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冲突(上)

随着人群进了城,范进于这一行人里的地位划分,也基本摸清了情况。名为张二郎的书生,年纪其实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却是这一行人的首领。这些书生来自湖广、江西两个省份,其中江西是文教大省,素来出人才。当年严嵩当国时,号称满朝才俊半江右,皇帝一上朝,听的一耳朵全是江西话。

虽然自严嵩倒台之后牵连朋党,江西人的威风大减,但是文化水准在那里,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倒掉就连教育水平都没了,比较起来,湖广在文教上比江西还是要逊色一些,当然打爆广东还是没问题的。

文人相交,以才为先。一般而言,不管是本省还是跨省书生组成团体,能在队伍里当头的,要么是年岁偏大,要么就是才名才气确实压的住其他人。这个张二郎谈吐上很洒脱,但多少有些纨绔味道,更像是那种从小就被人捧惯了的二世祖,于才气上不能说没有,但是还谈不到领袖群伦的高度。

汤显祖戏剧上造诣高,文墨上亦极出色,在整个江西亦是数的上的人物。虽然都是才子,其知名度远比范进为高。张二郎的文墨未见得真比汤显祖为强,于其他书生而言,也不具备压倒优势。

而且除去汤显祖外,其他几个书生对张二郎多是采取恭敬态度,很有点像是幕僚逢迎东主的意思,这就更让范进觉得张二郎身份非同小可,多半是名门子弟,家族势力很是可观。

不过他大概是想玩白龙鱼服之类的把戏,不让别人提他的真实名字,乃至汤显祖刚要介绍他的姓名时,就被他把话截住。其他书生也就很有默契的不再提及他的姓名,只说些风花雪月,天气真好之类的废话。

汤显祖似乎与这几个人并不完全是一路,但又不是敌对或疏远关系,总体上看就是个不远不近。他大抵也不想范进和对方走成一路,因此被拦了话就不再提张二郎身份,只说些戏曲以及话本上的事。

几个书生对于戏曲的兴趣没有汤显祖那么大,众人交谈的焦点主要还是何心隐到岳麓书院讲学,以及随后的文会。湖广的教育水平比浙江、江西这种教育强省略有不如,但是岳麓书院却是湖广的一块硬牌子,堪称一支独秀,足以与浙江,江西等处的知名书院颉颃。

凭心而论,即便是武昌府城的官学,教育水平也远不及岳麓书院。官府里那些学官的知识水平以及文坛声望比起岳麓书院的夫子山长来,相去也甚远,有不少学官本身,也是从岳麓出来的。这座书院虽然是民学,但是声望和水平都远在官学之上。

由于不是官学,其教授内容也就不受朝廷控制,不像官学里只教授的经义、性理大全这样的东西。其近年来的教授内容尤其偏重于心学远重于理学,为大明心学弟子培养了不少新生力量。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其实都是宋学分支,在学术思想上,也没有很明显的区别。比如王阳明的传习录中,就有诸如“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圣人述六经,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欲。”“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这一类的文字。所以学习心学不算离经叛道,读书人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

可是随着时代发展,到嘉隆万时期,大明民间的心学发展渐渐超过理学,虽然在科场上依旧以理学为主导,可是在百姓这边,则是心学逐渐成势。张居正师从于徐阶,而徐阶则师从于聂豹,聂豹本人,就是阳明心学中泰州学派的大儒,心学影响力可见一斑。

像是广州的张师陆,其字静斋,从名到字都是致敬于心学鼻祖陆九渊(陆九渊字潜斋)。连所谓烟瘴之地的广东都如此流行心学,其他地方也就不问可知。

而所谓的夫山先生何心隐,于万历朝而言,算的上心学里极为出色的人物。其本名梁汝元,与聂豹都算是泰州学派一脉,师从心学大儒颜钧,后破门出教师徒反目,但依旧是名动天下的大名士文豪。

汤显祖师从心学名家罗汝芳,而罗汝芳则是何心隐同门,算起来,何心隐还是汤显祖叔伯辈人物。其在家乡还搞过萃和堂,合族共居,财产公有按需分配。按范进看来,这很有点像后世欧洲的空想xx主义欧文、傅立业他们搞的那些东西,也与他们一样以失败告终。

