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亲征杭州

江宁城内,大街小巷里都已经被戒严了起来,许多穿着大红军衣的复汉军士兵们,肩上扛着汉阳造燧发枪,腰间别着三棱刺刀,沿着江宁城的大街小道分兵驻守,这是自江宁城被攻克以来,复汉军第二次这么大张旗鼓地摆出了阵势。

其中原因嘛,自然是复汉军大都督宁渝宁老爷,终于不再满足于在江宁遥控指挥,他老人家要带着麾下的都督禁卫旅,准备兵进杭州,与第一师一同拿下浙江,还要继续打到福建去,把满保的人头取下来。

当然,这是在城内百姓之间众口相传的版本,据说还是都督府厨子老陈的外甥那边传来的,说得倒是有模有样,可是在清廷的探子眼里,却有些难辨真假。

宁渝这一次的出征跟以往不同,或多或少是带着几分以势压人的目的,因此这一次出征时,也就真正摆出了自己的楚王世子的仪仗。

虽说复汉军出身地方豪强,可是在礼制上还是颇下了一些功夫,首先在仪仗上,自然是不会用满清的那一套,而是选择承袭明制,而在明制仪仗当中,亲王世子的仪仗是与亲王相同的。

在宁渝队伍的前方,设立了两面方色旗,两面青色白泽旗,执人服随旗色,后面则是跟着一排校尉,举着引幡、戟氅、戈氅以及仪锽氅等礼制,光到这还不算完,在后面则是一排人拿着班剑、吾杖、立瓜、卧瓜、仪刀、镫杖、骨朵、斧以及响节,林林总总不胜可数。

光是这个仪仗就需要动用好几百人,而宁渝的座驾也从寻常的马车换成了象辂,说白了就是一个大号的马车,其高一丈一尺六寸有奇,广七尺九寸,辕长一丈八尺五寸,辂座高三尺有奇,馀饰同金辂。

陈采薇穿了一身的大明冕服,在象辂上正襟危坐,却让她感觉有些浑身不自在,毕竟这年头的冕服穿起来麻烦不说,而且相当不透气,整个人都变得十分累赘。

宁渝穿着一身亲王世子冕服也不习惯,可是他也不能不穿,毕竟这一次的亲征,更多的是一次作秀,用来做给天下人看的,以彰显复汉军如今颇得人心,赢粮而景从,从而在满清君臣和汉人之间,埋下一根深深的刺。

在仪仗的前后,一队队的复汉军士兵扛着枪行进着,他们归属于都督禁卫旅的核心部队——侍卫营,无论是士气还是纪律,在复汉军当中都是堪称首屈一指。

许多江宁城的百姓们已经涌了出来,瞧着那一列长长的仪仗,再看看前后威武雄壮的复汉军士兵,不由得发出几分赞叹。

在他们的眼里,不管私下里如何,这面子上的功夫是一定要做到位的,否则就会引起别人小觑。就好比白莲教,不管发展到什么样子,在百姓的心里也都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大都督万岁!”

“复汉军万岁!”

宁渝拨开了车窗上的帘子,敲了一眼外面的百姓,笑道:“放在两年前,怕是都想不到会有今天这么一幕。今天穿得这般厚重,倒也算值得了。”

虽然语气没什么变化,可是话里的意思,却有几分志得意满了。

陈采薇秀眉一挑,这还是她头一回发现爱郎的另一面,说起来在成亲以前,她对宁渝的印象非常复杂,其中有一点就是,宁渝简直老成得不像是一个年轻人,似乎对于一切都胸有成竹,甚至有些喜怒不形于色的感觉。

“夫君,还是放下帘子吧......”

一想到先前在江宁城内作乱的清军暗谍,陈采薇便有几分担忧,眼下人群当中,恐怕也藏着潜伏已久的清军暗谍。

宁渝嘿嘿一笑,也就放下了手中的帘子,笑道:“江宁已经被打扫了干净,还剩下一些小猫小狗,也都握在手里另有他用,倒无需担忧......”

