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第535章 花开四海,乾清遇火

此诗一出,众人纷纷拍手称好。

祝枝山比唐寅还要年长十岁,在科途上是屡败屡战,心性在千锤百炼中得到升华,所以自身才华已经充分展露。

唐寅受到这首诗的感染,抬头看着十里亭外开得正盛的梅花,眼睛不由涌起一份追忆。

此次他前去印度洋任职,虽然心里拥有满腔的报国志,但终究是前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不晓得还能不能看到如此美艳的梅花。

只是感伤归感伤,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

堂堂的大太监汪直能去,数万大明将士能在那里长年驻军,还有不少官员和书吏同样被朝廷派遣到那里就职,自己又怎么能矫情呢?

即便梅花看不到了,亦可以看印度的曼陀罗花。

唐寅已经调整好状态前往印度洋辅助汪直,于是转移话题道:“祝兄,你此番能入职国子监,你的才华得以施展,实在可喜可贺!”

祝允明跟严嵩一样,属于弘治朝扩招的受益者,一举改变了他屡试不中的命运,在今年的春闱中同样是金榜题名。

虽然他的殿试排名十分靠后,但凭借他自身过硬的艺术素养,亦成功进入国子监下辖的艺术学院任职。

现在的弘治朝已经可以容纳方方面面的人才,不再限于治国和治理地方的管理人才,而且亦给祝允明这种艺术性人才提供舞台。

诗文、绘画和歌曲都是呈现着欣欣向荣的姿态,而建设师的地位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现在师资力量建设同样是大明朝重要的一环。

其实最大的代表人物是国子监祭酒新建伯王华,虽然王华已经被钉在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上,但这位总校长已经是誉满天下。

即便是六部尚书,现在的地位未必能盖得过王华,而王华在天下读书人的眼里几乎是无人能敌的恐怖存在。

现在大明朝廷有意成立教育部,将全国的教育资源进行融合,而师资力量亦将会登上政治舞台,所以祝允明进入国子监艺术学院任职既要发挥所长,而前途同样十分光明。

站在身边的几个好友亦是纷纷朝着祝允明投去羡慕的目光,却是知晓此人或许在政坛不显,但在艺术领域必将有一席之地。

“今逢明君,又得上官看重,此乃侥幸也!”祝允明更偏于平平淡淡的生活,嘴角扬起一丝微笑地道。

其他几个都是各有各的去处,既有跟唐寅和祝允明一样进入官场的,但亦有两个是落榜者打算返回南直隶继续备考。

命运的齿轮正在慢慢转动,而各人有各人的命数。

唐寅已经决定将自己毕生所学献给朝廷,在喝过践行酒后,便跟前来相送的祝允明等好友依依不舍地道别。

他十分潇洒地翻身上马,挥手告别,仅仅带着一个老仆,便踏上了新的征程。

另一方面,王守仁和严嵩亦是纷纷前去赴任。

新科榜眼王守仁被安排进入南洋总督府,由于他本人亲自率领舰队探索澳洲,这份任命简直是让他如鱼得水。

探花郎严嵩的分配方向倒是让人同情,这位新科探花郎竟然被分配到美洲大陆,这是最遥远的官职分配。

严嵩本人十分乐观地接受这个安排,虽然南洋离大明最近,而印度洋总督府最强,但美洲大陆拥有黄金和皮草。

若说最受皇帝和朝廷关注的地方,不用想都知道必定是美洲大陆,而他严嵩必将成为最为耀眼的政治新星。

正是如此,在一些人同情的目光中,他乘坐火车前往天津,而后从天津码头搭上了前往美洲大陆的船。

弘治十二年四月,这是一个十分热闹的月份。

新鲜出炉的六百名官员纷纷奔赴各地就职,而他们都有了一颗建设祖国的心,想要协助皇帝开创大明盛世。

其实不限于文举,武举同样培养着大批的新科武进士,而这些人才亦是被派遣到海外的几个总督府任职。

现在海外各处的总督府有兵有粮,而且还有大明王朝最优秀的人才源源不断地输入,接下来必定变得越来越强大。

大明现在的方针很明确,既加强世界海域的掌握,亦将优秀的人才派驻海外,从而培养出更有远见的国家栋梁之材。

正是在朱祐樘的布局下,国内的基建是如火如荼,像蒸汽船的科研项目持续投入,但人才的培养同样没有落后。

四个月后,白古明城外。

“到了!”