其最有名的事,莫过于在嘉靖年间联合蓝道行搬倒严嵩,也因此遭人所嫉,不得不隐姓瞒名化名行走天下,连家乡都不大敢回。

但不管如何,在当今天下而言,何心隐既是名儒,亦是饱学文士,在湖广乃至整个东南都有圣人之名。他来岳麓书院讲学,自然是本地文坛一大盛事,讲学之后想来也知必有文会之类的娱乐项目,也少不了红袖添香的美人。

诗文,名气,美人,这些话题于大多数读书人而言,都有着足够的吸引力。张二郎提起这些,却显得有些不屑一顾,言语中对于何心隐也并不十分服帖,只说着,

“科场之内,还是以文章定成败,名气大其实也没什么用。他讲的那些东西,其实是拿不到台面上的,只能在乡下糊弄些百姓,只好算野狐禅,上不了大台面。不信让他下场试试?还不是照样要做八股文章,不敢有丝毫违制之处。咱们读书人自己得先弄明白,什么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学问,什么又是可有可无的小道,也就是这等私学,才会请何心隐这种欺世盗名之徒来讲课,官学里就绝对不会。”

“张兄说的是,那这讲学张兄是否要去?”

“讲学我们是不必去听的,听他讲那些东西,又有什么用?但是岳麓书院是该看一看,不管怎么说也是一处名胜,万无不去的道理是吧?再说长沙又不是只有一个何心隐,好地方还是不少的。我这次到长沙,实际是奔着崇仁书局那镇店之宝来的,家严心仪两物久以,为人子者,自当孝敬尊长,帮家严了却心愿。”

一名书生道:“张兄,你说的可是书局里那一唐一宋?”

范进问道:“一唐一宋,那是何物?”

“范兄有所非知了,这崇仁书局是吉王府的产业,掌柜宋崇仁已亡,现在掌柜是他兄弟宋崇礼,都是王府的管事。想那王府所藏何等珍贵,内中自不乏佳品。这一唐一宋,就是佳品中的上品了。其中一唐便是大唐颜真卿的一幅真迹。这话不说范兄也知道,当今天下挂名真迹的多半都是伪作,连那本朝唐寅的画,现在都有人作假了,何况是前朝的?可这崇仁书局的颜鲁公真迹,可是真正的真品,价值连城。另一宋呢,则是一部宋版书,乃是北宋年间刊印的一部新唐书。自成祖爷爷修永乐大典,民间宋版书多入了文渊阁,坊间极是难见。偶尔有也是佛经居多,像是这部新唐书可是少见的很,当真是宝贝。店主人等闲不拿出来示人,只当个幌子用,我辈买是买不起了,如果可以看几眼,也算是祖上有德了。”

张二郎摇头道:“你们啊,不要人云亦云,如今文渊阁里,也没几本宋版书了。武世二庙的时候,都让那位大才子杨慎给盗了去,如今不知道流落到哪里。这几年世面上宋版书渐多,都是那时候偷出去的。”

话音未落,其同行的一个兄弟用手轻轻碰了他一下,示意其注意言行,张二郎却不以为然道:“碰我做什么,我又没说错话,不信去文渊阁看看,还有几本宋版书……我可是去过文渊阁实地看过的,根本就没几本……”

这个张二郎……湖广人……文渊阁。范进大概已经猜出此人身份了。

文渊阁是内阁值房,除了阁臣就只有值宿的武士可以进去,这人既然一副贵介公子派头,当然不会是武人子弟,那剩下的身份就是阁臣。当今朝中姓张且是湖广人的,除了张居正还有谁?这个张二郎,想必就是张家二公子张嗣修。

这样一来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这三兄弟美的像妖孽,毕竟张居正是国朝有数美男子,他的子弟又怎么会丑。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张二公子的言行,一副十足的二世祖派头。

