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杀降

康熙忙着调兵遣将出关平乱时,宁古塔的赵强同样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二人所忙的事情中有一件是相同的,那就是粮食。

关宁军南下的军粮取自于屯积在爱瑷城的清军军粮,本身并无任何储备粮,随着南下的深入,战线的拉长及占领区人口的增加,粮食短缺的问题又一次摆在了赵强的面前。

除却在黑龙江及尚阳堡等地解救与掳获的各族人丁外,仅宁古塔一地就新获了四万人丁,内中有两万多吴军旧部和滇民,这些人都是关宁军的主要兵源,所以必须养活他们。其余一万多旗人和各族百姓也不能一刀杀了,该做苦役的要做苦役,该征入军中的征入军中,剩余的全被贬为贱民。但不管如何安置这些人口,前提都是有足够粮食来养活他们。

人口的增加有利有弊,利处是可用的兵员多了,人手足了,可以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但也让关宁军凭空要多负担几万人的口粮,这让目前一穷二白,麾下几乎无农耕也没有屯田的赵强头大,因为他变不出粮食来。

屯积在爱瑷的清军军粮已经耗得差不多,尚阳堡内本来有一批粮食,但因为大火抢救未及,所以大部被烧毁,其余各地掳获的粮食又杯水车薪,难以供应这么多张嘴。

宁古塔内的倒是也有一批粮食,大约在五千石左右,但估算一下,也只能供关宁军食用大半月。所以为了尽快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赵强下令将宁古塔内的一万多旗人和各族百姓不问老弱妇孺尽数驱到城外,除留下三千人抢收尚未收割入仓的小麦外,其余的人分批赶往尚阳堡和黑龙江各地,由民曹负责安排他们,从而让大军的压力转嫁到后方去。

关宁军与清军不同,某种程度上而言,关宁军现在就是一支专门以抢劫为主的强盗集团,南下以来根本不需要考虑地方的生产安治,而是只管抢,因为一旦抢不到大军需要的粮食和财富,关宁军就要陷入无力再进的尴尬局面。

清军则不同,他们是“政府军”,注定不能像关宁军这样专事抢劫,不问其他,所以在这一点上,关宁军要占有优势,进攻时不顾东顾西,命令一下,全军出发,抢来便是。但现在随着人口的增加,关宁军的这一快速,随打随走的优势注定要丧失。而其占领区内多是没有开发的荒地,人烟稀少,注定无法提供足供的粮食供关宁军进行长期征战,而清军有关内源源不断的粮食供给,根本没有缺粮的危机,因此只要关宁军的快打快走优势丧失,转而与清军正面做长期对抗,那清军拖也能拖死关宁军。

赵强相信康熙不傻,随着时局的明了,康熙肯定能看出关宁军的致命点在哪,从表面上看,关宁军抢了满清好大一块地方,但实质却都是无用之地,清军只要将关宁军阻于盛京城下,那关宁军就要陷入自身无法生存的境界。

赵强是不想关宁军和自己成为流寇的,但眼下,他没有精力和时间,也不可能忙于政权的建立和根据地的建设,他只能不断发动新的进攻,通过进攻来缓减自身压力,通过进攻来获取自己缺少的物资,以养活自己的军队和人口。一旦关宁军停下进攻脚步,一旦清军回过神来,关宁军的大好局面就要瞬间逆转。

七月十六日,赵强以关宁军大帅和总制府的名义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凡年满十八,未满四十的吴军旧部和滇民中的男丁一律充入军中,余者也向后方迁移。

安马尔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宁古塔知事,但他发现,这个知事好像和之前想像的大不一样,因为城内除了军队外基本上就没什么人了,明面上归自己管的只有那三千留下来收割麦子的各族青壮。

占领宁古塔后,赵强一方面派骑兵师团继续南进盛京,另一方面则加快消化吴军旧部和滇民的工作。经刘德等人统计,除却在尚阳堡已经整入各军的吴军旧部和罪民外,现在约有一万两千名符合条件的吴军旧部、滇民、罪民可以整编。

这一万两千人被编为两个营,一号“忠勇”,二号“义勇”,全部驻于宁古塔内,由各师团抽调军官进行训练。赵强将这两营人马做为预备队使用,以在南下吃紧时再抽调上去,现在以训练和恢复为主,毕竟多是些营养不良的汉子,没一两月时间也派不上什么大的用场。

让齐壮领骑兵师团向盛京挺进,摆出攻打盛京城的架势,但以关宁军现在的本钱,打下盛京城无疑是痴人说梦。所以赵强的意图是使盛京清军归缩起来,争取将战场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中。

按照计划,胡旺的前卫师团已经从海参威南进吉林,如果一切顺利,将在八月于关宁军主力会师盛京城下。

是直接攻打盛京城,一举震惊天下,还是做长期围困,在辽西走廊歼灭清军有生力量,赵强暂时还没有拿定主意,因为他不知道康熙是如何出招。所以他让已经占领打牲乌拉的后卫师团按兵不动,不得向锦州等地移动,只监视铁岭、开原等地清军即可。

去年在三道屯抢吉林粮船时的老熟人郭木尔也随副都统郭尔络图降了关宁军,赵强率部进城时,他也跪候在降官当中,赵强一眼就见到了他,笑着呼他过来,当面称赞他一番,并立即授其为关宁军百户之职,这让跪在那里的郭尔络图、富罗罗、塔世克等人十分不是滋味,看郭木尔的眼神都是怪怪的。

