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归降

夜色漆黑如墨,寒风透过了厚重的帘布钻进了房内,让孙文成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李大人实在是说笑了.....下官与杨大人无怨无仇,为何要杀他?”孙文成轻轻叹了一口气,面上变得毫无表情。

李馥深深望了一眼孙文成,这才轻轻道:“既然孙大人这么说,老夫自然不会强求。只是今日这酒喝到这个程度,却是醉了七分,恕老夫不送了。”

眼见得李馥下了逐客令,孙文成微微放下心来,却是告辞离去了。

等到孙文成走后片刻,李馥又吃了一杯酒,低声道:“杨大人,还请出来吧。”

只见院内一处房间当中,影影绰绰钻出来许多兵丁,手里执着刀枪,随后便退了下去,而杨宗仁则是最后从房间里走了出来,脸上带着几分愤恨之色。

“李抚台,为何放走孙文成?”杨宗仁望着李馥恨恨道。

李馥叹口气道:“孙文成到底有没有投靠楚逆,现在还不太清楚......如果仅凭怀疑就捉拿朝廷大员,实在是有些太说不过去了。”

杨宗仁冷冷望了一眼李馥,自从上一次吕家走脱以后,他就怀疑孙文成已经投靠了楚逆,否则以孙文成在浙江经营十几年的谍报网,根本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岔子,更不用说后来连楚逆离去的路线都没有特别确切的消息。

在这种怀疑下,杨宗仁便想着联合李馥试探一番孙文成,然后将其拿下,却没想到事到临头,李馥居然就这么放走了孙文成,这让他实在是有些怒不可遏。

“李抚台,大清正值生死存亡之际,只要能拖住楚逆一日,皇上便多一日积蓄力量,只要能实现这一目标,无论是谁,都不应该成为阻碍。”杨宗仁目光咄咄地望着李馥。

李馥冷哼了一声,“杨大人,难不成老夫也是阻碍不成?”声音有些发冷,双目却是盯着杨宗仁不放。

杨宗仁偏开了李馥的视线,狠狠地一拂袖子,便转身离去了。

杭州城内的一番暗战,丝毫没有影响到复汉军的到来,宁渝率领的都督禁卫旅在经过了多日的行军之后,沿着溧水、溧阳以及湖州一线行进,终于在十一月中旬,一路长驱直入进了浙江,占据了湖州,与第一师形成左右双翼,一路赶到了杭州城下。

面对复汉军的大举进攻,杭州城内的气氛却越发显得奇妙起来,孙文成经过了上一次的鸿门宴之后,心里的警觉之意已经提升到了顶点,他已经深刻认识到一点,那就是李馥此人心机实在太深沉,不可小觑。

“还请大都督放心,我孙文成的心自然是向着复汉军,等到时机到来,我便举火为号,迎复汉军入城!”

望着负手站立的宁罗远,孙文成一脸恭敬之意。

宁罗远脸上却带着一丝奇妙的微笑,“我今夜之所以亲自来见你,便是告诉你一个消息,那就是原计划保持不变,杨宗仁今晚就会死。到时候你可去接管杨宗仁的三万人,到时候六万人在手,何愁大事不定?”

。。。。。

杨宗仁经过了上一次的事情之后,他对于李馥和孙文成二人已经彻底没了信任,可是当前的局势对于他来说也极为不利,特别是随着复汉军的到来,杨宗仁心里更是忧心忡忡。

在这个时候,无论是压制内部的孙文成,还是抵抗即将到来的复汉军,都少不了跟李馥的合作。因此寻求同李馥的合作,也就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事情。

杨宗仁坐在马车上,朝着巡抚衙门的方向行去,他微闭着眼睛养神,车队前后则是跟着许多清军士卒作为护卫,这也是杨宗仁如今吸取了教训的缘故,他可不想李馥把之前对付孙文成的那一套,用在他自己身上。

“轰隆——轰隆——”

一连串的炮声从城外响起,将正在养神的杨宗仁给惊醒了,他掀开了车帘子,看了看外面的情况,不由得苦笑了一声,随后便拉紧了帘子。

自从复汉军兵临杭州城下以来,像这样的炮火轰鸣的情况并不少见,不过得益于杭州城坚固的城防,这些火炮造成的损伤并不算大,因此也没有被杨宗仁放在心里。

队伍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前面的清军士卒们连停都没停下,他们一如既往地向前行进,马夫轻轻用手安抚了被炮声惊躁了的马儿,望着前方平静的街道,心里却有些莫名的烦躁,但是又说不上来,只得慢慢行进着。

城外轰隆隆的炮声还未停歇,众人也没有在意,只见前方却突然冲出来数人,从怀里掏出数枚铁弹丸扔了过来,护卫杨宗仁的亲卫都是见过当初吕家现场的,当下便有人反映了过来。

“有刺客,有震天雷!”