前世也见过这种高门公子,提起宫闱秘事如数家珍,以讲别人不知道或是不敢讲的秘闻为乐,借此揄扬自己身家。毕竟他只是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好面子想出风头,都是极正常的想法。讲讲这些东西,又不会去妨害其他人的利益,也没什么不好之处,在他看来最多算是有点幼稚,却不算什么恶行。

此时的范进心里倒是有些庆幸于方才在城门外的那段兴之所致,若非如此,只怕与张嗣修就错过了。于他而言,科举的目的是做官,但是做官的途径,却不一定是科举。

人脉交情这些都不比科举分量轻,而当今天下,还有哪条线比张居正更能保证自己发迹?再者从行新法之刻起,自己就很难和江陵党切断联系,与其被江陵,还不如主动投靠过去。此时此地,范进心里有些暗自感激汤显祖,对方真是自己的贵人。

张嗣修的两个兄弟显然劝不住他,依旧听他口若悬河的讲着文渊阁之类的秘闻,正说话间,对面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走过来,其一身打扮也似乎是衣冠中人。看面向情绪似乎有些低落,与带众人女装出行的张二少很有些反差。他远远的就朝着张嗣修行礼,等离近些小声道:“二公子,借一步说话。”

张嗣修正说的得意,粗粗还礼道:“高兄,有话当面说,别搞的这么诡异。不过就是买几本书,不至于有什么波折吧?”

高姓书生脸色略有些尴尬,“二公子,这实在是让小生有些难以启齿了。本以为与宋掌柜是老世交,这趟买卖万无一失。谁知宋掌柜一口咬死,两件宝贝已经许了吉王世子,连定金都收了,万无更易之理……”

“吉王世子……简直岂有此理!”张嗣修的面色瞬间一寒,要知方才他已经在众人面前夸下海口,把两件古董看做自己囊中物,不想竟出波折,顿觉面上无光,连带对这书生也不大客气。“高兄,你之前大包大揽,自云万无一失,怎么事到临头又出波折,这似乎不够交情吧?”

“实在……实在也是没想到,宋掌柜明明约好的……”

张嗣修的那个兄弟再次轻轻撞了一下张嗣修,又附在他耳边嘀咕几句,张嗣修脸色略缓,朝那书生一点头道:“高兄,秋天肝火旺,我说话冲了些,别介意。买卖不成仁义在,再说交易未成总有转圜,劳你大驾带个路,我亲自见见那位老板,跟他当面说开就是。”

“这样是最好了,请二公子跟我去一次,或许事情有转机。”

张嗣修要去,其他人自然没有不去的道理,再者就算是为了开眼界,也当然要跟随。汤显祖在队伍最后对范进小声道:“长沙城城内有城,半座城池都是吉王府。吉王在这一带势力甚大,二公子若是与吉王世子争宝,只怕很有些口角……”

“若是掌柜的当真铁心卖给吉王世子,只要一句东西已经卖出就好了,便没了这些后话。掌柜的只说定下交易,收了定金,无非是要本主出面才能继续谈。这是生意口,无非是想多要几个钱,二公子怕是要破费一些,但是口角自然不会有的。”

书生们彼此的距离其实也不算太远,范进的声音略高些,前面两次撞了张嗣修的少年便听到了,回够头来看了一眼范进,范进也正看了一眼他。两人目光相对,范进发觉这个兄弟生的,其实比张嗣修更为像女人,他的兄长属于美貌里带着英气,这个兄弟则是妩媚的成分更多……可恶的伪娘!范进再次提醒着自己。

走了时间不长,一行人已经来到崇仁书局,这书局地方很大,五间开间的大门面,伙计便有十几个。书架上既有经史子集时文小录,亦有不少杂书闲话。范进的著作在这里可以找到九成,其中七成以上出自福建于范进收益无半文关系,好在他早已经看开,否则怕不当场要气的晕厥。

那少年似乎是有意挑衅似的,要过一本侠义金镖,随意翻阅两篇就举起来朝着范进比了一下,范进无奈一笑,后者很得意的将书放下。这当口,书局的掌柜宋崇礼已经走出来迎接,远远的就给张嗣修唱诺赔礼,将其与高姓书生请进书房去谈,外面只留了个大伙计招待。

