不会走路般差点摔倒。

感受到周围投入的羡慕目光后,他终于知晓因何世人都是孜孜不倦地追求功名,因一首出彩的诗作博得满堂彩的待遇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此时此刻,他成为了全场的焦点,亦将会成为整个大明的焦点。

跟乡试和会试公布名次的顺序不同,金榜是从一甲进士的名单开始宣读,然后是二甲进士名单和三甲进士名单。

在这份名单之中,唯有一甲进士才有资格进殿面圣。

“殿试一甲第二名:王守仁!”

殿中的声音再度响起,亦是让王守仁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狂喜。

虽然他年少成名,但他的父亲王华太过于耀眼,以致大家似乎只知晓他是王华的儿子,却根本记不得他王守仁的名字。

只是现在他成为了新科榜眼,虽然他跟状元的位置棋差一着,但亦已经能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殿试一甲第三名:严嵩!”

正羡慕地望着前面唐寅和王守仁的严嵩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嘴巴不可思议地张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论八股文,自己根本不在前三。

论急才和文彩,自己亦无法跟唐寅等人相比。

论背景和家世,自己给王守仁这种官二代提鞋都不配。

只是他竟然被皇帝点为新科探花郎,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涌上心头,他的脸上露出傻傻的笑容,整个人如坠梦中。

“探花郎,请跟本官进殿谢恩吧!”一个传胪寺的官员对严嵩的反应并不意外,脸带微笑地上前轻声道。

奉天殿,俗称金銮殿。

进到殿中,一股无形的威压扑面而来。

要知道,这殿中站着的是大明王朝正四品以上的高级官员,更是有着早已经名扬天下的一众朝堂大佬。

在湖广亲自一地一尺丈量田亩的农业部尚书刘忠,为大明开疆拓土的靖国公赵承庆,还有当年在京城敢动用尚方宝剑斩杀勋贵的军机阁负责人王越。

当然,最让三人感受到压力的还是龙椅上的皇帝,这位百年难得一见的雄主。

朱祐樘之所以选唐伯虎,既是因为唐伯虎的才华和潜在的治国能力,还有便是华夏不仅需要军队进驻海外,而且还需要华夏的文化瑰宝俘获海外万民的归顺。

随着定诗题明月,三人亦是纷纷拿出了诗作,而唐寅的诗作《把酒对明月》最为耀眼。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亦已登天子船,我亦要上长安眠。

奉天殿上一圣君,万树梅花月满天。

……

传胪大典结束后,文武百官和新科进士恭送皇帝离开。

朱祐樘对这场传胪大典还算满意,只是这终究是一种仪式,从奉天殿离开便径直前往西苑的养心殿处理政务。

今日的荣耀注定属于唐寅、王守仁和严嵩三人,他们将进入最为风光的御街夸官环节。

三人从御道离开紫禁城,随着礼队向左拐,便来到了张贴金榜的地方。

按历年惯例,金榜会悬于长安左门,此门又称龙门,有鱼跃龙门之意。

在金榜高悬昭告天下之时,顺天府尹、宛平和大兴两个县令向三人走来,给他们三人分明戴上了大红花。

唐寅三人被扶上高头大马,而后便踏上早已经人满为患的长安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他们三人身着华丽的袍服,胸前佩戴着象征荣誉的大红花,正是春风得意地骑着马走在长安街上。

街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百姓,他们一起欢呼着,为这三位新晋的状元郎、榜眼和探花郎大声喝彩。