“咱们终于到了!”

……

风尘仆仆的唐寅带着老奴来到了明缅公路的尽头,远远看到一面似曾相识的城墙,不由得欣喜地大声道。

通常而言,前往东海总督府、美洲总督府和南洋总督府的官员都会走海路前去任职,而前往印度洋总督府则走陆路。

唐寅从北京出发,经过山西、陕西进入巴蜀,而后经云南进入缅甸,沿着明缅公路便可直达位于白古港口的白古明城。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唐寅这一路走下来,不仅看到了祖国的大好山河,而且亦是见识到了各地的风土人情,更是看到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大明帝国。

自从明缅公路修建完成,这条路便成为大明商人的淘金之路。

大量的商人携带着陶瓷、纺织品和茶叶等商品前往缅甸,亦能够时常看到大明商人携带着印度粮食和美女满载而归,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原来您便是新科状元郎,请快快进城!”守城的总旗亲自查看唐寅的官帖,当即讨好地放行。

随行的商旅看到仅带一老奴的唐寅竟然便是今年的状元郎唐寅,亦是纷纷露出了震惊之色。

唐寅感受到周围羡慕和震惊的目光,倒不是他不想摆着仪仗队风风光光入城,但从北京带一个老仆赴任都已经花费不少,若是带着一批家仆自己恐怕得破产。

不过现在他更喜欢这种务实的就职方式,做出实事才是衡量一个官员好坏的标准,当即朝着印度洋总督府行台而去。时间已经来到十月份,太平洋正遭受北风的肆虐。

一支舰队沿着北美洲的东海岸线顺风行驶,经过近半年的航行,如今他们离美洲大明城是越来越近了。

明远宝船成为大明航海最大的王牌,而今正载着大量的官员、商人和工匠横渡太平洋,而目标正是屹立在这片新大陆的大明城。

“美洲,我来了,愿老天保佑我能带回一船皮草!”一副员外装束的武三郎看着眼前全新的大陆,亦是高举双手大声道。

他原本出身市井,但奈何他那个卖烧饼的哥哥跑到海上经商,先是从日本九州岛贩卖海货淘得第一桶金,而后瞄准了北海道的鲸油。

仅仅是几年功夫,自己哥哥武大郎便已经是鲸油大王,而自己亦是有幸成为了鲸油大王的弟弟。

他在哥哥的支助下,亦是重拾学业,进入学堂读书,但奈何自己压根不是考科举的料子。

后来他转学到国子监的工商学院,但得知美洲的淘金机会后,他便从工商学院退学,向大哥借了钱前来这个陌生的地方淘金。

“国内现在的皮衣价格是三十两银元,而且还是大家抢着要!别说一船皮草了,哪怕一万件,你丫的都赚翻,别做白日梦了!”一个老船工当即取笑道。

武三郎翻了一个白眼,显得自信满满地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只要这条路能走通,我要搞到十万件、百万件!”

虽然大明棉布价格低,但跟天然的皮草相比,两者的御寒性压根不在一个级别。即便是放在后世,论御寒的质量还是皮草更佳。

正是如此,棉布注定对皮草构不成威胁。

现在北美大陆生活大量的野生动物,在那里获得优质皮草的成本极低,特别那里的部落压根不懂皮草的价值。

反观大明百姓的生活质量上升,对皮草的需求年年增长。

只要他能够从北美洲这里得到皮草,然后将这些皮草带回国内,那么将能够赚到几十倍乃至百倍的利润。

武三郎明显不是仅仅满足于一锤子买卖,却是有着一份打造进货渠道的野心,从而跟自己哥哥那般成为皮草大王。

话音刚落,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当即鼓掌道:“这位兄台有志气!”

