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再次徙民

这样的剧情,在扶风郡和京兆郡各处,同时上演。很多发展了数百年、树大根深、底蕴深厚的大世家,顷刻之间灰飞烟灭。一座座坞堡被烧毁,一座座庄园消失不见。在广阔的关中平原上,坞堡烧起的浓烟,多如林立。哪怕是在长安城、郿县、槐里城,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与此同时,一车车的物资和财富,接连被运送到西凉军大营里,让原本十分空旷的西凉军大营立即变得水泄不通。逼得马超没办法,只得再次扩大营区的面积。

西凉铁骑动作很快,仅仅在第二天中午,就完成了对扶风郡和京兆郡的搜刮。经过统计,这次一共搜刮到了粮食六百七十多万斛,钱二百五十八亿,牛二十万头,良马三万匹,羊猪则数以千万计,金银财宝、丝绸锦帛堆积成山,短时间内无法算出总价值。

马超笑得,两个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这些物资,可是比凉州的家底还丰厚。得到了如此之多的物资,足以让他的实力更上一层楼。再面对朝廷的军事威胁,他也就不必再以“光脚不怕穿鞋”的方式进行对抗,而可以游刃有余、留有余地地应对了。

可是这么多物资,要运回千里以外的凉州,这又是一大难题。但有了上一次运粮的成功经验,马超也并没有困惑太久。

马超便又招来成公英,命令他征集扶风郡和京兆郡的流民,和世家的僮仆奴婢们,一同运输回凉州。

听了马超的命令,成公英却摇头反对。

马超诧异地说:“为何?你不是已经成功地组织过十六万流民运输军粮回凉州了吗?这次为何不愿意了?”

成公英说:“少主有所不知,属下并非不同意再次招募大批人口,运输粮食,同时充实凉州户口。而是反对招募如此之多的人口。”

“什么?吾没听懂你的话。”

成公英淡然解释道:“据贾祭酒的统计,京兆郡境内还有十八万之众的流民。在我军劫掠两郡所有的世家之后,又计算出所有世家的僮仆,应当稍微多于流民之数,当有二十万之数。”

马超一听,立即两眼放光,说:“三十八万人口,如此之多!”

成公英说:“多是多,但属下斟酌之后,认为刚刚建立、机构不健全、官吏人手不够的凉州刺史府,最多还能吃下二十万人口。上次主公将流离在扶风郡内的十六万流民迁徙回凉州,就已经让整个凉州捉襟见肘,左支右绌。旁的不说,就连管理这些流民的官吏,都要在各个郡县东拼西凑。

这次,若是凉州一次吃下三十八万人口,那凉州刺史府以及各郡县的太守、县令,便应付不了。到时候,因无力治理,赈济不周,很多问题就会凸显出来,甚至会激发民变,产生内乱。

那么主公与少主苦心孤诣才改变的稳定局面,便会崩塌,凉州很有可能会重新陷入内乱之中。风险如此之大,故而属下不敢不谨慎。属下建议少主,此次徙民,不能全要,只能招募二十万人。”

马超也知道成公英说的有道理。毕竟他们父子俩夺下凉州,只不过才统治了两个多月。要不是因为实行了六曹制,使得处理政务变得更为精简容易,凉州也不可能那么快就实施均田制,恢复农业生产;还在杨彪的带领下,大兴土木。

官吏的选拔、任用、提拔,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凉州的统治框架都还没建构好,这时再把过量的百姓塞进这个框架里,非把这个框架给挤破不可。

认识到这一点,马超也就不再坚持一口气吞下两郡的僮仆和流民三十八万人了。

马超道:“既然凉州最多还能容纳下二十万人口,那就选上所有流民,再简选出两万世家奴仆,凑足二十万。”

没想到成公英又摇摇头。

马超更为不解,说:“你不是说,凉州能吃下二十万人口吗?”

成公英说:“属下并非反对再接纳二十万人口,而是认为,这二十万人口的组成,还有待商榷。”

“商榷什么?”

成公英说:“既然凉州只能容纳二十万人口,就直接选择迁徙走二十万世家奴仆即可,最好不要再招募流民。”

马超更为不解:“什么?为何?流民比世家的奴仆更为饥饿,随时都在饿死的边缘,为何不优先选择他们?”