对于清军来说,他们并不知道复汉军丢的东西在那边叫什么名字,只能按照过去的震天雷来称呼。只是就在他们刚刚吼出来的时候,那些手榴弹便已经扔到了队列当中。

“轰隆隆——”一阵与城外炮击声截然不同的爆炸声响起,在清军的人群当中制造了一片腥风血雨,许多人直接倒在了地上,还有更多的人向着后方跑去。

杨宗仁的马车由于目标明显,因此也是刺客们盯着的重点,有好几枚手榴弹被扔到了马车边,随着爆炸声响起后,马儿瞬间便被击倒在地,而杨宗仁的马车也被炸得支离破碎,只剩下杨宗仁躺在了那片废墟中,浑身都是鲜血,将花白的发辫都给染红了。

刺客们丢完了手榴弹,也没有当即退去,而是有条不紊地掏出了手铳,开始向着这边行进,接连打死了好几个还在地上哀嚎的清兵,很快便来到了杨宗仁的面前。

其中一名刺客看了看杨宗仁的脸,低声道:“目标确认,正是杨宗仁。”

“你们这群.....叛逆.....老夫死了,也不会放过你们!”杨宗仁的眼睛一片赤红,嘴里喘着粗气,他已经感受到了生命在流逝,或许下一刻就是他的死亡之日。

刺客没有丝毫停顿,从怀里掏出了一枚匕首,插进了杨宗仁的心脏里,然后狠狠一绞,这位大清朝有数的名臣,便就此失去了所有的生机。

刺客们手脚麻利,在杀死了杨宗仁后,接着便将他的头颅割了下来,然后用红布包好,随后便秩序井然地撤离了巷道,只留下了一地的死尸和冒着青烟的马车碎片。

杀掉杨宗仁的整个过程,都经过了影子的反复策划,还在杨宗仁的亲卫当中,也收买了一个人作为眼线,连杨宗仁每次行动的路线都已经掌握得一清二楚,因此当杨宗仁选择出行去找李馥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他的死期已到。

就连城外的炮火轰鸣,实际上也都是经过了复汉军的策划,故意进行配合的行动,以便于城内的暗探动手,能够尽可能遮掩住动手时的动静,效果当然也很好,在火炮轰鸣下,发生在城内的爆炸并没有被太多人注意到。

行云流水,一丝不苟。

这是宁渝对影子这次行动的评价。只有达到了这样的程度,才不愧是宁渝手底下的两把尖刀。一者救人,一者杀人,均体现了这种体系的强大和先进。

还没等清军发现杨宗仁身死,孙文成便带着人进了巡抚衙门,而李馥则是穿着一身大清的官服,在巡抚衙门的堂上正襟危坐,望着孙文成的目光平静无比。

孙文成轻轻笑了一声,拍了拍手,随后便有人将一个木盒子呈递上来,“抚台大人,这是下官为抚台大人呈递的礼物。”

李馥接过了木盒子,打开看了一眼,并没有被里面杨宗仁的脑袋给吓住,也没有丝毫的惊讶,只是对着杨宗仁的头颅轻轻叹口气。

“天爵兄,当初老夫之言,你终究是没听进去。”

“抚台大人,下官以为,杨宗仁死有余辜,大清朝合该早点覆灭。咱汉家如今既然有英雄出世,那么扫荡天下也是指日可待!”

孙文成一脸得意,他如今已经紧握局势,杨宗仁的三万人马已经被他给接管,所有忠于杨宗仁的团练将领也都被直接给杀死,而这一切都多亏了复汉军在城内的经营。

可以这么说,眼下的孙文成已经手握六万人,就算是没有城外的复汉军,光靠这六万人就足以把李馥的两万兵马给收拾了。等到献出了浙江,将来就算是封王拜将,想来也是颇有可能的,想到了这里,孙文成便有些兴奋。

李馥脸色微动,“大清终究未曾负我,今日老夫如何敢负大清?”

“哼哼,你少装蒜了。如今的大清,对我汉人如何你难道还不清楚?雍正这是想把肉都从汉人的身上割走,咱们汉官就是第一批要杀的猪!你以为他安排了你来查我,就没有安排其他人去查你吗?”

“如今杨宗仁已死,你我二人在雍正眼里都是该千刀万剐之辈,就算你李馥忠于朝廷,可是朝廷绝不会相信你一个汉人!”

孙文成一脸冷笑,与其说他对于满清的痛恨深入骨髓,不如说他是对康熙的恨意到了深处,当初康熙在位之际,他孙文成干了多少不要脸面的事?到头来屎盆子都往他头上泼也就算了,甚至等到雍正继位后,都不想让他孙文成再活下去!