武三郎打量着这个浑身书生气的年轻人,顿时来了兴致道:“多谢兄台夸奖!看兄台的衣着,不似前去淘金,可是要到美洲总督府高就。”

“兄台慧眼如炬,我确实是到美洲总督府任职!”严嵩微微一笑地道。

正在晒太阳的老船工嗤之以鼻,指着那艘脱离舰队的明远宝船道:“啥慧眼如炬!那艘刚刚离开的明远宝船运的是官方人员,你从那艘船下来,加上你这身衣着,自然是前往美洲总督府任职的书吏了!”

各个总督府不仅补充官员,亦是需要大量的办事人员,所以很多年轻的书吏被调派到这里,所以严嵩很容易被误以为是书吏。

武三郎不搭理这个老船工,却是有意结交这个年轻的书吏道:“鄙人武三郎,敢问兄台贵姓?”

“我姓严!”严嵩并不打算透露自己的身份,亦是微微一笑地道。

武三郎倒不计较,权当这个书吏是要端架子:“严兄,你我一见如故,由我作东,可愿到船舱饮一杯水酒?”

现在处处都是生意经,这艘海船不仅向商人提供食宿,而且还提供酒水,不过这里水酒的价值比国内要贵上几倍。

“好吧!”严嵩看着离目的地还有点时间,便痛快地点头。

老船工是一个好酒之人,当即厚着脸皮想要讨酒喝。

严嵩在几杯水酒入肚,亦是做了一个决定:“如果你能真有此志气成为皮草大王,那么我可以帮你!”

“帮我?”武三郎吃惊地指着自己鼻子,完全不明白一个小小的书吏何以敢说这种大话。

老船工当即嗤笑地道:“你帮他?你一个书吏,且不说还不知会被分配到哪个据点,哪怕见着总督大人,总督大人会多瞧你一眼吗?”

严嵩完全不搭理老船工,而是十分认真地补充:“我可以帮你,但你务必要谨记两点!大明朝廷需要的是长久的皮草贸易,一不可跟同行恶性竞争,二不可涸泽而渔!”

在这趟旅程中,他已经揣测到弘治皇帝的心思,那就是希望打通皮草贸易。

一旦大明跟北美洲建立良好的皮草贸易,既可以帮助大明获得源源不断的皮草资源,亦可以加深大明跟北美洲百姓的联系。

如果他能够培养出一个能够长期从事皮草贸易的皮草商人,想必能够得到皇帝的嘉奖,恐怕亦是皇帝派他这种文官前来的意义所在。

“兄台难道不是书吏?”武三郎看着严嵩如此说教,心里微微一动地道。

严嵩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索性自报家门:“本官乃新任美洲总督府通判严嵩,主管两地贸易往来!”

扑通!

老船工得知严嵩竟然是官老爷,吓得当即跪倒在地。

却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竟然便是那位年轻的探花郎,亦是美洲总督府所要重点培养的栋梁之材。

“草民一定谨记大人的教诲!若是大人能够助草民在北美洲建立皮草采购点,草民定不忘大人之恩情!”武三郎亦是十分懂事地表态道。

严嵩的眉头微蹙,却是脸色一寒:“错矣!”

