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个买卖

在甘肃临洮府,岳家堪称大名鼎鼎,毕竟头上有一层武穆后人的光环,再加上一直都是军武世家,底蕴深厚,特别是到了岳升龙这一代的时候,更是官至四川提督,家势如烈火烹油一般,蒸蒸日上。

可是对于岳家来说,武穆后人是光环,也是压在他们身上的一块牌坊,生前征战沙场,死后得封武穆,也就成为了岳家人至高无上的追求。

正因为如此,岳钟琪当年才会选择弃笔从戎,因为在他的身上,一直寄予着家族的厚望,也容不得他去反抗,那些资源的堆积,也是希望能够再出现一个岳武穆。

不过这一幕落在了岳凌峰的眼里,自然便是家族偏心的结果。可是岳凌峰不会想到的是,岳钟琪内心的压力并不比他小。

在岳钟琪的心里,为岳家争光已经成为了使命。武穆后人决不可堕了先祖的威风,因此自己在未来,也要成为新的岳武穆,才能延续岳家的威名。

现如今被人戳穿了心中事,使得岳钟琪有些恼怒,他的手腕微微一用力,长剑便扎入了掌柜的胸膛半分,鲜血从伤口处流下来,仿佛一朵盛开的红花,出现在白色的衣衫上。

“哼,大言不惭。我大清如今不过偶有小挫,等过一段时间便可卷土重来,你们这些所谓的楚逆,如何敢来劝降于我?”

望着一脸杀气的岳钟琪,掌柜却是不动声色,冷声道:“岳将军倒是忠心耿耿,可是如今大清是什么样子,将军心里应该比我更清楚才是,休说其他,就眼下的安庆城,便是彻彻底底的一座孤城,难道将军真想就这么被困死在此地不成?”

岳钟琪脸色如常,只是轻轻哼了一声,他抖动了一下手腕,将长剑收了回来,只见掌柜一下子瘫软在了椅子上,鲜血逐渐从伤口处溢出来,他用手捂住伤口,闷哼了一声,脸庞上却是起了一层冷汗。

眼看着掌柜这幅模样,岳钟琪却是开始缓缓踱起了步子,脸上有些变幻莫测,倒不是因为掌柜的这番话说到他的心坎处了,实在是因为他不甘心就这么死在安庆城。

人一旦死了,一切便是一了百了,特别是他岳钟琪,如今虽有些许名望,可毕竟只有三十六岁,正是人生最紧要的关头,上前一步千古流芳也未可知,可是如果就这么死了,怕是再史书上都只有寥寥数笔了,若真是如此,那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有缺点,有人贪财如命,有人好色多淫,还有人却是将所谓的名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康熙为了圣君的名声,情愿跟复汉军和谈,而岳钟琪为了自己的名声,为了千古流芳的岳家,更是如此。

掌柜却是不说话,只是冷眼旁观,顺带着一口牛肉一口酒,倒是吃得不亦乐乎。

岳钟琪脸上有几分迷茫,望了一眼掌柜,便将手中的长剑搁在了桌子上,不经意道:“若是我投靠复汉军,贵军能给我什么好处?”

掌柜一听此言,却是心跳都快上了几分,若真的今日能够说得岳钟琪来降,那可是大功一件,连忙道:“若将军来降,将来岳家不失公侯之位,将军的所思所想,也能得以实现。”

“唔。”岳钟琪听完后却只是点点头,没有其他表示。

掌柜奸猾无比,瞬间便明白过来,这是对方嫌价钱不够,有心许诺封王,可是他一个小小的军情处负责人,哪有这般权力?贸然说出来,岳钟琪也不会相信,于是便躬身一礼。

“将军有何要求,还请示下。”

岳钟琪此时掌握了主动权,反而有些不急不躁,笑道:“贵使此次前来,若是空手而归,不免显得我这个主人不地道。我等二人今日不妨学那商贾,做上一桩买卖如何?”

“哦?什么买卖?将军不妨直言。”

“首先我得确认一点,贵军想要的应该是安庆城吧。只要不是我岳某人的脑袋,那就可以谈一谈。”岳钟琪嘴角带着笑容,脸色变得十分和煦。

掌柜脸色一动,故作不懂,低声道:“还请将军示下。”

岳钟琪一手按着剑,一手撑着桌子,身体向前倾,凑到掌柜的面前,脸上带着笑意,眼神却是无比冰寒。

“你们想要安庆城,我可以给你们,可是你们得让我把城里的兵全都撤走。”

“不行。安庆城无论你给不给,我们都要拿下,而且你明白,真打起来,你的这些绿营兵撑不了太久。”

“我再退一步,安庆城完封不动给你们,城里的兵,我只带走八旗兵和岳家人,绿营留给你们。”