但他们心中的疑惑和鄙夷并没有持续多久,就接到关宁军的命令,城内一应降官降兵也通通出城,等候往黑龙江开拨。

关宁军开始迁移宁古塔内的百姓时,郭尔络图和塔世克等人就知道他们肯定也没法留在城里了,本来一直担心关宁军会杀害他们,因为尚阳堡城头上那些旗人脑袋已经证实关宁军是一支残暴无比的军队,他们比罗刹人更为凶残。现在听到往黑龙江开拨的命令,郭尔络图他们不禁松了口气,事已如今,能保住命就算万幸了。没有任何不满和反抗,自副都统郭尔络图以下大小官员二十六人,兵丁一千五百二十五人,各旗旗丁披甲人七百四十人,在关宁军的严密监视下乖乖出了城。

出城之后往北面行了五里地,清兵们突然发现前方同样有一支“辫子军”在等候着他们,富罗罗眼尖,一眼就看到了布尔察,他与布尔察可是老相识,忍不住就挥手叫喊起来,刚叫一声,额头便被抽了一鞭子。一关宁军小旗恶狠狠的瞪住他:“不许说话!”

富罗罗一凛,吓得不敢再挥手去叫布尔察了。郭尔络图等人却是心中疑惑,布尔察所部不是被调入北征大军了吗,怎么这会却出现在这了?而且他们所打的旗帜怎么换成了贼军的旗号,除了脑后那根辫子,哪里还有半分八旗兵的模样。

带着疑惑和不安,清兵们小心翼翼的从布尔察的满州联队面前缓缓向前面走去,队伍走了一半时,突然有清兵不安的停住了脚步,惶恐不安的望着身侧不远处正拔出长刀的“贼八旗兵”,失声叫了起来:“不好,他们要杀咱们,他们要杀咱们!”

声音远远传去,正在行进的宁古塔清军们全吓得停了下来,不知所措的看着四周,然后便看见数千“贼八旗兵”突然发一声吼,挥刀向他们冲来。

“快跑啊!”

事实再清楚不过,这些已经降了贼军的八旗兵是要屠杀他们,顿时,队伍乱了套,所有人惊慌失措的向四周跑去。

满洲联队的八旗兵们脸上毫无同情与不忍之色,在各自队官的带领下,疯狂的向着同胞挥起了屠刀。

远处的山坡上,一支严阵以待的骑兵冷眼看着这边的一切。

七月十七日,宁古塔投降清军被驱于城外尽数杀害,随后,关宁军大帅赵强颁发师团万户级军官密令:今后,满洲联队兵员保持在三千人,不再接纳归降八旗兵,各部再有掳获,就地处决。

第十九章 兵进宁古塔第八十四章 血色京城(五)第九十九章 强征扩军(十)第三十八章 木兰围场(下)第二章 诈取瑷珲城第四十三章 赚得周培公第五十一章 恶战(一)第四十一章 康亲王出关(求红票)第四十三章 清原保卫战(二十)第一百八十六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七)第二百二十二章 抢清军的粮食第二十四章 冯小姐(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五章 建设(三)第二章 杀人淫威第一百七十二章 黄羊野人(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老瓜贼和天地会(下)第五十七章 焚书坑儒(中)第七章 言而无信第二章 诈取瑷珲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定远作战(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远作战(十七)第六十二章 康熙之死(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南下劫粮(六)第七十六章 奇袭北京(七)第二十五章 尽屠 不封刀(下)第三十六章 城下之盟(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十三)第三十七章 木兰围场(上)第七十七章 协领何保第三十八章 木兰围场(下)第三十六章 城下之盟(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口统计第四十六章 养心殿第二百三十八章 南下劫粮(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英宗故事第二十九章 退让第九章 高士奇第五十五章 雅克萨大屠杀(六)第四十一章 报名第三十九章 南征祭旗第九十章 水晶之夜(三)第三章 龙颜大怒第一百三十八章 定远作战(十二)第九十一章 水晶之夜(四)第五十七章 血洗乌拉(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南下劫粮(十)第八十九章 兔儿岭之战(五)第一百零一章 强征扩军(十二)第二十章 遣返宁古塔第九十一章 强征扩军(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六)第五十八章 明掘永陵(上)第四十一章 解人之忧(上)第六十二章 南下!南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巴尔虎惨案第二十五章 主子来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黄羊野人(中)第二百四十一章 南下劫粮(八)第四十八章 事到临头 明哲保身第三十六章 献策害人第八十章 人要靠自己第五十二章 崇文院第四十六章 毒杀第四十四章 清原保卫战(二十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巴海的主张第八十二章 北上平乱第六十三章 康熙之死(下)第九十八章 强征扩军(九)第二百五十七章 儿女情长第二十章 太岁头上动土第十一章 义不容辞第二十三章 佐领都赖第一百八十五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六)第二十二章 杀尔如杀鸡!第二百零二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二十三)第九十九章 强征扩军(十)第二十一章 我们是关宁军!第二十七章 军魂第四十七章 明府庆生第二十四章 清原保卫战(二)求票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远作战(二十一)一更第七十九章 吴逆造反第二百一十九章 刘德的进言第一百三十九章 定远作战(十三)第五十二章 恶战(二)第五十八章 明掘永陵(上)第二十九章 不遵军令者杀第六十四章 错一句,杀一人第九十一章 水晶之夜(四)第三十四章 城下之盟(上)第二百零九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三十)第二十六章 清原保卫战(四)第五十六章 雅克萨大屠杀(七)第一百七十六章 老瓜贼与天地会(上)第八十章 血色京城(一)第五十二章 保定屠官(上)第九章 加速同化第四十六章 御门听政(求收藏)第一百零七章 征服之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