话是这么说着,可是见到陈采薇已经将身子微微侧了过来,宁渝心里却有几分感动,她已经准备随时用自己的身体,给宁渝挡下外面的明枪暗箭了。

宁渝不由得柔和道:“采薇,这些日子我一直忙于俗务,却是冷落了你。这些日子,我也能多多陪陪你了。”

陈采薇却摇了摇臻首,脸上带着几分羞赧之意,低声道:“大丈夫行于世间,自然当以大事为重。我自然是知晓夫君的,不曾有过怨言。”

宁渝哈哈大笑,却是从象辂里的暗格中,掏出了一方木盒来,递给了陈采薇,“这是下面的人做出来的,里面镶嵌了一块镜子,设计倒显得十分独特,还有特制的胭脂。”

陈采薇有些不解,对于寻常人来说这些东西自然是稀罕物,可是对于她来说,就算是西洋的玻璃镜都不算什么稀罕物,只是等她打开以后,却发出了一声惊呼,只见那镜子光亮无比,面孔映在镜中清晰动人,就连根头发丝都瞧得一清二楚。

“这镜子......竟然做的这么好.....”毕竟是女儿家,哪有不爱美的?陈采薇见了这镜子,便捧在了手心里看着,却是越看越喜欢,心里不由得甜丝丝的。

宁渝笑道:“你喜欢就好,盒子下面的暗格里,还有胭脂水粉等物,都是秘制的方子,用起来不会伤害身体。”

陈采薇轻轻打开盒子下面的暗格,之间那里面分成了好几格,里面装着胭脂水粉,闻起来颇为清新动人,倒是更添了几分惊喜。

二人说着话的时候,窗外却传来了几声轻轻的叩击声,随后宁四便在窗外低语,“大都督,前面就出了江宁城.......”

宁渝轻轻点头,勾勒出一丝得意的笑容,“通知石薛和宁罗远,准备收网。”

目标自然便是城内潜藏的清军暗谍势力了,以往宁渝在江宁,他们还不敢动手,可是等到宁渝带人离开了江宁,这心里的顾忌也就没了,自然会想着趁着这个机会活动活动,把宁渝出江宁的消息给传递出去,可真要这么做了,就中了宁渝的圈套。

“是.......”宁四重新变得悄无声息,可是一旁的陈采薇却在心里叹了一声,这个男人恐怕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一肚子的阴谋诡计。

眼看着复汉军逐渐逼近杭州,浙江巡抚李馥终于承受不住压力,他派人将还躺在病榻上的杨宗仁和孙文成都请到了巡抚衙门。

如今的杨宗仁在经过了前番打击之后,便一直是一副病恹恹的模样,虽说如今已经从病床上怕了起来,可是脸上却一直在冒着虚汗,时不时还咳嗽了几声。

“天爵兄,身体还能支撑得住?”孙文成脸上闪过一丝怀疑,装病戏码这年头实在是屡见不鲜,可真要相信了那才是天下第一号大傻瓜。

杨宗仁微微喘气道:“孙大人,老夫身子还行,这复汉军没进杭州城之前,老夫是怎么也不会死的。”

这话里的意思却是让人怎么听怎么不对劲,特别是心怀鬼胎的孙文成,几乎都以为杨宗仁话里有话,可是瞧了他一眼,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便只能干笑了两声。

李馥见杨宗仁看上去一时半会也死不了,便轻声道:“杨大人,如今请你来,实在是我们都没了什么办法,眼下杭州指定是守不住的,咱们要不要去福建跟满大人合兵一处?”

眼下的浙江官场上,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片孤地,所谓的官阶大小已经不足道哉。而真正决定地位的,则是大家手里真正的硬实力,而决定硬实力的自然就是大家手里的兵力,其中真正最弱小的,反而是官位最大的巡抚李馥。

浙江八万兵马,其中只有两万人才是李馥统帅的兵力,剩下的六万人,则分别由孙文成和杨宗仁各占一半,因此李馥做任何决定的时候都必须要听他们的意见。

杨宗仁却似乎没有听出李馥的言外之意,一边咳嗽一边低声道:“咳......下官以为,楚逆.....咳.....楚逆未至,我军便弃城而逃,尤为损伤.....咳.....损伤士气.....还望大人明察.....”

孙文成也不想让李馥带人撤往福建,便一旁附和道:“杨大人所言有理,若是我等手握八万大军,却未战先走,怕是京城里面都会有人非议,到时候对于大人也好,还是对于下官也罢,都尤为不利。”

李馥的耳根子软,他原本心里已经坚持要撤到福建,可是经过这二人一说,心里便犹豫了起来,可是不犹豫还好,一犹豫更是没了办法。

“可是二位大人,这楚逆已经占据了嘉兴,离杭州实在是太近了些,咱们这般相持下去却是没有办法.....”

杨宗仁脸上微微一笑,继续道:“咳.......下官以为......咳......以为这楚逆如今也是分兵乏术,想要彻底拿下杭州,恐怕需得.....咳......需得集中几个师的兵力才行,如今不过是一个师在嘉兴.......无需担忧.....不妨可遣人出使于楚逆,以行缓兵之策......”也难为了杨宗仁,如今重病缠身还说了那么多的话,等到说完之后,整个人的脸色更是煞白了几分。

可是听完了杨宗仁的话之后,李馥和孙文成却感觉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过去最为强硬的便是杨宗仁,对复汉军可是绝不妥协的,然而如今开口要谈判的还是他,简直是蛇鼠两端。

李馥沉吟了一阵,仿佛在认真考虑着杨宗仁的建议,接着又看向了孙文成,低声道:“孙大人以为如何?”