成公英笑道:“正因为流民更容易饿死,才更应该优先迁徙走世家的奴仆。因为流民长时间饥寒交迫,故而他们比衣食较为充足的世家奴仆,更容易铤而走险。一旦凉州刺史府管理不善,政策不当,哪怕仅仅是很小的失误,也很容易激起这些人的反叛。

而反观世家的奴仆,他们一辈子都活在世家子的阴影之下,性情温顺驯服。假使我刺史府果真在某些政策上有所失当,伤害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也不会起来反叛。所以,为了维持住凉州的稳定局面,说什么也必须优先迁徙走世家的奴仆。”

自从穿越到这个饿殍遍野的时代,马超越来越怜悯那些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流民。安顿流民,结束战乱,这也是他当初立下的誓言,他所作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使流民能得以存活生息。

见成公英百般不愿意迁徙流民,马超闻言大怒,说:“难道在你成公伯英的眼里,流民就那么可怕,随时都有可能祸乱凉州吗?”

成公英执拗地说:“少主心里恐怕也清楚,只有迁徙驯服的世家奴仆,才是对维护凉州安定的最佳选择!徙民是公事,少主何必感情用事?”

马超怒道:“若你不从,吾可以另外选择他人,来组织徙民。贾诩、杨阜、阎忠,哪一个能力不如你?”

成公英也怒道:“即使如此,属下也会劝动主公。以主公之英明,绝不会同意少主之见。退一万步说,即使主公也同意少主之见,属下也绝不会因此就同意的!”

第四百零一章 初见何进第三百三十九章 董卓到来第二百三十四章 又是试探第三百二十章 白波将第三百五十章 劝阻第一百零六章 先登初生第三百八十五章 花园密谈第七十五章 交付兵权第二百二十八章 两次溃围的尝试第四十六章 敌军来降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底第三百四十章 阳谋第三百九十一章 拒绝理由第八十七章 攻取陇西第四百零六章 贡物第二百八十七章 争吵第三百五十三章 反复袭扰第一百九十章 会水之战(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两个儒士第一百二十四章 收降第二百四十四章 逆天行事第三百一十九章 白波郭太第四百零三章 机锋交谈第五十三章 劫营第九十四章 幕府商事第一百五十一章 谋惊四座(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出营第二百八十四章 兵临城下第九十一章 奏表第一百五十五章 杨阜(中)第五十六章 避实击虚第二百八十七章 争吵第一百二十四章 收降第十四章 下山厮杀第三百八十九章 匡正之谋第一百八十六章 消息走漏第二百九十六章 垂钓昆明池第三百二十二章 匈奴变故第三百八十六章 威逼利诱第八十七章 攻取陇西第九十八章 鞠义第一百七十三章 蒲元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后定策第四百一十七章 戏弄第二百三十七章 官军议事第二百六十一章 庞德论战第二百一十四章 离间匈奴二别部第三百一十一章 拉拢第三百五十章 劝阻第一百三十六章 拉拢蹇硕第二百二十章 三部大混战第二百三十章 西域奇谋第一百八十八章 弱水之战(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白波垒第三百三十四章 汤饼第二百六十一章 庞德论战第一百三十二章 谈判第三百二十六章 营中埋伏第一百二十八章 暂时围城第三百九十六章 决断第三百一十七章 董卓又现第二十三章 火攻第四百一十二章 争取支持第一百四十七章 议事(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敲打和试探第九十八章 鞠义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后定策第二百二十八章 两次溃围的尝试第三百九十九章 目标确定第三百七十三章 偷视第十二章 段煨第三百二十六章 营中埋伏第三百五十八章 又得谋士第九章 阎行第一百二十五章 最后时刻第二百二十二章 妙计突现第二百六十二章 应对之策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到街亭第一百九十九章 谋鲜卑第三十四章 大战阎行第三百五十二章 袭扰第一百五十三章 用人与改革(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马换牛第五十五章 决胜千里第二百五十八章 宗兵第二百八十一章 官军伤亡第一百三十章 军师祭酒第三十章 难以置信第二百五十章 并州文士第三百三十九章 董卓到来第二百零二章 营中混战第六章 推敲第一章 追击战第五十八章 刑讯逼供第三百三十一章 绮梦第三百六十八章 多方震动第三百零八章 朝争(下)第四十八章 门下血战第一百零六章 先登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