话音刚落,岳钟琪便已经握紧了手中的长剑,咄咄逼人地望着掌柜。

很明显,眼下若是掌柜再不答应,岳钟琪便会彻底放弃谈判,而是直接杀人迎敌,以身殉国,成全他的忠义之名。

掌柜松开了一直紧紧捂住胸口的手,微闭着眼睛思考了一会,过了良久,他才幽幽叹道:“这个买卖我自己做不了主,得请示大老板才行。”

岳钟琪深深望了掌柜的一眼,却是点了点头。只要还有谈判的余地,他就不会轻易放过,毕竟谁不想活呢?至于掌柜此人,岳钟琪也不是非杀不可,不管这个人多么重要,可是在大局里也只是一颗棋子,杀不杀无关紧要。

得到了承诺的掌柜,很快便直接大摇大摆地出了城,现如今他身边的眼线耳目众多,他可不想去走那些暗道,到时候凭白漏了消息,可就损失巨大了。

“启禀大人,掌柜已经出了城....”

一直未曾露面的岳海,不知何时出现在岳钟琪面前,颇为小心翼翼。

岳钟琪坐在桌前,手里扶着长剑,微闭着眼睛,幽幽道:“从这一次的谈话,我能肯定皇上应该是出事了,至少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那要不要我带人去打探一番.....”

“不用了,这一次咱们是真真地跟楚逆做这番买卖,不管是为了什么,你明白吗?”岳钟琪的话语如同来着天边一样,轻飘飘的。

岳海匍匐在地上,将额头贴在地面上,紧张道:“不管大人做什么,奴才誓死跟随大人,上刀山,下火海,再所不辞。”

岳钟琪却是幽幽长叹,低头瞧了一眼当年老父亲赠给他的宝剑,随后脸色变得坚定了起来。

“我岳家不会倒,我岳钟琪更不会倒。”

............................................................................................................

掌柜回到复汉军大营中,很快便将岳钟琪的意思,原原本本地向宁渝进行了禀报,甚至连胸前的伤口都让人来查验过。

听完这一番禀报后,宁渝的脸色却微微有些阴沉。

“岳钟琪,倒是个人物......我还真有点想就这一次杀了他。”

此时程铭、董策、钱英、许明远以及宇治景等人都已经汇聚一堂,原本是打算就攻打安庆开始布置作战会议,却不料听到了这么一个消息。

程铭轻轻一笑,“这岳钟琪确实是好决断,如今来这么一招,倒还真的挺有诱惑力。大都督,卑职以为,若真的能够并不血刃拿下安庆,不妨就此放过岳钟琪。”

钱英的神色反而颇为凝重,他忧心道:“原先在朝廷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岳钟琪的大名,如今这番我跟他在安庆城下对抗许久,深知此人决不可小看,若是这一次放过了岳钟琪,恐怕下一次很难再有这样的良机。”

宁渝微微点点头,他当然明白这一点,寻常之辈他可不会放在眼里,若是岳钟琪就这么坚守安庆城,死了也死了,可现在却闹这么一出,可是把他给为难住了。

原因很简单,对于目前的复汉军来说,上一战打完才不久,很多士兵都已经变得极为疲惫,物资还没有彻底补充上来,如果现在要强行拿下安庆,恐怕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还会影响到后面攻略江南的计划。正是因为由这番考虑,才让宁渝感觉有些投鼠忌器。

许明远在之前的时候,还没有资格参与这般机密的会议,如今作为守备第五师的师长,当下也想在宁渝面前表现一番。

“大都督,当下我们可能被岳钟琪这个名字给蒙住了眼睛,实际上卑职以为,岳钟琪并不重要,无论他多么天纵奇才,都不可能违背大势,只要我军顺利拿下安庆,便可提前确定战略优势,到时候再拿下江南,就算一百个岳钟琪,也无法改变天下大势。”

“更何况,岳钟琪此番与我等交易,到时候等他回转大清,我等便可将此消息放出,到时候有了那数百八旗兵作证,岳钟琪就算不死,恐怕也会失去信任,无法再对我大军造成影响。”

这一番话说出来,却是让众人对这个平日不声不响的家伙,有了一番新的认识。大家伙只知道这个许明远是最早投靠复汉军的清军将领,却没想到战略思维竟然如此优秀,倒让人有些小看了。

宁渝微微一笑,击节赞赏道:“哈哈哈哈,许将军所言有理,不过一个小小的岳钟琪罢了,倒不值得如此看重,再说我复汉军有许将军这般人才,对付岳钟琪也够了。”

一番话却是说得许明远感激不比,他自知作为降将,一直在复汉军里勤勤勉勉,专心做事,也很少出头说话,这才博得宁渝的赏识,将他提拔到了守备师师长的位置。也正因为如此,许明远才敢将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博得众人的赏识。