孙文成感觉有些不对劲,他心里起了几分疑心,道:“若是行缓兵之策,下官以为倒不是不可行,只是眼下复汉军主力还未到浙江,就算去试探虚实,也试探不出什么来。”

杨宗仁此时看了一眼孙文成,脸上带了几分神秘莫测的笑容,却是不再多说什么了。

而李馥也只是点了点头,忧叹道:“既然如此,那么不妨走一步看一步,只是这遣人出使一事,且容本官思量思量。”

见李馥有送客之意,孙文成和杨宗仁便一同出了巡抚衙门,临分别之际,杨宗仁拱手为礼,“孙大人,日后不妨来我府邸做客。”

孙文成面上和煦如故,可是心里却冷笑了一声,做客自然是要做客的,可是怎么做客,却不是你杨宗仁说了算的。

等到夜间时,李馥却派人过来,将孙文成重新请回了巡抚衙门,只是这一次却没有了杨宗仁。孙文成顿时便心里起了几分警觉,只是面上却丝毫未显。

二人坐在巡抚衙门后衙,围着一只小铜炉饮酒,寒冷的天气里倒是一番享受。可是李馥却也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喝酒,却连孙文成都没有搭理。

只等到一壶酒下肚后,李馥才醉眼朦胧道:“孙大人,你我二人共事已经好多年了吧......”

孙文成是康熙四十五年就到了杭州,而李馥在康熙五十五年当的巡抚,到如今也确实有快七年了。只是孙文成有些摸不准李馥的想法,只是举着酒杯饮了下去,只想静静看着李馥在玩什么把戏。

李馥凑在孙文成的耳边,轻声道:“当初皇帝让我搜集你的罪证,可是我一直没有搜集到,你可知为何?”

孙文成眼睛眯了眯,不动声色道:“下官确实不知,还请大人赐教。”

“因为你活着,我才能安全.....浙江的亏空,想必你心里也清楚,前任巡抚就留下了偌大的漏洞,到了后面已经变得无法收拾,若是你出事了,我也摘不干净.....”

听着李馥说出来的一番话,孙文成感觉自己有些低估了面前这个人,他一点都不糊涂,或者说大智若愚,这让孙文成反而提高了警惕心。

李馥轻轻笑了笑,“孙大人,不必如此,其实你是谁的人,我心里一清二楚,可是我也不想听,也不想问,只想得孙大人一句承诺。”

“哦?”

“若是他日有机会,还望孙大人能够记得这两番的人情,保我一家老小的性命。只要孙大人答应下来,我今日便为孙大人除了杨宗仁。”

李馥脸上平淡如水,却是仿佛根本没有喝醉过,他目光炯炯地望着孙文成,酒杯却是已经捏在了手中。

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五百零二章 朝鲜失陷第二十一章 铸炮坊第一百一十九章 设伏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准格尔第三百零九章 立国称制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对决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四)第三百零四章 先杀杨宗仁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远第二百七十四章 谢主隆恩第五百七十一章 统合漠北第二百三十五章 战康熙(五)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内乱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决战之再战宁锦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议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与浊流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请求第二百四十章 战康熙(十)第二百七十七章 东进之路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耻与风骨第二百一十七章 决战练潭镇(十)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决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决战之再战宁锦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东进?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庆暗战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远瞩第八十二章 波澜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动第一百九十章 誓师东征第五百零四章 进攻盛京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来客第五百六十六章 战漠北(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视制度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师的末日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万斤铁第二百三十六章 战康熙(六)第二百五十八章 丧事喜办第三百六十四章 陈采薇有喜第七十六章 设伏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八十三章 夺嫡第五十三章 祸事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二百一十五章 决战练潭镇(八)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军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于千秋第三百九十四章 军校始定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后一击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进无退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准格尔第四百四十章 花钱买命第十六章 拜师风波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盘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一)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六十一章 去辫第五百六十三章 惨烈搏杀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庆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五十六章 密谋第二十三章 炮响第二十五章 敢问大志?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八章 何为教书?第四百五十六章 长剑在手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过苦日子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决战之最后通牒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宁危局?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时代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四十一章 铁与血第三百九十一章 让人心跳的数字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会攻第一百八十八章 临战大祭第二百三十一章 战康熙(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级烂摊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创建报纸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银本位制度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杀第两笔七十九章 利益攸关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十三章 父子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