想到这里,孙文成高声道:“李馥,今日我便实话告诉你,现如今你有两条路,要么是选择顽抗到底,我已经掌握了城内的六万大军,你今日再无生路。要么就是识趣投靠我复汉军,只要你李馥愿意追随大都督反清复明,将来也能得封侯之礼!”

李馥左右不过想多要点筹码,哪里对大清忠心耿耿,见孙文成已经将话都说明白了,便低声道:“老夫其实也是想得一个安度晚年的结果,这官当不当的已经不重要了,不过老夫倒是颇为好奇,这复汉军给了你什么好处?”

听到李馥态度缓和下来,孙文成笑道:“鹿山公,大都督给下官的承诺,是将来给一顶部阁的帽子戴戴,还有一个侯爷的身份,若是大人愿意投靠我复汉军,也少不得一个尚书和侯爷......”

“这......”

在利益面前,再多的大话也都是虚的,眼见得李馥态度大为转变,孙文成便笑了。看来这人还是动了心.......一旦动了心,那么剩下就好说了,无非就是讨论价码的问题。

无论讨论出个什么情况来,那肉都已经在锅里了,因此孙文成心里便微微松了口气,笑道:“鹿山公,咱们也算是多年好友了,将来也会同朝为臣,下官又岂会骗你,若是鹿山公愿意反清复汉,将来就算是为儿孙计,那也是一世的富贵了.....”

“咳......罢罢罢......老夫这一辈子也没什么好求的了,无非就是为子孙求条活路罢了......这功名利禄,老夫也就心领了,可是只要能保住一家太平,这千古的骂名,老夫背也就背了.....”

李馥再一次瞧了一眼盒子里的杨宗仁,随后便毅然拔出小刀,割断发辫,蓬松着头发长长叹了一口气。

“自古忠孝.....两难全啊......”

见李馥当了婊子还确实想立这个牌坊,孙文成虽然在心里暗笑,可是面上却是配合至极,等到一番戏份都演完了,也就派了人出城通知复汉军,杭州已降。

为了让复汉军放心,孙文成将所有的军队都集中在了一起,让他们放下了手里的武器,然后派了亲信去通知复汉军过来接收,等到这些军地都处理妥当了以后,李馥和孙文成二人便一同打开了城门,恭迎复汉军入城。

到了这个阶段,宁渝的所有谋划都已经全部实现,他脸上也微微有些兴奋,在城外军营当中接见了剃辫的李馥,并且亲口承诺将来封赏之时,少不得他李馥一个侯爷。

新朝的侯爷可不比大清的那堆有名无实的侯,毕竟眼下的复汉军最高也才是王,真要是给个侯,那也是颇为了不得。

当然,这一切自然是值得的,首先八万大军甭管战斗力怎么样,真要打起来,这繁花似锦的杭州城也就彻底毁于战火之中,如今杭州免受战火侵袭,已经算得上是大功一件了,哪怕是封侯也是理所应当。

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战桐城(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军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争纷纷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一百零四章 源头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五)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风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四百六十五章 对比的烦恼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二百一十七章 决战练潭镇(十)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强宣传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军第二百零四章 汉阳造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决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触目惊心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谈判第十章 寻矿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宁危局?第一百五十五章 两难选择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绅的本质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战落幕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二百三十一章 战康熙(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废除贱籍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袭之策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耻第二百二十二章 针锋相对第一百四十一章 战临江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三百九十七章 战土狼兵第三百九十章 谁买谁就是傻子第一百八十八章 临战大祭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占拉萨第二百七十三章 内忧外患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十四章 私盐之利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战起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国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轨马车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师变故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还是不用?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敌人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纲吉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四十七章 宁千秋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难道错了?第三百零五章 亲征杭州第二百五十章 照样打崩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五百一十章 飞蛾扑火第三百七十五章 请君上路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阴抗清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五百零二章 朝鲜失陷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变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个厚道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没有退路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决战之再战宁锦第四百四十三章 谁都逃不了第八十五章 战前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二十五章 敢问大志?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战康熙(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一)第二百二十章 奔袭北硖关(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还是不用?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对决第五百四十九章 册封藏王第三十七章 军事编制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鹰计划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层第一百五十五章 两难选择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二百零八章 决战练潭镇(一)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尧的决心第五百二十章 归化城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二百三十九章 战康熙(九)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三十六章 拿破仑炮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没有退路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协的艺术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一百三十章 欢欣第二百五十一章 掷弹营,万胜!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来个大的第四百五十二章 运筹帷幄第十四章 私盐之利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国之道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爷党覆灭