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 清算汉奸(四)

“王爷的意思是要下官再举一些人出来?”

张玉书略一斟酌,本能就想脱口说如果非要列些十恶不赫的汉奸出来,那平西王吴三桂肯定要排第一。但这话他终是不敢说出口的,眼前这皇父摄政王可是吴三桂的大周军后支,控制北京城的关宁军也是吴军的后继,一脉相承下来,如果说吴三桂是大汉奸,那关宁军的存在就没有道义可言,汉奸杀汉奸,这算什么道理。

如果关宁军真的得了天下,恐怕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要替吴三桂正名了,嗯,正名倒不难办,张玉书自己就曾担任《明史》的总裁官,《平定三逆方略》的副总裁,栽赃抹黑、颠倒黑白的手段用的也算驾轻就熟,自忖如果有朝一日真替吴三桂正名,原有真相再加上自己的妙手生花,一个崭新的吴三桂,代表正义与天道的吴三桂形象便可粉墨登场了。

真要清算汉奸,吴三桂肯定是要排在第一位的,不管怎么说,是他亲手打开山海关门放清军入的关,由此才造成了神洲陆沉。但无奈,赵强不能清算吴三桂,因为他及他的军队都是由原先的周军演变过来的,抛弃军队传承的愚蠢行为赵强是干不出来的。所以,吴三桂不能被清算,而且在自己根基稳固后,还要将他塑造成一个终其一生都在从事反清的大英雄,一个临死前还在高呼“杀鞑”的老人。

满清入关,闯军兵败,吴三桂背明投清,绞死桂王,一手帮满清打倒了两大强敌。其人文武双全,野心勃勃,在那个混乱年代,野心没有错。可惜的是野心太小了,若真有夺取天下之心,也不会成为汉奸。可气的是后来,举兵造反,还没有和鞑虏一决雌雄之心。初期本来占优,却没有直搞黄龙,却想划江而治,被康熙缓过气来,最后成就了康麻子的武功。你要成功了,也许还能勉强脱掉汉奸两个字。可惜,所谓狡兔死,走狗烹,最后兔皮都被人挂起来作成袄子。

吴三桂,复杂的吴三桂,可悲可叹的吴三桂。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赵强始终认为吴三桂是一个悲剧英雄,对他,赵强认为自己难以给他做一个最后的盖棺定性,从政治角度及利己角度出发,抬高吴三桂无疑是符合赵强及关宁军利益的。

吴三桂的事先搁到一边,关宁军的讨清檄文上可是明白无误的说了“先帝昭武”,这反脸打自己一嘴巴的事情赵强不能干,张玉书更是没这个胆子去提。

清初的那帮明朝降官大多死得差不多了,余下的也都是些小角色,再要列些有代表的汉奸出来,那只能从活人中找,放眼京城,现成的就有一个----福建水师提督、靖海将军、太子少保施琅。

把施琅的大名一提,赵强顿时神情一沉,怒道:“施琅在京城吗?”

张玉书摇了摇头:“施琅现任福建水师提督,在福建处理台湾开府事谊...”顿了一下,“施琅自己虽不在京城,但他可有几个儿子留在京内。”

“几个儿子?”赵强一怔:“他有几个儿子?”

张玉书的嘴角露出微笑:“八个。”

“施琅有八个儿子?!”

赵强不由呸了一口,暗道这狗汉奸还真他娘的有福气,竟然有八个儿子,难怪后世施琅的子孙那么多,老鼓吹这狗汉奸祖宗的“统一大业”。

“他们现在都在哪里?”

“长子施世泽,继给其亡兄施肇科为嗣,吏部员外郎,在京中;次子施世纶,补于成龙缺,现任江宁知府;三子施世骝,工部主事,在京中;四子施世骥,康熙十九年先于施琅从京城返回福建,施琅赴厦门上任后,他即奉父命“备器械,输糗粮”,协助施琅准备东征。二年后他从征澎台,立有战功,现为福建水师参将。五子施世騋也在福建水师提督任所;六子施世骠,现任参将;七子施世桦也在福建水师提督任所;八子施世范,没有官职,留在京师施府中。”

因施琅这几年风头太劲,很得康熙重用,连带着他的八个儿子也都很是有名,所以张玉书多少都了解一些。

“八个儿子,五个不在京,三个在京?”

赵强的眉头皱了起来,施琅本人带了三个儿子掌着福建水师,还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参将,一个是江宁知府,清代有名的清官施世纶,这一家人倒是有文有武,真不愧是将门。

杀还是不杀?

赵强犹豫了,如果杀了留在京中的这三个,那施琅和他的另外五个儿子肯定要拼命跟自己打到底,无论如何是不会投降的,不杀吧,放着三个狗崽子在自己眼皮底下,实在是不舒心得很。

施琅为私怨一手攻破汉人最后片土地,从此华夏亡天下也。施琅的行为相当于在抗日时带军占领重庆,帮助异族消灭汉人最后反抗的星火,他不是汉奸,谁是?和崖山灭宋的张宏范有一拼。赵强到现在也不明白,这样一个败类,后世的央视怎么还拍电视剧歌颂他!