“既然如此,就答应岳钟琪,咱们跟他做这个买卖!”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十八,岳钟琪带着上百个家丁和数百名八旗兵,直接乘船一路东进,撤往了江南。只是他在离开安庆的时候,丝毫没有回头看上一眼安庆,连同里面的一万多绿营兵,都已经被他抛之脑后了。

宁渝兵不血刃拿下了安庆之后,也算是彻底将这座长江枢纽给掌握在了手中,有了安庆,长江以南的安徽部分,比如池州府、徽州府,堪称唾手可得,再也没有丝毫的反抗余地。

当然除了安庆城之外,还有一万多被抛在这里的绿营兵,这些绿营兵原本构成就十分复杂,大部分都是从九江前线逃回来的溃兵,如今到了也没能真正跑得了,全都被岳钟琪打包卖给了宁渝。

若是放在之前,宁渝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还有可能从里面补充一部分兵员,可今时不同往日,宁渝也不愿意再要这伙兵油子,便安排守备六师的一个团,将他们沿途押解回了武昌,将来也是送去矿场进行改造。

与此同时,没了李绂在身边参谋赞画,宁渝很快便感受到了久违的苦恼,一大堆公文公章堆在了他的行辕里,等待着他一一处理,除此之外,还有一大帮本地的乡绅代表要会面,安定地方人心,因此每日里都忙活到许久,连一丝的空闲时间都没有。

正因为如此,宁渝很快又派了人去武昌,一方面是寻机会找老爹报喜和要钱,另一方面则是让李绂赶紧回来干活,否则天天这般下去,他宁大公子怕是要累脱了相。

实际上在此时的武昌城内,战场上一连串的胜利,早已将人们的心拱热了,他们不用再担心清军前来进攻,也不用担心自家的生命安全受到影响,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复汉军下生活,甚至喜欢上了这样的生活。

之所以会有这般变化,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宁忠源的强烈要求下,已经取消了除了税赋的一切杂派,甚至连徭役都可以用钱来代替——这种举动看上去不大,可实际上对于老百姓的生活而言,却是大大减轻了负担。

可千万别小看这点负担,实际上现如今的大清朝,向百姓们身上索要的税赋,严格来说并不算特别重,可是有了杂派以后就完全不一样了,几乎能把一个底层家庭彻底给压垮,家无长物之人,几乎数不胜数。

原先在武昌城脚下卖人买人的事情可是在寻常不过了,像宁渝起家的本钱雏鹰营,可都是从大和尚手里买来的,可如今就不一样了,没了这些杂派和无止境的徭役,他们当中很多人虽然还处于忍饥挨饿的边缘,可毕竟能活下去了。

人只要能活下去,就会有了盼头,有了盼头就再也不肯让人改变这种盼头,哪怕是天王老子来了,那也是照干不误。

因此听到了复汉军在宁渝的带领下,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时,人们内心的激动其实根本不亚于宁渝自己,他们害怕现如今的这种生活会被打破,也害怕眼前的幸福即将幻灭。

可是在此时的楚王府里,气氛却显得有几分尴尬。

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两百八十一章 江宁谍影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与败第八十一章 监察院第三百五十章 水陆齐攻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十章 寻矿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四章 失亲孩童第一百九十四章 战前摩擦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关!出关!第四百九十六章 辽东屯田策第五百二十章 归化城第一百五十章 伤亡第二百零九章 决战练潭镇(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强攻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决战之再战宁锦第四百九十六章 辽东屯田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一百八十八章 临战大祭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来到的决战第六十二章 举大白,听金缕第五百四十五章 长缨在手缚蛟龙第三百章 浙江吕家第十九章 火炮第三百零四章 先杀杨宗仁第一百二十六章 强攻第八十五章 战前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负重第四百二十八章 风雨欲来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学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还是不用?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归降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业1.0计划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国之道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屡败屡战第五十一章 圣眷第二百七十八章 压榨殆尽第三百九十五章 联土抗楚第五百四十九章 册封藏王第二十四章 严肃军风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权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后名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二十三章 炮响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归降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击开始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四百三十八章 为万世开太平第三百四十九章 两广攻略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机已至第二百一十五章 决战练潭镇(八)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绂辞官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五十章 千古圣君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决战之血雨山海关第五百七十一章 统合漠北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护府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二十三章 炮响第三十二章 各方准备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耻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个厚道人第两百八十一章 江宁谍影第三百二十六章 风云之变第四百二十一章 达成协议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准格尔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军第五十六章 密谋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获全胜第五百零三章 济州岛第一百一十五章 称王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学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业革命的前夜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军第四百六十五章 对比的烦恼第四百二十九章 处置老八第三百零八章 摊丁入亩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与浊流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二百四十章 战康熙(十)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击开始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于千秋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隐患第四百二十九章 处置老八第八十二章 波澜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国第五百六十五章 猫捉老鼠第四百一十二章 给资本套上笼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