“不知何错?”武三郎心中一惊,显得紧张地道。

严嵩朝着东边郑重地拱手,一副忠肝义胆的模样:“本官乃大明的臣子,今替天子协理美洲!你若要记恩情,当念陛下恩泽四海,谢明君让我华夏子弟成为四夷上民。”

“大人教训得是!”武三郎想到了自己哥哥的成就,亦是由衷地点头认可。

新鲜出炉的种子已经播向四海,而这些优秀的华夏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将来必定成为大明王朝的国之栋梁。

不过事情总有不经意突然爆发,就在弘治十二年即将过去的时候,清宁宫突然遭遇大火,而干清宫的大门被烧。

此事一出,朝野俱震。

第180章 先帝未成之伟业第117章 谏臣解日食第300章 欲速不达,谋世君臣518.第516章 弘治八年的主旋律第446章 蛟龙出海,唇亡齿寒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众第244章 年关前的最后一炸第163章 帝治风奏,宋澄破谜第51章 意料之中的廷推第276章 难测帝心,恩榜现世第327章 有部赤山,命由主定第259章 京城暗涌,会考论雄第211章 孙交求生,公府求荣(我求保底月票第175章 夷狄奉中国(月票加更)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归舞台第70章 余波2第4章 一帝落百官肥?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众第212章 武勋遇雨,武举朝阳第81章 王越承重,内臣有害第429章 一场失败仿越计划第10章 废储旧事,暗藏玄机第133章 吴玘官途,帝叹荒谬第394章 继承人是个大难题第467章 火烧白莲,刀枪不侵第242章 富裕后的财政预算第20章 晨起乾清,天心难测488.第486章 西方社会对东方财富的执念第377章 皇命在天,红颜祸水第47章 诗起诗终,臣子如棋第201章 湖广非明,狠人汪直第382章 金矿之上的宝种第29章 君君臣臣,好梦易醒第470章 预言成真,帝国动荡505.第503章 权力使人疯狂第165章 武勋有隙,黎使论罪第314章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486.第484章 美洲冒险篇的真相一窥第324章 八月南洋,取金不易第456章 疯狂知府,帝使问罪第68章 君相和,门党生。第266章 凶案落锤,暗处谋毕第349章 国债无名,宋澄有忧第350章 勋戚惧风,百姓爱金第274章 华夏少年,命不由天第186章 十三豹赵虎初显弓威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归舞台第405章 皇帝手握王炸难倒都眼瞎了?525.第523章 交通强国,十年首战第463章 天子赠礼,南巡终点第257章 曲十八拍,春雪元宵495.第493章 帝斗精怪,其乐无穷!第64章 果真有刁臣要谋害朕第272章 远窥石见,近观骥遁第72章 余波4第375章 九族齐寿,公主有报第423章 不介意借人头一用吧?第236章 弘治元年最后一钓第473章 狐狸露尾,奸党在网第168章 有册刁民,帝刀问世第212章 武勋遇雨,武举朝阳第340章 王越出击,官滑如油第183章 弘治朝臣的最高礼待第414章 大明万一真有暴君呢?第103章 文升扛旗,上四事疏508.第506章 帝心难测唯有奋力拼搏!第198章 翦除大明王朝身上最大的毒瘤第216章 内外兼治,帝喜为上第226章 谁掌乾坤,勤劳致富第265章 外谋钱银,内惩奸佞504.第502章 君子先上谈判桌531.第529章 西欧路断,奇才命薄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众第169章 王圣人又逃婚了?(求月票)485.第482章 一树千获的耕藉礼第436章 女子有符,灭门有即第198章 翦除大明王朝身上最大的毒瘤第140章 收网行动2第30章 人生如棋,掌局者赢520.第518章 这个王朝的山寨味有点重第60章 血灾降临第382章 金矿之上的宝种第69章 余波1第476章 五百万两的真正意图第292章 万丈豪情,先建后朝?486.第483章 帝王的宝藏和暗涌的伯府495.第493章 帝斗精怪,其乐无穷!第18章 帝有谋略,润物无声494.第492章 迈向四万万人的超级王朝第2章 何以治国第348章 帝膝难跪,终是抱歉。第315章 日不落帝国的第一步第406章 咱们一起拯救大明吧?第138章 案情有诈,从贵甘犬第162章 双管齐下,再现雪枫第141章 收网行动3第312章 弘治新年消一国544.第542章 矛指周后,宫廷动荡第221章 朝无大夏,雷霆暴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