害怕不是赵强的风格,一路杀来,他的心中也没有任何顾忌了,甚至可以说是根本不考虑后果,迟疑只是片刻的,很快他就做出了决定。

“杀!”

“王爷确认要杀?”施琅手中可是有军权的,福建水师也是清军手中最强大的水师,从现实角度考虑,张玉书不同意杀施琅,他认为应该善待施琅的三个儿子,就好像当年康熙善待利用王辅.臣的儿子一样。一旦杀了施琅的这三个儿子,那施琅和关宁军就只有你死我活的份了,能够拉拢的不争取去拉,反而彻底断了人家的后路,逼着施琅和关宁军誓不两立,这是一个愚蠢的决定,非常不明智的决定。

赵强毫不留情,斩钉截铁道:“杀,一个不留,施府上下,不论男女主仆,都杀了!”说完傲然看向殿外,沉声道:“本王倒要看看他施琅是真有本事还是假有本事,本王自起兵之时起,就不知怕为何字,本王想杀的人,管他是天皇老子,也毫不犹豫的杀了!”

“.......”

张玉书无语,呆呆的看着只知道杀人的皇父摄政王。殿上的宣统皇帝虽然没有动,但眼神中也露出一丝莫名的担忧。

“郑克爽和冯锡范呢?”

杀气一掠而过,赵强又提到了两个人名。

这两个人也是这两年京里的大红人,张玉书忙道:“郑克爽投降后,被封为汉军公,隶属正黄旗,但是有衔无职,只是养起来的闲人而已。冯锡范随郑克爽降清后,也被封为伯爵,隶汉军正白旗,和克爽一样,都是被养起来的闲人而已....王爷是要杀了这两人?”张玉书现在根本不用思考了,到现在为止,皇父摄政王每提到一人,都是要杀的,现在郑冯二人被点了名字,那显然皇父摄政王也是要杀他们了。不过让他意外的是,这次赵强却不说杀了,而是转身吩咐一边的护卫:“派人去把延平郡王和冯大人请来。”

延平郡王和冯大人?

听了这两个称呼,张玉书愣住了:怎么?不杀他们?

第九十六章 强征扩军(七)第四十章 尼布楚援军的覆没第三十九章 清原保卫战(十六)第十四章 狗是我杀的第十二章 汉化领导小组第三十三章 黄三第二十三章 清原保卫战(一)第六十一章 退婚书第三章 龙颜大怒第五十五章 雅克萨大屠杀(六)第五十五章 真实的康熙第二百三十章 妓营开张第六十四章 御驾亲征(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黄羊野人(中)第四十三章 赚得周培公第一百二十一章 关宁军团(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远作战(十七)第五十三章 保定屠官(中)第六十一章 最后的疯狂(下)第三十三章 客官慢走第三十四章 疑惑第二十八章 浮肿病第五十九章 欠了高利的张大少第四十七章 朕只要粮食第一百九十六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十七)第三十九章 南征祭旗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下劫粮(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炸毁城墙(中)第五十四章 何去何从第一章 彭虎反正第二十七章 兵进尼布楚(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定远作战(五)第十三章 尚阳堡暴动(六)第一章 松花江边第九十四章 强征扩军(五)第二十一章 丧尽天良(下)第三十六章 出兵平乱第一百七十章 黄羊野人(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定远作战(二十三) 三更第二十三章 北征誓师第三章 龙颜大怒第二百四十九章 扯他娘的满汉一体第一百七十四章 巴克桑(二更)第六章 学士和太监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帅第十一章 义不容辞第十六章 大逃亡(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兵临城下(六)第三十二章 狗眼看人低第二十六章 幸存者回忆录第一百八十五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六)第七十九章 奇袭北京(十)第八十九章 水晶之夜(二)第十八章 热情的东方将军第八十六章 血色京城(七)第一百九十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十一)第十章 伪都盛京第四十四章 渡江第二十二章 横行不法第十六章 大逃亡(一)第五十八章 鄂伦春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下劫粮(一)第一百六十章 采购火器第二章 新君登基(二)第九十五章 强征扩军(六)第四十章 清原保卫战(十七)第五十二章 崇文院第二百三十一张 取财有道第七十四章 奇袭北京(五)第八章 相伴进京第八十二章 北上平乱第一百九十六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十七)第三十九章 暴跳如雷(求红票)第十七章 军工生产体系第五十五章 真实的康熙第二十章 太岁头上动土第四十六章 养心殿第九十四章 强征扩军(五)第九十章 强征扩军(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下劫粮(十一)第七十章 奇袭北京(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南下劫粮(五)第三十六章 献策害人第四十五章 弹劾明珠第二百一十七章 屠城(上)第三十七章 画主第二十二章 知耻而后勇第一章 彭虎反正第四十三章 赚得周培公第五十三章 保定屠官(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老瓜贼与天地会(上)第六十三章 城门送行第四十八章 逼宫 大喜第四十九章 应战(求收藏)第六十八章 护卫第二十五章 活阎王遏隆?第一百二十四章 建设(二)第十三章 党务礼(求收藏)第九十章 水晶之夜(三)第六十六章 慈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