唐寅为状元郎并没有引发舆情,且不说早前的造谣已经大白天下,而且现在的状元郎可是要出海历练的。

且不说唐寅已经证明他的真才实学,单是他敢于前往海外任职的勇气,大家便已经没有理由对这种为大明冒险的人质疑。

这一刻,唐寅、王守仁和严嵩的风光无限,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骄傲和自豪。

只是他们心里都清楚,此次的风光之后,他们需要全心投入新的工作中,力争成为大明王朝的栋梁之才。

特别是他们即将前往海外,亦需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第41章 诗中带桃,庭中半苔第66章 陛下,臣没教啊!第199章 取胜的钥匙第16章 巧破朝局,新君新观第150章 帝有王炸,廷和命贵第150章 帝有王炸,廷和命贵第120章 扬州梦第336章 官官相通,乔新有词第356章 帝嗣由天,张秦常新525.第523章 交通强国,十年首战第197章 奸党?抄家(求月票求订阅)第304章 风卷枫岳,王臣惶惶第261章 有宫长乐,锦衣出手(月票2)551.第549章 青史恶名,有宫太孙第342章 弘治四年,风起元旦第53章 这块地不好拿啊(求月票)第450章 帝下江南,步步是血(求保底月票)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为进第390章 弘治要开启货币战争第423章 不介意借人头一用吧?第61章 臣为刀殂,君为鱼肉。第416章 皇帝向纸醉金迷的江南打出了王炸第477章 弘治六年的全新蓝图第97章 神盾遇阻,叶淇献计第481章 温柔和血性并重的弘治朝第214章 帝迎新婚,强龙出海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为进第241章 迟到的正义492.第490章 南下的蒙古骑兵遇到了克星第419章 皇帝这是要轰炸江南吧?(求月票)第297章 祸从口出,以血忠君第158章 仁寿有月,王越奏官第426章 宋澄的解题思路竟是找女人第99章 滑臣难缠,知县有愚第16章 巧破朝局,新君新观第55章 京山风波2(求月票)第229章 刀兵不止,斩破虚妄第149章 春耕在即,武勋有谋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419章 皇帝这是要轰炸江南吧?(求月票)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457章 白银溺器,犬咬银主第476章 五百万两的真正意图第478章 帝国的巨舰正在启动第63章 这顶帽子臣顶不住啊!第143章 收网行动5第465章 君民相惜,帝位不正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第382章 金矿之上的宝种第329章 凶徒在畔,帝有嗣忧第342章 弘治四年,风起元旦第112章 国母有缺,帝指军政第77章 案情扑朔,工部择才第219章 清丈有成,扬威大明第416章 皇帝向纸醉金迷的江南打出了王炸第394章 继承人是个大难题第178章 治地方当用强臣第222章 棉事有困,幼英欲贵第343章 取之于民,用之于夷第7章 帝崩第453章 相思难医,帝治顽疾第254章 帝问谁逆,忠民有言第400章 最终还是要同胞承担所有?第146章 有殿养心,实干兴邦第32章 文臣一心,杀器终现第299章 王越行正,脱罗计奇第470章 预言成真,帝国动荡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第264章 悍臣还朝,喜有双至(月票3)第443章 苦撑遇霜,帝计深远第193章 逼宫?找死!第65章 武勋点火,帝防夺门第244章 年关前的最后一炸第171章 朝堂的争斗要蔓延了第164章 成公高士,帝辟蹊径第380章 步步为谋,布局天下第315章 日不落帝国的第一步第240章 军功封爵第三文臣第389章 控制全人类的秘诀第30章 人生如棋,掌局者赢第257章 曲十八拍,春雪元宵第419章 皇帝这是要轰炸江南吧?(求月票)第276章 难测帝心,恩榜现世第177章 吏治大坏而清名在第39章 徐溥迷途,谢迁转身第322章 化作春泥更护花第6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135章 新官铁面,帝治赣疾第229章 刀兵不止,斩破虚妄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赐东海第342章 弘治四年,风起元旦第318章 弘治三年春天的小苗第212章 武勋遇雨,武举朝阳497.第495章 另辟蹊径的大明军第469章 独钓西湖,认知颠覆第459章 运河暗雷,帝迷姑苏第210章 东海新督,有刑凌迟(求保底月票)第448章 运筹帷幄,吾言即铁第306章 犯明必诛,一路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