这买卖与外人没什么干系,别人自然不好插手,只在外间闲转,汤显祖翻了两本书摇头道:“这几本书错字讹漏甚多,恐不是真本?范兄笔耕不辍,润笔却为奸商所得实在让人气闷,就该写一份呈文送到官府,重重办这几个书商。”

“广东书局印的太少了,若是没有这些盗印,拙作怕也传不到湖广。万事皆有利弊两端,不好一言而决。”

那张家的少年听了这话,再次向范进看过来,似乎于他这话有很大兴趣,但是却不知怎的,并不肯开口搭言。他不说话,范进也不好主动过去攀谈,只好朝其拱手一礼而已。

过了一阵,外面一阵纷乱的脚步声响起,随即就有人大喊道:“老宋,你许我的宝贝,今天该让我拿走了吧?我父王过寿,我是要拿这两样宝贝做寿礼的,打发人几次拿不走,只好我自己来了。”

说话间,头戴束发紫金冠,身穿织锦团花袍的黑胖子从外面走进来,甫一进屋,就被一屋子女装书生搞的头晕眼花,目光转来转去,最后落在那位不爱说话的张家公子身上,用手中折扇一指:“诶?你这厮在我家当书童,不肯用心侍奉,反倒偷了我父王心爱的龙纹砚逃走,居然还敢在人前露面?来人啊,把这逃奴带回王府去!”

第四百五十五章 白面包公范退思(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背叛的滋味(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一本一利第三十九章 洪总甲的报复第二百四十章 片言变成无情棒第六十五章 好风借力(上)第五百三十一章 线索第一百二十二章 定策第三百一十六章 夺情的代价第六十二章 飞来祸第五百九十二章 塞上行(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办学(上)第四百三十五章 杨家危机(上)第二百零八章 白门凤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立足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五十章 临阵磨枪第一百三十九章 左道第一百零五章 乌云盖顶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抬贵手第三百三十二章 好用与不好用第五百二十二章 谋事(上)第三百五十章 用计收心(下)第三百六十章 巧设罗网(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温馨时光(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治水之议第三百六十一章 丑闻第五百一十六章 诓虎入笼第三百八十七章 整治捕快(上)第三百九十章 叫破机关第二百五十一章 相府偷会(下)第二百五十章 相府偷会(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牛痘第二百九十八章 联合锦衣第二百五十六章 贺礼(上)第一百零九章 风雨飘摇第二百五十八章 蜚短流长(上)第八十三章 海王请贤第五百六十一章 降龙(中)第四百七十四章 小寒(上)第五百零一章 大婚(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范进新政(上)第五百五十三章 佳人第六十六章 好风借力(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小寒(下)第三百四十章 尸谏第五百九十一章 塞上行(上)第三百二十章 自告奋勇第五百五十四章 余波第一百一十四章 战旗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局为重第四百九十七章 新贵第三百零一章 合纵(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范进新政(上)第四十三章 案首送粮第四百二十八章 女记室第十章 刁民第三百三十章 夺情第一百二十一章 立足第五百三十一章 线索第四百五十七章 范氏新政(上)第四百八十章 十三太保,退思当道(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官衣贺喜第四百六十七章 范进的修、齐、治、平(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擒凶第六十章 借艇割禾(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愿做冰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一口气一盏灯第三百六十五章 内讧(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恶吏第一百章 招安(下)第七十九章 讲斤头(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任他风雨满江湖第二百一十七章 美人佯醉索人扶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春第三百三十六章 操控清议(下)第四十七章 折银代役第二百八十一章 传胪大典第五百零五章 锦囊三策第二百八十七章 千疮百孔的卷宗第四百八十八章 辣手无情第五十五章 丹青(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有室如牢第五百一十九章 戚虎第三十五章 发财第九十一章 离乡第五百一十五章 魔女逞凶第四百二十二章 复兴希望第九十二章 范母教子第二百七十一章 南辕北辙第二十四章 新居第一百七十三章 秦淮会(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家变第一百五十九章 十面埋伏(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佳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求饶第三百七十四章 好兆头(下)第四百七十二章 冬至(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相府偷会(下)第五十九章 借艇割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